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古代妃子怀孕都希望生的是皇子吗,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了解一下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4:40:30

古代妃子怀孕都希望生的是皇子吗,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了解一下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妃子生皇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后宫妃嫔

大家在看历史题材的宫廷剧时会发现,几乎每个怀有身孕的嫔妃,都希望自己所生的是一位皇子,那么将来就可能会被封为太子,好继承皇位,因此在宫廷里上演着数不清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然而在真实历史上,怀有身孕的妃嫔们都会有这样的希望么?至少有一个朝代还真不一定。

钩弋夫人

据《汉书》记载,汉昭帝的生母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是因为受到汉武帝的责备而忧郁病死。但却有另一种广泛流传的传说,认为汉武帝晚年时期,因为巫蛊之乱(太子刘据因受牵连而自杀)而导致储君之位空缺,其他诸皇子均不得武帝喜爱,唯独赵婕妤所生皇子刘弗陵聪明伶俐,很得武帝的宠爱,并欲立其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汉初“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借故处死了赵婕妤。赵婕妤被谴责时,惊惧地脱下满头的金钗玉簪叩头,但武帝却无情说道:“拉她走,送去掖庭狱!(专审皇家子弟的监狱)”赵婕妤一边被人拉走一边回头看武帝,武帝只是冷冷地说:“快走吧!你不能再活下去!”于是钩弋夫人最终死于云阳宫。

电视剧中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虽然汉武帝及之后的皇帝均严防外戚专权,但汉成帝纵容王氏专权,最终导致西汉灭亡。东汉在汉和帝后大部分时期均是外戚专权。

有鉴于此,北魏(就是出过孝文帝拓跋宏的那个朝代)建立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于是效仿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事例,制定了“子贵母死”的制度。所谓“子贵母死”即不论宫女、嫔妃甚至是皇后,凡是育有皇子者,一律赐死。但是由于处于幼龄的皇子仍然需要抚育,所以就交由“保太后”(意指皇帝乳母)负责,又或是由那些未曾生育过的皇后、妃嫔抚养。“子贵母死”的制度及其残忍,以至于后宫人人自危。

子贵母死

最特殊的例子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他是北魏太武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拓跋晃没有做过皇帝,所以他的身份并非是皇子,因而他的生母郁久闾氏未曾被赐死,在文成帝登基之初尚在人世,但不久后,身为在位皇帝之母,她也因“子贵母死”制度所累而死。

直到北魏宣武帝才废除该制度,使得北魏孝明帝的生母胡充华没有被赐死,并成为皇太后。不过尴尬的是,这位胡太后此后专权却间接导致了北魏的灭亡。

古代都是母凭子贵,胡太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为当时北魏为了防止外戚干政,会将太子的母亲赐死,确保皇权的集中。古代后宫的嫔妃虽然衣食无忧,享尽荣华富贵,但却要时刻担心失宠的问题,为了确保在宫中的地位,她们都会想尽办法生下皇子,这样才算终身有依靠,但在北魏时期,后宫的嫔妃却拼命祈求不要生下皇子,这一切都和北魏的一项残忍规定有关。

历史上有很多年幼的皇子继位之后,成为太后的傀儡,从而导致外戚专政,江山易统,北魏时期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特颁布一项法令,一旦皇子被确认为继承人之后,便将皇子的亲生母亲赐死,从根源上避免外戚专政的现象发生。因此北魏时期后宫的嫔妃都不想生儿子,她们大多都想生女儿,这样既有了靠山,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宣武帝时期,虽然后宫有二十几位嫔妃,但仍然年近三十岁没有儿子,这让宣武帝非常苦恼,江山社稷处于无人继承的状态,这时有一位姓胡的嫔妃站了出来表示,自己一定会给宣武帝生下儿子,果然十月怀胎之后她诞下一子,这让宣武帝非常高兴,将她封为贵妃,十分宠爱,宣武帝去世后,这个孩子成为君王,按照惯例胡贵妃要被赐死。

胡贵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女人,她抢先一步将年仅五岁的君王控制在手里,表示如果自己被赐死,那她在死之前也要毒死小皇子,这让朝中大臣投鼠忌器,而且此时的小皇子太过年幼,离开胡贵妃便会哭闹不止,无奈之下,朝中大臣废弃了那条规定。而胡贵妃成为太后之后,暗自经营,逐渐将朝中大权握在手中,待朝中大臣反应过来时,胡太后已经权倾朝野。

古代不是母凭子贵吗,北魏为何会有立子杀母这种规定?

北魏起始于魏晋之后,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在北魏存续期间,竟然出现子贵母死情况。一旦北魏的皇帝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太子的亲生母亲就必须被赐死,可以说说是匪夷所思,但北魏执政者却对此很认可。

1、外戚专政的教训,让北魏统治者有忌惮。在西汉刘邦建立政权后,最后出现吕后干政情况。在汉武帝时,因为感到时日不多,在立七岁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后,就将他二十六岁的母亲赐死了。在西汉、东汉灭亡时候,都有因为皇帝年幼登基,为了稳固政权,都会借助母后家族势力,这就自然让外戚开始蔓延政坛,导致政权都被太后家里人把持住,等到小皇帝长大后,已经没有实权。北魏拓跋珪对中原政权历史了如指掌,对此很是忌惮。

2、鲜卑族有母权制观念,北魏统治者想打破这种传统。作为少数民族,鲜卑族在家庭观念中,女子地位比较高。在北魏政权建立后,为了实现父子家天下,北魏统治者开始对决定削弱母权势力。而杀掉太子的母亲,让外戚势力直接失去支撑和联系的纽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所以北魏统治者决定执行这一政策。

3、实行子贵母死方式,其实弊端不少。虽然这种方式在维护皇权方面有成效,但有时被立为太子的英年早逝,他们的母亲就算白死了。有时年幼的太子,因为母亲去世过早,对抚养照顾他的人,等到登基后就会重重封赏,会变相出现干预朝政的可能。

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所有皇帝的亲妈都得被杀死!

#国宝#之旅,中国古代最残忍的“子贵母死”制度:所有皇帝的亲妈都得被杀死!

觉山寺塔位于山西大同灵丘县东部的群山环抱之中,从荣乌高速灵丘出口出来,沿着省道s201向南向东,大约12公里路程即到。车进入山中,沿着塘河河谷逶迤向前,山势险峻,道路艰难,风光绮丽,太行山的巍峨新奇令人心惊。

觉山寺背靠觉山,面朝塘河河谷,对面的山称作棺材山,再往南四公里的山称作桃花山,是一处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在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相互影响,不断融合的一千多年前,能在这自然环境恶劣的山中建设一个大型寺院,可见人们要付出多少艰辛。

寺庙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全称大灵光普照觉山寺,是孝文帝为报母恩而敕建。

那么,魏孝文帝为什么会修庙感恩自己的母亲呢?这源于北魏一个残忍的“祖制”,即:子贵母死。

北魏时期,为逐鹿中原,拓跋氏与贺兰、独孤、慕容等家族部落联盟、联姻,世代为婚,权力秩序才得以维系,而储君的策立和登基往往有赖于母后和母族的强大,可谓“母强子立”。

囿于帝王普遍短寿,大都二三十岁而薨,新君登基年幼,皇后、太后垂帘听政也是客观必然。为防外戚干政,破坏政治秩序,经过一番权力角逐,从道武帝拓跋珪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子贵母死”开始成为易代之际的惯例。

魏孝文帝拓跋宏三岁时被立为太子,生母李夫人惨遭冯太后赐死,甚至整个李氏家族都惨遭诛戮。拓跋宏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5岁时其父被迫退位,拓跋宏登基,冯太后垂帘听政,直到去世。

三岁母亲便为自己牺牲,拓跋宏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心可见一斑,建寺感恩怀念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建筑为清代复建,只这觉山寺塔为辽代后期重修,虽历经近千年地震、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古人的建造技术、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觉山寺塔为十三级八角密檐砖塔,为辽道宗于公元1089年敕旨重修,尤其是第一层塔室内壁保存的辽代壁画,更是传世珍宝。

明天启六年灵丘七级地震损毁房屋无数,寺庙建筑悉数倒塌,唯独砖塔毫发无损,如今我们才得以一见这稀世珍宝。

辽道宗是辽国第八位皇帝,其事迹之一便是,不加详查便听信权臣奸相耶律乙辛、宰相张孝杰等人诬陷皇后萧观音与伶官赵惟一私通的谗言,将皇后处死,史称“十香词冤案”。

萧观音也是才貌双全的一代才女,自幼能诵诗,旁及经书、子书,成年之后的萧观音工诗,喜书,善谈论,并能自制歌词,好弹筝,尤善琵琶,在契丹诸诗人中公认的第一人。

萧观音的传世之作《伏虎林应制》:“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颇有大唐边塞诗遗风。

这觉山寺有“塔井三齐”是为一绝,即辽代砖塔、凤凰台加上须弥小塔的高度,和寺内古井的深度,均为十三丈(约为43.33米),又称“塔井山奇”,是灵丘“九景十八坳”中的“九景”之一。

那么,什么是“九景十八坳”呢?

所谓九景是指:

塔井山奇觉山寺、白马刨泉白马寺、松柏不乱邓峰寺、毛驴驮水黄台寺、早种晚收禅庵寺、钟鼓倒吊大云寺、一树双影双峰寺、滴水成钟龙泉寺、有影无踪天堂寺。

十八拗是指:糟里没酒喝,梭里没布穿;水芦不撑船,门头在水面;驮水不驮水,古之河长驮水;三山不在山,荞麦川尽在山;城西有个东河南,城东有个西马圈;北面有个南兑沟,南面有个上北泉;小寨不算小,大地不显眼;长城没有城,下关不是关;大黄岭出白土,烟熏崖不见炭。

睹古物以怀古,多少楼台烟雨中,千年的风云人物,都凝聚在这屹立不倒的古塔之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