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齐桓公令:男30,女15];[战国越王勾践令:男20,女17];[北周武帝令:男15,女13];[唐太宗贞观令:男20,女15];[唐玄宗开元令:男15,女13];[宋仁宗天圣令:男15,女13];[宋宁宗嘉定令:男16,女14];[明太祖洪武令:男16,女14]。
古代婚配年龄是多少岁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谈到古代婚姻,相信不少读者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会想到许多女子面对提亲者时的自我介绍:“小女子年方二八?…”需要指出的是,“年方二八”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江夏行》,并非是指女子28岁,而是指女子已满16岁。在15岁及笄之后,女孩子们便正式成年,就必须谈婚论嫁了。
▲汉代新婚场景剧照
话虽如此,不过纵观历朝历代,古代男子们总是喜欢迎娶十三四岁的姑娘。很多读者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垂涎于年轻姑娘的美色,不过子渊需要强调的是,古代男子之所以这么早娶妻,并非全都是出于喜欢,而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因此许多女子还未到成年便已成为人妇。那么具体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结合相关史料记载,子渊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汉代女性剧照
首先,古代人的寿命普遍不长。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由于经济、和养生方面的落后,古代人的平均年龄一般很少超过五十岁。况且在动荡之时,灾害、战乱等不可抗力因素也会带走大批青壮年的生命。然而古人恰恰有非常注重后代繁衍,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此一来,古人过早娶妻也是为能尽早繁衍子嗣,以避免因日后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而导致绝嗣。
▲古代农民耕种场景复原
其次,朝廷对于劳动力数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从秦朝开始,历代王朝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基本是不断递增的。一方面,随着的扩张和强大,对于各种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如此一来,就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满足建设和上层的种种需求。比如为防御匈奴,蒙恬奉命修建工程量浩大的长城;隋炀帝则下令开凿大运河以贯通南北,这些是层面的需求。至于上层的需求,无论是营建宫殿还是陵寝,都需要庞大的劳工队伍,而这是建立在巨大的人口基数之上的,这就助推了各阶层对于生育后代的重视程度。
▲秦朝战争场景复原
另一方面,古代频繁爆发的战争也需要大量青壮士兵和农民。众所周知,每逢乱世之时,各大军阀争夺的主要就包括人口。毕竟古代长时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双方士卒都是短兵相接,搏杀。这样一来,谁能掌握更多的人口,谁就能更多的粮草供应和兵员补充,在战争之中胜率更大。三国时期刘备“携民渡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古代的者便鼓励百姓多生早生,以此来获取大量的人口。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在这些现实原因之下,官府随之制定相关的强制。据《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曾颁布诏令,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意思是说,如果女子到17岁时还未婚配,那么地方长官就有权为她们决定婚配对象。而据《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嫁,家人坐之。”即在南北朝之时,女子如果15岁未出嫁,家人都要连坐受刑。在开明之风盛行的唐代,也有“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的规定。
▲明代县衙旧址
到了明代,由于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口充实,所以“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嫁娶。”不难看到,在官府的强制要求下,一般女子往往在十三四岁之时,家人便要寻一户人家将其嫁掉。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女子出嫁的日子未免也太早些,不过这种现象也恰好反映出女性在古代中的卑微地位和凄惨命运。
参考文献:
《中国婚姻史》
微信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客户端查看)
欢迎加入古代史爱好者同盟,增长见识、培养思维、积累谈资、结交知己、收获友情。子渊在这里与你不见不散~
以上就是与古代婚配年龄是多少岁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享。看完古代男女结婚年龄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结婚年龄
婚姻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要求,结婚只有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具备适合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也才能履行夫妻义务,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尽管我国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结婚的权利能力,但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成为婚姻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的人,才享有结婚的权利。
二、我国结婚年龄的规定
中国大陆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中国港台法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18岁,女不得早于16岁。
中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次修订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
中国婚姻法关于婚龄的规定,不是必婚年龄,也不是最佳婚龄,而是结婚的最低年龄,是划分违法婚姻与合法婚姻的年龄界限,只有达到了法定婚龄才能结婚,否则就是违法。法定婚龄不妨碍男女在自愿基础上,根据本人情况推迟结婚时间,为贯彻我国计划生育国策,婚姻法也鼓励晚婚晚育。一些单位以享受优惠政策的婚龄代替法定婚龄,不达到这一结婚年龄,不批准男女双方结婚,这样做是不妥的。法律是倡导晚婚,而不是强制晚婚,不是说结婚越晚越好。为保障在婚龄问题上严格执法,《婚姻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申请结婚的当事人,因受单位或他人干涉不能获得所需证明时,婚姻登记机关查明确实符合婚姻法和本办法规定的,也应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婚姻法规定的婚龄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法律也允许对婚龄作出例外规定。比如考虑我国多民族的特点,婚姻法第五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规定。”我国一些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机关对婚姻法中的法定婚龄作了变通规定。比如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等自治区和一些自治州、自治县,均以男二十周岁,女十八周岁作为本地区的最低婚龄。但这些变通规定仅适用于少数民族,不适用生活在该地区的汉族。
三、最佳婚育年龄是多少岁?
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方不得早于22岁,女方不得早于20岁”,法定婚龄是结婚的最低年龄,并不是最佳年龄,从医学的角度看,最佳结婚年龄男方应为25~27岁,女方为23~25岁,早在中国古代,就对选择适当的年龄有一定的看法,如“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强壮寿。”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从生理上看,男女青年的青春发育期虽标志着性发育趋于成熟,但身体发育尚未完善,一些重要脏器还没有发育好。女性的生殖器官一般在20岁以后才逐渐发育成熟,而全身的骨质化,如牙齿的钙化,出齐智齿要到23岁以后才能完成,骨骼和高级神经系统要到24岁才发育成熟。男性生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比起女性来还要晚一些,如过早的婚育产生的精子数量少、质量差,容易发生精子残缺、染色体等异常。其胎儿的先天畸形发生率明显增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18岁以下及35岁以上孕妇所生的婴儿患“先天性愚型”者比适龄孕妇所生婴儿患病率高数10倍,而且,青春期孕妇易患高血压、风湿热、心脏病、肾脏病等10多种合并症,临产和分娩时又容易出现产前子痫、产程延长、出血、胎盘早剥等,不仅孕妇死亡率高,而且新生儿中低体重儿及死于1岁以下的婴儿占6%,是非青春期孕妇所生婴儿死亡率的24倍。
其实法定婚育年龄并没有做硬性的规定,但从有利于未来父母的工作、学习、健康、经济实力、体力、精力等多种因素考虑,女性在23岁以后结婚,24~29岁生育,男子在25岁以后结婚,26~30岁生育对胎儿最有利,是最佳婚育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男女,无论是体格发育还是生殖机能方面都已完全成熟,心理发育亦是成熟稳定,既能够胜任为人父母的职责,也能确保下一代的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3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娄昭君中国历史上最牛母亲
下一篇: 贺若敦锥刺儿子贺若弼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