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少数民族。其子刘聪继位后,进一步健全胡汉分治制度,以子刘粲为大单于,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另设左右司隶,专治理汉人,各管20余万户,每万户置一内史,共43内史。其实质是依靠和利用匈奴及其他胡人贵族压迫汉人。
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也设内史专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镇抚百蛮。后赵抬高羯族地位,称为“国人”。严禁称“胡”,凡胡物都改名。虽然石勒严禁胡人欺凌汉族官僚地主,但实际并无收效,有时汉族高官也不能幸免。鲜卑贵族建立的后燕政权在后期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这种政策加剧了当时的民族矛盾。
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说,胡与汉、部落和编户为两个不同的系统,胡族部落系统用于打仗,汉族编户系统用于耕织。
1.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经历了从对立到藩属关系确立的过程.从秦朝开始,北方的匈奴开始崛起,尤其是以冒顿单于围困汉高祖于白登山的战争,匈奴在军事上对中原王朝处于优势.在汉朝武帝一系列征讨匈奴的战役后,匈奴内部分化.其中一部分匈奴承认汉朝的统治地位,并逐渐内迁到今陕西附近.其余未内附的匈奴不断西迁,在实际上已经不能构成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2.应该说从东汉光武帝开始,对胡人问题的处理就对后世埋下了祸根.一方面,大量胡人在中原腹地附近聚居,另一方面,胡汉分治的做法使中原王朝在内部埋下了定时炸弹.西晋后军事的衰弱和八王之乱后中原的纷争给了少数民族内迁的机会.民族融合开始是以民族互杀为主要方式.前期少数民族政权基本采用胡汉分治的做法,民族对立比较严重.出现了像冉闵《杀—胡—令》这样的带有民族灭绝的措施.后期,以孝文帝迁都为代表的鲜卑族开始汉化,同时像北齐高欢这样的汉人也呈现出鲜卑化的特点.时间的推移使文化民族的融合成为可能.
“五胡乱华”时的“五胡”各族后来去哪里了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五胡十六国”是指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的这段时间内,活跃在北方的多个政权。五胡指的是五个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羌族、羯族和氐族。十六国指的是: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在多代皇帝的宽容接纳政策下,胡人逐渐增多,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
到了西晋末期,终于天下开始大乱,没有强大的势力,其它小势力纷纷抢夺地盘,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政权。北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建立自己的政权,这其中,就以“五胡”的势力最为强大。这五个民族和汉族一起,前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相互攻击,几乎没有和平的时候。
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的时期,这期间,汉族人口更是瞬间减少了一半。
这是所说到的“五胡”,都是曾经称霸天下的雄主,他们的光芒均盖过其他的国家。只是没过多久,除了羌族还能保留下来之外,其它四个民族都消失无踪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消失的呢?这中间又都经历了什么?
首先,就是他们的国家演变及迁徙。
这里,我们先谈谈匈奴。东汉末年,北方蒙古大草原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由于长期缺水,草木都枯萎了。因此,匈奴分裂了,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依附于东汉王朝,而北匈奴迁徙至东欧。
之后,匈奴的后人刘渊统一了南匈奴的五个部落,且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自立为王,将国号定为“汉”。没过多久,刘渊就被他的侄子刘曜给取代了,还将国号改成了“赵”,这就是前赵的由来。可以说,这个国家的统治也是匈奴一族的鼎盛时期之一。
公元329年,前赵灭亡,石勒取而代之。因此,匈奴一族退出了中原地区的地域争夺。虽然,后期匈奴还建立过一个大夏国,但是,它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的。
接着,我们讲一下氐族。这个民族先后建立过几个国家,包括成汉、前秦、后凉等,其中,只有前秦算有点势力。公元351年,苻健自立为王,建立了前秦国。前秦在继位者苻坚的手里逐渐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以北地区,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状态。
到了公元383年,前秦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苻坚带着百万兵马亲政东晋。东晋方面,他们任命了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带兵迎敌。两军在淝水两岸对峙着。这场战争是苻坚一意孤行的结果,苻坚自认国家已经兵多将广,完全有能力征讨东晋,可是,他忘了原来的部下王猛对他的劝诫。
王猛临死前曾告诫过苻坚,不要轻易进攻东晋,可惜他很快就忘记了。苻坚来到淝水,见到对岸的东晋军队整齐待发,心中都有些胆怯了,甚至,还觉得远处草木的摇曳都是晋军所为。大战开始前,晋军要求苻坚的军队能够后退一些距离以方便晋军的登岸,对此,苻坚竟然同意了。
就在苻坚的军队开始后退的时候,晋军立即大喊:“秦军失败了!”苻坚军队的后方听到这句话,看到军队确实在向后退,于是,也信以为真,就赶紧逃跑了,苻坚的军队因此大败。经此一战后,前秦一蹶不振,慢慢衰落下来,后来,前秦被后秦给取代了。
接着,我们说一下羌族。公元386年,羌族在姚苌的带领下,以长安为首都建立了后秦。后秦统治的地区包括现在的陕西、甘肃、河南等地方。其实,后秦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没有什么成就,三十年后这个国家就被东晋的刘裕给打败了,羌族只能退出中原。只是,这个民族并没有消失,他们的后人还聚集在今天的四川阿坝州、绵竹、平武等地。
可以说,北方的这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实力并不强,往往只是虚张声势。史学家吕思勉说过:“东晋的五胡十六国,实在并不成其为一个国家,所以,其根基并不稳固。看似声势雄张,只是没有遇到强敌,一战而败,遂可以至于覆亡。”这些少数民族对政权的依赖性很大,如果,政权灭亡了,他们就只能迁徙;有的远走他乡,有的被汉族同化,成为了大家庭的一份子。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这些民族的灭族过程。
在这五个少数民族中,羯族的灭亡是最壮烈的。公元319年,羯族的大将军石勒自立为王,自称赵王。经过十年的征讨,石勒消灭了前赵,并顺利称帝,建立了后赵。这个国家也曾盛极一时,拥有山东、陕西、江苏、安徽、辽宁、湖北、甘肃等地。
赵王石勒的人生经历非常神奇,年幼的时候因为贫穷被家族贩卖为奴,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长大后,他聚集了十八个人,约定要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就揭竿起义了。石勒本人有勇有谋,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异军突起,成为了佼佼者。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属于家族的政权,他也算是人中之龙了。
在这十六个国家里,石勒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明君。他在政治的治理上非常清明,而在民族政策上则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方式,将 *** 和胡人分开对待。国家规定:“胡人的需求优先满足,即便是需要侵犯 *** 的利益,也是被允许的。”比如说,胡人抢夺 *** 的财物,这种行为在国家层面上是被允许的,而且, *** 还不可以反抗。国家还规定:汉族人不可以称呼游牧民族为“胡人”,必须称呼为“国人”。
石勒之所以制定这样的政策,也是有针对性的。原先 *** 建立的政权,常常欺压少数民族,将他们当做奴隶进行售卖,导致少数民族心中普遍有反抗心理。现在,少数民族掌权了,他们也要针对性得报复汉族,让他们也尝尝受到歧视的滋味。此前匈奴人建立的前赵也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治理方法。石勒过世后,他的侄子抢夺了大位,实施了更加残暴的民族政策。
石虎曾经征召四十万 *** 给他修建洛阳和长安的宫殿,在工地现场,条件十分恶劣,且胡人对 *** 民工非打即骂,导致很多 *** 民工无辜丧命,当时的工地现场尸横遍野。石虎还抢夺了很多 *** 女子充实他的后宫,对这些女子随意杀戮及蹂虐,导致很多人都死了。
可以说,也正是在石虎统治时期,北方的 *** 锐减至六百万人。有压迫自然会有反抗, *** 大将冉闵崛起了。冉闵击败了石虎,还斩杀了石虎的所有亲人,将被胡人掠夺的 *** 女子给解放了,这一次解放的女子就有二十万之多。之后,冉闵更是采用了更加极端的方式来报复胡人。
他曾经发过一道命令:“与官同心者往,不同心者各任所之。”他想看看到底谁会现在自己这边,而谁又是背叛自己的人。结果, *** 都涌进城来,而羯族和匈奴人逃出城去。两股人流在城门口相遇,将城门口都堵死了。于是,冉闵下令,将羯族和匈奴人都给诛杀了。
并且,城内只要有深色眼睛、黄色毛须的人都是胡人,都应该诛杀。当时,仅仅邺城就诛杀了二十万胡人。经过此次浩劫,胡人再也无法作恶了,因为,他们几乎被灭绝了。
还有五胡中的羌、氐,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几支,在唐初年间被松赞干布统一建立了吐蕃王国,消失在历史中;另外南迁的一部分在云贵高原形成六诏,最终,统一为南诏,南诏灭亡后又分裂为各个民族;其余的继续南迁,与缅甸当时的各族共同书写了缅甸历史。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民族的融合之路。
鲜卑族的消失,主要是他们选择主动汉化,同 *** 融合在一起。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复姓,例如:慕容氏、宇文氏、拓跋氏等,这些都是鲜卑族人。这个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国家,例如:前燕、后燕、西燕、南凉、南燕、北魏等国家,几乎延续了整个魏晋南北朝历史。
公元439年,拓跋焘结束了北方纷乱的局面,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公元490年,孝文帝拓跋宏继位亲政。这位新皇帝较承认 *** 文化,他采取了不同于五胡帝王的民族政策,选择主动与 *** 接壤,力求民族大融合。拓跋宏将都城迁到了汉族文化中心洛阳,还按照 *** 的习惯将胡人的姓氏改成 *** 的姓氏。
例如:“拓跋”改成了“元”姓;他还要求全国境内不得说原来的民族语言,必须改成 *** 的语言;而且,胡人必须娶 *** 或嫁给 *** ,不得出现同民族之间的婚姻。这个拓跋宏还挺有远见的,知道以后都是 *** 的天下,现在就积极主动得向 *** 学习。
可以说,他制定的这个政策,其实,也是大势所趋。胡人和 *** 都争斗了几百年了,每次都是两败俱伤。他觉得到他这一代,应该做出改变了。相互争斗不如相互包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对于这一点,拓跋宏还是挺有见识的。
不但如此,在胡人被汉化的过程中, *** 也渐渐被“胡化”。其实,后来的隋唐王朝就是 *** “胡化”的结果,这两个王朝虽然都是 *** 主导,但是,他们崇尚武功,这些都是以前的 *** 所没有的,这明显是民族融合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史学家都说:李渊家族确实有着胡人血统!
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民族融合有其必然性,这是历史的大趋势,谁都阻止不了。所以,现在的我们已经不能说我们自己是最原始、最纯粹的汉族血统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00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