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破山禅师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和尚都是不吃肉的。对他们来说,吃肉喝酒就是犯戒,会受到佛祖的责罚。所以历史上像济公那样的酒肉和尚,并不多见。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出身佛门的虚竹,就因为破了戒而被赶出佛门。但在明朝末年,有个和尚却因为吃肉而救了一城的百姓。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在明万历二十五年的时候,四川竹阳降生了一个婴儿,父亲为他取名为蹇栋宇,字懒愚,他乃明朝重臣蹇忠定公后裔。八岁时,蹇栋宇被父母送入私塾接受蒙学教育。但他似乎资质愚钝,成绩并不让父母和老师满意。过了两年,到蹇栋宇十岁的时候,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佛教,他所看到的仪态端庄的僧人,给他留下了美好而崇高的印象。
又过了几年,在蹇栋宇十三岁的时候,便在父母的安排下成婚了。次年,他的父母便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相继去世。当时的他,其实还只是个孩子。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蹇栋宇远涉名山大川,作逍遥游。
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他走了很多古刹,因此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于是,十九岁的蹇栋宇不顾兄长的反对,安顿好妻子后,在大竹县姜家庵出家。师父为他取法号“海明”。
又由于姜家庵的大持长老在他出家数月后便去世,所以海明和尚开始四处拜师学习佛法。二十三岁时,海明和尚效法前辈先贤“誓愿住山”,来到了湖北黄梅县的破头山,并发下宏愿:“若不明此事,终世不落山”。从此,他又被人称为“破山禅师”。
当时正值明末清初时期,“破山禅师”在佛学大成后,在巴蜀辗转弘法三十余年,传法弟子八十七人,使西南地区的佛教在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再度勃兴。据传,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便是“破山禅师”的弟子。
明朝灭亡后,清军入关,中原百姓不愿接受满人统治,所以反清起义风起云涌。在川、鄂、陕、豫等地区,则活跃着号称“夔东十三家”的农民起义军。其中“夔东十三家”之一的首领李立阳嗜杀成性,为人十分凶残。在攻城略地的过程中,意外俘获了“破山禅师”。在李立阳看来,这些整日喊着“慈悲”的和尚,其实就是假仁假义。真到了生死关头,他们还不知道会怎么做。
突然,他恶趣味袭来,将一块肉扔在“破山禅师”面前,恶狠狠地对他说:“把这肉吃了,否则我就杀掉城里所有人!”破山问:“贫僧若真吃了肉,施主真的肯放过城中百姓?”李立阳笑着说:“那当然!”
于是,破山禅师大口大口地将肉吃进了肚中。李立阳对周围的人说:“我就说他是个假和尚,相信了吧?”破山禅师则说了一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在他看来,修佛修的是心,而不是口。如果心中没有佛,即使再恪守清规戒律,又能如何?所以他在传教的过程中说:“老僧门下,终日朝酒暮肉,不用造作安排,随家丰俭,听其自然。”而他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也流传至今,还成了济公的专用口头禅!
是呀,阴历二月二,就是龙抬头
2009年2月26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是何意思?天文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解释说,“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 专家介绍,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据天津、江苏两地的天文专家介绍,天上“龙抬头”的同时,春天也慢慢来到了人间,雨水也会多起来。此时节,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农家人讲究多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龙头节”,又称“青龙节”。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委员哈达奇·刚说,由于民间流传着“二月二”与龙的传说,加上“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所以农家人这一天的讲究颇多,他们把朴实的愿望寄托在俗事中,祈盼这一年过得更加美好。
依照我国北方一些旧俗,“二月二”早晨起来后,农家人会找来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然后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金龙”;早餐吃年糕和猪头肉,午餐吃春饼,还要吃炒豆子;天近黄昏时,家家户户都要用灶膛里的灰围绕房子撒一圈,叫围社,为的是把所有的邪祟灾祸都挡在外面,凡是有亲人远在他乡的,这个圈一定要留一个口,意为盼其早回家乡。
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意味着“龙抬头”走好运,给小孩理发叫“剃龙头”;妇女不许动针线,恐伤“龙睛”;人们也不能从水井里挑水,要在头一天就将自家的水瓮挑得满满当当,否则就触动了“龙头”。
民间流传“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农家人对年景充满祈盼,他们为即将进行的春耕播种而激动,祈求传说中的“龙”此时能抬头,抖动身子下一场透雨,以滋润土壤。
二月二龙抬头的食俗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二月初二吃爆米花有传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时,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黄豆的。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5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