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为元朝殉国的女人

人生百味 2023-07-20 12:05:06

张栋,是元代至正二十六年(1366)丙午科左榜状元。他及第之后两年,元顺帝就退走漠北,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结束,按常理推测,他不会多么留恋元朝,以至于他的事迹在史书上难寻踪迹。但他的妻子和母亲却都是以杀身殉国而青史留名的。

元大都被徐达率领的明军攻破后,张栋的妻子王氏对家里人说:“我身为状元之妻,受恩不浅,理当守义,决不受辱。”然后,从容投井而死。

张栋的母亲既为失去亲人而悲痛,又为有这样一个守“义”的儿媳而骄傲,在祭奠过儿媳,并为之大哭一场之后,也投井而死。

明代宋濂修《元史》,史学家们把她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并附于《元史·观音奴妻卜颜的斤传》后。只可惜王氏连名字也没留下,只有姓氏与“状元之妻”的身份,张母则连姓也没有留。

普颜不花是蒙古人,至正五年由国子监生登右榜进士第一。至正二十七年,担任山东宣慰使,又转官至知枢密院事(从一品),平章山东省事(从一品),守御益都(今山东青州)。十一月,吴军(此时尚未称大明)压境,普颜不花捍城力战,城被徐达攻破,平章政事保保出降。普颜不花返回住所对其母说:“儿忠孝不能两全,日后由两个弟弟为您养老送终吧!”然后回官衙,端坐大堂。徐达素知其贤,再三派人召他,他没有去。始终不肯屈服,于是被杀。

普颜不花殉国之后,其妻阿鲁真也是一个个地告诉家里人说:“我丈夫深受国恩,我也被封为齐国夫人,朝廷无负于我们。如今事已至此,惟有一死。”家里人无不叹息流泪。她刚告诉完,普颜不花的两个弟媳各抱其幼子,带着婢妾,抢先投了家中南面的一口井。等阿鲁真想跳,井里已填满了,无法容纳,她便怀抱幼子,不慌不忙投人北面的井中。她的女儿、妾的女儿、孙女等也都跟着跳了下去。

史学家们将她们的事附于《普颜不花传》后。

在后人看来,为腐败透顶、不得人心的元朝殉死也许不值。她们作为闺阁女性,尽管平时深受男尊女卑的重压,在大势已去的时候,却能悟守报国的信念,没有听天由命,不肯苟活于世,这种行为毕竟是壮烈的。

元朝有哪些誓死不屈的爱国者

元朝?誓死不屈为蒙古人抵抗汉人的“爱国者”?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最著名的就是察罕贴木尔,他本是一个连进士都不中的布衣,当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席卷长江以北,元朝节节败退的时候,组织了一只军队起来抵抗。结果此人可称之为军事上的天才,以一己之力将百万红巾军全部打败,几乎为元朝收复了北方的全部失地。不过后来察罕贴木尔以另一个元朝大将交恶,相互攻伐,其后他麾下的汉人将领密谋反叛,最终利用他的信任诱杀了察罕贴木尔,至此元朝再无回天之力,最终被朱元璋赶回了大草原。

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怎样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

说到朱元璋,熟悉 历史 的人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乞丐皇帝”这四个专用名字,这一点朱元璋刷新了皇帝出身的下限,先是沿街乞讨,后是游僧化缘,好在最落魄的时候没有消沉,反而学了一身本事,这才有了后来投奔红巾军郭子兴的资本,他精明能干、骁勇善战,不但步步高升,还成为了郭子仪的女婿,从此平步青云,后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苦孩子出身,称帝之后对百姓非常爱惜,但是对那些反叛之人丝毫不留情面,晚年时期多疑的性格,让他几乎杀光了开国功臣,甚至在他死后还要妃子46人、宫女15人殉葬,在 历史 上留下了狠辣的一面。对待自己人尚且如此,那么消灭元朝后,朱元璋是如何处理十万蒙古女人的呢?说出来你别不信。

出身贫苦,以数字为名

朱元璋小时候的苦不是一般的贫苦可言,家里没有一寸土地,只能给地主打长工为生,朱元璋十六岁的时候遇到了最苦悲的人生。那年陆续发生了旱灾、蝗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兄嫂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死去,人间惨剧莫过于此,看着亲人死去本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偏偏家里连安葬他们的土地都没有,其凄惨程度可想而知。

好在后来有个善心的地主给了一块荒地,这才有了葬亲人的地方。家里只剩下了他和二哥,为了谋生就离开了家乡,从此朱元璋过着沿途乞讨的生活,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后来聪明的他出家为僧,就为了能够混碗饭吃,只是寺中也没有余粮,他只能以和尚的身份出去化缘,继续过着乞讨的生活,少年的凄惨与凄苦,让他骨子里就埋着对元朝统治者深深的恨。

后来接到儿时玩伴的通知,朱元璋这才投奔了郭子兴,之后大显身手,屡立战功,深受郭子兴喜爱,甚至还把干女儿马氏许配给了他,从此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朱公子,名字这时才改为朱元璋。以前他的名字叫朱重八,父亲叫朱五四,在元朝统治者的眼里,汉人不配拥有名字,只能用数字取名,这就是元朝统治者的蛮横与专权,朱元璋不反元才怪。

奴隶制度,没有人权

别看元朝处于封建 社会 时期,但元朝统治制度却属于奴隶制度。元朝统治者把 社会 人群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蒙古人自然是统治者的本民族,色目人则是向他们投靠的周边其他民族,比如原西夏人,汉人则是金国统治时期的汉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南人则是宋朝原有的汉人。

有了这样的分类,待遇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以蒙古人、色目人为尊,以汉人和南人为卑,确切地说,汉人和南人基本都是蒙古人或色目人的奴隶,像个人财产一样可以自由买卖与封赏,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权可言,这就可以理解朱元璋一家为何没有土地了,他们本身就处于 社会 的最底层,如果不造反,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在蒙古人的压迫下,汉人的日子苦不堪言,据说汉人的新娘结婚时要让地方的蒙古长官睡三天,对于这样的“初夜权”在史料上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不排除是蒙古统治者的隐性权力所在,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摔头胎”,因为不知道头胎孩子是否是自己的,为了保持血统不被混淆,只能采取这样残忍的方法。

建国称帝,元朝灭亡

元朝统治是非常野蛮专横的,这也是为何兵力强悍却国祚非常短的原因,实在是不得民心,汉人对蒙古人的恨经过几代相传已经根深蒂固,等的就是爆发的那一刻,当农民起义大旗揭竿而起的时候,汉人对蒙古人恨不得饮其血、啖其肉。朱元璋很幸运也很有能力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后来建立起了自己的山头,成为了义军中的主要势力之一。

之后朱元璋一统江南,不久在应天称帝,建立起了大明政权,成为了少有的在南方建立国都的朝代,这与 历史 的发展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之所以成气候,还是借了汉人与南人的光,毕竟南宋时期,汉人的民心都盘踞在江南,如此迅速地建国立业,说明朱元璋与其他汉人一样,对元朝统治者恨之入骨,灭元也是民心所向。

称帝之后,朱元璋开始北伐,1368年,朱元璋率领大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带着精简的人马仓皇出逃,大都是元朝的首都,大都沦陷基本就意味着元朝的灭亡,之后俘获了十万蒙古女人,以汉人对蒙古人的恨,很多将领建议把她们贬为奴隶、侍妾等,但是朱元璋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决定。

优待俘虏,同化教育

朱元璋没有处死这些蒙古女人,反而下令放了她们,这些众将领感到十分不解,朱元璋真的那么仁慈吗?难道忘记当年蒙古人是怎样剥削压迫他们了吗?事实上并没有,朱元璋释放这些女人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第一,蒙古女人要学习汉人的文化,包括学汉字、穿汉服;第二,留下的蒙古女人必须要嫁给汉人。

这个要求看似简单,甚至都与虐待无关,反而让蒙古女人更好地融入汉人之内,而这也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他想用兵不血刃的方式同化蒙古人,蒙古女人学到汉文化之后,必然会传回蒙古内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宣传汉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汉人以仁治国的政策,大大降低了蒙古对汉人的仇恨值。

其次,就是通过联姻实现民族融合,这也是他胸襟的伟大之处,只有民族融合,才能达到和平安定的 社会 状态,蒙古人当年对汉人的歧视正是造成命短的原因,朱元璋吸取这个教训,用联姻的方式缓解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一步不得不称赞他高瞻远瞩。

虽然朱元璋优待俘虏,在短时期内并没有达到明显的效果,但为子孙后代做出了长远的打算,这也是明朝能够统治近三百年的主要原因,减去了隐藏的祸患,自然换来了天下太平。

小结

元朝的铁蹄纵横万里,打下了空前的领土疆域,说明蒙古军队实力超强,而朱元璋能够灭元称帝,靠的无非是民心,这一点他心知肚明,所以他称帝之后善待百姓,甚至连蒙古女人都给出优厚的待遇,他不是忘记了曾经对蒙古人的恨,而是从整个国家发展角度去看,只有没有内乱,才能统一抵御外敌。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呢?

明朝灭元朝,元朝剩下的基本都是女子

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汉王60万水陆大军,奠定了天下的局势。随后在1367年率领明军北伐蒙元,仅仅用10个月时间便收复了北京,俘虏了一大批的元朝王室成员。而就在1368年,定年号为洪武元年,明朝宣布建国。难道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其实永远没有。一直到朱棣的时候,依然在为边境问题犯愁。所以说朱元璋在位期间,基本上没有停止过边境作战。

洪武二年的时候明军北伐,追击元朝末代皇帝,最后俘虏了1万多人。洪武三年的时候,明军再次北伐,抓捕元朝残军将近1万人,各种各样的牲口将近2万。

随后一直到洪武20年,明军终于越过长城,偷袭元军大战。此次战役之后,抓捕元朝皇帝的次子,以及嫔妃100多人。另有大小官员3000人,各种大小百姓7000多人。

从此蒙古可谓是一蹶不振,昔日的蒙古帝国也一去不复返。而就在朱元璋在位的几十年时间里面,其实他一直没有停止过追击蒙古的步伐。难道看上去如此痛恨蒙古吗?

朱元璋如何对待蒙古女子?将这些女子全部同化。

有人说蒙古族使用种族制度,汉人被排在第三种族。蒙古族人还有初夜权的权力,汉人60岁就要被活埋,三户汉族才能有一把菜刀。有关于这些说法,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非常确切的记载。
但是元朝统治之下,百姓的生活过的确实是黑暗。尤其是到元朝末年,百姓可谓是民不聊生。而这样的一个朝代,朱元璋为何称作是元以宽失天下?

朕观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宽。昔秦失于暴,汉兴济之以宽,以宽济猛,是为得之。今元朝失之于宽,故朕济之以猛,宽猛相济,惟务适宜尔。《明太祖宝训》

这里的宽宽在很多方面,宽在经济政策,宽在税赋政策,宽刑罚。这看上去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反?

关键是上行下不效,上面确实是?宽?要求的,但是等到底层的蒙古人去实施的时候,就是像周扒皮一样蹭蹭盘剥。而面对这样的情况,统治者只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最后当然要反了。

后来蒙古败得实在是太惨,到了明朝初年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是一个十几岁的蒙古孩子,都要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所以等到朱元璋打过去的时候,很多地方剩下的只剩女人了。而这些女人怎么办?朱元璋并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将很多关押的王公大臣的家室全部放了,但是也附加了很多条件。而这些条件,虽然不见血,但是很残忍。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蒙古人的婚姻采取的是继承制。比如说父亲死了,作为儿子都可以继承母亲,这不就是儿子娶老母吗?再比如说哥哥死了,作为弟弟的可以娶嫂子。

这在朱元璋看来完全是乱伦,当然我们现在看来也是这样,不过这确实是当时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因此朱元璋下令废除这个习惯,当然这个习惯对于很多蒙古女子来说,影响不大。

另外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须换上汉族的服装,然后学习说汉语,生活习惯也必须完全按照汉族来。其实这不就是同化吗?

朱元璋同化这些蒙古女子,直接从日常生活上来,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当然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也能算作是一种保护。

元朝灭亡后留下十万蒙古女子,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元朝灭亡之后留下了10万的蒙古女子,不过朱元璋并没有杀掉这些女子,而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去汉化她们,针对这些留下来的蒙古女子,朱元璋总共制定了三条命令。

01、朱元璋要求这些女人学习汉人的服装

蒙古的女子大多都是比较刚烈的,而朱元璋却要求这些女人们学习汉族的女子,穿汉人的服装,这对蒙古女人来说算是一种屈辱。但如果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个要求还是挺宽容的,朱元璋觉得想要汉化这些女子,那么就必须得从穿衣打扮上开始入手。

02、废除了元朝的陋习

在元朝灭完之后,朱元璋也是下令废除元朝的陋习,比如说废除了继婚制度。很多人对这个制度可能不是特别的了解,其实在元朝时期,父亲死了之后,儿子不仅仅可以继承父亲的家产,而且还可以继承父亲的老婆,所以朱元璋也是废除了这种制度。当然,朱元璋废除这种制度对那些女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03、要求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

朱元璋之所以会出台这样子的规定,其实也是为了大明王朝的安危着想,因为当时的蒙古女子如果继续嫁给蒙古人的话,那么蒙古这一族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这对大明王朝来说确实是一个威胁。但是如果规定蒙古的女人只能嫁给汉族人的话,那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这一族的人势必会越来越少,这样大明王朝将会省去很多的麻烦。

以上这些其实就是朱元璋针对蒙古女子所做出的一些决定,不难看出,朱元璋在这方面其实还是有君子风范的。至少面对这些蒙古女人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赶尽杀绝,也没有对她们痛下杀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