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唐朝宰相元载的收藏怪癖(王缙作为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他的结局如何?)

话历史 2023-07-20 10:39:20

公元777年,唐朝宰相元载伏诛。抄家时抄到的最难以想象、最莫名其妙的就是摆满了一个院子的八百石胡椒。 按唐时一石的重量为793200克计,那么,八百石胡椒,总重将近六十四吨。即便像沃尔玛这样的全球杂货供应商,一年的采购量,也未必有他收藏的多。

王缙作为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他的结局如何?

诗经女孩来回答呀。杜甫有一首诗“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这诗句里让杜甫都称赞的“王相国”便是王缙。那么,王缙作为大唐宰相,为什么没啥名气?他结局如何呢?


1、一母同胞,王维弟弟

说起大诗人王维,大家都知道。然而王缙作为他的弟弟,却欠缺点名气。但是两人的出身, 也都是名门望族,他俩都出身在鼎鼎有名的太原王氏家族。无奈从小父亲身故, 只能寄住在舅舅家。

到了成年,王维凭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到了岐王府,并凭借诗文获得玉真公主的青睐,一举中得状元,做了官。这时候王缙进士及第,授侍御史。王维虽然有才,但是不擅长做官。后面他看母亲多年守寡,渐生佛心,淡出官场。

而王缙的诗风与兄长王维类似,但是更擅长于散文创作,后人有“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的高度评价。

而在从政方面,王缙明显胜于兄长王维。在著名的太原保卫战中,王缙为主将李光弼出谋划策,以弱兵散卒大败安禄山部下的精锐骑兵,从此天下知名。李光弼转战他方后,王缙继续留守太原,前后五年,为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立下了功勋。后来出任宰相。

2、为兄求情,兄弟情深

安史之乱时,王维在战乱中被叛军俘获,被迫接受伪职。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杜甫也被俘获,但是那时候杜甫名气没有王维大,官也没王维大,敌军就开始追着王维跑,把王维抓住了。

但是后来,两京收复后,朝廷开始追究“附逆”的官员,很多人被杀被贬,王维也不例外。这时候,王缙出面为兄长求情,请求降低自己的官职,减轻兄长的处罚,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出格的事。而王缙敢这样做,除了兄弟情深,其巨大的战功也是底气所在。结果,王维只被降职,未遭贬谪。

当唐玄宗和唐肃宗去世后,前面说了,王缙擅长写散文,他负责撰写玄宗的《哀册文》。这篇文章高度评价了玄宗的盛世功绩,又合理回避了玄宗的晚年失误,写得非常成功。我们来欣赏一下:

潜龙变海,池亦呈庆。有开必先,兴王之盛。诰曰皇帝,馀倦于勤。往缵丕绩,以顺兆人。辞之不可,其命维新。体干之大,法土之均。临之以日,生之以春。

可以说,王缙的功力很深,这篇文章代宗李豫即位后特别喜欢,就把王缙任命为宰相,倚为左右手。

3、大唐宰相,平安归天

? ? ? ?王缙做了宰相后,还是做出了一番政绩来的。当时,王缙兼任“河东节度、营田、观察等使”,杜甫赞扬的“肯销金甲事春农”,应该就是这个时期做出的政绩。王缙积极致力于恢复农业生产,不仅能给朝廷增加军粮,也为河东一方百姓造了福,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举动。

唐代宗时期,安史之乱已经平息,但西部的吐蕃经常入侵,边患极其严重。王缙回朝后,和宰相元载合作,策划防范吐蕃的大事。正是这件事,给他引出了祸患。

? ? ? ?当时元载上书建议将河中府设为唐朝的中都,并调整相关军政部署,以此应对吐蕃的侵犯。代宗当时没同意,但是元载已经开始行动了。这种没得到上级命令擅自行事的作风惹怒了代宗,他打击元载时,就把王缙也一起抓捕了。

? ? ? ?后来王缙被外放到括州当刺史,很快又调任为离都城较近的处州刺史,几年后又调回东都洛阳做太子宾客,休闲养老。一直活到了82岁,寿终正寝。

? ? ? ? 纵观王缙这一生,相对他哥哥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他也仰慕哥哥的诗名,再给哥哥王维整理的通传本的《王摩诘集》,序上是这么写的:

臣兄文词立身,行之余力。当官坚臣,秉操孤直。纵居要剧,不忘清净。实见时辈,许似高流。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秉兴为文,未尝废业。尚虑零落。

一个被哥哥盖过诗名的文人,一个大唐宰相,值得被世人所知。你们说呢?

宝鸡四大历史名人,白起上榜,你还知道哪几个

宝鸡的名字起源于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的途中于此得石鸡庇佑,化险为夷,此地因“宝地神鸡”而得名。但古老的历史中,她有一个更为出名的名字“陈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妇孺皆知,而宝鸡最珍贵的宝藏偏偏与这两个名字都没有太大关联。那就是宝鸡历史上伟大的名人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来自宝鸡的历史人物,看看你知道几个?

白起
谈到宝鸡历史上最出名的文化名人,白起肯定是头名。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就是现在陕西的眉县,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打破了魏韩联盟并夺取了楚国的首都。,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元载
元载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了,他是很著名的一个唐朝宰相,元载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就是现在的岐山县人,唐朝宰相,其妻是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女儿王韫秀。

天宝初,因熟读庄子老子列子、文子之学,考中进士,后任新平尉。肃宗时,因与掌权宦官李辅国之妻同族而受到重用,管理漕运。代宗时,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即宰相),封许昌县子。后又授予天下元帅行军司马。但是因先后助代宗杀了李辅国以及后来的鱼朝恩两个掌权宦官而更加受到皇帝信任,此后已将私人财产用于大型建筑项目以消除异见人士,最后因贿赂而被杀害。

张载
张载也是来自宝鸡的历史文化名人,张载是北宋的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是可以和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的“北宋五子”之一,,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世人称之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命令祀孔庙西庑第38位。张载青年时喜欢谈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所以其学派称为“关学”。宋神宗熙宁十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死时58岁。

李淳风
李淳风也是一位来自宝鸡的唐朝的大思想家,他还是杰出天文学家、数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阴阳学等方面建树很大,著有著作《推背图》、《乙巳占》。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注解的《周髀算经》和《古算十经》是世界上最早最全面的算术教材,特别是为宋元时期数学的高度发展创造了条件;《乙巳占》10

卷,是李淳风的一部重要的星占学著作。李淳风根据他对天文历法的多年研究和长期观测,于麟德二年(665)编成新的历法,命名为《麟德历》。这也是宝鸡最早的出名的科技人才了。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和王韫秀结局是什么?

《长安十二时辰》元载和王韫秀结局是元载当上宰相,和王韫秀在一起了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元载是个虽然不起眼,却很精明的一个角色。出身寒微的他,其实到后来会有一番大的成就,因为他最后当上了大唐的宰相。

《长安十二时辰》中元载在大理寺当值,没权没势,却很精于算计,剧中元载的人设很不讨喜,但即便是这样的他,也还是有人爱的,大将军王忠嗣之女王韫秀,就对元载生出了情愫。

王韫秀是王忠嗣之女,出身将门之后的她,原本可以享受众星捧月、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那时的元载还非常的穷困落魄,有时候连填饱肚子都是难题,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韫秀不顾家人的阻挠,毅然决然的嫁给了元载。

元载历史原型的结局

剧中的元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元载是唐朝中期的宰相。出身寒微的他,因为从小喜欢读书学习,所以后来有幸高中进士,并且得以在大理寺任职。然而,大理寺只不过是元载迈出的仕途第一步,此后,他凭借着自己狡黠圆滑的处世之道,最终一步步得以升迁提拔,最终官至唐朝宰相。

而娶了将军之女的元载,他的人生也并没有因此拨云见雾,反倒是受到了不少来自岳父家的歧视跟羞辱。好在元载本身还挺有才华的,他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能耐,一步步得到皇帝的宠信和器重。

原本他可以有一片大好而又光明的仕途的,谁曾想,后来志得意满的元载后来竟越来越膨胀,他开始变得专横跋扈,贪污受贿,最终遭到了统治者的厌恶。公元777年,元载因大肆敛财,结党营私,最后被唐代宗满门抄斩,王蕴秀和她的孩子也没能幸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6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