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接下来听听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吴起,作为一个非楚国出生的外人,却成为了帮助楚国由弱变强崛起的关键人物,几乎以一己之力让当时正逐渐走向衰弱楚国一举再次成为当世强国之一。更是一举击败了当时刚经过李悝变法后,强大而不可一世,连强秦都一时不敌的魏国。
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吴起的变法倒不至于是能以一个“失败”的说法就完全盖棺定论的变法运动。可是吴起变法的最终结果和历史上大部分的变法都相差无几,虽然在一开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没过多久便中道崩殂夭折了。
吴起变法的成与败
1,早期的成功,来自于君主的强力支持
纵观吴起变法的启止落幕,我们不难发现,吴起变法一直以来所依靠的屏障,就是楚悼王的支持。楚悼王庙号为“悼”,这个字并不难理解,是悼念的意思,这就代表着楚悼王是楚国历史上,人民都愿意记住并且为之悼念的,难得一见的英明君主。
在其位都谋其政,楚悼王在位期间,一直都在殚精竭虑的思考楚国的富强之路,只可惜当时的楚国国内,困难重重,楚悼王虽有雄心壮志之气,却难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之崛起,楚悼王的种种行为,总是会遭遇到莫大的阻碍。
所以在得知素有名将贤臣之名的吴起到达楚国了,楚悼王终于有了一种“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感,深觉自己终于有了可以倚重的能人帮助,自己复兴楚国的心愿,实现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此时的吴起并不是一个寂寂无名的白身,他在魏国时已经声名鹊起,不仅帮助魏国多次击败当时强大的秦国:先是从秦军的虎狼之师手中夺取了整个秦国的河西地区,逼得秦国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更是建立了战国时赫赫有名“魏武卒”,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余人,大败秦军五十万大军。之后吴起又率军讨伐齐国,一路打到了齐国的腹地灵丘。
此外,吴起不仅仅是打仗厉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廉洁不贪,待人公平,不仅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更是有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的治国之能。所以当即就对吴起展现了极高的重视,立即就对其委以了重任。
吴起刚到楚国不久,楚悼王就委任他为宛城太守。虽然只是一地太守,不是在京中担当重任,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宛城作为楚国的重镇,自古就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美誉,让一个刚刚进入楚国官场的外人坐镇此地,足可见楚悼王对吴起的重视。
当然,楚悼王对吴起的重用并不止于此。吴起为宛城太守刚刚一年,便升任了令尹。在楚国,令尹之职作为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最高官衔,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比后世的丞相之职还位高权重:执掌一国之权柄,对内可主持国事,对外可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毕竟在楚国的历史上,吴起之前,楚国的令尹之职,还没有过外姓人担任的例子,都是有楚国大贵族中人担任的,如芈氏、熊氏、屈氏、景氏、彭氏等,更别说是他国之人。可见楚悼王完全是把吴起当做了自己的伊尹、姜尚。
正因为楚悼王的全力信任支持,加上吴起自身的能过硬力,所以吴起变法的前期还算是顺风顺风,反抗的声音几乎都在君主的权威和铁血的手段之下逐渐沉寂。
2,最后的失败,皆源于贵族的激烈反弹
随着吴起变法的早期成功,楚国的国力也日渐雄厚,国力逐渐开始向鼎盛时期靠拢:富国强兵,平定百越,兼并陈蔡,威震三晋,西伐强秦。楚悼王也吴起也成为了历史上让后人不得不竖大拇指的赫赫人杰,一个是难得一见的兴国明君,一个是智勇双全名臣名将。
可是好景不长,本该带领楚国再次走上战国之巅、横扫中原的雄主楚悼王却是个短命鬼,在公元前381年,轰然长逝。也难怪楚国后人称其为“悼王”,代代为其哀悼、而楚悼王这位伯乐死后,千里马吴起,不久也随他共赴了黄泉。
随着楚悼王的身死,再加上新王刚刚登基,威信与能力都不足,便丧失了对楚国贵族们的压制。显然,吴起虽然是一位位高权重、战功累累的大将,但是并不能凭借自己让贵族们忌惮。于是基数庞大的楚国贵族便开始了强力的反弹,楚悼王的尸体还没来得及入土为安,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讨伐吴起。
贵族大臣们聚集的力量有多大呢?大到连吴起这位外对强国外敌都丝毫不惧的名将都难以抵挡,只能逃亡,他一路被逃至楚悼王的停尸之地,寄希望于贵族们对王室的忌惮而不敢在此地对自己下手。但显然,这是徒劳了,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贵族们,哪里会忌惮一个死去的王?贵族们直接乱箭射杀了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的吴起。
自此,吴起身死,楚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变法,宣布破产。
3,从吴起的死,看楚国贵族的势力之大
据记载,攻打吴起的贵族数量极其庞大。当时贵族们射杀吴起,因吴起趴伏在楚悼王的棺椁之上,便难免有乱箭射中楚悼王的尸体。无视王室权威,敢于冒犯先王,楚国贵族们的势力已经可见一斑。此后继位的太子熊臧,也就是后来的楚肃王为护王室权威,下令处死的射中悼王尸体之人,以及因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贵族便多达有七十多家。楚国贵族的实力
楚国八百年,贵族带来的隐患由来已久,使得楚王从来都有没有拥有过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比如有明确记载的便有春秋时的斗氏、战国时的屈、景、昭三大家族,他们几乎垄断了楚国军政大权,而前文也已经提到过,楚国的最高官爵“令尹”,一向都是大贵族们的专利。而贵族势力的树大根深,显然并不能给楚国的发展带来长期的良性帮助,反而成为了腐蚀楚国根基的顽固寄生虫,难以去除。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几乎都是针对贵族势力,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楚国贵族势力的强大,那么当时楚国的国内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1,楚国的贵族政治体系,已经形成各地百姓只知贵族而不知王权法律的局面,甚至于楚王无论是做什么决定,施行什么政策都必须要考虑贵族们的意见。甚至于强大的贵族们似乎可以完全无视国家的法律。所以要让百姓直接知晓国家法律,而避免贵族欺上瞒下的局面。
2,因为楚国历史发展弊病,楚国的贵族一直处于长期稳定发展的局势,家族支系、成员太过庞大的贵族,而贵族们更是全靠国家的俸禄过活,这无疑就直接为国家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3,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僚制度主要为“世卿世禄制和军功授爵制”两种。这就决定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官僚体系,几乎是完全由贵族世世代代的把持着。而随着贵族家族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国家官职位置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否则如果官员的位置不能满足贵族子嗣们,不愿从事其他职位的贵族必然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动乱。如此一来,为了让贵族们有着足够的官职位置,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无关紧要的官职,不仅白拿着国家的俸禄,更是对朝廷官场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局面。
4,当一个家族过于庞大之后,心中优先考虑的就不再会是国家的利益而是家族的利益,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一贯表现,历史上多少世家大族为了家族的延续而选择新的阵营。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大家族延续的时间都要远远长于某一个国家。毕竟家国家国,在他们心中家是优选于国的,这可能就是“家天下”和“公天下”的区别。于是这个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事情已经让人屡见不鲜。
正是为了解决贵族的问题,所以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皆是针对贵族而施行的如下条令。
A,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
B,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
C,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
D,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
这些条令每一条都直接极大的触及楚国贵族们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贵族们为何不顾一切也要弄死吴起了。
结语
其实不止是楚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如此难堪的局面,只是楚国国内因为自身一直以来都更加安逸的情况,可能尤为出众。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其实都已经因为国内的贵族势力而陷入了窘境,所以改革变法对各个国家来说都是势在必行之路。
可惜,虽然七国都不约而同的先后发起了国内变法,有像齐国崇尚人治,有像韩国崇尚术治,企图达到限制贵族势力,从而富国强兵的目的,可惜最后大都如吴起变法一样,因贵族势力的疯狂反扑也以失败告终,最后也只有秦国的商鞅变法得以成功。可商鞅变法哪怕得以成功,事后秦孝公也不得不以车裂之法处死商鞅,以此来稳定贵族之心。
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继位以来,忧虑国家贫弱,于天下广大召贤令,公孙鞅怀不世绝学入秦辅助秦孝公治国,并强力实施变法图强。经过20多年的变法,秦国由积弱积贫的小国,一跃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强国。后来的秦国国君均执行了商鞅制定的法律法规,史称商鞅变法。?
自秦穆公消灭西戎击败晋国称霸以来,其国人便把好战的基因刻进血液里,俗称民风彪悍。商鞅入秦以来,通过自己暗地对秦国各地的考察,制定出了适合秦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商鞅变法规定,杀敌可立功,更可以进爵,这在以前可是没有的。还颁布了一系列刺激生产的制度,总之就是生产越多,立功越大,爵位随之而来。比较像军国主义,用军队的一套强压政策来带动整个秦国社会功利性。人人为立功,人人怕犯错。?
两厢对比,秦国国情比楚国国情更适合激烈的变法。
变法支持人在世时间及后代国君变法执行率:
由于商鞅和吴起皆不是秦国和楚国本国人,都属于外来户,要实施变法,毫无根基的他们变法必定要当权人的强力支持。相当于后盾,给他们撑腰,让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不用担心。
秦孝公生卒年(前381?前338),而秦孝公继位6年(前356年)开始变法,至秦孝公去世,他支持变法总共实施了23年。
23年,变法深入秦国人思想中,且在秦孝公死后,他的儿子赢驷新秦君,在剪除了变法反对势力旧贵族,甘龙杜挚一伙人后,国内基本无反对变法的势力,而赢驷和其后的秦国国君则继续执行商鞅的变法。
楚国楚悼王于公元前401年继位。在公元前386年支持吴起变法,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逝,只支持了吴起变法5年时间,楚悼王的病逝,使吴起直接失去强权支持。
而吴起在楚国又无根基,变法触及的旧贵族利益,使旧贵族对其愤恨无比,在楚悼王灵堂前,丧心病狂的旧贵族们疯狂的射杀了吴起,吴起自知难逃一劫,扑身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而旧贵族们不但射杀了吴起,还波及楚悼王的尸体被射得千疮百孔。楚肃王继位后,按法律把因射杀吴起而伤及楚悼王尸身的70多家贵族通通处死。处死了变法反对者贵族后,楚肃王废除了大部分的吴起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互相碰撞出激烈的火花,但这个时期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 也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关键时期 ,各国试图通过变法图强,楚国也不例外,但是历经吴起、屈原变法失败之后,楚国终于灭国。
吴起平民出身,屈原贵族出身,为何变法都未成功,就让我们探究一下原因吧。
吴起,战国初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改革家。
吴起一生 可谓是跌宕起伏 。他本是平民出身,虽家中富贵, 却也是普通人家 ,但是吴起却一心想要从政,在政治上获得建树;苦于没有门路,家财散尽大半,也没有获得任何官职。
他被同乡嘲笑后杀三十余人,临走之前对母亲立下誓言“ 起不当上卿相,绝不入左氏城 ”离家后到鲁国拜曾子为师,文武出众,一时间小有名气。
但在母亲去世时却因未曾达成目标没有回去奔丧,被逐出师门,于是吴起弃文从武,也开始了他四位君主的征服之旅。
吴起经鲁相国举荐, 拜为大夫 ,在齐国攻打鲁国时被鲁国君主任命为将, 出兵抗齐 ,大败齐国之后,有人向国君进言吴起杀妻求将、不重孝悌(不回家奔丧),手段激烈,不堪大用,鲁国国君出于疑虑辞退了吴起。
被辞退后,听说魏国君主贤明,于是到魏国继续为官,想要干一番大事业,可惜锋芒太盛, 被魏国宰相陷害后无奈离开魏国。
到了楚国,遇到了他的伯乐,楚国国君楚悼王,在楚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与旧贵族势力展开了斗争。
屈原,楚国人,战国末期的诗人、政治家。说到屈原,大家总是想到端午节和他令人赞颂的 《离骚》《九歌 》等诗篇,却不知道屈原除了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政治家。
屈原,芈姓(国姓),屈氏,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年幼时,就喜欢读书,虽然是贵族出身,但却长于民众市井之中,所以非常了解普通群众的民生疾苦, 也为他以后的变法方向奠定了基础。
屈原首次显露才华是在周显王四十八年,秦军进攻楚境,屈原组织月平里当地的青壮年群众积极反击,将书中的战术技巧运用于实际,反击也是十分成功,次年被楚怀王召入京城,出任县丞, 其后升职为君主心腹 。
在公元前317年开始了历时三年的变法改革。其后经历了贬官、起复、流放等等,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郢都被秦国白起攻破,屈原苦闷绝望之下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享年六十二。
吴起变法之时,深受楚国国君楚悼王的信赖,有了底气之后,就于公元前386年时,在楚国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春秋战国初期,奴隶制逐渐开始瓦解,随之而来的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兴起,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愈渐加深, 矛盾也直接影响着楚国的国力。
没有强盛的国力在各国国家之间也就意味着任人宰割,变法图强是楚悼王唯一的出路,与吴起一拍即合后十分支持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在楚国实行法制,重视军队的整治、吏治的清明以及废除世卿世禄制,对于旧贵族势力进行严厉的打击, 也就此彻底得罪了旧贵族 。
屈原变法是在公元前317年,楚怀王想要联合五国一起攻秦,但是楚国的兵权却掌握在三大家族的手中,在协商作战时因利益争端,协议失败,联合攻秦无望,楚怀王就与屈原一起变法,想要整顿吏治,变法也就因此开始。
屈原变法是在吴起变法的基础之上,吴起变法虽然失败却也极大的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与权利。
但屈原变法却有些急于求成,对于旧贵族势力的削弱想要一步到位而不是徐徐图之, 由此引发了旧贵族的强烈危机感。
从而开始挑拨楚怀王与屈原之间的关系,楚怀王也就对屈原失去了信任,变法的改革措施也就无法推进下去, 至此屈原变法失败 ,旧贵族势力获胜,却也导致楚国国力渐弱,从而灭国。
吴起变法主要有六条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对有功的将士授予官职,提升积极性;将法令公示天下,百姓也要了解法令; 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贵族势力,让贵族建设偏远地区;整顿吏治,改变官场陋习;重新建设国都,加强防御力量。
由于深受国君信任,所以变革推行的十分顺利 ,但是吴起并非出身贵族,所以政治力量薄弱 ,楚悼王因病去世后,旧贵族直接派兵包围了王宫,想要杀了吴起。吴起直接跑到了楚悼王停灵的地方,士兵围攻射杀吴起的时候也就将弓箭射到了楚悼王遗体上,后来楚肃王继位, 把参与兵变的七十多家氏族尽数诛灭 ,也极大的削弱了旧贵族势力,但吴起死后,吴起变法也宣告失败。
屈原变法也是奖励农耕,奖励征战;从平民中举荐人才,礼贤下士;严禁打击贵族和士族之间结党营私;赏罚分明,并以制度佐证赏罚;破除君主和百姓之间的传达障碍,君主了解民生疾苦,百姓意见上达天听;以律法的形式约束官员之中的不良之风。
屈原变法方向大致与吴起相同,但是想要一步到位, 忽略了其中渐进的步骤,被旧贵族势力陷害 ,逐渐失去楚怀王的信任,屈原被流放后,变法彻底宣告失败,旧贵族势力成功,楚国以灭国收尾, 屈原投江自尽于汨罗江 。
吴起变法与屈原变法都以失败而告终,两人变法核心大致相同,但都是过于重视军事力量,没有全方位的进行改革,并且改革措施太过激进不懂得循序渐进,使得贵族势力触底反弹,引起了激烈的反抗。
不同之处在于吴起只有楚悼王的支持,树敌过多,政治力量不足,所以楚悼王死后变法直接失败;屈原变法失败则在于有一个不太贤明的君主, 左右摇摆不定 ,失去君主支持后变法也宣告失败。
所以变法成功在于循序渐进和坚定不移的贯彻。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其内容概括说来:一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收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即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凡已传三代的封君,国家收回爵禄,将原受封的土地收归国有,疏远的公族一律不再享受王室的特权,同时还把一些旧贵族迁往地广人稀之处开垦荒地,把从以上各方面节省下来的经费财物用来抚慰供养战斗之士。二是“叨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即彰明法制,详定律令,裁减冗官及无能的官吏,并削减留任官吏的俸禄,“以奉选练之士”,增加国家的兵力,加紧士卒的训练。三是:“要在强兵,破驰说之盲从横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斥逐高谈纵横之术的游说之士,禁止私门请托,把全国的思想和舆论统一到“强兵”的主要方面来。
吴起的变法进行得雷厉风行,大大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楚国向外扩张,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阻挡韩、赵、魏南进之势,西伐秦国,疆域大为扩展。公元前381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向楚求救。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这时楚国的势力已北抵黄河,南至苍梧(今广西北部),达到全盛时期。
吴起变法,逐步使楚国国富兵强,但也严重地侵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公元前381年,支持变法的楚悼王病死,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至楚悼王尸体旁,伏尸躲避,最后被乱箭射死。旧贵族还不罢休,竟把吴起的尸体绑在几辆马车上,车裂肢解,以泄愤解恨。楚太子熊臧继位,又借旧贵族箭射吴起时射中悼王的尸体大做文章,令楚国新的令尹,将参与射杀吴起的70余家旧贵族夷宗灭族。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早于商鞅之死43年,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改革而牺牲的第一人。吴起死后,变法停止,楚国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