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武则天对酷吏先用后杀:先打击异己后平民愤

华里士 2023-07-20 10:45:41

光是周兴和来俊臣,新旧《唐书》所记载的二十七个酷吏不是被处决,就是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自杀或者发疯,没有一个善终。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这些帮她打江山的功臣送上断头台呢?

在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中,有两个最为狠毒,在历史上知名度也最高,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提到这两个人的名字,当时的人都会不寒而栗。武则天为了巩固她的地位,实行铁血政策,重用酷吏,打击潜在的政治敌人,借此稳定政局。那么失去利用价值之后,这两个杀人魔王又落得个何等的结局呢?

有一个成语叫做“请君入瓮”,意思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条成语说的其实就是武则天手下的两个酷吏周兴和来俊臣的故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武则天依靠酷吏解决了反对派,坐稳了女皇的宝座,一支酷吏队伍也就应运而生。那么,武则天会不会重赏酷吏,把他们真正当成心腹呢?不会。刚当上皇帝不久,武则天就拿大名鼎鼎的酷吏周兴开刀了。

周兴是雍州长安人,从小学习法律,长大后就混上了个司法小吏。虽然都是吃皇粮的,但是,唐朝官和吏可是界限森严。吏的地位很低,就是衙门里跑腿打杂的。那时候,当官的责打小吏是家常便饭。如果哪个官居然不打小吏,倒成了罕见的善行,要被记载在史书里。虽然周兴明熟法律制度,在唐高宗时代也曾受到赏识,但是,由于出身低微,他始终没有得到提拔,一直在衙门里忍气吞声。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会在武则天的手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武则天要改朝换代,昔日趾高气扬的王公贵族纷纷落马,小人物的上升之路却变得空前宽广。献祥瑞呀,告密呀,都可以当官。周兴原本就是有野心的人,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他的司法才能终于有机会发挥了。周兴经手的第一件大案,就是前面讲过的宗室谋反案。这个案子让一大批宗室人头落地,为武则天称帝扫除了障碍。周兴也因此成为武周建国的一大功臣。当时很多人私下议论他大量制造冤假错案,周兴听了哈哈一笑,在衙门口贴了两行大字:

被告之人,问皆称枉。

斩决之后,咸悉无言。

真是一副十足的无赖相。武则天当皇帝之后,周兴又投其所好,建议废除李唐宗族的宗正属籍,剥夺他们的皇室成员资格。周兴办案手段高明,又能上体天心,所以深得武则天的赏识。很快从一个不入流的司法小吏升到四品的秋官侍郎、文昌右丞,升官的速度飞快。不仅如此,武则天还赐他姓武,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殊荣,俨然就是酷吏中的大哥,周兴自己也得意洋洋。

可是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周兴的好日子在天授二年(691年)就到头了。当时来俊臣已经是酷吏里的后起之秀,和周兴一块儿审案子,也一块儿吃饭,两人关系不错。有一天,正吃饭呢,来俊臣说话了:“现在犯人都不肯招供,您是老前辈,有什么办法吗?”周兴哈哈大笑,说:“这简单。你找一个大缸来,四周围上炭,把炭火生得旺旺的,请他进去坐会儿,到时候,让他招什么他就招什么啦!”来俊臣不由得叫一声好,马上叫手下人搬来一口缸,眼看炭火已经烧起来了,来俊臣站起身来,朝着周兴深深一揖:“奉皇帝圣旨查办老兄谋反一案,烦请老兄入此瓮!”周兴当场就吓呆了,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你要我招什么?我都招。”案子不费吹灰之力马上就结了,谋反罪按律当斩,武则天念周兴有功,破例流放岭南。但周兴作恶多端,结怨太多,半途为仇家所杀。这就是著名的“请君入瓮”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也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愿望: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人自有恶人磨。

收拾了老资格的酷吏周兴,同样也是酷吏的来俊臣会不会有兔死狐悲之感呢?他没有。他觉得自己有两大优势,一定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哪两大优势呢?第一,他忠诚于皇帝。来俊臣在自己的名著《罗织经》里首先就讲忠君。忠到什么程度呢?“虽至亲亦忍绝,纵为恶亦不让。”就是可以置伦常于不顾,也可以置良心于不顾。只要有利于皇帝,没有他不可以干的。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置于狗的位置,难道还不能讨得主子的喜欢吗?何况,他是武则天从死刑犯里直接提拔上来的,武则天就是他的重生父母,他怎么会不忠诚呢?

第二大优势是专业素质高。上集讲过,来俊臣把刑讯逼供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了,连周兴这样的老手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其他人就更不在话下了。天授二年周兴死后,大的案子基本都是来俊臣经办的,也都没有什么差池。因为有这样两大优势,来俊臣觉得自己绝不会失宠。延载元年(694年),来俊臣因为贪污被贬官,可是没过多久就被重新起用,这让他的信心更坚定了。跟当年武则天的第一个支持者李义府一样,来俊臣也开始飘飘然了,觉得武则天既然用得着他,就得罩着他,从此更加胡作非为了。

他都干了些什么坏事呢?首先是任意夺人妻女。只要是来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嫁人的媳妇,一定要弄到手里。要是人家不给怎么办呢?客气一点,他就假传圣旨,让对方自动把姑娘送给他;要是这家人不识相,他就告人家谋反,把人家全家杀光,然后把姑娘弄过来,被他弄得家破人亡的不计其数。他的妻子就是这么娶来的。这位来夫人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那是头等的贵族,唐朝非常讲究等级门第,按道理讲,无论如何是不会嫁给来俊臣这样的人。本来这位王小姐已经嫁给一个叫段简的人了,但是因为太漂亮,被来俊臣盯上了。来俊臣就到段家去,假传圣旨,说皇帝已经把王氏赏给他了。段简虽然明知道这纯属胡说,但是又怕来俊臣诬陷他谋反,只好把夫人拱手送他。死囚犯出身的来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乘龙快婿。

其次,肆意陷害大臣。来俊臣的职业不是查办谋反案吗?如果没人谋反他岂不就失业了,所以他整天琢磨制造嫌疑犯。谁对皇帝有威胁,或者哪怕是谁不买他的账,他就诬陷谁谋反。后来他胆子越来越大了,也懒得绞尽脑汁了。干脆找了若干块石头做成靶子,石头上面一一写着当朝官员的名字,然后和自己的党羽一起从远处拿小石子砸这些靶子,砸中谁就拿谁开刀。这石子可是不长眼睛,谁知道砸中哪个?所以朝廷上人人自危。这还不算,来俊臣连武则天硕果仅存的几个亲人都惦记上了。他跑到武则天跟前,说武则天的儿女、侄子们全都不可靠。他这样像疯狗一样乱咬人,能不招人恨吗!

一个人如果让所有的人都记恨,恐怕就没什么好下场了。可是,真正让来俊臣陷于灭顶之灾的倒不是他的仇家,而是他的下属兼朋友——酷吏卫遂忠。这是怎么回事呢?前面不是说过来俊臣的办案步骤吗?他在全国各地招一帮流氓,想要打倒哪个人,就让这帮流氓一起诬告,最后把这个人置于死地,这就是所谓的“罗织”。卫遂忠就是他豢养的这帮打手之一。此人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很得来俊臣的赏识,也算是来俊臣的死党。

有一天卫遂忠来找来俊臣喝酒,正逢来俊臣宴请妻子的族人,太原王氏是名门望族,大家正济济一堂,举杯畅饮。卫遂忠突然不请而至,来俊臣觉得他身份太低,上不了台面,就吩咐管家说:就说我不在,别让他进来!

卫遂忠也是粘上毛比猴子还精的人,一眼就看出来其中的原委了,这可太伤自尊了!他径直闯了进去,指着王氏的鼻子就是一通狂骂,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呀,有你们家人在我就不能进来?小心我把你们一家都修理死!王氏原本是名门淑女,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来俊臣的小喽啰一顿羞辱,回屋痛哭不已。来俊臣也很生气,命人把卫遂忠捆起来痛打了一顿。卫遂忠这下子可被打清醒了,赶紧跪地求饶。来俊臣也还真饶了他。为什么呀?因为有道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嘛。兄弟是事业上的好帮手,而且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还怕讨不到老婆?所以他教训了卫遂忠几句就让他走人了。王氏夫人被人白白地羞辱一番,自己在丈夫心目之中的位置不过如此,羞愤交加,没过几天,自杀了!即使是这样,来俊臣也没当回事儿,因为他又发现新目标了。上次他看上的是段简的妻子,这次他又看上段简的妾了。倒霉的段简只好又乖乖地拱手相送。本来是左拥右抱,一下子成了孤家寡人了。所以老百姓常讲“丑妻近地家中宝”,妻子丑一点,地离自己近一点,都好照顾,不容易被别人盯上。段简倒好,娇妻美妾,现在都成别人的了。来俊臣不断发现新目标,并没有把妻子的死当回事,可是卫遂忠寝食难安了。他是来俊臣的心腹,知道来俊臣心如蛇蝎,虽然现在没有找自己的麻烦,但难保哪天不翻旧账。怎么办呢?

卫遂忠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去给来俊臣下绊子了。他知道来俊臣是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儿,直接跟武则天说来俊臣谋反未必起作用,所以他决定曲线救国,去求见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他问武承嗣:“您可知上次来俊臣掷石头砸中的是谁的名字?正是魏王您呀!他准备告您谋反呢!”一句话可把武承嗣吓坏了。他也曾经风闻来俊臣在武则天面前说自己的坏话,现在从来俊臣的心腹卫遂忠口里再听说,那就更让他深信不疑了。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武承嗣立刻行动起来了。

他先是以带头大哥的身份联络了武家子弟和太平公主,因为当时太平公主已经嫁到武家,算是武家的人。后来为了增强实力,又把皇嗣李旦也拉了进来,最后干脆连禁军将领也给拉上了,说:来,我们一块儿告倒来俊臣!这些人本来不是一个阵营的,彼此有诸多矛盾,但是在痛恨来俊臣这一点上却空前一致。反正来俊臣让大家都人心惶惶,现在正好趁着人多势众,一起打倒他。联络好了之后,就以魏王武承嗣为首,这些人联名上奏,控告来俊臣。既然这么多人联名上告,那就立案审理吧。一审起来,这罪名可就多了,行贿受贿、欺男霸女已经算是小意思了,更重要的罪状是来俊臣想要自己做皇帝!证据是什么呢?来俊臣曾经把自己比作十六国时期的后赵皇帝石勒!这石勒原本是个奴隶,后来从奴隶成为了将军,又从将军晋升皇帝。来俊臣自比石勒,不就是要谋反吗!谋反就得判处死刑啊,这个处理意见就上报给武则天了。

武则天怎么处理呢?她对来俊臣还是相当有好感的。她知道来俊臣得罪人很多,但那都是自己让他干的。至于说来俊臣想要当皇帝,武则天无论如何是不相信的。何况来俊臣还是个美男子,武则天对于美色总是很感兴趣。她想保住来俊臣,因此迟迟没有答复。然而越是这样,那些告来俊臣的人越害怕呀,要是来俊臣不死,接下来就轮到这些人吃不了兜着走了。宰相啊,武则天的面首啊,都被动员起来游说武则天,可是武则天就是不处理。

常言道:恶人自有恶人磨。最后结束来俊臣性命的还是酷吏。这个酷吏名字叫做吉顼,也是一个美男子。此人曾经和来俊臣共事,心机深沉,胆略非凡,当时也正得武则天信任。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的一天,武则天骑马到禁苑散心,吉顼为她牵马。骑了一会儿马,武则天问:“最近外面有什么动静吗?”吉顼回答道:“大家都在议论皇上怎么还没判来俊臣死刑呢。”武则天说:“来俊臣有功于国,朕不能不考虑啊。”吉顼朗声说道:“来俊臣纠结不法之徒,陷害忠良,他们家收受的贿赂有如山积,被他迫害而死的冤魂充塞道路,这样的人是国贼,是公害啊。陛下您哪能对这样的人心存恻隐呢?”

这话还真把武则天说动了。武则天沉默了一会,终于长叹一声说:“只好这样了!”吉顼这句话为什么这么起作用呢?有两点原因:第一,他没有提来俊臣谋反,他知道武则天不相信他谋反。但是他所开列的来俊臣的罪状却都是真的,单凭这些罪状已经足够判处来俊臣死刑了。第二,吉顼也是个酷吏,连他都跟武则天说,不能再让来俊臣苟活于人世,武则天也就意识到了,天下人都已经万般厌恶来俊臣了,如果这时候再保他,只能是引火烧身。没办法,借他的脑袋来平息民愤吧,来俊臣自己在《罗织经》里也说过,要“善归上,罪归下”,有好处时要让皇上做好人,有罪过时做臣子的应承担下来,现在,就让他实践自己的理论去吧。神功元年六月初三,武则天终于下令将来俊臣斩首。

斩首那天,洛阳城的老百姓倾城而出,都来看热闹。来俊臣人头刚一落地,百姓蜂拥而上,把来俊臣的尸体挖眼剥皮,连五脏六腑都掏了出来。这情景太让人震撼了,武则天还真没想到来俊臣如此让人痛恨,她不由得暗自庆幸,幸好把他处死了,否则这种郁积的愤怒要是爆发到自己头上,岂不是大麻烦!她赶紧和来俊臣脱清干系,亲自写了《暴来俊臣罪状制》,列举了来俊臣的种种罪状,最后说:“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摇身一变,又成了一个替天行道、为民申冤的好皇帝。

既然要当好皇帝,光杀死来俊臣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证明自己是被蒙蔽的,没有责任。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武则天找大臣谈话了。她说:“过去周兴、来俊臣审讯的时候,每次都牵扯好多大臣,我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可是派身边的大臣去复查,回来都说确实如此。我再问那些受审的人,这些人自己都承认谋反,那我也就只好相信了。可是周兴、来俊臣死了之后,也就不再有谋反案了,这样看来,以前那些案子恐怕也有冤枉的吧。”她这明摆着是在装糊涂,大臣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都不说话。沉默了一会儿,一个叫姚元崇的大臣说话了:“从垂拱年间以来,所谓的谋反案基本都是周兴他们诬告出来的。当时陛下让大臣去复查,这些大臣还不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么敢真的去查!那些被诬陷的人如果翻供的话,会吃更多的苦头,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所以只好承认谋反。现在全仗老天保佑,陛下终于看清楚了周兴、来俊臣他们的嘴脸,把他们正法了。臣敢以全家族一百多口人的性命向您保证,从今再也不会有人谋反了,如果再有人谋反,请陛下问臣的罪!”武则天赶紧顺坡下驴,说:“姚爱卿说得对!以前那些宰相只知道顺着朕,险些让朕成了滥用刑罚的人!现在姚爱卿所说的才是我真正想听的话呀!”一下子把责任推了个精光。武则天和姚元崇之间的这次对话,成为武则天结束酷吏政治的一个标志。这个姚元崇是谁呢?他就是后来辅佐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

周兴和来俊臣都死于酷吏之手,是不是因为恶有恶报呢?其实没有这么简单,关键是武则天想要除掉他们了。不光是周兴和来俊臣,新旧《唐书》所记载的二十七个酷吏不是被处决,就是承受不了内心的压力自杀或者发疯,没有一个善终。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把这些帮她打江山的功臣送上断头台呢?

两个原因。第一,她已经用完这些人了。她利用酷吏来打击反对派,巩固了武周的江山。但是,一旦统治真的稳定下来,这些人的历史使命也就结束了。而且,这些人的存在还会成为她的负担。为什么呢?首先,这些人会有损于她的形象,让人们觉得她是淫刑之主;其次,这些人势力太大,都侵夺了武则天的神圣皇权了。来俊臣死后,礼部侍郎马上向武则天自首,说他过去迫于来俊臣的压力,每年都要任命几百个来俊臣的亲信。武则天质问他为什么拿国家官职做人情,侍郎说:“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族灭。”可见皇帝的威力还比不上来俊臣,武则天一生追逐权力,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呢!既然酷吏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留下来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狡兔死,走狗烹”也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酷吏自身素质太低了,缺乏转型的可能。酷吏大多出身社会底层,好多人甚至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文化素质让他们没法胜任别的工作。比如说以前提到的文盲酷吏侯思止就经常闹笑话。他在洛阳当官,洛阳有一个地名叫白司马坂,侯思止不大认字,把“坂”字看成谋反的“反”字,还以为是一个叫白司马的谋反了,在这儿被砍的头。当时有一个将军叫孟青棒,他又以为是一种刑具,用来打人的。所以一审问囚徒他就说:“若不承认是白司马,就让你吃孟青棒。”犯人莫名其妙,后来知道是这么回事,好多人都在心里窃笑。长寿元年(692年),曾经帮助武则天平定李敬业叛乱的魏元忠也被人告发谋反。侯思止提审魏元忠时,又露怯了,对魏元忠呵叱道:“急认白司马,不然,即吃孟青棒。”魏元忠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侯思止太生气了,一个犯人敢笑我,就把魏元忠的脚绑起来,拖着他走。魏元忠说:“我命薄,骑驴摔下来了,脚却被鞍镫挂住了,所以被驴拖着走。”侯思止更生气了,接着又是一顿暴打。魏元忠终于发火了,说:“侯思止!你要杀我就杀,说什么谋反不谋反!你好歹也是国家官员,居然说什么白司马、孟青棒,总有你吃亏的时候!”侯思止不懂啊,以为白司马、孟青棒是犯忌讳的话,吓坏了,连忙给魏元忠松绑道歉,说:“思止死罪,幸蒙中丞指教!”这件事一下子传开了,连武则天听了也忍俊不禁。这样素质的官吏,怎么可能不被淘汰呢,等着拿脑袋祭旗吧。

从废黜中宗李哲到处死来俊臣,酷吏政治持续了十四年之久。唐朝以来,任用酷吏一直是人们批评武则天的最主要罪证。那么,回首这段血腥而又纷繁的历史,我们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武则天的酷吏政治呢?

必须承认,酷吏政治有它极其恶劣的一面。首先它严重破坏了司法制度。唐代号称律令制社会,武周王朝的司法体系承自唐朝,本来也很完备,但是在酷吏横行的时代,原来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原则都成了一纸空文,无法再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酷吏政治也破坏了人心。君臣之间互相猜忌,大臣为了自保,只能装聋作哑,苟且偷生。当时的宰相苏味道有一句名言,说别人要是问你问题,绝不能正面回答,要模模糊糊地回答。可即是不可,不可即是可,凡事无可无不可,所以就留下来一个成语叫做“模棱两可”。连宰相整天说话做事都似是而非,公事还能办好吗?所以在武则天手下虽然有不少很能干的大臣,但是再也找不到魏徵那样的直臣了。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酷吏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般来说,如果是开国皇帝,必然都有自己的佐命功臣;如果是女主执政,又都会有外戚帮忙。武则天既是女人又是开国皇帝,可是她既没有佐命功臣也没有得力的外戚,而她遇到的阻力又那么大,怎么办呢?只能是任用酷吏了。通过让酷吏杀一批人来震慑天下,武则天迅速地稳定了统治,国家没有发生更大规模的动乱。正是因为有酷吏帮助,武则天才能“计不下席,听不出闱,苍生晏然,紫宸易主”(《资治通鉴》卷二〇五)。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流血战争,老百姓安安稳稳,天下就改朝换代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武则天是赢家,天下的老百姓也是赢家。

此外,酷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横行霸道,但是,他们行使的主要是监察司法权,而不是行政权。影响最大的酷吏周兴、来俊臣,都没有当过宰相,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左右国家政局,这使得酷吏的危害被降到最低。即便是在司法领域里,酷吏打击的对象也主要是可能对武则天构成威胁的中高级官员,基层社会受到的震动不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社会整体的平稳发展。更重要的是,从任用酷吏到结束酷吏统治,武则天始终把握着政治进程。她深知,酷吏固然是开创和巩固政权的重要工具,但是要坐稳江山,绝不能仅凭暴力威慑。

本文摘自:《武则天》,作者:蒙曼,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则天妙用酷吏:运用酷吏整合朝臣巩固中央集权

如果武则天只有令人畏惧的邪气,那她绝对不会建立自己空前绝后的事业,也绝不可能将这一事业延续很多年。她可能会像秦二世一样昙花一现,不得好死。但事实却不是那样。

武则天不仅有杀人不眨眼的一面,还有擅长笼络人心的一面。她显然很有节奏地把握着政治的巨舵,使其乘风破浪,一直驶往既定的方向。

酷吏的使用与抛弃,就是武则天所玩的重要棋子。

自中宗被废、徐敬业等人兵变起,武则天深知宗室大臣对自己不服,所以决定大开杀戒,树立自己的威严。这种不择手段的极端行为,非正人君子所能为,只能由丧失人性的酷吏执行。为寻找并提拔酷吏,武则天发动了一场自下而上的运动。她首先大开告密之门,发下命令,只要有告密者,臣子们不得过问,都要提供当时最快捷的交通工具——驿马,以五品官员的待遇供其饮食,让其一路顺风地抵达皇宫。武则天还特意强调,要打破贫富界限,即便告密者是农夫或者打柴人,也由武则天本人亲自召见,并安排告密者住高级旅馆。如果告密者所说的话符合武则天的心意,此人会马上得到破格重用。如果告密者所说的话是虚构的,武则天也不予追究。这无疑是对投机告密分子最大的怂恿,所以,四方告密者蜂起。这些人当中,即出现了四位投机政治的酷吏。

胡人索元礼,揣摩到武则天的心意,靠告密起家,被擢为游击将军,受命专审案件。索元礼非常残忍,他最大的本事是能将一个人的罪扩展到数十百人身上。武则天非常欣赏,数次亲自接见并给予厚赏,以此扩张索元礼的威权。

长安人周兴,也因告密高升,成为秋官侍郎。

万年人来俊臣是四人中最出名的。他组织了数百名无赖,不干别的,专门以告密为事。他们不是先发现事实然后揭发,而是先确定对象,管他有没有犯罪事实,便一窝蜂地捏造罪状,到数处相关的朝廷机构告密,所告之状都类似于反革命之类的大罪,迫使受状机构不得不上报,由此,在某人被确定为这些人的对象时,无论其是否清白,已难逃劫运。

洛阳人万国俊,职务是司刑评事,也是一位有名的酷吏。他?助来俊臣编撰了数千言的《罗织?》,将告密之术上升到理论水平。编成之后,他们将此毒?作为教材,训练党羽,教他们网络无辜,织成反状,构造布置,皆有支节。

武则天每次想要整人的时候,就把这项差事交给酷吏们处理。索元礼等人争先审讯囚犯、制造酷法。酷法中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反是实等名号。他们还非常变态地给不少酷刑起了狐媚的名字。例如凤凰晒翅,是将被告的手和脚绑在椽木上,然后像绞绳索一样绞转四肢;所谓仙人献果,是让被告全身赤裸地跪在碎石头上,双手还必须将笨重的枷高高举起;所谓玉女登梯,是把戴枷的被告驱赶到高高的木头之上,然后让人用绳子在后面拉其枷尾,被告如果不招,要么被牵引窒息而死,要么被拉到地面摔死。这样的酷刑还有很多,所以某官员一旦落到酷吏之手,无论是否有罪,根本无法生还。

武则天借这些酷吏之手,大搞恐怖政治。《资治通鉴》称:中外畏此数人,甚于虎狼。而太后以为忠,益宠任之。

酷吏最横行的时候,是在武则天当皇帝之前。而在武则天受圣神皇帝尊号之后,为了笼络和稳定人心,她开始杀酷吏以安天下。

周兴是第一个被捕杀的对象。武则天派来俊臣审理。来俊臣与周兴很熟,但根本不打算为周兴求情。他接到武则天的命令后,若无其事地与周兴一起吃饭。酒席之中,来俊臣问周兴:如果一个囚犯态度非常顽固,死不承认谋反,你会用什么办法对付他?周兴满嘴酒气回答:这还不容易吗?取一个大瓮,用炭在四周燃烧。然后令囚犯进入瓮中,在这种情况下,什么事他会不承认?周兴说完,很是得意。来俊臣当时也不表态,而是令人按照周兴的说法布置了一个用炭火炙烤的大瓮,这时才说:有内状告兄台谋反,请兄入此瓮!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请君入瓮典故之由来。周兴猖狂已久,但一听来俊臣的话,顿时面如土色,惶恐地叩头服罪。来俊臣马上定其为死罪。武则天还算为这只家狗留了点情,把他发配到岭南。由于周兴作恶太多,所以在半道上就被仇家所杀。

索元礼是第二个被杀的对象。他曾?是武则天手下的红人,但武则天压根只把他当一条疯狗养着。由于索元礼最为残酷,得罪了无数的人。武则天杀之以慰人望。

万国俊也被处死。原因是他滥杀三百余名岭南流人,并招引其他人妄杀无辜达一千多人,致使事态扩大。武则天在天怒人怨的时候站出来当好人,将流人中未死的家属放还,将万国俊等人处斩,以安民愤。

来俊臣是四大恶人中最后一?被处死的。他恶贯满盈,连武则天的家人武氏诸王与太平公主也为之恐惧,终于被告发,定为死罪。武则天本来还想宽恕他,但身边的亲信说: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武则天最终下决心将其处斩。来俊臣被杀之日,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成泥。武则天由此知来俊臣已为天下人仇恨。她再一次借机笼络人心,亲自下诏数落来俊臣的罪恶,并说: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将来俊臣全家抄斩。

由上所述,武则天对酷吏采取了两面手法。用得着的时候,就笼络之;用不着的时候,就变通地利用,将这些吃人的狼转变为替罪的羊,让他们在结束罪恶人生的时候,还要再一次为武氏政权服务。

四大酷吏均死于自己的主子之手,进一步显示了武则天娴熟狠辣的权术。她将自己主使的冤假错案也放置在这几个人头上,从而美化了自己。

神功元年(697年)九月,武则天与侍臣们有这样一段对话:

太后谓侍臣曰:顷者周兴、来俊臣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国有常法,朕安敢违!中间疑其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兴、俊臣死,不复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邪?

夏官侍郎姚元崇对曰:自垂拱以来坐谋反死者,率皆兴等罗织,自以为功。陛下使近臣问之,近臣亦不自保,何敢动摇!所问者若有翻覆,惧遭惨毒,不若速死。赖天启圣心,兴等伏诛,臣以百口为陛下保,自今内外之臣无复反者;若微有实状,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

太后悦曰:向时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言,深合朕心。(《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

可以看出,武则天很轻松地把自己摆脱出来,而大臣们也将所有的罪恶推到了已死的酷吏身上。历史的玄妙在于它的变幻莫测上。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武则天无疑是一个劫取李家天下的大魔头。但在当时,武则天却是披着神圣的光环、在万众的拥戴下成为女皇的。

武则天要当女皇帝,这种千年不见一次的创举,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力。

怎样才能让世人接受?这一定是武则天必须思考的问题。

封建王朝中,一个女子出头露面都为世俗所不容,何况出现一个统治万民的女皇帝。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世俗根本无法接纳的想法。在所有的人看来,这种想法一定像晚上能看到太阳一样荒唐可笑。而武则天就是要让荒诞变为现实。行此非常举措,除了使用酷吏、玩弄权术之外,还必须有超自然的理论来支撑。

中国封建文化中有最为丰厚的神化土壤,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都似乎愿意把某一个人神化,以便大家都跟从他,如此便出现了最高的专权者皇帝。中国古代民众的宗教信仰远远比不了西方国家,而对神化的皇帝却有最高的尊崇与迷信。武则天及其党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牢牢抓住这一沉淀于大众内心的潜意识,将造神论发挥到了极限。

唐垂拱四年(688年),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暗中派人选了一块特殊的白石,并在上面凿上文字,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然后支使雍州人唐同泰向朝廷呈献,自称是在洛水中偶然获得。武太后大喜,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擢升唐同泰为游击将军。接着,她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下诏要亲自到洛水拜祭,接受宝图。她在南郊祭天的时候,礼毕,御明堂,召见群臣,命令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必须在拜洛日期前十日聚集神都。因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是上天的旨意,所以众臣为武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作神皇三玺。

一个多月后,圣母神皇与民同庆,大赦天下,将宝图更名为天授圣图,将洛水更名为永昌洛水,封洛水之神为显圣侯,并禁止百姓在洛水渔钓,祭祀比四渎。名图所出处为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 ...如此一系列大肆宣传和行动之后,普天之人都知道了宝图之事,更记住石头上所刻的文字。

武则天拜洛受图时,皇帝、皇太子均跟随其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场面之宏大,是 唐朝 兴国以来从未有过的。

从此时起,武则天已被隆重地推上了神坛。

同一年,武则天毁掉乾元殿,命和尚怀义主持,在乾元殿旧址修筑明堂。此工程耗费巨大,役使数万人,年底建成。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上下三层,号曰万象神宫。

永昌元年(689年)正月,武则天大飨群臣于万象神宫,大赦天下。十一月,武则天颁行秦客所造十二个新字。太后自名祝改诏曰制。

天授元年(690年)七月,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撰写《大云经》四卷,称武则天乃是弥勒佛下界,应代唐为阎浮提主。武则天下令,将此经卷颁行天下。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由武则天的党羽在背后主持。武则天一边加大神授天命的宣传,一边观察着朝野的反应。经过长期的酝酿,时机终于成熟。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汲人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余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武则天假意不答应,但擢升傅游艺为给事中。这当然是一种暗示。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都仿照傅游艺的举动,上表请武则天改国号。就连皇帝本人也被迫上表,说自己?愿意再姓李了,请求改为母亲的武姓。

据说,就在六万多人请求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异常的现象。只见凤凰从明堂飞入上阳宫,在左台梧桐树上停立很长时间,才向东南飞去。接着,有赤雀数百从东方飞来,回翔于朝堂之上,另有黄雀跟随。

这些异常的现象是有讲究的。群臣视其为上天的指示。凤凰出现,自是女皇帝的祥瑞。而大唐属土德,土色尚黄,如今黄雀跟从赤雀,显然象征着土(李唐)要跟随火(武周)而生。天意不可违背,武后无论如何不能再推辞了。

如此这般,武则天内心非常兴奋,但却装出非常勉强的样子,三番五次推辞后,最终接受了皇帝和群臣的请求。

她选择九九重阳节为登基的吉日,御则天楼,大赦天下,将唐朝改为 周朝 ,她则成为周朝的皇帝,尊号为圣神皇帝。原先的皇帝被立为皇嗣,赐予武姓。以?来的皇太子为皇孙。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武则天接受尊号于万象神宫,旗帜尚赤,改置社稷于神都,正式建立了象征天子之家的武氏七庙。

经过四十年的苦心经营,又经过三四年紧锣密鼓的活动,67岁的武则天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心愿,将自身高高地置于万民仰望的神座。她本人参与了造神运动,而在真正神化以后,她必定也飘飘然地认为这确实是上天的旨意。她从蒙骗别人,转变为蒙蔽自己,并深陷其中。

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加尊号金轮圣神皇帝。

长寿三年(694年),武则天接受魏王武承嗣等人报上尊号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加尊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二月,去慈氏越古四字;九月,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同一年,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子武三思造出天枢,用铜铁铸成,高一百五尺,径十二尺,铭记功德,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天册万岁二年(696年)也称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到嵩山封禅,祭奠天地;同一年建成新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号通天宫。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九鼎完成,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

... ...

综上所述,武则天的举措是极端而迷狂的。这样的自大者,必须经过无比痛苦的重击后方能自悟。

当年武则天为何要重用酷吏铲除朝中老臣?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儒家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夫为妻纲,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庸,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如果高宗在位时,武则天还能以高宗有风疾为由处理朝政,那么高宗死后,就应该理所应当的回归深宫,还政给中宗一一李唐王室的法定继承人,这样才合乎礼法。虽然自古以来后宫干涉政局、外戚专权的现象屡见不鲜,但像武则天这样取而代之的,绝无仅有,无异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此遭到众多朝中老臣的发对。

就唐朝的法律来说,其中有针对高官和勋贵所制定的犯罪减免刑罚的规定,这些特权制度主要有议、请、减、赎、当,所以常规的打击手段对这些贵族元勋来说几乎不起作用。再加上这些反对派人数众多,实力强大,所以不得不任用大量的酷吏来进行大诛杀以立威,进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当然,在选择酷吏之前,武则天也用了其他办法来使自己的执政具有合法性,巩固自己的政权。比如,“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另外,武则天还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与之抗衡,倚重科举人才,大力提拔,开辟了武举,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逐渐成为新进官员的代言人。

但是,这些仍不足以动摇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朝堂之上有这些老大臣,民间的反对之声也不绝于耳,需要打击的范围随之扩大,已经不仅仅只是因“大臣未附”而“委政狱吏,剪除宗枝”,还需要以此来堵天下之口,局面已经发展到了“不设钩距,无以应天顺人;不切刑名,不可摧奸息暴”的地步,为了巩固新生的武周政权,武则天再次使用酷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