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蒯彻游说韩信叛汉(如果韩信选择叛汉自立,会有多少胜算打败刘邦?)

历史典故 2023-07-20 05:36:42

如果说武涉是项羽派来的说客,韩信有所提防,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武涉走后,蒯彻的劝谏,则是更加发人深思的。

蒯彻同样也看到天下形势的发展完全掌握在韩信的手中这一现实。作为韩信的心腹,他自然要为韩信的最大利益着想。

韩信进取赵国,蒯彻见韩信善于用兵,治军严谨,能成大业,便投身在韩信帐下。

韩信的军事才华是惊人而出色的,武涉游说韩信不成,蒯通洞揽天下大势,觉得韩信应该反汉自立为王。

蒯彻知道韩信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政治欲望,他所追求的就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无止境的胜利。韩信不惜绞尽脑汁求取胜利的目的不是要创立王霸之业,而是要印证自己的军事天才。

蒯彻也知道韩信生性崇尚道德,很讲义气,对刘邦忠心耿耿,只好先用话试探他,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蒯彻为了打动韩信的心,他以相面为名向韩信进言。

蒯彻自称是看相先生,声称会为人看相,以引起韩信的兴趣。

蒯彻先是对韩信说:“我从前曾在一位高人那学过相面之术,很灵,不论什么人,一看便知。”

韩信就问蒯彻:“那么你是怎样替人相面的呢?”

蒯彻回答说:“一个人的贵贱决定于他的骨相;看看他的容貌脸色则能知道他内心的忧喜;而一个人的成败是非则完全在于他行事的果敢决断如何。我是把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来分析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一向看得很准。”

韩信听了蒯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对蒯彻说:“你的这种相人之法确实有道理,那么,你替我相相看怎么样?”

蒯彻连忙让韩信叫周围的人都走开,只剩下他两人时才对韩信说:“看您的面,最多不过能封个侯位,而且您坐不坐得稳还是件危险的事情,看你的背,那就是前途无量,贵不可言了。”

韩信听出蒯彻话外有音,所说的“面”、“背”已不是相面的话,而是分别指他忠实于刘邦和背叛刘邦。但他仍装作不懂,接着问道:“您此话怎讲?”

蒯彻见韩信如此一问,他干脆把话挑明:“当初的战争是为了推翻暴秦,救民于水火,所以天下云集响应,热情都很高。而现在的楚汉战争,完全是为了个人之间的争权夺利而使人们陷入战争的灾难之中。军士们伤的伤、死的死,弄得老百姓们有家难归,有亲人得不到团聚,人们哀怨无穷,早就厌倦这样的战争了。”

“项羽杀出彭城,转战多年,打了无数胜仗,一度威震天下,臣服诸侯。可是,后来却受阻于成皋一带,无法西进,也有很多年了。而刘邦率领数十万大军,占据洛阳一带,有便利的地形,却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反而连连失利,在荥阳大败,在成皋也大败。他的能耐也就是这些了。现在双方都已精疲力尽,财力空虚,难以发动大的战争,老百姓也是动荡不安、无所适从,对战争是痛恨厌倦。依我看,没有高明贤能之人是难以平息这场祸乱的。

现在,天下形势掌握在您的手中,刘、项两人的性命也悬于您的手中,您帮汉则汉胜,您助楚则楚赢,不过,最好的办法还是两不相帮,让他们两家并存,您再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样一来,他们两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蒯彻是明智的,他没有要韩信直接反叛刘邦,他只是要韩信考虑天下百姓厌恶战争的心理,利用自己现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向为民请命,要楚汉停止战争,大家分享天下。

如果韩信选择叛汉自立,会有多少胜算打败刘邦?

刘邦手下能臣武将众多,其中韩信的军功天下第一,他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就在韩信实力越来越强之时,刘邦对韩信越发的忌惮,韩信面对领导的猜忌,并没有想出应对的对策,反而雪上加霜,最终导致自己的悲剧。

纵观韩信的一生,他有两次谋反的绝佳时机,但是却错过了,等到他被囚禁时,才准备放出囚徒攻打皇宫,却以失败而告终,最后落得灭三族的结局,那么韩信如果选择叛汉自立,刘邦会是韩信的对手吗?


(一)韩信的名将之路

彭城之战是刘、项两家第一次正面交锋,刘邦几乎全军覆没。刘邦惨败以后,诸侯们相续叛汉,叛汉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诸侯觉得此时项强刘弱。刘邦兵败退守荥阳以后,项羽强攻荥阳,荥阳失守,刘邦败退关中。

此时的刘邦很气愤,他调集关中军队准备与项羽决一死战,辕生提议:仗不能这样打,汉军太被动了,当务之急是派韩信灭赵,你率领军队往南走,把项羽引到南边,这样一来可以拉长项羽的防守线。

韩信用三万老弱成功歼灭赵国20万大军,后来又采用李左车的建议降燕。韩信灭赵、降燕以后,刘邦又跑到他的军营里,夺走他的精锐部队,留给韩信少量的士兵,让他继续灭齐。韩信四处招募新兵来壮大自己的队伍,这就是韩信的过人之处,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新兵炼成精兵,韩信灭齐以后,他的军队瞬间扩展到了30万。


(二)韩信灭齐以后,是他自立的最佳时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刘、项、韩三家的情况,此时的刘邦手中有20万军队,项羽10万,韩信30万。韩信灭齐以后,项羽感觉到了危机,于是派武涉游说韩信叛汉或者选择三足鼎立,却以失败而告知,韩信拒绝的理由是,当初他在项羽手下说什么都不管用,而刘邦任他为大将军,听计于他,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韩信认为刘邦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刘邦他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就算自己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也是一匹普通的马。

韩信手下的谋士蒯通,听说武涉游说韩信失败了,他亲自出马劝韩信自立,蒯通是楚汉时期非常有名的辩士,他把刘、项、韩三家的形势看得很透彻。

蒯通劝诫韩信说,现在刘、项两家在荥阳一带打得精疲力尽,胜负难分,只有一位贤者可以去收拾残局,你要是助楚则汉必亡,助汉则楚必败。但是此时你归谁都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你的功业无人能及,归汉刘邦猜忌你,归楚项羽不信任你,最好的做法是选择三足鼎立,然后以为民请命为由,要求刘、项两家停止战争,谁不听你就打谁,到时候你要是再封一些诸侯王,那么天下的诸侯都会侍奉齐国。


蒯通的话有道理吗?自然是有道理。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几乎没有赢过项羽,而且好几次兵败狼狈的逃跑,后来刘、项两家大战于固陵,刘邦仍然打不过项羽。

固陵战败以后,张良献计:韩信、彭越都想做真正的诸侯王,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你灭不了项羽,你不要以为你有20万军队,项羽只有10万,你灭不了他。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许封韩信、彭越为诸侯王,并加封他们,韩信、彭越立刻答应出兵,他们俩一来,项羽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最后兵败自刎。

回到最初的话题,其实韩信灭齐以后是他自立的最佳时机,此时他占领了黄河以北的诸侯国(燕、赵、代、魏、齐),如果他选择自立,彭越、英布这一类投机分子,胳膊拐向谁就很难说了,至少刘邦的处境会变得很艰难。


(三)韩信徙封楚王以后,刘邦伪游云梦是韩信杀他的最佳时机

项羽兵败以后,刘邦非常果断地夺走韩信的兵权,并徙封韩信为楚王,韩信到了楚国后不久,就有人告他谋反,此时张良已经隐退,刘邦手下出色的谋士只有陈平,刘邦问计于陈平:?我们直接去抓韩信怎么样??

陈平问刘邦:?陛下的军队打得过韩信的吗?陛下手下的将领有韩信厉害吗??刘邦听后觉得都不如。

陈平接着说:既然都不如,发兵讨伐韩信,很难取胜。

后来刘邦采纳陈平的建议,假装到云梦泽游玩,借此机会在陈州会见诸侯,秘密逮捕韩信,陈州在哪儿?陈州紧挨着韩信的楚国。

所以说韩信如果借此机会起兵叛汉,可以直接把刘邦抓了,那么大汉王朝便会危在旦夕。


(四)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已无翻身的机会

韩信被贬以后,被刘邦囚禁在皇宫内,刘邦是想把韩信放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韩信虽然被囚禁,但是他的人身自由没有受到限制,他还是可以自由活动的,韩信被囚期间,心里很郁闷,自己想做诸侯王的梦想化为泡影,努力了一辈子都是一场空。

韩信因心中不快,常常找借口不上朝,后来陈豨被派去镇守巨鹿时,向韩信辞行,韩信告诫陈豨,巨鹿是军事重地,去了那儿之后,一定有人告他谋反,这样皇上便会率军亲征,一旦皇帝出征,他将是陈豨的内应。

陈豨叛汉以后,韩信写信给陈豨,让他放心起兵,自己在京城助他一臂之力,可是刘姓江山命不该绝,韩信准备释放囚徒攻打皇宫的消息被泄露,吕后与萧何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杀害。


总而言之,韩信有两次叛汉的最佳机会,但是他错过了,只能说韩信没有称帝之志,最多只有称王的野心。在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手中无兵权,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即便是谋反的消息不泄露,也难以取胜,掌握天下实权时不造反,等到手中无兵无权才醒悟,为时晚矣。

蒯通给韩信出了什么计谋,教他怎么造反

蒯通作为一个谋士,他曾给自己的主子韩信出过很多计策,但是他最为出名的,那就是两个,第一是乱齐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而韩信只采用了前面一个计策,另外一个他拒绝了。

可以说就是因为韩信的拒绝,历史的天平秤就偏向于汉,足见三分天下这个计策的影响力很大,足以改变整个局面。

在公元前203年的时候,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连续占领了72个城池,并要求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了当时“楚汉争霸”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时候背叛,可以说是绝佳的机会,当时争斗中的双方都不敢得罪韩信。那些谋士,就动了歪脑筋,就想鼓动韩信选择自己那方。第一个去劝说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韩信中立,让他互不相帮,但毕竟他是楚军的人,其说服力毕竟有限。


扩展资料

蒯通本来是赵国人,羡慕齐国多贤俊,并且有很多学术殿堂,就客居在齐国。蒯通的第一次登场就很精彩,陈胜起义之后,连续攻打各国,将要攻伐赵国,而身为赵国子民的蒯通。

不想看到自己国家生灵涂炭,就说服了徐工投降,还去说服了武臣,由于他的奔波,既可以保全反对暴秦的力量,还避免了一次生灵涂炭。单单凭借这个,我们就不能说他是一个废材。

五年之后,他以谋士的身份到了韩信的帐下。这时候韩信将要去攻打齐国,本来大军都已经准备攻打,不料,收到汉王的命令,说郦食其已经出使齐国,将其说服。

于是,大军准备回返,蒯通就出面,跟韩信说:“郦食其区区一个文臣,却能说服齐国,而大将军率领大军,还怕攻打不下齐国?这功劳都被郦食其抢去。”

于是,韩信就听信了他的建议,就立马攻打齐国,本来在郦食其说服之后,齐国就削弱了防线,导致韩信的兵力一举攻破临淄。之后,就有了韩信坐怀齐国,拥兵数十万。

——韩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49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