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汤给汉元帝发的著名疏奏

话历史 2023-07-20 05:41:25

在汉武帝死后38年时,陈汤给汉元帝发去的那封著名疏奏:“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介绍一下汉朝陈汤?

陈汤,(?—约前6)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人物生平 父死不奔丧陈汤少年时喜欢读书,作文思路开阔,但因家庭贫困,有时靠乞讨度日,所以陈汤 陈汤 不为乡里看重。后来他流浪到长安,认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初元二年(前47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出使西域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当时西域的情况较为复杂。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 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乌孙国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出兵西域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这次出使西域,只带着一支护卫军队,而不是征讨大军。当他们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直接去攻击郅支,他守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没有可藏之处,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说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甘延寿考虑还是应该履行奏请的手续,这时他得病了。陈汤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时大吃一惊,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呵叱延寿:“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小子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甘延寿只好依从他,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规定了统一的号令,编组了分支队伍序列,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攻城经过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过葱岭(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因为他怀疑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有做汉军内应的人。可是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他便有走投无路之感。带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飞箭射死他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发怒了,下楼骑马跑回了他的宫室。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入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半路拘捕正当甘延寿与陈汤带领将士凯旋时,朝中的司隶校尉(执法官员)也从长安出发了,他们于大路之上拦住陈汤,对他进行检查。原来陈汤向来贪财。攻克郅支城后,缴获了大量财物,陈汤私自藏起来不少金银财宝,知情者在西域时便向朝廷举报了此事,所以司隶校卫拦路搜查,准备拘捕。陈汤立即上书皇帝说:“我与将士们不远万里诛杀郅支单于,按理说,朝廷应派出使者来慰劳军队,并表示欢迎,如今却是司隶来检查审问,还要拘捕我,这不是为郅支报仇吗?”皇帝便下令撤回司隶,并令沿路县城摆设酒食夹道欢迎得胜之军过境。刘向推功回朝之后,论功行赏时,中书令石显、匡衡认为甘延寿和陈汤假传圣旨,犯有大罪,以功相抵,不予诛杀就可以了,如果再予封爵赏赐,那么今后的出国使者争先效仿,必然无事生非,为国招难。元帝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但他内心还是想嘉奖有功之将,于是此事便议而不决,拖延下去。宗正刘向认为,对待甘延寿和陈汤仅以功过相抵是不公平的。他又上书皇帝,专门评析了扫除郅支的艰难以及意义,他认为甘、陈“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他引经据典加以论证,又与前朝和当代的功臣名将进行类比,阐明自己的观点。赦罪封赏于是元帝下诏赦免了甘延寿、陈汤的假传圣旨之罪,然后又让大臣讨论封赏事宜。石显、匡衡仍然坚持他们的主张。但元帝最终于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赐陈汤爵位为关内侯,各赏食邑三百户、黄金百斤,并拜陈汤为射声校尉,延寿为长水校尉。免职下狱成帝刘骜即位后,丞相匡衡又向成帝起奏陈汤私藏战品的事,说虽然赦免其罪,但不应有官职,于是陈汤被免职。之后陈汤向成帝上书,说康居王送到汉朝来的王子(名为侍子,实有人质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成帝命人核实,确实是真王子。假如王子是假的,那么证明康居王对汉朝采取了欺骗手段,现已验证是真的,那么陈汤就犯有诬告乃至欺君之罪。陈汤被捕入狱,准备处以死刑。这时,太中大夫 谷永 向成帝上书,极力赞誉陈汤的功绩,并引用《周书》说“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亟请皇帝开恩。于是陈汤被成帝特赦释放,但取消了他的爵位,只当个一般士兵。巧破乌孙几年后,西域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兵马的围攻,段会宗派人请求朝廷尽快发兵援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官讨论数日仍无结果。王凤向成帝建议,请陈汤来帮助策划。成帝立即召见陈汤。陈汤早在攻击郅支时落下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见皇帝时,皇帝先下诏不用行跪拜之礼,让他看段会宗写回来的紧急求救奏书。陈汤推辞说:“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成帝听出他话中有怨气,便说:“国家有急,君其毋让。”陈汤说:“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成帝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说:“一般情况下,五个胡兵相当于一个汉兵,因为他们的兵器原始笨重,弓箭也不锋利。如今他们也学汉兵的制作技巧,有了较好的刀、箭,但仍然可以三比一来计算战斗力。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兵马不足以战胜会宗,因此陛下尽管放心。即使发兵去救,轻骑平均每天可走五十里,重骑平均才三十里,根本不是救急之兵。”陈汤知道乌孙之军皆乌合之众,不能持久进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后说:“现在那里的包围已经解除。不出五天,会有好消息的。”过了四天果然军书报回,说乌孙兵已解围而去。再次起用大将军王凤通过这件事深感陈汤经验丰富,大有用处,于是奏请皇帝启用陈汤,任他为从事中郎,军事上的大事都请他做出决断。陈汤严明法令,采纳众人的意见办事,颇有将帅风范。但他又经常接受人贿赂的金钱,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晚年 陈汤后被免职为庶人,徙居敦煌。住了几年后,敦煌太守上书朝廷说:“陈汤曾经诛杀郅支单于,威风远及外国,现在降为庶人,不宜住在边塞地方。”于是又把他迁到安定(今甘肃固原县)。议郎耿育看到陈汤处境可怜,便又上书于皇帝,再次论述了他的功绩,说明当今国家“枭俊擒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他之所以被冷落遭不幸,是由于嫉妒之臣的排挤、打击所致,恳请皇帝予以关怀、照顾。皇帝下诏让陈汤迁回长安居住,不久去世。几年后,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犯我大唐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谁说的?

每每看到文章的留言中出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击节叫好。就如同岳飞的满江红和那句“还我河山”,亦或是文天祥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样,都是那么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令自己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感到骄傲。

但问题是,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有些朋友可能不一定知道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相信打开这篇文章的人都是比较好奇的。

这句话的原文不是这样的,应该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看来说这句话的人一定是汉朝人,也应该是名武将。我们熟悉的汉朝的猛将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是不是他们呢?不,不是他们,说这句话的这个人叫陈汤。



汤公像

在班固的《汉书》卷七十有这样的记载:

孝元皇帝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郅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这事我们要从公元前49年开始讲起。

这年汉元帝即位,以道家无为思想指导下的文景之治给国家留下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大好江山社稷一片安详,刘家祖辈们已经差不多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边疆稳定,四海升平,卫青、霍去病等将星璀璨、驰骋沙场的时代逐渐远去。

可时隔数年,就在这片祥和中,平地响起一声惊雷:朝廷派到西域的使臣被匈奴郅支单于给杀了!

两国相争、尚且不斩来使,而郅支单于口口声声准备归汉,竟然出尔反尔、杀了大汉使臣,这是典型的外交挑衅外加赤裸裸的敌意行为!一时间,朝野上下群情激愤。而匈奴这边呢,郅支单于杀完人后冷静下来一琢磨,也后悔了,害怕大汉报复,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
往哪走?越远越好!

公元前44年,郅支单于长途跋涉带领北匈奴来到康居东部居住,远离汉境数千里。可能大家还没有特别的感受,也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里,笔者查了资料,这个康居是在巴尔喀什湖湖和咸海之间,这里曾经在唐朝的时候纳入过中国的版图。也就是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部分地区。还没感受,来我们看看地区。



古代的地区,康居在大月氏的北部



对比一下现在的地图看能感受会清晰一点

陈汤平民出身,祖上毫无功荫可袭,所以凡事亲历亲为,靠着勤奋和勇气在军界努力打拼。直到公元前36年(建昭三年),他终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使西域。

这个二人组掌握着大汉王朝在西域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也可以说就是当时的大汉驻西域军区司令员和政委。

面对郅支单于杀完汉使逃跑后远离汉境的情况,甘司令和陈政委都倍感责任重大,郅支跑的远远的,虽然一时间边境再无烽火之忧,但从汉宣帝以来就确立的西域秩序开始面临挑战。

众多的西域诸国,都因为这事把眼睛瞄向汉朝,毕竟你当这么多年大哥,现在有人出手挑战你底线,大哥你看着办吧!

如果放任不管,大汉王朝多年来在西域用铁血刀兵辛苦打造出来的威望,恐怕就要鸡飞蛋打,因此,司令和政委同志暗暗定下决心:与其养虎为患,不如先下手为强。

公元前36年冬,在郅支单于杀害汉使、远离边境八年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统率四万大军征讨,一举格杀郅支单于,并生俘一百四十五人,投降者一千多人,斩获颇丰、全胜凯旋。

这里要多说一句,当时这四万兵马是陈汤的假托圣旨从各藩属国借来的,甘延寿面对陈汤的强势最终妥协。

事后,政委陈汤给汉元帝写了一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而疏奏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元帝看到大捷也就没有继续深究陈汤假传圣旨的事。

当然,后来的陈汤也因为这件事一生起起伏伏,最终晚年比较凄惨,可能也是后来没有像卫青,霍去病等人一样那么受史学家的推崇吧!

寻找个汉朝名将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的上疏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的气概,就是那个时代汉帝国的对外政策和在西域诸国中的威望。

陈汤
陈汤,字子公,好读书,善属文。他年青时家里很穷,常常四处向人借钱度日,同乡人很讨厌他。到长安后,富平侯张勃看中他的才能,于元帝初元二年上荐他为茂材。陈汤做官心切,父死也不回家奔丧,为司隶所究,连累得张勃也被削夺封户二百。根据汉法,陈汤不孝应下狱,后来因为他确实有才,被推荐为郎官。陈汤自己也觉自己在都城呆着很没面子,多次上书请求出使外派。正赶上甘延寿为西域都护,他就从西域副校尉的身份一同去往边塞。
陈汤为人深沉智勇,“多策谋,喜奇功”,一路上每经过城邑山川,都要登高望远,观察地形。到西域都护治所以后,陈汤对甘延寿说:“夷狄之人畏服强者是他们的天性。西域本来就是匈奴的地盘,郅支单于又威名远闻,不时侵陵乌孙、大宛等国,又常常为康居国出主意四出劫掠,假设他哪天灭掉乌孙和大宛,挟众四处扩张,数年之间那些向汉朝进贡的城郭国家肯定都会被他灭掉。而且郅支单于为人剽悍凶猛,喜好征伐,屡战屡胜,长久姑息,以后必为西域大患。郅支单于虽然所在绝远,但匈奴传统上没有坚城劲弩的守备,如果我们调发屯田兵士,加上乌孙国士兵,出其不意直攻其城,他跑也没地方去,守城也不足自保,千载之功,一朝可成。”甘延寿觉得陈汤话很有道理,想上奏朝廷请求发兵。陈汤说,“朝廷那些公卿大夫议事,都是空讲道理侃侃而谈,肯定不会依从我们的计谋。”甘延寿坚持要上奏。正巧那些日子这位西域都护久病不愈不能听事,陈汤自己就假借朝廷名义征发西域各城郭国兵以及屯田的汉军。直到城外大军调动纷纷,甘延寿才惊觉,想出外制止。陈汤大怒,接剑怒叱甘延寿:“大队人马已经集结,你小子敢阻挡众军吗?”甘延寿无可奈何,就依势就势,一起部勒行阵,增加扬威、白虎、合骑三个纵队,共有军人四万多。同时,他们上书自劾矫制出兵的情状,即日出兵。
四万大军分为六队。三队从南道越过葱岭直向大宛,另外三队从北道入赤谷,经过乌孙,到达康居国境。行进中赶上康居副王带数千骑人马侵掠赤谷城,他们不仅抢夺到大批畜产,还常常侵袭汉军。陈汤命所部西域联军进攻康居副王,杀死四百多人,夺回被康居副王俘虏的赤谷城民,把俘获的牛、羊、马作为军粮。到达康居东界后,又严禁军人抢掠当地人,并与当地的康居首领饮酒为盟,谕以威信。大军势如破竹,一直到单于城六十里才停军立营。同时,当地的康居人也怨恨郅支单于的残暴,把城内匈奴人的实情尽数告知给陈汤。
转日,大军又前行三十里,扎营待命。直到此时,郅支单于才知汉兵已到眼前,慌得他急派使臣前来问询:“汉兵为什么来?”陈汤答:“天子可怜单于远弃国土,屈身于康居境内,现在派西域都护前来迎接单于一家回去,怕惊动单于,所以没有直接抵达城下。”如此,双方使节往来数次问答。甘延寿、陈汤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攻城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就责让郅支单于使臣:“我们为单于而远道前来,至今没有名王大人前来拜见听命,郅支单于怎么这么无礼!我们兵来道远,人畜疲惫已极,军粮又快吃完了,恐怕这样子回不去,希望单于与大臣赶紧商量回复我们。”
第三天,联军前进,距城三里扎阵。向前望去,单于城上遍布五彩旗幡,数百人披甲站立于城上,又有百余骑在城下来往驰骋,以耀兵威。城门口还有百余步兵摆成鱼鳞阵,操练演习。城上人还不停向联军叫喊:“前来进攻啊!”如此等等,反而暴露出郅支单于的胆怯和心虚,这就像人走夜路大声叫唤,给自己壮胆而已。正观望间,匈奴骑兵百余人朝联军阵前驰来,汉军把弩机瞄准来人,匈奴兵掉转马头跑了回去。陈汤命令联军向城门口的骑兵步兵放箭,吓得那些人都跑回城中。甘延寿、陈汤亲自击鼓,诸军立时齐向前冲,直扑城下,穿堑攻城,以劲弩射得楼上披甲兵士跑往楼下。由于土城外有木城,匈奴兵从木城栅格里向外射箭,杀伤不小。联军纵火烧掉木城,天黑时数百骑匈奴禁不住大火灼烧,趁黑往外逃,全被迎头射杀。
郅支单于刚开始知道汉兵来到的消息时,本来想逃跑。但他怀疑康居人怨恨自己而作汉兵的内应,又听说敌国乌孙及其他城郭国都出兵助汉人征伐自己,感觉无所逃遁。当时他已经带人出城,思前想后,决定回城坚守,对左右说:“汉兵远来,不能久攻。”郅支单于身披甲胄在楼上指挥,他几十个大老婆小老婆(阏氏夫人)也很英勇,都操弓向汉军射箭。联军矢发如雨,一只箭不偏不倚已中郅支单于大鼻子,几十个夫人也死伤殆尽。郅支单于勉强支持,下城骑马,逃入内城。半夜,木城被联军攻陷,守城匈奴兵向城外大呼,当时还有亲匈奴的万余康居骑兵绕城环行,声援匈奴。黎明时分,四面火起,联军士兵大喊登城,锣鼓惊天动地,汉军推着攻城车攻进土城中。见势不好,康居兵逃走。汉兵攻入内城,到处纵火,联军士兵蜂涌入内,格斗中郅支单于被杀,脑袋为汉兵杜勋一刀割下。此次战役,共斩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多级,生俘一百四十五人,投降的匈奴有一千多人。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雄辞壮语,想必非军中文书所为,是由陈汤自己亲自撰写,史中明载陈汤“善属文”,后来他还不断替人“写状子”,因此可以想见这位文武全才的大汉将军当时果真是“气吞万里如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