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年希尧的生平简介年希尧是怎么死的,

历史典故 2023-07-20 13:32:21

说到清朝名将,在雍正朝大放异彩的年羹尧绝对算一个,可惜他权势过大,遭到雍正的忌惮,最终落得个惨死的结局。

年羹尧祖上曾是明朝的六朝名臣年富(严富),父亲年遐龄又被封为一等公,官至湖广巡抚,妹妹更是雍正皇帝宠爱非常的敦肃皇贵妃。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年羹尧,英勇善战,为雍正手下最厉害的将领。世人一说到年家,想到的不是年羹尧,就是年羹尧那个受尽恩宠的妹妹敦肃皇贵妃。

可是,今天咱们要说的,既不是年羹尧,也不是敦肃皇贵妃,而是这两人的长兄,年希尧。

如果说年羹尧在战场上拼杀,是个刽子手,那么年希尧就是在世间行善积德,治病救人的。兄弟俩,一个杀人,一个救人,他们的命运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年希尧,字允恭,和年羹尧一样,他也是为官一生,只不过和轰轰烈烈的年羹尧比起来,他就显得平淡了。

康熙在位时期,年希尧从笔帖式做起,一步一步做到了安徽布政使。

雍正登基之后,年希尧的弟弟年羹尧受到重用,年希尧也因此获得圣上青睐,升为广东巡抚。

年羹尧出事以后,年希尧受到牵连,被罢官抄家。但年希尧风评甚好,雍正也明白他的无辜,一年之后就重新起用他,于是年希尧又先后担任了工部右侍郎、景德镇督陶官、内务府总管、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职务。

乾隆朝时,有大臣用“玩物耽安”参了年希尧一本,乾隆就罢免了年希尧的官职。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叱咤风云、权倾朝野的弟弟年羹尧比起来,年希尧做起官来实在是太不走心了。

可这也不怪年希尧,他本就没有将精力放在做官上,只一心钻研自己喜欢的西方科学。

年希尧在数学方面极有天分,他著有《测算刀圭》三卷、《面体比例便览》一卷、《对数广运》一卷。

清代数学家梅文鼎盛赞年希尧:“手制小浑仪测算诸器,罗列几案,并极精好,辉映座间。公临下以简,庶务多遐,亦亲承诲迪,观其所藏奇器奇书,日闻所未闻。”

另外,年希尧还在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帮助下完成了《视学》一书,图文并茂,阐述透视原理,介绍了透视学中的基本课题。此书的其中之一现存于英国皇家学院,国内仅存两部再版本。

年希尧博才多闻,医术也十分了得,著有《集验良方》、《经验四种》。

他精于绘画,喜欢音乐,还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之一。

年希尧一生几起几落,最终在乾隆三年病逝,和年羹尧比起来,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年贵妃死时多大

虚岁36岁

年贵妃,即敦肃皇贵妃(1690年-1725年)年氏[1] ,雍正帝妃,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妃长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侍世宗藩邸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年妃简介,年妃是怎么死的?

年妃简介,年妃是怎么死的?

年妃,年氏,雍正帝妃嫔之一,其名于史无记载。湖广巡抚、后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龄之女。妃兄,广东巡抚,工部右侍郎,内务府总管年希尧(长兄),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次兄)。一共为雍正生三子一女,均早殇,年妃简介,年妃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我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年氏于康熙五十年由康熙指婚为雍正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雍正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生福沛。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

雍正元年封为贵妃,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因“皇考升遐倏周三载”而必须谒祭景陵的世宗皇帝,自北京郊外圆明园起驾赶赴河北遵化,年贵妃“不怿”请留,未能随行。十四日戊申,皇帝一路长途跋涉,回銮京城,准备冬至祭天大典。此际百端待理,万务纷纭,皇帝犹对病势已亟的贵妃“深为轸念”,十一月十五,下旨将贵妃年氏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年氏病重,十一月廿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分。乾隆二年(1737年)敦肃皇贵妃金棺随同雍正皇帝、孝敬皇后梓宫同时葬入泰陵地宫。从雍正在敦肃皇贵妃身前死后的表现以及对她所生儿子福惠的喜爱,可以看出他对皇贵妃是很有感情,并因年皇贵妃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皇贵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但年皇贵妃一样获得祔葬泰陵的殊荣,皇贵妃父亲去世后也依一等公礼下葬。也就是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雍正对于年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个妃子,甚至在年羹尧获罪之后,他依旧想着年妃,没有惩罚年家,只是惩罚了年羹尧一脉,没过几年还赦免了年羹尧的子嗣,这都是年妃在雍正心中地位的体现。

请详细介绍一下清朝雍正皇帝的宠臣年羹尧的一生的功与失?

年羹尧是清代康熙、雍正间人, 出身进士, 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曾平定西藏、青海回民叛乱.雍正二年平定青海后, 十月入京觐见受封.时功盖天下, 位极人臣, 受封为一等公, 父亦封一等公加太傅衔, 二子分封子爵、男爵, 其家仆皆封四品顶戴副将, 一时炙手可热, 权势显赫.然不到一年后便被雍正皇帝尽削所有官爵, 列92 大罪, 终赐自杀.年羹尧成败之速, 异於寻常, 被史家列为`雍正八案'之首案.然为何被杀, 却众说纷坛, 成为清史上一个颇有兴味之`谜'.

一些人认为这与雍正夺嫡有关, 故杀知情者.不光是稗官野史, 学者孟森的《清代史》、王钟翰的《清世宗夺嫡考实》 (《燕京学报》36 期, 1946年6 月) 都持此说.据说康熙临终时指定十四子胤禵嗣位, 四子胤禛串通年羹尧、鄂尔泰、隆科多, 矫诏篡立.其时十四子胤禵在四川为抚远大将军, 原可挥兵争位, 然受制於川督年羹尧, 遂无能为力.新君立后, 为酬羹尧拥立之功, 大加恩赏, 然这不过是`迷汤', 实则对这些知情者已存杀心, 最后终杀之.

有些人不同意此说.认为雍正初羹尧受宠, 并非雍正先笼络而后杀之之由, 而是皇帝对他效忠辅弼的奖励.他为其藩邸旧属, 又有郎舅之亲, 故常对他恩赏有加, 这决非对他灌`迷汤'.且雍正继位时, 他还在川平乱, 未参与焉, 何以得知内情? 故上说不能成立.《清史稿》、《清代七百名人传》等作者, 都认为年羹尧是恃功自傲以致被杀.《清史稿》载: `羹尧才气凌厉, 恃上眷遇, 师出屡有功, 骄傲, ……入觐, 令总督李维钧、巡抚范时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广宁门外, 年策马过, 毫不动容;王公有下马问候者, 年颔之而已.世宗前, 亦箕坐无人臣礼.'《清代轶闻》作者亦认为`年挟拥戴功, 骄益甚'.且年残暴对待部下, 任人唯亲, 乱劾贤吏, 引起公愤, 也为雍正帝所不容, 故被杀.

更有一说, 认为年羹尧死是因为他自立为皇帝.乾隆时学者萧奭在《永宪录》中提到: 年羹尧与静一道人、占象人邹鲁都曾商谈过做皇帝的事.陈捷在《年羹尧死因探微》一文中亦持此说, 认为`羹尧妄想做皇帝, 最难令人君忍受, 所以难逃一死'.而《清代轶闻》一书则记载了羹尧失宠被夺兵权后, `当时其幕客有劝其叛者, 年默然久之, 夜观天象, 浩然长叹曰: 不谐矣.始改就臣节.'进而认为这说明年确有称帝之心, 只因`事不谐', 方作罢`就臣节'而已.

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主要是雍正为人阴鸷猜忌, 不能容人, 尤其不能容功臣.加之年羹尧自恃有功, 言行不检点, 雍正更不能容忍, 在剪灭其兄弟绣禩、胤禟后, 借题发挥, 以羹尧所上贺章字迹潦草, 并把`朝乾夕惕'四字颠倒为`夕惕朝乾'作为借口, 暗喻臣下劾奏, 连降羹尧18 级, 罚至杭州看守城门, 终罗织罪名, 令其自尽, 家产抄没入官.

到了近现代, 各说众多, 或认为年被杀乃`鸟尽弓藏'之必然现象;或说是主奴间有旧怨在先, 羹尧又恃功骄傲在后, 使君主生疑、畏、厌、怒之心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