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三国,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谋士的奇谋高见,武将的单挑冲锋。然而,外行谈战略(战术),内行看后勤。没有粮草,军队寸步难行。那么割据一方的诸侯,怎样才能养活麾下十几万、几十万的军队呢?
天灾人祸,四处抢掠
当时各路军阀共同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那就是连绵不断的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歉收绝收。有学者统计,汉末累计发生过较大的水灾11次、大疫9次、震灾8次、旱灾6次、蝗灾5次,北方和中原一带人口锐减、粮食奇缺。
自然灾害往往集中发生。比如公元194年,先是发生旱灾,接着又闹蝗灾,导致农业收成惨不忍睹。一斛粮食的价格高达五十余万钱,全国性饥荒随之爆发,人吃人屡见不鲜。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路诸侯们最初解决军粮问题的办法,一是谁有粮食就抢谁,跟土匪强盗没区别,“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二是找到什么吃什么,袁绍、曹操的军队曾经靠桑葚干度日,袁术的军队则靠水草和田螺果腹。
这样下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军粮供给体系,才能在乱世中站住脚。最终,实施屯田,把无主荒地租给老百姓,或者组织士兵耕种,收取税粮以满足军需,成了魏、吴、蜀的共同选择。
曹魏屯田规模最大,充分保障军粮
192年,曹操率军在济北大败黄巾军,俘获了30多万降兵、100多万人口。曹操将其中具有较强战斗力的青年士兵编为“青州兵”,其他人口则为推行屯田提供了劳动力基础。
不过这个时候,曹操实力不够强,地盘也很小,不具备大规模推行屯田的条件,只能放任投降的黄巾军在无主土地上随意耕种而已。
后来曹操相继夺得了兖州和豫州的广大地区,所辖人口大增,这才有了比较稳固且回旋余地较大的地盘,可以推行屯田了。
196年,曹操接受蒋济、王朗、王肃、华歆、枣祗、韩浩等人提出的建议,发布《置屯田令》,明确提出,“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在许下(今河南许昌)推行屯田。
许下屯田带有试验的性质,效果不错,为曹操积聚了大量粮食,但总量仍然远远不够。
后来的官渡之战,曹操兵力要比袁绍少四、五万人,军粮却仍然接济不上,如果不是偷袭故市、乌巢成功,肯定打不赢袁绍。战后曹操屠杀了大约8万袁绍降兵,也和军粮不够有很大关系。
此后,曹魏集团的屯田逐渐拓展至颍川、襄城、濮阳、淮南、睢阳、徐州、淮颍等28个地区。规模最大的时候,曹魏集团统治下的十二个州里,十一个州有屯田。
曹魏集团的屯田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军屯的劳动力是士兵,种子、农具、耕牛等都由官府提供,所以粮食收成也都归官府。
民屯则不同,采用“计牛输谷”的分成办法。屯田的老百姓如果租用官牛耕种,则官府收取粮食收成的60%,其余归屯田客;如果没有租用,则官府与屯田客五五分成。比例虽然固定,但官府收取的粮食数量却根据每年收成的情况而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屯田的推行。
经过长期努力,曹魏集团的屯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魏明帝曹睿时期,徐邈为凉州刺史,通过实施屯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不仅能够满足凉州的军需,还有盈余拿来做生意。邓艾在淮水屯田,估计能够每年净收粮食五百万斛。到三国中后期,曹魏集团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很少受到军粮制约。
更多>>(接下文评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鬼才郭嘉简介郭嘉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