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因临近燕山山脉,因此得名。燕国地理位置大概在今河北、北京、天津、辽宁,以及内蒙古、山西等一部分地区,到了战国时期,是燕国最牛逼的时候,占领了朝鲜半岛西边的半壁江山。
因燕国远离中原,是中原地区在北方的一大门户,当中原各国发展经济和文化时,燕国正在苦逼的跟北方山戎干仗。所以,燕国的历史跟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几次差点亡国以外,实在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
燕国开国和齐鲁差不多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后
把弟弟周召公封在燕这个地方
周召公和周公一样,没去封地
而是留在周都城(西安)辅佐武王,
于是派儿子燕侯姬克去就任
姬克成为燕国第一代国君
定都蓟(今北京市房山区)
到了公元前600多年,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时代
山戎对燕国发起疯狂进攻
当时在位的是燕庄公,庄公不敌山戎
被迫把都城从蓟迁到临易
(今河北容城,高碑店往南一点)
庄公向强大的齐国求救
齐桓公亲自带队把山戎赶回老家
顺带灭了山戎统治的孤竹、令支这俩小国
燕国首都又从临易搬回蓟
除此以外,燕国在春秋时期无大事
接下来进入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秦国在几代人努力下迅速强大起来
这个时期最有名的就数合众连横了
合纵和连横的主导者分别是苏秦和张仪
他俩是鬼谷子门下学生
(一说合纵策划者是公孙衍,晋国人)
苏秦出生在周都洛阳,连横失败后转为合纵
第一个接受他合纵建议的就是燕国
后来他接连说服了赵、韩、魏、齐、楚
于公元前335年联合六国组成合纵国
苏秦出任六国宰相,佩六国相印
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话说苏秦后来又到了燕国
燕国和齐国在合纵之前就结下梁子
公元前333年,燕文公去世
其子燕易王就位。
这时齐宣王趁着给文公办丧事趁火打劫
起兵攻打燕国,夺了燕国十座城池
苏秦跑到齐国说服齐王退还了这十座城
公元前323年,苏秦和燕易王母亲通奸
苏秦怕事情暴露,于是游说燕易王
派他去齐国搞反间计
苏秦到了齐国,怂恿齐王大兴土木,
大搞厚葬,以此拖累齐国
公元前284年,齐国和赵、魏本来联合攻秦
但在苏秦的游说下,
齐国利用赵、魏对秦国的钳制,
偷偷发兵灭了宋国,为自己捞好处
这样,齐国就得罪了赵、魏,而且也激化了
秦国和齐国之间的矛盾
(秦国把宋国看作自己小弟)
公元前284年初形成了一道奇观:
由五国伐秦演变成五国伐齐
(后面有讲到乐毅率领五国伐齐)
也正是这一年,
苏秦因反间计暴露,在齐国被 车裂而死。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
燕王哙在父亲燕易王去世后继位
但没过多久,这位燕王哙
死活要将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
结果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反叛,失败!
也就是这年,齐国再次趁火打劫
只用了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
杀了燕王哙和子之
燕国差点灭亡。
这次侵犯燕国为齐国今后衰落埋下了伏笔
这时秦国联合韩、魏伐齐,齐国不得不撤兵
燕国人共同拥立太子平,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是燕国历史上最出名的一位君王
他于前311年-前279年在位,共执政33年
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
他拜郭隗(wěi)为师,采纳郭隗招贤纳士的建议
郭隗给他讲了“千金买骨”的故事
燕昭王为郭隗建了黄金台
(也叫“招贤台”,郭隗住所,位于河北保定市定兴县)
成语招贤纳士典故出自于此。
燕国很快集中了一大批能人贤才,其中包括:
乐毅、邹衍、剧辛、秦开。
昭王时期,燕国疆土面积达到最大。
30年后的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为报仇
任乐毅为燕国上将军,统帅燕国及
秦、赵、韩、魏五国联军攻打齐国
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最后只剩下莒(山东莒县)、即墨两座城。
后因齐国田单复国(恢复齐国被燕国占领的疆土)
田单使用反间计,乐毅被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
接下来四十多年,是燕国和赵国撕逼
燕国自以为强大,这时赵国和秦国一直打仗
燕国时不时和秦国联合起来攻打赵国
赵国先后有廉颇、李牧两大将军出征燕国
把燕国收拾的服服帖帖
到了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破赵国首都邯郸
收拾完赵国后,秦军兵临易水(位于河北保定)
燕国上下一片惊慌
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
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地图
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秦舞阳一起
前往秦国诈降企图刺杀秦王嬴政。
结果因秦舞阳紧张被识破,刺杀行动失败
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故事:
荆轲刺秦王
当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刺秦失败
秦国依此为借口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
前226年(燕王喜29年),王翦率军攻破燕都蓟城
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
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卫军主力
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没有答应
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
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秦国暂停进攻。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
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至此,燕国历史刚好900年!
大燕国是什么朝代:
历史上的燕国太多了,不知道你说的大燕指哪个。但多指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也是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消灭,又称北燕国;
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儵的,商朝时被封于燕,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西汉、魏、晋时期,燕国曾作为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后又有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大燕、五代燕及明封国。
1、燕国(战国七雄,北燕)
时代:历经西周东周直至秦灭燕。
地理位置: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2、南燕
时代:商朝一直延续到春秋。
地理位置: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3、燕国
时代:西汉。
地理位置:今北京。
4、燕国
时代:曹魏。
地理位置:今北京。
5、燕国
时代:西晋。
地理位置:今北京。
6、前燕
东晋永和六年(350)、燕王鲜卑族慕容儁占领蓟城。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都之。前燕元玺元年(352),慕容儁即皇帝位。国号大燕,史称前燕。元寿元年(357),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建熙11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
7、后燕
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了前秦的前燕有势力贵族慕容垂于384年集合鲜卑建国。385年起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394年灭西燕。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407年被北燕所灭。
8、西燕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泓所建政权。都长子(今山西长治)。不在十六国数之内。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历七主,共十一年。
9、北燕
十六国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10、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广固(今山东益都)。盛时有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后燕慕容宝在位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宝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
十月,北魏破中山,后燕被截为两部分。德以魏将来攻,邺城难保,于398年率户4万南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称燕王,史称南燕。
399年滑台为北魏攻占,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入据广固。
400年德改称皇帝。
405年,德病死(谥世宗献武皇帝),兄子慕容超(末帝)嗣位。超好游猎,委政宠幸,诛杀功臣,赋役繁多,百姓患苦。
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亡。
11、大燕
公元756,正月一日,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设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庆绪为晋王,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洛阳为都,以范阳为东都。
公元757年,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燕国灭亡。
12、五代燕
又称桀燕,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之地,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据的时间为895年—913年,正式称帝割据的时间为911年—913年仅二年;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后被擒,至此,燕国灭亡。
13、明封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燕惠侯
前864年-前827年 38
燕厘侯
前826年-前791年 36
燕顷侯
前790年-前767年 24
燕哀侯
前766年-前765年 2
燕郑侯
前764年-前729年 36
燕穆侯
前728年-前711年 18
燕宣侯
前710年-前698年 13
燕桓侯
前697年-前691年 7
燕庄公
前690年-前658年 33
燕襄公
前657年-前618年 40
燕前桓公
前617年-前602年 16
燕宣公
前601年-前587年 15
燕昭公
前586年-前574年 13
燕武公
前573年-前555年 19
燕前文公
前554年-前549年 6
燕懿公
前548年-前545年 4
燕惠公
前544年-前536年 9
燕悼公
前535年-前529年 7
燕共公
前528年-前524年 5
燕平公
前523年-前493年 31
燕孝公
前492年-前455年 38
燕成公
前454年-前439年 16
燕闵公
前438年-前415年 24
燕简公 姬载 前414年-前373年 42
燕后桓公
前372年-前362年 11
燕后文王
前361年-前333年 29
燕易王
前332年-前321年 12
燕王哙 姬哙 前320年-前317年 4
燕王子之 子之 前316年-前314年 3
齐宣王 妫辟疆 前313年-前311年 3
燕昭王 姬职 前311年-前279年 33
燕惠王 姬乐资 前278年-前272年 7
燕武成王
前271年-前258年 14
燕孝王
前257年-前255年 3
燕王喜 姬喜 前254年-前222年 33
燕国在战国时期的历史地位,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国博弈的搅局者,秦国统一的助推者。
在整个春秋时代,燕国由于远离华夏文明中心地带且国力弱小,存在感远不如中原各国。但也正因为如此,对齐、晋等大国而言,保留燕国抵御戎狄更有利。齐、晋都有帮助燕国平定内乱或抵御外患的记录,燕国也藉此躲过了春秋列国兼并浪潮。
时间来到战国,经过历代开发,燕国已是“地方二千馀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的大国。而随着华夏文明圈向外扩张,燕国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卷入列国争雄的政治军事斗争之中。
燕国在战国时代的作为,见于史籍的主要有以下几件事:
1、燕王哙传位子之,燕国内乱,齐国破燕;
2、燕昭王励精图治,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几乎灭亡齐国;
3、昭王死惠王立,田单击破燕军,复兴齐国;
4、长平战后燕国屡次进攻赵国,多以失败告终;
5、荆轲刺秦,秦灭燕。
客观上燕国对齐国的胜利是为秦国清除了统一的一大障碍。愍王及之前的齐国,或与秦国联合,进攻三晋,或参与合纵,支持三晋与楚国遏制秦国,势力不断扩张。而田单之后的齐国,阖门自守,失去齐国支持的三晋与楚国再难抵挡秦国的进攻。
由于缺乏史料的支持,并不能断言秦国到底对燕国的政治和外交施加了多少影响,可以看到的是:
1、秦惠王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燕文侯的太子,后来的燕易王;
2、秦昭王时期范睢明确提出远交近攻策略,成为秦国的国策;
3、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与齐国并不接壤的秦国派兵参加;
4、长平之战和随后的邯郸之围,燕国袖手旁观,并在战后多次进攻赵国。
这当然是因为秦国和燕国的国家利益多有一致之处:燕国力弱,需要借助秦国抗衡强大的齐国和赵国;秦国意在天下,同样要借助燕国削弱和制衡齐赵。
历史上总共建立了8个燕国
一、燕国是商代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姞姓,历史上称为南燕国,始封国君伯儵为黄帝之后裔,商代时被封于燕。
二、是西周时期到战国时期的燕国,是公元前11世纪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后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姬姓,开国君主是燕召公奭。
三、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的燕国,历史上称为前燕,是由慕容皝在337年建立的。
四、西晋末年还有一个燕国,历史上称为后燕,是慕容垂在384年在中山建立的。
五、也是在这个时间段,还有一个燕国,历史上称为西燕、是慕容泓在384年在长子建立的。
六、398年慕容德在广固建立以燕为国号的国家,历史上成为南燕。
七、407年高云在朝阳建立燕国,历史上成为北燕。
八、在五代十国时期,911年刘守光在幽州建立燕国,历史上称为桀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1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一口气读懂春秋宋国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