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狂人祢衡之死

历史典故 2023-07-20 07:03:19

纵观众一部三国,祢衡只能算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罗老先生仅用半回的笔墨便述尽了他短暂的一生;纵览一遍古今,祢衡更只能算沧海一粟,但他的狂傲,却足在“独步天下”。

史上有名的狂人还有一个嵇康,但也祢衡相较,嵇康的狂尤有所挡,乃狂中隐逸,逸世而轻狂。祢衡则不然,他狂得张牙舞爪,狂得无所顾忌,狂得令人侧目,狂得恃才傲语:“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识乎?”狂得仰止长叹:“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
狂得将曹操麾下强将尽数侮之:“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直狂得天地失色,星辰黯然,孟德焦躁,却忌其“素有虚名”而不敢杀之落柄于天下。

你自以为能?我偏不用你。曹孟德的计谋永远是毒辣的,竟令自诩王韬将才的祢衡充鼓吏之职以辱其。而祢衡的才华,就是在“击鼓”这短短的一切题里显露得淋漓尽致。其一是他的声乐才华——但闻其《渔阳三挝》,“音节殊妙,渊渊有金石声,坐客听之,莫不慷慨流涕。”其二便是他的口才,你看他骂操之语,简直精彩绝伦:“汝不识贤愚,是眼浊也;不读诗书,是口浊也;不纳忠言,是耳浊也;不通古今,是身浊也;不容诸侯,是腹浊也;常怀篡逆,是心浊也!”

好一篇“六浊”歌,好一个狂祢衡,却狂得忘了保护自己,看曹操怎好饶你。孟德到底是寻了个机会,遣祢衡前往荆州为使说刘表来降,欲借刀杀人,表又推其去看黄祖,终究为祖所斩,葬于鹦鹉州,时年二十六也。

有诗为证:

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
今来鹦鹉州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祢衡附孔融,慢曹操,操以其才名不欲杀,送刘表。后复慢表,表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送衡与之。为祖所杀。

祢衡之历史评价

孔融:“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伯,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路粹、严象,亦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曹操:“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

黄祖:“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

葛洪:“虽言行轻人,宁愿荣显,是以高游凤林,不能幽翳蒿莱,然修己驳刺,迷而不觉,故开口见憎,举足蹈祸。赍如此之伎俩,亦何理容於天下而得其死哉?犹枭鸣狐嚾,从皆不喜,音响不改,易处何益。许下,人物之海也。文举为之主任,荷之足以至到,於此不安,已可知矣。犹必死之病,俞附越人,所无如何。朽木铅铤,班输欧冶所不能匠也。而复走投荆楚间,终陷极害,此乃衡懵蔽之效也。盖欲之而不能得,非能得而弗用者矣。於戏才士,可勿戒哉!”

范晔:“情志既动,篇辞为贵。抽心呈貌,非雕非蔚。殊状共体,同声异气。言观丽则,永监淫费。”

刘勰:“孔融气盛于为笔,祢衡思锐于为文,有偏美焉。”

李白:“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张元晏:“祢衡垂一噪声之名,关羽荩万人之敌。御众布投胶之德,礼贤怀比饭之恭。智略出群,忠果成性。”

胡曾:“黄祖才非长者俦,祢衡珠碎此江头。今来鹦鹉洲边过,惟有无情碧水流。”

三国演义祢衡之死梗概250字

祢衡和北海太守孔融是好有,但此人生性狂傲,不为世俗所拘。曾当曹操面骂他不识贤材,曹操并未杀他,反令他去劝降刘表,刘表也非庸人,打发祢衡去黄祖那,两人醉酒后,黄祖问祢衡怎么看自己,祢衡将他比作庙堂土像,黄祖一怒,令人推出斩了。

三国中崔琰、孔融、祢衡、杨修,各是怎么死的

楼上说的不完全对。
崔琰:建安二十一年(216),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曹操认为此句有不逊之意,因而将崔琰下狱,不久崔琰即被曹操赐死。
孔融:孔融对曹操不满已久,一直抨击、讽刺曹操,因为孔融是当时名士,这对曹操的名望打击很大,所以为曹操所不容,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祢衡:祢衡是狂士,也是名士,在宴席上讽刺大骂曹操,当时曹操不愿杀名士绝天下之望,就送到刘表那,刘表也是这么想的,送到了黄祖那,黄祖是个粗人,才不会想这么多,一听祢衡还是骂他,直接就把他砍了。祢衡死于198年,终年26岁。
杨修:其实杨修不是因为太聪明而被曹操忌惮而死的,杨修真正的死因是参与了夺嫡之争。

求祢衡之死故事梗概

他很有才辩,性格刚毅傲慢,喜欢侮慢权贵。曹操欣赏他的才能召见他,但被其拒绝后曹一直怀恨在心但又鉴于他的才能不忍心将其杀死就罚做了一名鼓使,但他确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因此事被曹遣送给荆州牧刘表,曹想借刀杀人,不过他并不是死于刘表之手。其实像他这种不会跟领导打好关系的人去哪都难逃一死的。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 刘表及荆州士大夫,一开始很佩服他的才能,在家都以礼相待,文章言议,如果没有祢的参都不会妄下定论的。但他也不怎么领情,表面上歌颂刘表其实是在骂他,刘表不能容,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此人性急,在那也得到了善待。尤其是黄祖长子射更是善待衡。有一次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祢衡言不逊顺,黄祖惭了他。黄射来救不及。杀了他后黄祖也后悔了,于是厚加棺敛。

三国中祢衡 是怎么死掉的,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三国第一大愤青祢衡的死,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惋惜。在叹息的同时,还纷纷对曹操借刀杀人的行径表示谴责。然而,如果客观分析一下,曹操对于祢衡的死,可以说是没有责任或者负有很小的责任的,是不能被归咎为致他死亡的的罪魁祸首的。
首先,看祢衡的出道。
当时的社会局势是,曹操刚刚消灭了董卓的残余势力以及吕布、张绣等地方割据势力,下一阶段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向袁绍部开战,从而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对于占据荆襄之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刘表势力,曹操和袁绍的策略是一样的,就是招安、拉拢和示好,即便不能为己所用,也不能让他投靠敌方。出于这样的目的,曹操决定派一名有社会影响力、能说会道的使者去游说刘表。曹操的谋士荀攸首先推荐的人是孔融。而孔融说要举荐一名“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并且写了一篇措辞华美的举荐辞。这个人,就是祢衡。
孔融把举荐辞直接呈交了汉献帝。而当时所有的军政大权都在曹操手里,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所以,他在看完举荐辞之后,就交给曹操办理。曹操是个唯才是举的人,看到这样华美的举荐辞,立马心动,没有作停留就派人去请祢衡。
在汉朝,因为还没有实行科举制度,对于人才的选拔采用的是举荐制。所以,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曹操对祢衡而言不但不能说有仇恨,而且是有恩的。他给予了祢衡从一个普通文人向官员转变的机会,也给予了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假如曹操看完举荐辞,随口说一句“此人华而不实”,那么历史上就不会记载弥衡这个人物了。
其次,看曹操和祢衡的交恶。确切地说,应该是祢衡和曹操的交恶。
祢衡对曹操的愤恨,除了有对他专权的不满之外,更直接的就是对自己的轻视,而且,这个愤恨是从祢衡见到曹操的第一面就油然而生。
当时的情况,说起来很简单,甚至有些滑稽。祢衡接到指令来到许昌,见到曹操行完礼后,曹操并没有像对待一名重要人物那样将他奉为上宾、恭恭敬敬,于是,便特别愤怒,抱怨曹操不识人才,还捎带脚把曹操手下那些文臣武将挨个骂了一遍。
曹操是位极人臣的丞相,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年仅二十出头的祢衡只是一介平民,除了自己的朋友孔融一个人有几句夸张的表扬外,并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功德。所以,唯才是举的曹操,对一个一名不闻的年轻人不予重视和持质疑态度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祢衡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恃才狂傲,狂妄自大,唯我独尊,把曹操的那些得力手下逐个否定。这样的做法和说法,是让曹操不能接受的。因为,对于他所谩骂攻击的这些人,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经过无数次战争和实践所证实了的,是的的确确有才能的人。最令人感到反感的,就是弥衡对在战争中负伤、不幸失去了一只眼睛的夏侯敦进行人身攻击,说他是“完体将军”,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是十分令人不齿的。况且,被他辱骂的人当中,身经百
通过以上的情况,可以说,曹操绝不是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人,也不是一个不爱惜人才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为了给祢衡一个机会,看他真的是不是自己所标榜的旷世奇才。
再次,看祢衡之死。
出使刘表,祢衡并不想去。他不想去的原因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估计有两个:一是与曹操在态度上进行对抗,以这样的消极的方式表达不满;二是徒有其表,嘴皮子好使,没有实际本事,没有完成此项任务的能力,没有必胜的信心,所以不敢去。但是,如果不去就相当于抗旨,是要被处死的。他又不想死掉,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子前往。
到了荆州,祢衡和刘表相处没多久,就让刘表对他十分反感。众所周知,和其他人相比,作为一名地方大员的刘表算是一个性情温和、脾气很好的人,很少和人生气。况且,刘表一开始还特别尊敬他,到后来变得不能相容,可想而知,责任并不在刘表。万不得已,刘表让他到自己的部下黄祖那里去。刚一开始,贵为太守、手握重兵的黄祖也是将他待为上宾,并亲自设宴陪他喝酒。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酒还没喝完,祢衡的老毛病犯了,又开始辱骂黄祖。黄祖是行伍出身,可没有曹操那么好的涵养,也没有刘表那么好的脾气,看到他不知好歹,侮辱自己呆傻无能,勃然大怒,马上命人将他杀掉了。自诩为天下第一的祢衡,就这样昙花一现,像流星一样飞快地陨落了。
以上,虽有演义的成分,但和正史并无实质性的出入。总的来说,可以看出祢衡这个人的心态有问题,目空一切,狂妄自大,无法包容任何人,也无法让任何人包容自己,不能和任何人相处。与其说是曹操将他害了,倒不如说是他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因此,可以说他的死是咎由自取,与曹操的关系并不大。曹操是个心狠手辣的人,就是名誉天下的吕布、陈宫以及后来的审配、沮授等人,也都毫不手软地统统杀掉了,要想处死祢衡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根本不用费如此周折的。况且,弥衡是直接死在刘表的势力范围内,是曹操不能左右的。所以说,对于祢衡之死这个问题,应该给曹操翻案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