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而且皇帝中间也是很多都是好色之徒,但是有这样一位皇帝竟然40年时间不近女色,他就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皇帝,博学多才,建立的南梁,但是中年以后的梁武帝竟然吃斋念佛,推崇佛教,根据历史记载,他竟然40年未近女色。
历史文献上,梁武帝萧衍是移位精通武术,晓通文学的皇上,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文武双全的皇帝,但是他崇信佛教,前后四次舍弃皇位出家,是当朝的大臣将其带回重新执掌江山,也因此在历史上他被称之为和尚皇帝。历史记载,梁武帝五十外便断房室,如此算来,他有40年的时间没有碰过女人,不过作为一个正常人这种禁欲的行为确实是令人难以置信,更何况是一代帝王。
其实梁武帝萧衍和乾隆皇帝是一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高寿的皇帝,也是在南北朝时期梁国的开国皇帝,智慧突出,才华出众。梁武帝萧衍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屈身于权臣王俭的手下做事,王俭懂风水,会看人相,看了萧衍的面相以后确信萧衍三十岁当侍中,果不其然,萧衍39岁的时候齐帝让位,但是在让位之后仍旧被萧衍杀害。
历史上的梁武帝不与女人同屋,但是当时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那么梁武帝的妃子们都去哪里了?梁武帝当时除了把贵嫔丁令光留在了宫中,其他的妃嫔全部遣散和分封在外的儿子在一起,由此可见,这梁武帝也确实不是好色之徒,但是在历史上的种种现象又表明,这萧衍也是一个荒唐的皇帝,他在南北朝分裂的时候没有收复当时已经是残喘苟活的北魏,还上演了出家的闹剧,最初的萧衍没有好好的做皇帝,荒淫无道,花天酒地,特别前任萧宝皇帝的宠妾潘玉儿更是深得梁武帝的心。
但是大将王茂敢于直言,力谏萧衍,最后为了大局着想,萧衍才将潘玉儿赐死。但是后来宫中妃子余氏被梁武帝宠信,王茂和幕僚范云一起劝阻才没有坏事。
这梁武帝40年真的不近女色吗?如果确实是这样,真相绝对的不简单,因为梁武帝的小女儿长城公主是在梁武帝50多岁的时候生的,那时候的梁武帝也信佛很多年了。最大的可能就是梁武帝在前期的时候认为房事可以保健,但是后来崇信佛教,没有可以的回避年女色,依旧贪恋,在身体状态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自己能够延年益寿,萧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逐渐的除了素食以外,开始阻断自己的房事,这一切都在和自己的健康赛跑。
40年不近女色的梁武帝在此之后身体状态也确实的逐渐的转好,脑子也灵活了,86岁的高龄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高寿皇帝之一。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
梁武帝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过很大的贡献。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规模巨集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去烧香拜佛,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积功德,替老百姓消灾。
公元519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萨戒。由于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为荣。南朝佛教在这时进入全盛期。在他的影响下,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七子萧绎元帝,以及许多官员,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梁武帝接到当时南海今广东广州最高行政长官——刺史萧昂的报告:从佛教发源地印度来了一位叫达摩的高僧。梁武帝不敢怠慢,马上派人专程前往,迎接达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造像等佛门的基本建设,做了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
达摩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诚恳地说道:“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实在的功德。”
梁武帝听了很失望,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换了个话题:“什么是佛学的真谛?”
达摩回答:“没有绝对的真理。佛在心里,心即是佛。”
又是这种不著边际的话、不冷不热的态度!梁武帝有些不愉快,甚至没有了提问的热情。
达摩见话不投机,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达摩后,梁武帝吐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想,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达摩面前,总觉得有些压抑。
梁武帝把自己与达摩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师父志公禅师。
志公急切地问道:“现在达摩大师在哪里?”
梁武帝轻描淡写地说:“他走了。”
志公顿足道:“怎么能让他走呢!”
“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说得妙极了,不是常人能说、敢说的。这位达摩大师能为我们解说佛教的真谛,皇上怎么能怠慢他呢!”
听志公禅师这么一说,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赶达摩。但已经迟了一步,达摩已去了北魏,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
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高兴,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历史上纵情酒色的帝王很多,而不近女色的皇帝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梁武帝萧衍就是这么神奇的人物,他是虔诚的佛教徒,40年多不近女色,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梁武帝萧衍,出身于兰陵萧氏,是汉朝丞相萧何的后人。前几年火热的电视剧《琅琊榜》中的梁帝,据说他的原型就是梁武帝。与电视剧完全不同的是,这位皇帝竟然不近女色,真是帝王中的一大奇葩。
作为梁武帝是南梁的开国皇帝,没两把刷子怎么能创业成功呢!萧衍的谥号是武皇帝,历史上的武帝们,多是能征善战、雄韬武略,一派强硬作风,年轻时萧衍也不例外,他四处征战、一路腾达。在称帝的初期,他兢兢业业、勤于政务,冬天批奏折,连手都被冻裂了。经过梁武帝的励精图治,早期的南梁出现了一片大好形势。
自古以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和《琅琊榜》中梁帝一样,萧衍猜疑心重,对开国功臣十分吝啬。而另一方面,他却徇私护短,对自己的亲属格外照顾。只可惜他对亲属的好心,被当驴肝肺,这也让他受到了刺激,渐渐看破红尘。
在梁帝的晚年,他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他开始吃素,不杀生,连祭祀他都用蔬菜和面食代替。渐渐地,他也不近女色,可伶了后宫无数佳丽。萧衍沉迷于佛教之中无法自拔,他大肆建造寺庙,耗费大量的国力。
据史料记载,萧衍还四次跑到寺中去做和尚,整天研究佛学经书,无心理会朝政。大臣们没办法,只好筹钱?赎?皇帝回来,每次花一两亿才把皇帝接回来,总共花了4亿,国力损耗巨大。
不久,"侯景之乱"爆发,萧衍曾经仁慈地收留过侯景,却换来他的忘恩负义。萧衍被侯景俘虏后,就被活活地饿死了,一代梁武帝就这样把自己作死了。
要说一国之君的位置应该是没有一个人不想拥有的,毕竟那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还有很多的财富,还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为了这些,千百年来,大家都挤破脑袋想要在这个位置上坐上一坐,享受一下这样的滋味,但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的容易,每每到了旧的朝代濒临倒塌的时候。各方的势力就蠢蠢欲动,他们都知道机会来了。
到最后赢家终究只有一个,至于是谁就看他们的运气以及机会了。当年家庭很好的萧衍,可以说凭借着强大的背景在官场之中混得很好,后来因为有功劳再次得到提拔。公元498年皇帝去世。原本准备继承皇位的孩子也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整天荒淫无度。搞得朝廷上下人们都很担心,整个国家都处于濒临倒塌的时刻。
于是,看出了时机的萧衍,在这个时候准备出兵,或许是因为时机并不准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没有耗费什么钱财,也没有耗费什么精力,就成功的攻打下了京城,推翻了之前的统治。接着他成为了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大臣。
人们总是地位爬得越高,欲望就越大,想要的就越多,几年之后他再次选择起兵,他对准的是皇位。人的一生中出一次家已经是极限,作为皇帝的他更是离谱,一生中4次遁入了空门,去寻找他心中所谓的佛法。他86岁去世,据记载他不想女人的事情,也不杀生。他大概前后40多年都没有去过后宫。那些妃子们全部都被赶出了京城。86岁的他被活活饿死,成为了笑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南朝陈国的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