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六年(571年)正月,斛律光在汾北筑13城,拓地500余里。韦孝宽自玉壁发动攻击,但为斛律光所败。由于斛律光善于用兵,韦孝宽对其颇为忌惮,因此命令曲严编造歌谣,说:“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百升”就是一斛。
还说“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 ”(《周书·韦孝宽列传》)。祖珽与斛律光不和,又趁机添油加醋:“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并叫儿童歌之于路。
然后在齐帝面前诬陷斛律光:“斛律累世大将,明月声震关西,丰乐威行突厥,女为皇后,男尚公主,谣言甚可畏也”(《北齐书·斛律光列传》)。又以斛律光违令率军入京之事为借口,说斛律光蓄意谋反。
天和七年(572年)七月,斛律光被诛。周武帝宇文邕闻斛律光死,大喜,下令大赦境内。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周武帝欲灭齐,统一北方。二月,韦孝宽上书陈三策。
第一策曰:“臣在边积年,颇见间隙,不因际会,难以成功。是以往岁出军,徒有劳费,功绩不立,由失机会。何者?长淮之南,旧为沃土,陈氏以破亡余烬,犹能一举平之。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反,内离外叛,计尽力穷。传不云乎:‘雠有衅焉,不可失也。’今大军若出轵关,方轨而进,兼与陈氏共为掎角;并令广州义旅,出自三鸦;又募山南骁锐,沿河而下;复遣北山稽胡绝其并、晋之路。凡此诸军,仍令各募关、河之外劲勇之士,厚其爵赏,使为前驱。岳动川移,雷骇电激,百道俱进,并趋虏庭。必当望旗奔溃,所向摧殄。一戎大定,实在此机。”
第二策曰:“若国家更为后图,未即大举,宜与陈人分其兵势。三鸦以北,万春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募其骁悍,立为部伍。彼既东南有敌,戎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埸。彼若兴师赴援,我则坚壁清野,待其去远,还复出师。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一二年中,必自离叛。且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阖境熬然,不胜其弊。以此而观,覆亡可待。然后乘间电扫,事等摧枯。”
第三策曰:“窃以大周土宇,跨据关、河,蓄席卷之威,持建瓴之势。太祖受天明命,与物更新,是以二纪之中,大功克举。南清江、汉,西龛巴、蜀,塞表无虞,河右底定。唯彼赵、魏,独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东略。遂使漳、滏游魂,更存余晷。昔勾践亡吴,尚期十载;武王取乱,犹烦再举。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斯则长策远驭,坐自兼并也”(《周书·韦孝宽列传》)。
周武帝宇文邕采纳韦孝宽的建议,先派人带重金访问北齐,然后再向北齐展开进攻,至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周武帝灭亡北齐,统一了中国北方。
延伸阅读:韦孝宽植树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韦孝宽,经过多次调研,发现可以用树木取代土台,作为里程标志,既不需要日常维护,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于是要求一律改种一棵槐树,作为官道里程标志。其主动作为,顶住擅自更改朝廷体制的压力而造福桑梓,值得点赞。
(韦孝宽画像)
名家点评韦孝宽:
李延寿:“韦孝宽奇材异度,纬武经文,居要害之地,受干城之托。东人怙恃其众,悉力来攻,将欲酾酒未央,饮马清渭。孝宽乃冯兹雉堞,抗彼仇雠,事甚析骸,势危负户,终能奋其智勇,应变无方,城守六旬,竟摧大敌。齐人既焚营宵遁,高氏遂愤恚而殂。虽即墨破燕,晋阳存赵,何以能尚?若使平阳不守,邺城无众人之师;玉壁启关,函谷失封泥之固。斯岂一城之得丧,实亦二国之兴亡者欤。”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余阙:“男子当生为韦孝宽,死为张巡。”
王应麟:“韦孝宽知兵而不知义。尉迟迥之讨杨坚,所以存周也。孝宽受周厚恩,乃党坚而灭迥。坚之篡也,孝宽实成之,难以逭春秋之诛矣。”
朱熹:“韦孝宽智略如此,当杨坚篡周时,尉迟迥等皆死,孝宽乃献金熨斗。始尝疑之:既不与它为异,亦何必如此附结之?元来到这地位,便不与辨,亦不免死。既不能死,便只得失节耳。”
陈元靓:“瞻彼郧公,蔼为国器。玉壁坚兵,江陵揽辔。谋猷既立,风不坠。清庙载登,历载旡愧。”
蔡东藩:“韦孝宽所陈三策,原足制齐人之死命,周之伐齐,再驾而定山东,卒如孝宽所言。”
南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连年混战,互有胜负。双方也都拥有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西魏的韦孝宽和东魏的高欢、斛律光。
538年,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这一年,韦孝宽出任南兖刺史,东魏大将高欢派猛将段琛攻陷西魏军事重地宜阳。又派扬州刺史牛道恒到西魏边境"煽诱边人",大肆进行间谍破坏活动。西魏因此"大军不利,边境骚然"。韦孝宽"患之",决定也采用间谍手法除掉牛道恒。他"遣谍人访牛道恒手迹",又"令善书者"摹仿牛道恒的手书笔迹,仿造了一封牛道恒写给韦孝宽的密信,信中隐含着欲归降西魏的意思。韦孝宽为了使敌人深信不疑,又把信用火重烤一下,在信上留下了火烧过的痕迹。然后,"还令谍人"潜入高欢部将段琛的军营,故意将信遗失在营中。"琛得书果疑之",对牛道恒提出的任何计谋"皆不见用"。韦孝宽暗插的间谍传回了这一情报。韦孝宽乘敌军内部不和,"因出奇兵掩袭"东魏军队,活捉了段琛和牛道恒。
560年,韦孝宽为北周骠骑大将军,镇守军事要冲玉壁城。此时东魏也被北齐取代,北齐军队经常进攻骚扰玉壁。为了知彼知己,韦孝宽招募培养了一批间谍,只要他"遣间谍入北齐者,皆为尽力"。韦孝宽又用"金货"秘密买通北齐政权中的官吏,经常"遥通书疏","故北齐之动静,朝廷(北周)皆先知之"。北齐也不甘示弱,对韦孝宽视为心腹的主帅许盆进行策反,许盆经不住威逼利诱,叛逃北齐。韦孝宽闻讯又惊又恐,他不甘心在这次间谍战中败北,于是派遣间谍去暗杀许盆。不久,间谍果然刺死许盆,提着他的首级返报韦孝宽。双方激烈的明争暗斗由此可见一斑。
不久韦孝宽遇到了一名非常难以对付的敌手,他就是"归敌制胜、变化无方"的北齐名将斛律光。斛律光,字明月,是北齐大将军、左丞相斛律金之子,世代立有大功。571年,韦孝宽与斛律光在汾北展开一场大血战,结果韦孝宽败北,失掉了汾北。斛律光又乘胜进军,攻占北周众多城邑,"声震关西"。在军事上难以取胜的韦孝宽,决定用间谍计谋去击败斛律光。于是,韦孝宽便精心策划了一个周密的行动方案。
他首先利用被买通的北齐政府官吏及派出的精干间谍,多方搜集刺探有关斛律光的情报。不久,韦孝宽得到密报:北齐后主高纬"罕接朝士,不视政事",整日花天酒地,将朝中大事都托交给当年劝北齐武成帝禅位给高纬的祖及穆提婆等人,使之"势倾朝野"。对此,斛律光非常不满,常对部将发牢骚说:"盲人(祖双目失明)执掌大权,独断专行,恐怕将贻误国事。"祖听说后,便与斛律光结怨。穆提婆为了巴结斛律光,曾要求迎娶斛律光之女,但被斛律光拒绝。穆提婆也因此仇恨斛律光。
韦孝宽根据这些情报,决定借刀杀人。他秘密召来了参军曲严,"令严作谣言",曲严就编造了一首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树不扶自竖"。"百升"是古代计量"一斛",暗指斛律光的姓;"明月"是斛律光的字;"高山"暗指北齐后主高纬,"树"暗指斛律氏族。四句意思是:斛律光将飞上天为皇,将像明月一样普照都城。高纬政权不推自倒,斛律氏族不扶自立。歌谣编好后,韦孝宽派间谍去北齐京城四处散布。祖获悉后大喜,他觉得可以利用这首歌谣来杀掉仇人斛律光。于是又添油加醋地补上两句:"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让儿童在街头巷尾到处传唱。穆提婆听到后急忙去告诉其母陆令萱,陆令萱因曾做过北齐后主的保姆而得势,她认为"饶舌老母"是辱骂她,"盲眼老公"是指祖,于是盛怒之下,召来祖。"遂相与协谋,以谣言启后主",并挑拨说:"斛律氏族世代大将,威震关西、突厥,位高势重,歌谣所说的话不能不使人害怕呀!"北齐后主听信谗言,决心杀掉斛律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他把祖召来,问他有什么计谋可以使斛律光毫无防备,从而暗中进行刺杀。祖献计道:"如果无故召斛律光进宫,必然引起怀疑而不肯来。要是皇上赏赐给他一匹骏马,并转告他说皇上明天将去东山观光,允许他骑这匹马同往游览,他一定会进宫来谢恩的,这样不就自投罗网了?"斛律光果然中计,仅带着几名随从就匆匆入宫谢恩。后主派人骗他去风凉堂会见,被早已埋伏于此的武士杀害。接着,后主下诏以"谋反"罪名将斛律氏族斩尽杀绝。北周听到此消息,朝野相贺,大赦境内,犹如新帝登基般的隆重欢庆。
这位"深为邻敌所慑惮"的一代名将,竟做了一首儿歌的牺牲品和刀下冤死鬼。韦孝宽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巨大胜利。他采用的摹仿笔迹,收买内间,厚待间谍,伪编儿歌等间谍手段的综合运用,使中古时期的间谍活动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其实编造儿歌并非韦孝宽的发明。早在春秋时,晋献公欲伐虢国,但无取胜把握,便向卜偃咨询,卜偃说:"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意为丙子清晨之时,龙尾星为日光所照。军队整装齐发,必取虢国。晋献公立即下令出兵。因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对儿歌童谣十分迷信,认为其为天意所授。所不同的是,卜偃是用童谣来坚定晋献公出兵的决心,而韦孝宽则计商一筹,他利用儿歌对敌方(北齐后主)进行了心理战,借其之手除掉了心腹大患。
北周灭北齐之战
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北周保定四年),北周十万大军围攻北齐重镇——洛阳,北周派遣尉迟迥进攻,北齐高湛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段韶救援洛阳。最终北齐以少胜多。公元564年9月,突厥在塞北集结兵力,决定联合北周攻打北齐。
北周宇文护于是征集内外诸军20万东进。10月,宇文护派尉迟迥率10万大军进攻洛阳。12月,宇文护派兵切断河阳(今河南孟县)道路,以阻断齐国援兵。但是,因齐国兵力甚微,北周轻敌,认为齐国必须不敢出兵迎战,于是放松警惕戒备不严。北齐派兰陵王高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阳,但他们畏惧周军兵力强盛,不敢前进。
高湛于是决定与并州都督段韶一起自晋阳南下,亲督诸军解救洛阳。以段韶部为左军,长恭部为中军,斛律光部为右军,周军不意齐军突至,军心不稳,仓卒上山迎战,段韶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周军越战越疲,齐军趁势发起反击,大败北周军。周军全线溃退被迫撤军。这是一次关乎北齐生死存亡的战役,又称邙山之战。
河阴之战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带领军队在河阴地区与北齐军进行了一场战斗。北周帝乘北齐政局混乱、兵败淮南的机会,决定集结兵力准备东出击北齐,北齐得知后也加强了防御。七月,宇文邕率领十余万大军,分兵六路进攻北齐。齐国的柱国字文纯、荥阳公司马消难、郑公达奚震负责勾结前三军总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陈崇、赵工宇文招负责勾结后三军总管。
齐王宇文宪率领两万人的军队前往黎阳,隋公杨坚等人率领三万人的水军通过渭河进入黄河,梁公侯莫陈芮率领两万人守太行道,封锁北齐并、冀、殷、定诸州的援军,申公李穆率领三万人守河阳道,切断黄河以北与洛阳的联系。
常山公于冀率领两万人出陈、汝以南,保护主力右翼。周武帝亲自率领六万人的主力军直奔河阴。八月二十一日,北周军进入北齐境内。为赢得民心,宇文邕下令禁止砍伐树木和践踏庄稼,违者将受军法制裁。
二十四日,武帝亲自指挥军队攻占了河阴大城,宇文宪攻陷了武济,进围了洛口,并攻克了东、西两座城市,还焚毁了黄河上的浮桥。北齐的永桥大都督傅伏从永桥增援到河阳,但由于浮桥已被烧断,只能进入中潬城,北周军攻克了河阳南城后,围攻中潬城二十余日仍未成功。
北齐的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守住了金墉,武帝也未能攻下。九月,北齐的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率领军队南援洛阳,来到了河阳。北周军在金墉和中潬城设置了兵力,长时间攻打未果,而北齐援军已经到达,再加上宇文邕生病,只好放弃攻打的30多座城市,焚烧船只回师,只留下韩正守卫王药城,掩护撤军。
平阳之战?
公元576年(建德五年)十月,北周武帝宇文邕再次进攻北齐,其作战目标是攻击晋州,控制住北齐的要冲地带,吸引北齐主力大军前来援救,然后集中力量消灭援军,乘势东进,最终攻灭北齐。根据这一计划,宇文邕安排了如下的军事部署: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翼的三支军队,以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翼的三支军队,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
宇文邕亲自率领各支军队前往汾曲,让各位将领据守要地,阻击北齐的援军。他还派遣辛韶率领5000步兵和骑兵守卫蒲津关,确保后方安全,并命令内史王谊指挥各支军队攻打平阳城。二十五日,北齐后主高纬亲自率领10万大军从晋阳南下,试图援救平阳。宇文邕亲自率军守住平阳城下,并指挥作战,结果北齐将领侯子钦和刺史崔景嵩投降。
二十七日,北周将领段文振带领几十人进入城内,俘虏北齐的守将尉相贵和8000名士兵,北周军占领了平阳。与此同时,宇文宪攻占了洪洞和永安两座城池。十一月时,北齐的援军已经抵达平阳,为了避免正面交战,宇文邕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领精兵万人守卫平阳。他自己则率领大军撤退到玉璧一带,并派宇文宪带领6万兵马驻扎那里,自己则返回长安。
北齐的援军围攻平阳,进行了昼夜不停的攻击,但梁士彦顽强地进行着抵御。十二月,宇文邕得知平阳的局势紧急,先派宇文宪率领部队前往支援,随后亲自赶到,集结了8万军队。宇文邕部署军队东西两侧排列长达20余里,与北齐军对峙。
北齐军围攻平阳时,为了防止北周援军的突袭,他们在城南挖掘了沟堑,从乔山一直延伸到汾水。当北周军队到达时,与北齐军在沟堑的南北两侧对峙,北周军队渡过沟堑展开进攻,北齐军进行抵抗,双方战斗了一整天都没有决出胜负。
面对此情此景,北齐后主听从幸臣的建议,命令北齐军填沟堑而进攻,而这恰好符合了周武帝的计划。于是,他亲自率军迎战,战斗异常激烈。北齐后主携冯淑妃和幸臣穆提婆观战,当看到北齐军的东翼稍稍退缩时,便误以为北齐军已经战败,不听劝阻,赶紧将军驻地后方。北齐军由于这一举动,大败亏输,死伤的士兵超过了一万人,而且他们丢弃的军资和装备成堆。
邺城之战
公元580年(北周大象二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韦孝宽率军在邺城(今安阳北郊,临漳西南)平定相州总管尉迟迥叛乱的进攻战。
武陟之战后,行军元帅韦孝宽率6总管军乘胜追击尉迟迥溃军,迅速迫近相州(治邺城),叛军头目尉迟迥之根据地邺城。尉迟迥遂以精兵3000埋伏于相州南之野马岗,被孝宽属下行军总管宇文忻率500骑兵突袭歼灭。
尉迟迥又在草桥(邺城南)部署阻击,亦为宇文忻部击败。孝宽军于十六日进抵邺城近郊。尉迟迥集中全部兵力13万,列阵城南,准备决战。时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来援之先头部队3000骑已经到达,5万主力尚在途中。孝宽当即发起进攻。
尉迟迥不顾年老,仍披甲上阵,其部属关中兵均拼死力战,孝宽军进攻受挫,被迫撤退。时宇文忻见邺城百姓数万人观战,即与监军高颎、长史李询商定:先射观者,造成混乱,然后乘势冲击。观战士民被射,纷纷逃避,喊声震天。宇文忻趁机传呼:“贼败矣”!孝宽军士气复振,乘乱进击,大败尉迟迥军,迥率余部退入城中。
孝宽乘势挥军围攻。李询和大将军贺娄子干率部首先登城,破城而入,迥被迫自杀。尉迟勤、尉迟惇等向青州(治益都,今山东淄博)方向逃走,被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率精骑千人追获。至此,尉迟迥举兵68天即宣告失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3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531年5月31日昭明太子萧统去世
下一篇: 宋明帝刘彧赐死风流放荡的山阴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