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百密一疏:奇才诸葛亮也曾三次中计

历史典故 2023-07-20 07:17:21

诸葛亮也许不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但是他却是知名度最大的一个。其原因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诸葛亮这一形象。小编今天不是要说诸葛亮有多聪明,而是要讲讲诸葛亮百密一疏,勿中他人计谋的故事。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通过对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巧摆八卦、智取成都、骂死王朗、木偶退兵等一系列“典型事迹”的浓墨重彩的描写,把诸葛亮塑造成了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具有传奇色彩的张良似的足智多谋的“奇人”。他的才能有如“皓月之明”,他的计谋更是“神出鬼没”。

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鲁肃三番两次的被他“忽悠”,司马懿甚至被他吓破了胆,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了,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也有失算的时候,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上了别人的当。

第一次中计

诸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在听了徐庶和水镜先生的推荐后,先后三次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诸葛亮得知徐庶向刘备推荐自己后,心中很矛盾。刘备固然是位“仁主”,是“皇叔”,自己辅佐刘备肯定能够得到重用,但当时刘备手下“文不过孙乾、糜竺、简雍,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况且没有牢固的地盘,没有强大的军队,实力太弱,基础太差,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难度确实很大,所以诸葛亮心里犹豫,拿不定主意。刘备第一次来访,诸葛亮躲了起来;第二次来访,诸葛亮出去“闲游”了。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干脆大白天猫在屋里睡大觉,不肯相见。

张飞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想出了一条计谋,故意大声对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张飞的嗓门高,诸葛亮自然能听得见,想到张飞是个粗鲁汉子,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况且自己的房子是“草房”,哪里能经得起用火烧,只好翻身起床,出来拜见刘备,并为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于是答应跟刘备出山。

第二次中计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荆州,拜见刘表。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问计于刘备,刘备让他问诸葛亮,诸葛亮借故推托。到了第二天,刘琦又两次请求诸葛亮给他出主意,又遭到了拒绝。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

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诸葛亮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懦弱无能的刘琦会使出这么一招,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又见刘琦连哭带跪,甚至还“掣剑欲自刎”,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只好为刘琦出谋划策,让他效仿“重耳在外而安”的例子,“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不见兔子不撒鹰,刘琦在得到了自己能够“活命”的良策后,才命人安上梯子,送诸葛亮下楼。

第三次中计

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强硬、最顽固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为了拿掉司马懿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诱惑司马懿出兵对打。但是精明的司马懿却“吃一堑,长一智”,甘心“忍辱负重”,不管你诸葛亮再怎么羞辱、挑战,我就是坚决不和你交手。软硬都不吃,司马懿铁了心的坚守不出,诸葛亮即使谋略再深,计策再高,也着实没有办法。

无奈之余,诸葛亮只得运用“下三滥”的手段,派人把一套“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连同一封措词极度羞辱的书信送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看了女人衣服和书信后,“心中大怒”,这可是对一名将军莫大的嘲笑,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司马懿转念一想,马上看透了诸葛亮的用意在于让自己出战。于是装着很高兴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并重赏了使者。使者起初看到司马懿生气的样子,还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呢,想不到司马懿不但不杀他,反而对自己高标准的接待,未免心花怒放。

精明的司马懿揣摩透了使者的心理,于是不失时机、将计就计的向使者打听蜀军军情,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

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本来想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出兵,不料司马懿不但没中计,反而获得了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不能长久的最高军事机密,这一机密的泄漏,无论是对诸葛亮本身而言,还是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此刻,心理脆弱、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并由此而变的“神思不宁”,以至于旧病复发,最后死在了五丈原。诸葛亮被后人称为“中国历代贤相中第一奇人”。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遐想到他的足智多谋,他的鞠躬尽瘁,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绝顶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即使像粗鲁野蛮的张飞、懦弱无能的刘琦,都能让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上当中计,更不用说遇到精明远虑的司马懿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会有失算的时候。

一人比诸葛亮更足智多谋,为何却故意出馊主意,害刘备自掘坟墓?

事实上,刘备身边,根本就没有一个比诸葛亮更足智多谋的人,根本没有!更加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在诸葛亮的眼皮下,出馊主意,害刘备自觉坟墓,根本不会有。

纵观三国,单单讲足智多谋,诸葛亮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在足智多谋方面胜过或者接近诸葛亮的人,都在曹魏或者孙吴。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条件给刘备出馊主意,更加害不成刘备自掘坟墓。如果真的有人给刘备出了馊主意,诸葛亮一定会发现和制止的,根本不会出现刘备自掘坟墓的情况。

刘备,看似平庸,其实非常内秀,在他的心里面,很多东西他都明白清楚,一般人想愚弄他、害他,是很困难的。蜀汉里面,在计谋方面真正能坑到刘备的,大概只有诸葛亮一人而已。历史上,诸葛亮还真的出过馊主意,坑过刘备,让刘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不过,这,也怪不得诸葛亮。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百密一疏,再聪明的人,也有糊涂、犯傻的时候。其中,诸葛亮给刘备出的最严重馊主意,应该是让关羽去攻打襄阳,阻止曹魏、孙吴两大势力联盟。

事实上,诸葛亮的这个馊主意,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攻打襄阳,只会让两方势力更加紧密合作。事实上也如此。曹魏、孙吴两大势力为了拿下关羽,派出了三大军师。八大将领围杀关羽。最终刘备的直接代价是:丢了荆州、死了关羽;间接代价是:砍了刘封;逃了孟达。这个事件,基本上是蜀汉由强转弱的标志,代价非常的大,可以算得上是自掘坟墓。

诸葛亮使用的空城计有哪些破绽?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大部分人的热读书籍,那么也有很多人都会记得《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空城计”,文中描述道:“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司马懿在听完一曲后便带兵撤退。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这个“空城计”本身是有很多破绽的,比如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完全可以驻扎在外细细观察几日,查出诸葛亮是否用计,再决定撤退与否;也可以令一小队进城探查敌情,即使有去无回但是也得到了珍贵的情报,不再两眼抹黑;甚至可以令弓箭手万箭齐发射杀城楼上弹琴无防备的诸葛亮(这可是个绝好机会)等等...

既然这么多办法都能破局,为何司马懿就是不做呢?难道作者会想不到吗?作者当然能想到这些!!那么如果这并不是作者的百密一疏,而是作者棋高一招呢?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都知道曹操其实一直都不信任司马懿,甚至告诉曹丕在利用完司马懿后将他杀掉以绝后患。司马懿也深知这一点,知道当天下统一之日,也就是他司马懿命丧黄泉之时,所以他一直都在默默发展着自己的势力,以期望有一天能篡权。

“空城计”时司马懿显然是羽翼未丰,知道诸葛亮一死他司马懿也失去了利用价值,难逃一死。更高明的诸葛亮更是清楚地知道司马懿心中所想且不敢杀他,所以大胆地在城楼上弹琴奏乐,等着司马懿撤军。

所以我私以为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二者的计谋与远见才这样设计的空城计。

当然了解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桥段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小说《三国演义》为了描绘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智斗而添加的一个场景。

诸葛亮当年是如何"借"来东风的?

诸葛亮懂得很多气象规律。在?借东风?之前,他就观察天象知道要刮东风,所以诸葛亮才能凭借东风做到火烧曹操战船。

在徐庶口中,和凤雏庞统并列,名动天下的卧龙---诸葛亮自然是博学多识的。对于诸葛亮来说,他的涉猎是非常广的,除了爱看兵法的书以外,对于一些农业和气象的书也有涉及。从前人总结的气象规律当中,诸葛亮学会了怎么样通过具体情况判断接下来几天的天气。

当时正逢赤壁之战爆发,曹操军队大举南下。在江南水乡作战的曹操军队当中出现了大规模晕船的现象,正当曹操发愁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庞统给曹操出了一个?好主意?。庞统建议曹操用铁链把所有水上战船连起来,这样就可以保证船上和陆地上一样平稳,自然这些士兵就不会晕船的症状。

听了这个建议的曹操是大喜过望,马上就让人去操作。看到曹军这一表现的周瑜也是十分开心,因为这正中他的下怀。为了能够成功的一把火烧掉曹军的战船,周瑜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百密一疏,周瑜忘记了这是在长江之上,这个时节的长江刮的都是西风。而要想烧到曹操的战船,必须要借助东南风才可以。就在这时候,诸葛亮跑出来说自己可以向老天爷借来东风。

到了作战那天,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凭借这股风成功地烧掉了曹操军队的船只,让他损失惨重,一举奠定赤壁之战胜利的坚实基础。别人看诸葛亮就像是一个神仙一样,居然能够预测天气。其实诸葛亮只是懂得前人总结的气象规律,判断当日很有可能会出现东南风。

类似于这样的气象规律还有很多,比如到现在都还在用的,通过星星数量多少判断是否下雨的方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9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