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乌丸轨被杀贺若弼免祸(贺若弼简介,贺若弼的故事)

话历史 2023-07-20 08:44:04

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十分严格,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贺若弼简介,贺若弼的故事

贺若弼,字辅伯韦孝宽简介,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被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骑射,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鸟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鸟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鸟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换乘驿马星夜前往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韦孝宽简介,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赹说:“朝廷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癞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

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麾下开府员明擒获萧摩诃,贺若弼命令左右拉出去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贺若弼释放了他,并以礼相待。从北掖门进入陈朝皇宫。当时韩擒虎已经捉到了陈叔宝,贺若弼到来,叫陈叔宝来让他看看。陈叔宝惶恐害怕,汗流浃背,浑身发抖不断叩头。贺若弼对他说:“小国的国君,面对大国的大臣,应该下拜,这是礼节。进入我朝后仍不失做一个归命侯,不必恐惧。”

过后贺若弼怨恨没有抓得陈叔宝,功劳在韩擒虎之后,于是与韩擒虎相争吵,刀也 *** 了。皇帝听说贺若弼有功,大为高兴,下诏褒奖表扬,晋王杨广因贺若弼在预定攻敌时间之前出军决战,违反军命,于是把贺若弼交付有关官吏,皇帝派驿马召他回来,相见后,欢迎慰劳他说:“攻克安定三吴地区,是您的功劳。”命他登上御座,赐给织物八千段,加官位上柱国,进封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赐有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件。还有雉尾扇、略曲的伞、杂色丝织品二千段,女乐队二支,又赐他陈叔宝的妹妹为妾。拜官右领军大将军,不久转为右武侯大将军。

贺若弼当时正尊贵得势,地位和名望都很高。他的哥哥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都是刺史、列将。贺若弼家里珍奇玩物不可胜数,婢妾穿绮罗的有数百人,当时人认为这是很荣耀的。贺若弼自己认为功劳和名声比朝廷里的大臣都高,常常认为自己应该当宰相。后来杨素担任了右仆射,贺若弼仍然是个将军,心中很不平,表现在言论和脸色上,因此被免官,贺若弼埋怨和忿恨更加厉害。数年后,贺若弼下到了监狱,皇帝对他说:“我任命高赹、杨素为宰相,你每每议论,说这二个人只会吃饭,是什么意思呀?”贺若弼说:“高赹是臣的老朋友,杨素是臣的表兄弟,臣都知道他们的为人故而有这些话。”公卿大臣上奏说贺若弼对朝廷怨恨不满,他的罪应当处死。皇帝珍惜他过去有功,于是除去官名成为平民。一年多后,又恢复了他的爵位。皇帝也对他有所顾忌,不再重用他,然而每次宴会赏赐,对待他总是很优厚。开皇十九年,皇帝到仁寿宫,宴请王公,诏命贺若弼做五言诗,结果诗文的词句和意思都表现出愤愤不平和怨恨,皇帝看了后也宽容了他。有一次遇到突厥人入朝,皇帝赏赐他们射箭,突厥人一箭就中的。皇帝说:“非贺若弼不能与他们相比。”于是命贺若弼射。贺若弼再拜祈祷说:“臣如果是赤心忠诚于国家的,就应当一发破的。如果不是那样的人,发箭就不中。”结果射箭后,一发而中的。皇帝十分高兴,回头对突厥人说:“这个人,是天赐我的呀!”

隋炀帝在东宫当太子时,曾对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都可称良将,但优劣如何呢?”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不是有谋略的将,韩擒虎是善斗的将,不是领导的将;史万岁是善骑的将,不是大将。”太子说:“那么将是谁呢?”贺若弼下拜说:“由您殿下来选择。”贺若弼的意思是认为自己可以当大将。等隋炀帝即位后,他更被疏远和忌用。大业三年,随从皇帝到北方巡行,到榆林。皇帝当时用大帐蓬,下面可以坐数千人,召突厥启民可汗来参加宴会。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赹等在私下议论得失,被人上奏揭发,最后因此而被杀,时年六十四岁。妻子没为官奴婢,跟随他的人被发配到边境。

儿子贺若怀亮,和他的父亲一样很有气概,以柱国的长子拜仪同三司。后因贺若弼的事而罚为奴,不久也被杀。

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展开全部

贺若弼(544—607.8.2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贺若弼简介,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隋书·贺若弼列传》)。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当时周武帝宇文邕当政,周武帝对太子要求又十分严格,太子由于太子德行不端,害怕父皇知情,于是矫情掩饰,所以,太子的过失周武帝一点也不知道。上柱国乌丸轨曾对贺若弼说:“太子必不克负荷”(《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二》)。贺若弼深以为然,劝乌丸轨告之武帝。乌丸轨便借机对武帝说:“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 。”武帝忙召问贺若弼,贺若弼知道太子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且牢记父亲临终遗言,恐祸及其身,于是回答说:“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隋书·贺若弼列传》)。武帝听后默然不语。事后,乌丸轨指责贺若弼出卖了自己。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隋书·贺若弼列传》)。果然,后来太子继位,乌丸轨被诛杀,贺若弼却免受其祸。

北周大象元年(579年),贺若弼随上柱国、行军元帅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克寿阳(今安徽寿县)等数十城,使长江以北土地皆入于北周。其中贺若弼的计谋居多,于是拜为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刺史,改封襄邑县公。

次年,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总揽朝政,众心不服。相州总管尉迟迥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起兵造反。杨坚怕贺若弼随之生变,急派亲信长孙平取而代之。

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杨坚称帝后,就有吞并江南、统一中国之志。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杨坚说:“公得之矣”(《隋书·贺若弼列传》)。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贺若弼欣然从命,并给寿州总管源雄赋诗一首,云:“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隋书·贺若弼列传》)。然后赴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任所,整军经武。

隋开皇七年(587年)贺若弼简介,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高颎、杨素、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

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出广陵南渡。将要渡江时,贺若弼酹酒而咒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隋书·贺若弼列传》)。遂挥军渡过长江,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贺若弼军进据钟山(今南京紫金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今南京城东)东。陈在建康附近尚有甲士10余万。陈后主(叔宝)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面对隋军压境,长期作不出应战决策。并拒绝了骠骑将军萧摩诃、镇东大将军任忠的建议。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贺若弼督厉将士,殊死决战,孔范部一触即溃。陈其他各部受其影响,亦发生混乱,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此战,贺若弼在交战不利时,迅速摆脱被动,乘敌骄惰懈怠之机,猛攻敌之薄弱部,大败敌军主力,对攻占建康具有重要意义。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今玄武湖南侧)。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五百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令将陈后主带来一视,陈后主惶恐流汗,股栗再拜。贺若弼对陈后主说:“小国之君,当大国卿,拜,礼也。入朝不失作归命侯,无劳恐惧”(《隋书·贺若弼列传》)。既而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隋文帝闻二人有功,便下诏说:“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隋书·韩擒虎列传》)。又下优诏于二人说:“申国威于万里,宣朝化于一隅,使东南之民俱出汤火,数百年寇旬日廓清,专是公之功也。高名塞于宇宙,盛业光于天壤,逖听前古,罕闻其匹。班师凯入,诚知非远,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隋书·韩擒虎列传》)。

四月,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隋文帝无耐,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隋书· 韩擒虎列传》)。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候大将军 。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灭陈以后,贺若弼更加贵盛,位望隆重,其兄贺若隆为武都郡公,弟贺若东为万荣郡公,并为刺史、列将。贺若弼家有珍玩不可胜数,婢妾曳绮罗者数百,生活奢侈。

贺若弼还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右仆射,贺若弼仍为将军,心甚不平,形于言色,因而于开皇十二年(592年)遭致罢官。而贺若弼怨气愈甚,遂下狱。隋文帝责问他说:“我以高颎、杨素为宰相,汝每倡言,云此二人惟堪啖饭耳,是何意也?”贺若弼回答说:“颎,臣之故人,素,臣之舅子,臣并知其为人,诚有此语”(《隋书·韩擒虎列传》)。公卿认为贺若弼怨愤过重,奏请处以死刑。隋文帝犹豫数日,惜其功劳,于是免他一死,除名为民。年余,复爵位,但隋文帝忌其为人,所以不再被任用。然每宴赐,遇之甚厚。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文帝于仁寿宫赐宴王公,席间诏贺若弼为五言诗,诗中词意愤怨,隋文帝看后宽容了他,并没对他治罪。这时正好有突厥使者来朝拜,隋文帝让他射箭,使者一发即中,隋文帝说:“非贺若弼无能当此”(《隋书·韩擒虎列传》)。于是命贺若弼引弓射箭,果然也是一发即中,隋文帝见了非常高兴,对突厥使者说:“此人天赐我也”(《隋书·韩擒虎列传》)!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隋书·韩擒虎列传》)。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蓬,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点评:韩擒虎与贺若弼并为灭陈名将,却先后两次争功,有失大将风度。这与元朝的伯颜、阿术二人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陈氏凭长江之地险,恃金陵之馀气,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高祖爰应千龄,将一函夏。贺若弼慷慨,申必取之长策,韩擒奋发,贾馀勇以争先,势甚疾雷,锋逾骇电。隋氏自此一戎,威加四海。稽诸天道,或时有废兴,考之人谋,实二臣之力。其俶傥英略,贺若居多,武毅威雄,韩擒称重。方于晋之王、杜,勋庸绰有馀地。然贺若功成名立,矜伐不已,竟颠殒于非命,亦不密以失身。若念父临终之言,必不及于斯祸矣”(《隋书·贺若弼列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3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