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葬时,也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这个说法已传述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间最经典的段子之一。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竟然把朱元葬当年下葬的传说,当成了南京代表性的一件事!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幼穷苦,25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任吴国公后击败陈友谅为吴王。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在南京称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也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
从古至今,盗墓者不计其数,这也成为皇帝非常头疼的事情,朱元璋也不例外,史书曾记载,朱元璋在死后便采用了虚冢的方法来防止盗墓贼的行动,于是便有了在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分辨不清哪个里面才是朱元璋,那这十三口棺材都不是空棺,除了朱元璋的一口棺,那其他十二口棺里葬的究竟是何人?
根据明朝之后的帝王来看,就是这十二口棺材中应该就是给朱元璋殉葬的人,殉葬在古代时常有的事情,在朱棣死的时候,曾有30多位妃嫔为其殉葬,在明朝不仅是皇帝,就是很多藩王也会让人陪葬,历史上的朱栋就是藩王,考古学家对其坟墓进行挖掘,在其左右两个室内,发现了十二口棺材,里面便是殉葬的人。
直到近年专家在航拍明孝陵时才发现端倪,原来整个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而为什么要如此呢,据说朱元璋农民出身,睥睨天下,在为明孝陵选址时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
反复勘察后,几人各自把相中的风水宝地写于纸条藏在袖里,亮出来时,竟然都是“独龙阜”。按说选址既定,按照旧例建造即可,但朱元璋大手一挥,“让孙权给我看门吧”。
于是独龙阜一带包括大墓小冢在内的名胜古迹,统统被挖毁了,只有吴大帝孙权墓被保留在明孝陵弯弯曲曲的神道门口,皇陵的布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
“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和“勺柄”。看来朱元璋深信“魂归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后仍想乘坐“北斗”这一“天帝之车”关照大明江山。
随后不久就有被传出朱元璋真身独葬在城西的朝天宫内,之后明清两朝对于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但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等挖掘那天才能得知了。
西夏王陵——为何不长草,也不落鸟 西夏王陵就是西夏王朝历代皇帝的寝陵,座落在贺兰山东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陵区内,分布着九座帝陵,253座陪葬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壮观的九座王陵,在阳光的照映下,显得金光富丽。这里最早的一座王陵距今有900多年历史,如此漫长的岁月,许多附属建筑如阙门、碑亭、月城、内城、献殿、内外神殿、角楼早已被风雨侵蚀而毁坏坍塌。但为什么以夯土筑成的九座王陵主体却依然挺拔独存,这原因究竟何在?一直是考古学家探寻的答案之一。 生活在贺兰山麓的党项民族以原始部落游牧生活方式为主,而且西夏王陵周围也多是牧民放羊牧牛的好地方,可是为什么唯独这王陵寸草不生呢?而且不敢有一只鸟敢落在这里。 站在苍凉的贺兰山麓远望西夏王陵的身影,群群乌鸦和麻雀时不时落在光秃秃的石头和枯树枝上,却从不见有鸟兽在王陵上歇脚,从不在王陵上造次。莫非鸦雀也知道封建帝王的权威不容冒犯?这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成吉思汗陵墓——它到底在哪 「 ”勇士们,让我们,跨上马吧!”这是当年一代帝王成吉思汗率蒙古大军出征时说的一句话,如今却激励着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们进行「 ”寻找成吉思汗”之旅。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他们几乎搜遍了整个蒙古大草原,有的动用地雷探测器甚至卫星摄影技术,然而都无一例外地空手而归。 据说,成吉思汗最忠心耿耿的将领遵循「 ”密不发丧”的遗诏,把遗体运回故乡,下葬到赶造好的陵墓中。葬后,又出动上万马匹来回奔跑,将墓地踏平,然后植木为林,并以一棵独立的树作为墓碑。随后,为首的将领命令800名士兵将造墓的1000多名工匠全部杀死,而这800名士兵旋即也遭灭口,这一「 ”天”字号机密最终被带进了坟墓。 目前,各国考古专家对成吉思汗墓地的圈定位置,比较认同四个地点: 一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于蒙古国的杭爱山;三是位于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是位于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 不过,成吉思汗时期并不想忽必烈时期,并没有完全被汉化。按照蒙古人的习惯,他们生于草原,死后也要回归草原,很可能最后并没有建造陵墓。 明孝陵——朱元璋到底在不在里边 直到近年专家在航拍明孝陵时才发现端倪,原来整个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 而为什么要如此呢?据说朱元璋农民出身,睥睨天下,在为明孝陵选址时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 ”寻龙点穴”。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 ”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让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棺椁所在;南京过去有个民谣:「 ”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 随后不久就有被传出朱元璋真身独葬在城西的朝天宫内,之后明清两朝对于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 但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等挖掘那天才能得知了。 清泰陵——雍正是否存在黄金头颅 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泰陵曾被认为被盗掘过,于是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不过沿着盗洞口发掘了2米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因而也就没有继续挖掘下去。 曾经有传说,雍正皇帝的暴卒并且尸体无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永远无法破解的疑难案件,甚至有传闻说陵墓中是一颗黄金做的头颅,但这一切在目前仅仅是一个猜想。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 「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也就是1735年的10月5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奉侍。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 雍正皇帝从偶感不适到突然死亡,前后不过三四天,如此急症,自然引来朝野内外众说纷纭,雍正突然暴毙,也成为大清朝最为著名的谜团之一。 万历皇帝陵墓——三百年后的报应之谜 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及其两位皇后的合葬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天寿山南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原地上建筑有宝城、明楼、棱恩殿、棱恩门、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后仅存宝城、明楼。 万历帝年仅10岁时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 这么多皇陵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由北京最高层批准同意发掘的是定陵。为什么定陵会被选择? 根据目前已解密的相关文件,当年发掘明皇陵的「 ”请示报告”,根本就不是定陵,而是朱棣的长陵。这里面有不少历史谜团,似乎是一种报应,又好似一种巧合,因为定陵开始建筑的时候,就传出「 ”风水不吉利”的声音。 定陵首遭开掘,是否还有其它原因?实际上,定陵与永陵是十三陵中的「 ”变种”,规制与长陵变化较大,景、裕、茂、泰、康、昭、德的规制与长陵相同,地宫设计与地面建筑齐全,只是规模、比例变小,是长陵的「 ”简化版”。如果从积累长陵的发掘经验来看,从上面七陵中选择最为合适。 可最后阴阳差错,也可以说神差鬼使,朱翊钧的陵寑「 ”中标”了。如果从1956年算起,把时空推到336年前,即公元1620年之前,看看朱翊钧在世时的情况,唯心者们或许会看到某种「 ”报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0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监陈德润性骚扰守寡皇后张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