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最早的交通规则唐朝的《仪制令》(中国古代有交通警察么?)

人生百味 2023-07-20 11:24:52

唐朝的《仪制令》为我国最早的交通规则,规定出入城门必须按照“入由左,出由右”进行。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朝廷下诏,令京都开封及各州,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上书《仪制令》中“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 作为交通规则。不愧是礼仪大国的交通法,全在“谦让”二字。

中国古代有交通警察么?

古代有《仪制令》,这是 唐代创制的交通规则,也是我国最早用于交通管理的书,或者说是一部规划。古时无火车、飞机、汽车,交通工具简单混杂,只有车、船、轿子、牲口几大类,江南 坐船、轿多,在北方坐马车、骑牲口以及推车的多。车有太平车、囚车、陷车等,船类稍复杂,有官船、哨船、渔船、渡船、快船、战船,大小海鳅船等,湖南所称 的“划子”,就是渔船,也可以载人摆渡。轿子类有山轿、兜轿、凉轿、暖轿。坐牲口有马匹、驴、骡,农村里娶媳妇、就有坐马的,走亲戚骑驴的、比较杂乱。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朝廷下令,令京都开封及各州在城内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木牌,上书《仪制令》作为交通规划,人人要遵守。有人说早在公元3世 纪,我国曾采用铜牌记录里程,这只是一种标志,就是路标,实际上到了南宋,各州各县都用木牌作指示,有的发展到石碑刻石标志。今陕西灵崖寺大殿左夏房就存 在石刻的实物,刻有《仪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这就是说一般平民百姓要给当官的让路,年纪轻的给长者让路,轻装的车 要给载重的车让路。“去避来”就是说出城的要给进城的让路。昔日无交通警察,全凭“自己掌握”。当然,官员出差,钦差大臣,有人鸣锣开道,行人都要让路。 到了清代,轿子的轿顶还分等级,有金顶、锡顶,行人见到轿顶,便知是那等级的官,两轿相遇,小官让大官先走。如皇帝、贵妃乘轿用金顶,妃嫔用铜质锬金,亲 王、郡王、一品大臣用银顶,一品以下用锬银、光锡。只有清代连坐轿也分等级、就像朝服一样,以品论等级。武官骑马不坐轿。

 我国行人、车辆有靠右 行走的交通规划,也为了便于管理,这来源于古代军队的队列规定。古代有了军队之后,当两支队伍行进中相遇时,因为战士右肩扛着矛或其它兵器,只好把左面让 给迎面而来的军队,自动靠右边行走,当今电视、电影勿视了这细节,其实唐宋以来军队是向右进行走的,现在我们行人靠右走也是沿用这习俗。现在我国火车、汽 车司机座位都设在左边,以利观察路况,安全行车。

新中国最早的有关道路交通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法律主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 法》是2003年10月28日公布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于2007年与2011年两次修订新道路交通法律法规。[1] 本法分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 交通事故处理 、执法监督、法律责任、附则8章124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8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