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霍光预识兴衰(权倾朝野的大臣霍光,能全身而退用的是什么方法?)

人生百味 2023-07-20 05:58:23

汉朝张安世的长子千秋,与霍光的儿子禹,在汉成帝年间(公元前 32~7 年)都任职为中郎将,率兵随度辽将军范明友攻击乌桓。回来后,谒见大将军霍光,霍光问张千秋战斗方略和山川形势,千秋随口对答用兵之事,又画地成图,没有一点遗忘。霍光又问自己的儿子禹,霍禹记不清楚,只说:“都有文书记载了。”霍光从此认为张千秋比霍禹贤能,于是叹息说:“霍家将要衰败,张家必定会兴盛。”

权倾朝野的大臣霍光,能全身而退用的是什么方法?

当提到我国古代的大臣时,很多人会想到东晋的刘王莽,北周的杨坚等。他们都是权倾朝野,最终转变为原来的王朝结束了。但是,每位权力大臣都没有改变王朝的决心。例如,周朝的周公旦和西汉的霍光都属于权力大臣,虽然权力很大但没有独立的思想。



无论他是否想独立,权力大臣最终都入侵了皇帝的权力,他的存在是一个威胁。因此,他们经常受到皇帝和敌对党派的陷害和打击报复。那么,拥有汉王权十余年的霍光是如何退休的呢?

实际上,秘诀是非常简单和困难的,要非常谨慎,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向上路线和站立姿势的细节没有改变。




汉景帝后三年(前141),河东郡一个叫霍仲孺的年轻人被送到平阳侯家,与与侍女之女卫少儿私通 。后来,霍仲孺抛弃了魏氏子女,并在霍光下娶了另一个女孩,因此霍去病和霍光被视为同父异母的兄弟。

后来,霍光被霍去病接到长安照顾,还在哥哥的庇荫下从郎官做到了侍中,被汉武帝喜爱和信任。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也决定照顾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弟弟。通过这种方式,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始终陪在武帝身边。




公元二世纪第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主持霍光,成为司马和将军。他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三位大臣一同担任托孤大臣,并特别要求他说:“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此前,霍光为了巩固与其他部长的关系而嫁给了上官桀,并把长女嫁给了儿子上官安。昭帝继位后,上官桀要上官安的女儿霍光的孙女上官为皇后,但谨慎的霍光反对并拒绝增补自己的亲戚。




尽管上官最终成为皇后,但霍光因为不想成为外国人而遭到反对,这也导致了他与上官桀的关系破裂。此后,上官桀联合另一托孤重臣桑弘羊弹劾霍光,但昭帝尽管只有十四岁,却知道霍光已经为父亲服务多年,他是忠实可靠的。不仅要安抚霍光,还下令不要对策划者宽容。

看到昭帝信任霍光,上官桀和其他人不得不改变计划,发动政变,处死霍光,改立燕王为帝。




霍光也注意到了这一政变,他谨慎而及时平定,并消灭了他的政治敌人。霍光终于完全控制了王朝的最高权力,昭帝非常信任他,让他来决定事务。在任职期间,霍光在内部鼓励农业生产,在人民中间安息,在外部与匈奴人保持和平,并避免了导致劳力和人民损失金钱的战争。

汉昭帝享年21岁。由于当时他没有继承人,霍光选择了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新任国君,于是霍光要求太后继位。即使已经在朝中说一不二,霍光仍然按照礼仪制度要求太后,并在获得同意后正式废除刘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他很谨慎,生怕别人觉得专权。


刘贺被废除后,霍光请群臣们一起讨论,又将武帝的曾孙刘病已选定为新君。这是汉宣帝。当时,由于宣帝十八岁,霍光提议返回皇帝,但遭到拒绝。

宣帝成为皇帝后,仍然非常喜欢他的妻子许平君。他坚持要让她当皇后。霍光不反对这一点,但后来霍光的妻子毒死了皇后,并让她的小女儿霍成君当上新皇后。

霍光究竟做了什么,汉宣帝坚持杀他,死后却还能在皇陵陪葬?

虽然汉宣帝很想杀害三朝元老霍光,却无奈当时没有足够的实力与之抗衡,在他病重逝世后,赐予他陪葬茂陵的特殊哀荣,并将他比作萧何。而想杀霍光,与其专政和谋害汉宣帝原配妻子有关。赐葬皇陵,主要与霍光确实对汉宣帝即位有恩,且其生前并未谋反,同时为了表现皇恩浩荡,以及汉宣帝继承皇位的合理性,具体分析如下:

一.霍光推举汉宣帝即位,却独权专政,为后位谋害许氏皇后。汉宣帝刘询之所以能成为西汉皇帝,主要归功于当时权倾朝野的霍光。在刘弗陵去世并且无任何子嗣留存时,霍光权衡利弊,将流落民间的刘询成功推上帝位。但登基后的汉宣帝手中并无实权,朝中政务也全凭霍光决断,就连其后宫事务也基本在他掌控之中。

后来汉宣帝利用 ?故剑情深?这个智谋之计,将其民间原配妻子接到宫中,并册封其为皇后,且许皇后也为汉宣帝诞下一皇子,更是稳住了后宫之主的位置。显然,这件事情脱离了霍光的掌控,为了稳固霍家各方面的势力,于是将女儿霍成君安插进宫中,并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拥护霍成君为后。

后期据说是霍光的妻子利用阴险手段,加害了处于病弱时期的许皇后,但不管怎样,除去许皇后终归也是霍光的想法。霍光的专权干政和不断打压,本就让汉宣帝心有不满,许氏皇后的去世,更是让汉宣帝坚定了要除掉霍光及其家族权势的决心。

二.尊崇霍光赐予哀荣,能够体现汉宣帝登上皇位的合理合法性。在霍光因病重去世后,汉宣帝真正开始收回皇帝实权,虽对其恨之入骨,却仍以较高陪葬礼仪将霍光安葬在皇陵。就算霍家子孙因密谋篡位被揭发,而遭到灭门后,霍光的陵墓也未受到牵连,始终安稳存在于茂陵之中。汉宣帝的这种操作,主要是想体现其即位的合法性。

由于根正苗红一直是古代皇帝所看重的,但汉宣帝恰巧并不符合这一点,他是因霍光偶然登上皇位。而霍光又是汉武帝钦点的顾命大臣,赐予霍光哀荣,就相当于昭告天下,霍光拥立自己为帝是汉武帝的遗愿,用来说明汉宣帝即位是一件正确合理的事情。其次,据说为了证明其?根正苗红?,汉宣帝在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就为汉武帝上了尊号和庙乐。

三.为了向世人展示皇恩浩荡,让大臣们更加忠心。霍光虽专政,但生前并无篡位迹象,且其专政一部分也是汉宣帝授权,所以并无明确的证据来给霍光判罪。按照实际情况来看,霍光身为三朝元老,也确实在履行一个臣子的职责,为汉室王朝尽心尽力,既有功也有过。

一方面显示他的宽容大度,并建立一代明君的人设,让朝臣们更加信任和忠诚于汉宣帝。另一方面,霍氏家族已被覆灭成为历史,再怎么捧高霍光,都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即使后代犯了逆反死罪,还如此厚待霍光,也体现了汉宣帝较高的政治智慧。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把持朝政的霍光家族势力?

霍光作为霍去病的弟弟,霍成君的父亲,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权倾朝野。汉宣帝在他死后迅速铲除了霍光势力,这绝对不是在他死后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早在汉宣帝继位后,就开始为此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

作为一个被扶持上位的皇帝,他深知自己的皇位并不牢靠。

于是上位后他首先确定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之后开始处处搜集过光家族作恶的证据,最后耐心等待霍光去世。

一、确立皇位的正统性(1)稳定霍光势力:

作为汉朝的开国大臣,霍光连任三辅,汉武帝对其十分信任。之后的汉昭帝也是如此,汉武帝在去世前为了避免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将汉昭帝的母亲缢死,之后,将年仅8岁的汉昭帝托付给霍光。

可是汉昭帝刚刚21岁时却突然暴毙,当时朝廷中很多大臣都怀疑,汉昭帝被霍光害死了,他们认为,此时的汉昭帝已经到了“弱冠”的年纪,可以亲自处理政事,不必再依靠霍光了。

因此霍光为了把握住手中大权才出此计策,事实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他辅佐当时年龄相对尚小的昌邑王登上皇位,我们可以看出他应该是怀有私心的。

昌邑王刘贺这个人,不懂理法,肆意妄为,残暴之至,这样的人暂且不说天下是否臣服,对于霍光来说最难搞的是,他怎样才能安心被控制?

于是霍光上奏当时年仅15岁的上官太后,废了昌邑王。改立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为新君,刘病已在家臣抚养下长大,性格难免内敛许多。同时从小生长在民间的他深知百姓疾苦,仰慕法家思想。像他这种人,内心自然也是不甘心被人控制的。

在汉宣帝刚刚继位后与霍光之间处于一种长期的猜忌之中。霍光曾不止一次提出,告老还乡,这其实是一种政治手段,用来测试汉宣帝对自己的态度,但汉宣帝现在刚刚登上王位,权力还不够稳固,需要霍光来替他压制朝内的大臣,于是他执意不准霍光还政。甚至还要求满朝文武有事禀告时,先告诉霍光。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霍光终于渐渐放松了自己的态度。

霍光让出了军中大权,但他依然没有失去警惕,他把自己的侄子孙子外孙女婿等都插入军中陆续执掌大权,可汉宣帝此时,只能够一味退让。

(2)尊崇汉武帝:

除了稳定霍光方面之外,对于民间舆论,他也是极其重视的。

虽然他是汉武帝的曾孙,但它却是刘据的子嗣,刘据曾因造反,被汉武帝杀死了,从这方面来说,

汉宣帝算是叛贼的后代,所以为了确定自己身份的正统性,他开始为汉武帝上庙乐,歌颂汉武帝的功绩和历史地位,这个做法得到了朝中很多大臣的支持。

二、拓展自己手中的势力(1)赋予宗氏贵族势力:

汉宣帝深知自己继位缺乏合理性,他是以汉昭帝继承人的身份得以继位的,但汉宣帝乃是汉昭帝的侄孙,这不符合“兄终弟继,父死子继,无以孙祭祖者”的传统理法关系,并且汉宣帝当时没有贵族身份,只是一个普通的庶民,因此他必须要得到当时皇室的认可。

本始元年,汉宣帝下令封燕剌王的太子刘建为广阳王,之后又封广陵王刘胥的儿子,分别为平曲候,南利候,高密王。其他宗氏也得到了很多分封,地节元年6月,汉宣帝又下诏声称要效仿尧,团结宗族善待宗势。那些获罪的宗氏成员,也被恢复了宗室属籍。

(2)分化霍光集团内部势力:

当时的朝政大局可谓是被霍光家族统揽,为了瓦解这一局面,汉宣帝继位之后就开始拉拢霍光的副手张安世。

张安氏的兄长张贺曾经抚养过汉宣帝,汉宣帝在登上王位之后,感念他兄长的恩德,不断向张家施恩。由于张贺没有子嗣,于是这些赏赐都落在了张安世和他三个儿子身上。自此张安世和汉宣帝之间形成了亲密的关系。

(3) 发展外戚势力:

对于刚刚进入朝廷的汉宣帝来说,为了避免霍光势力的威胁,他必须培植出忠于自己的政治力量来保证朝政平稳。古人十分看待婚姻宗族制度,所以对当时的韩宣帝来说提拔自己的外戚无疑是最便捷的方式。

汉宣帝在登上皇位之后,就面临着选皇后的问题,当时霍光有意让汉宣帝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是汉宣帝此时已经在民间已经有一妻子许平君。

在这种选择下,他如果选择与霍光结亲,虽然朝政地位会得到巩固,但是后宫必然会受到霍光家族的控制,他就会和汉昭帝一样任由霍光的摆布。

但是如果选择许平君,局面就大大不一样了,按照惯例,许平军的父亲,许光汉将被封侯,那么许氏家族就成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也是汉宣帝的得力助手,所以在这种状况下,汉宣帝比较倾向于立许平君为皇后。

但他又无法直接在朝堂之上表明自己的心意,因为这无疑于公然和霍光作对,对于当时孤立无援的汉宣帝来说,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于是他在朝堂之上,故意声称自己有一把旧剑,落在了民间。朝堂之内的大臣一听,皇上对一把“旧剑”都挂念如此,更何况是结法妻子呢,于是都纷纷上书请他立结发妻子为皇后。这体现了汉宣帝不忘故旧之清,霍光对此没有办法直接拒绝。

朝中大臣之所以敢这样做,也是考虑过利弊的,当时的霍光已经年迈,而新皇帝看起来又,颇有政治才能,出于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大家纷纷站在了皇帝这一边。

除了他妻子这一脉以外,他下令群臣,平反“巫蛊之祸”,为其父,祖父定下谥号,修建了陵园。自此他祖父和父亲都恢复了声誉,不再是罪臣,于是他将祖母史家,母亲王家,都被安排在朝廷要职之中。

在皇宫中他任用宦官,并且还将民间结识的一些朋友引入到政坛中,通过这些方式,他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充分扩大。

三、霍光死后全面清算霍光的儿子霍禹在霍光死后虽然执掌大权,可他的政治能力相比于他的父亲来说,差之千里,于是汉宣帝在霍光死后,迫不及待地,将张世安封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从此张家成为了可以与霍氏家族分庭抗礼的大势力。接着,汉宣帝又将魏相升为丞相,丙吉升为御史大夫,霍氏的行政大权就这样一点点被汉宣帝夺走。在军事方面,汉宣帝又一点点撤走了,霍光安插在军队中的势力,霍光家族自此江河日下。

可他们依然贼心不死,许皇后死后,霍家女儿霍成君被立为新皇后,此时霍家又让霍皇后去毒杀非她所生的太子。

不过此时汉宣帝早有准备,无论是食物还是用具,全部都让人先验毒。霍皇后无法得手,气急败坏,汉宣帝趁机发现了,霍家毒杀许皇后和想毒死太子的阴谋。

出于汉宣帝的受益朝堂中无数大臣弹劾霍家氏族。不久霍氏家族策划谋反,汉宣帝早已等待已久,一举歼灭了霍氏家族。

总结:汉宣帝之所以能够清算霍光势力,在于他继位后与霍光之间的和睦相处。这种和睦让霍光放松了警惕,但其实汉宣帝早已开始扩张权利,并且对霍氏家族加以防范,使霍氏家族在心存疑虑时,又找不到证据。最终汉宣帝抢先一步,找到了霍氏家族谋害皇室的证据,一击即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5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