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时期各众人马蜂拥踏至,有些能笑傲江湖,有些也能潦倒病困。其中汉中作为魏蜀两国军事上的主战场自然看点多多,殊不知这个地方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原来汉中最后是为刘备所占,但是在刘备之前,最早是张鲁占据汉中,尔后被曹操所得。刘备入蜀之后,派人攻打汉中,才被刘备所得。实际上在曹操派兵来攻打汉中的时候,刘备曾打算将张鲁迎接到益州来,阎圃劝张鲁北降曹操:“协助以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于是投降曹操。这一段历史记录在《华阳国志·卷二》。
那么,张鲁和刘备有什么过节吗?竟然说出如此之重的话来,是张鲁不齿刘备的所作所为吗?这个要从张鲁的身份和经历说起。
张鲁在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他首先是一个军阀,并且割据汉中,跟其他诸侯不一样的是,张鲁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很有来头,他是张陵的孙子。张陵是五斗米教的第一代天师,而张鲁继承了这一地位,是五斗米教的第三代天师,同时据说他还是张良的十世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张鲁首先跟随的是刘焉。得益于于张鲁的母亲和刘焉的关系,他获得刘焉的信任,刘焉就派张鲁去攻打汉中,并截断斜谷道,杀害朝廷使者,割据汉中。
刘焉在世的时候,张鲁还算听话。刘焉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璋成为益州之主。刘璋这个人能力不行,于是张鲁自行割据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建立了短暂的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
战乱位于中原地区,而汉中地区则相对安定,所以有大量的群众来到汉中,张鲁、张璐就用五斗米教教化他们。张鲁在汉中20多年,信徒众多,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割据势力!所以,曹操和刘备都想争取张鲁,张鲁选择了曹操,曹操对张鲁非常的好,给了张鲁非常好的政治优待和安置。
至于说张鲁和刘备有没有过节,让张鲁这么看不起刘备,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那么为什么张鲁选择了曹操,而不是刘备,还说出了那么看不起刘备的话呢?
在张鲁刚投降的时候,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如果看张鲁后来的发展,就豁然开朗了。鲁投降曹操以后,携带大量的信众来到长安、洛阳和邺城三地,利用曹操对张鲁的优待,或明或暗的向社会的上层和下层传播五斗米教。经过曹魏时期和西晋的发展,到东晋时,五斗米教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势力已经扩展到了北方和中原地区,就连大书法家王羲之都是五斗米教的信众!而如果张鲁到了刘备那里,首先刘备的人比较少,第二,他的地盘太小,难免受到刘备的猜疑,五斗米教的传播也就无从说起了!
张鲁之所以说那句话,其实说给曹操听的,让曹操知道,他是真心投降曹操的,并没有首鼠两端,以取得曹操更大的信任,也为自己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张鲁绝对是一个情商、智商双高的人。
这句话其实是张鲁特地说与曹操听的,目的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并非是因为厌恶刘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张鲁这个人其实与刘备并没有过多的来往,俩人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又哪里来的厌恶?而最开始的张鲁可是曹操的俘虏,因为曹操的赏识,后边才得以成大将。
在公元215年的七月时期,曹操率领大军攻至汉中阳平关,彼时的张鲁乃是阳平关的守城大将,听闻曹操将要攻过来,自己手下这些个稀疏小兵哪里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数万大军?曹操人还未到,张鲁心中便已生降意。而张鲁的弟弟张卫知道哥哥心中所想后,便给他提了个建议,说阳平关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我们可以根据地势的优势先与曹操大军拼力一战,待不敌后再归降,这样我们的作战能力水平方能被他看到,不会因此而轻视我们。
张鲁一听,觉得弟弟说得甚是有理,当下便同意了。待得曹操到达阳平关后,因这地方山峰连绵,多是险峻悬崖之地,反倒是让大军有了不少伤亡,眼看这地方一时半会是攻破不了,曹操心生一计,当下下令让众军撤回。
而张鲁等人见曹操退兵,以为对方因阳平关难以攻破知难而退了,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放下,连带着士兵们也开始懈怠了。彼时的曹操见此状,当即派遣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将领高祚率领精英部队乘着夜色昏暗杀了回来。而一时放松下来的众守城兵们根本不敌对方的突然来袭,接连受伤身亡。张鲁见此,知道自己一方已然失守,当下也不作纠结,直接向曹操投了降。
曹操甚是高兴,直接便封了张鲁为大将军,赏赐了他诸多金银,而后还让张鲁之女嫁与自己儿子为妻,两人至此结为了亲家,双方算是其乐融融。而后有心人想唆使张鲁投于刘备军下,张鲁听闻后大怒,便说出了这句历史名言:“宁肯给曹操手下做奴隶,也不愿去刘备那当上宾”!
因为在当时刘备也试图招揽过张鲁,刘备建立的蜀汉是一个外来政权,并没有得到巴蜀地区地方权贵的支持。其领导主体是以荆襄人士为主,加上一部分刘备河北老家的人。刘备对巴蜀地区的地方人士采取了打压和不信任态度,但是以张鲁的眼光看来要他归顺自然也要找一个靠谱点的,而且之后他拿准了自己宗教领袖的身份,曹魏地多人广,大有可为,而刘备张鲁是真的看不起。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五斗米教真的在东晋成为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宗教。作为五斗米教的教主,张鲁自然希望自己的宗教能发扬光大,发展更多的信徒,拥有更大的势力。而刘备在四川对宗教的打压,让张鲁失去了根据地和广大信徒,这是张鲁绝对无法容忍的。
张鲁教给民众要诚信,不可欺诈,这一条不得不说称得上是两全其美了,既惩罚了犯罪者,又以修路造福了民众。他禁止人们在春夏两季万物复苏与生长的时节屠杀,禁止酗酒,还创建了义舍,在其中防止米肉,免费提供给路人,为了防止有人拿很多,他告诉人们如果取多了,则会受到鬼神的惩罚。?如此看来,汉中地区相对还是很安定的,也吸引众多其他战乱频发地区的人们逃往汉中。
从这些方面看来,张鲁选择曹操并非毫无道理,他对于民众有一种吸引力 ,那时候的民众最迫切的就是温饱问题,曹操和张鲁都能够帮他们解决,这样看来,他们其实是同一种人,因此,张鲁选择投降曹操而坚决排斥刘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之所以那样嫌弃刘备跟刘备当时的做法以及曹操的实力有很大关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逐渐分割成了三股势力,分别是魏蜀吴,这三个国家各自攻伐,最终还是曹魏统一了三国,取得了天下,当然这跟曹操的雄才大略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不过到了明朝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流行,民间开始尊刘贬曹,将刘备塑造成了仁义的代表,但是在实际历史中跟三国演义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就比如当时割据汉中的张鲁,就曾经发出过?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说法,可见张鲁对于当时的刘备是极为厌恶的,当然这有个人感情跟当时的形势有很大关系,下面就来说一说为什么张鲁如此嫌弃刘备。
一、张鲁跟刘璋之间有仇
张鲁原本是刘焉手下的将军,后来割据汉中由于采用了比较宽仁的政策,吸引了很多流民,建立了以?五斗米?教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刘璋继承了刘焉的地位后,请刘备过来对付张鲁,而刘璋跟张鲁之间可以说是有杀母之仇,所以张鲁自然对刘备没有好感。
二、张鲁嫌弃刘备的为人
刘备本来是刘璋请过来支援的,但是刘备却趁刘璋不备,占据了刘璋的地盘,这样的做法让人所不耻,而且派人将刘璋手下将军的妻儿都控制起来,张鲁看在眼里,觉得投降了刘备也得不到善待,所以也就没有了投降刘备的心思。
三、曹操的实力强大
曹操当时的势力如日中天,而且曹操对待降将都特别宽容,张鲁在投降曹操后,也的确没有让自己失望,一家人都受到了善待。
你知道?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张鲁为何那么嫌弃刘备?欢迎留言讨论。
因为当初张鲁奉命守卫城池,最后却将城池收入囊中,这令刘备看不起张鲁,所以言辞上并不喜张鲁,导致张鲁对刘备颇有怨恨。
当初曹操大军南下讨伐时,张鲁逃亡巴蜀,然后刘备的臣子就向刘备进言,希望刘备可以收服张鲁,然而一直看不起张鲁的刘备当时是不愿意的。但是因为臣子说了张鲁的重要性,而后刘备才为了巴蜀同意接纳张鲁。
不过张鲁虽然归顺了刘备,但是张鲁的手下却一直在劝张鲁投奔曹操,毕竟当时的曹操实力很强,而且一路南下收复失地,并且张鲁也听信了手下的话,暗中囤了不少的金银财宝,准备见到曹操的时候,将这些财宝都交给曹操。而当时的张鲁因为有很大的野心,在手下的劝说下,张鲁虽然并不喜欢刘备,但是依旧为了保命假意归顺,准备投进曹操的阵营中。
而刘备对于张鲁之前守城自盗的行为看不起,所以一直很轻视张鲁,这让张鲁感觉自己被羞辱了,所以张鲁即便留在了巴蜀。但是因为刘备的态度,张鲁也是不愿意的。所以张鲁才如此厌恶刘备,并且说了那些话。
张鲁信奉宗教,而刘备对于宗教信仰一直是打压的,而张鲁对于刘备打压宗教信仰的行为很反感,这也是导致张鲁厌恶刘备的原因。再加上刘备当时来到益州后,直接将益州占为己有,并且打压张鲁在益州的宗教信仰,而曹操对于张鲁的宗教没有打压,这也是张鲁想要投靠曹操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袁绍是怎么死的,袁绍的影响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