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春秋四圣:中国历史的灵魂

话历史 2023-07-20 04:12:49

在中华文化中,智慧和道德都极高尚的人,被称为圣。春秋时期是个需要圣人并涌现圣人的伟大时代。“春秋四圣”是中国历史的灵魂。当我们讲到“彬彬有礼”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孔子;当我们讲到勤劳勇敢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墨子;当我们讲到“兵不厌诈”“兵贵神速”的时候,很自然会想到孙子;当我们讲到“清正廉洁”“反腐防腐”时,很自然会想到老子。“很自然”,说明“四圣”已化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

一是“智圣”老子


(“智圣”老子雕像)

老子的一生有三件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第一件事是“老子师商容”。商容对老子实行“不言之教”。他张开嘴,让老子看,口中一颗牙都没了,老了,没办法的。商容指了下自己的舌头,很好,而且伸缩自如。商容说,能教给你的就这些了。老子回去想了又想,懂了——这就是“刚弱柔强”之道,“刚”的东西看来很强,但长久不了,像牙齿一样;“柔”的东西没多少锋芒,但久远,像舌头一样。商容是教老子哲理的。第二件事是老子当“周守藏室之史”。这是一个闲职。鲁迅甚至说,老子只是来图书馆当差的。但不管怎样,老子在这几十年间“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第三件事是“出关”。说是出函谷关,入秦了;有的则说他隐居去了。

老子五千言,归结为三句话:顺乎自然、清心寡欲、脚踏实地。“顺乎自然”:在老子看来,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间世界,都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人的作为必须顺乎自然才行。“清心寡欲”:道理很简单,欲一多,就破坏了“自然”,结果也必然危害自身。“脚踏实地”:老子主张“君子终日行”,要求人们去行道。一般认为,老子讲虚无,怎么会脚踏实地?其实错了。顺乎自然与清心寡欲都是很高的境界,需要脚踏实地才行。

二是“文圣”孔子


(“文圣”孔子雕像)

这里有两句话值得引起重视。一句话是“孔丘,圣人之后”。孔子有一位叫正父考的七世祖,辅三世君,可位愈尊愈谦恭有礼,是历史上极有名的“食粥上卿”。这对孔子一生有影响。另一句话是“吾少也贱,故多能”,《史记》则是说“贫且贱”。孔子当过仓库管理员、会计出纳、牛羊饲养员、吹吹打打的儒者及射击手,而且因贫贱还受过季氏家臣的侮辱。

但是,孔子一生做了四件大事:一是30岁以后创办私学,这是最大的事。孔子说到底是位教书先生,是“万世师表”。二是50岁以后的出仕,据说当过中都宰,相当于首都的市长;当过司空,相当于国土资源部长;当过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出席过齐鲁“夹谷之会”,一直到55岁去鲁周游。三是14年的周游列国,从目的论角度讲,我把它定位在“追迹三代之礼”上。四是68岁后归鲁,整理文献。四件事中,最有价值的是开创私学,可以说毕终生之力而为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大的创新。他的“学习论”,是创新,在他之前没有这一说法。《论语》的编纂者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放在首篇、首章、首句,是很有道理的。孔子告诉人们,做学问除了“学习”这个笨办法之外,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三是“武圣”孙子


(“武圣”孙子雕像)

孙子被称为武圣,也有称为兵圣的。根据作战经验,孙武写出了《孙子》十三篇。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现有书注二百多部,版本四百多部,公认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认为,世界所有军事院校都应把《孙子》列为必修课。

孙子的兵家思想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唯人是保”的根本军事思想。孙子认为,战争是血淋淋的政治,又是保护民众的斗争。不只要保护征战国的民众,还要保护被征战国的民众。通过宣传,通过实际的行动,让人民知道你是在保护他们,那必然能锁定胜局。

二是立足于战略取胜的军事思想,包括“将为国之宝”的战略思想;天时、地利、人和综合考虑的战略思想;战备宜足、战事宜速的战略思想;避实就虚的战略思想;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以治待乱、以静待哗”的战略思想;化敌为友、同舟共济的战略思想。美国军事理论家柯林斯说,孙子是古代军人中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三是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个伟大的思想。同时提出“两手取胜”:一手是以战取胜,另一手是不战而胜。其中包括和平的手段、宣传的手段、文化的手段、政治的手段、经济的手段,以取胜于敌手。

四是“民圣”墨子


(“民圣”墨子雕像)

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他的一生都在为民众的利益奋斗。墨子早年学的是儒学,后来发觉儒学有个明显的弱点,就是礼烦而靡财,于是决计“背周道而用夏政”,以大禹的精神创立墨家。他也与儒家一样注重办学,学生达数千人,被后世人称为当时的显学。

春秋时期,战争频频,因此墨家的第一要务是非战。它的非战不只是讲道理,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墨门弟子有一套攻城略地的本领,而且有“摩顶放踵以利他人”“赴汤蹈火死不旋踵”的精神。一次,楚国要攻打弱小的宋国,他们用鲁国工匠鲁班的云梯攻城,可谓战无不克。墨子带了50多个弟子步行十日十夜赶到楚都,劝说楚王与鲁班放弃攻城。楚王不肯,于是墨子就在那里展示守城的法术,使楚王与鲁班感到的确技不如人。

博爱思想是墨家的显著特点。在“爱”上,墨子比孔子更彻底、更广泛,提倡的是天下大爱。儒家是“别爱”,墨家是“兼爱”“周爱”。墨家提出爱亲人,也爱他人;爱母国,也爱他国;爱上等人,也爱下等人。墨子最有名的话是:“获(女奴),人也;爱获,爱人也。臧(男奴),人也;爱臧,爱人也。”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解放宣言,比林肯的黑奴解放早了1200多年。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灵魂”?

大约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到了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在这些都邑中,建造起巨大的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之类的防御设施。

在都邑与各地之间有马车与舟船等交通工具相连结;还出现了契刻的甲骨文,用于记录社会生活中的事件;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也发展起来。青铜工具用于采矿业,可以采出更多的矿石。冶炼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使青铜铸造业的发展。这种良性循环,使中国的青铜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它所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1)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
(2)历法:有,
(3)天文:有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
(4)有医药学常识
(5)生物学:有动植物的名字,对保护环境有初步认识
(6)地理学:朴素辩证法,有中华民族的精神
(7)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 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成型 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与融合 期,隋唐五 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繁荣 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 年前)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沉暮总结期。春秋战国时期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完成了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儒道法思想孕育着道德、哲、变革思想,形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准。

兵家四圣,武庙十哲,哪位是你心目中最强的名将?

兵家四圣的说法也有许多,兵圣孙武、谋圣鬼谷子、亚圣吴起、次圣孙膑就是其中一种。武庙十哲是唐朝时期设立祭祀名将的庙宇,以姜子牙为主,张良为配,加上历代名将十人加入。其中有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孙武、吴起、乐毅、田穰苴。随后还加入了许多名将在其中,到宋代时期已经有72位名将在内了。

说到最强的一位还是得看看个人的眼界了,毕竟这些人中了解不多。孙武是其中我认为最强的一位,毕竟《孙子兵法》闻名世界。这是一款极具成长空间的兵法,对于孙武的厉害程度我们只能从历史故事中了解。

首先,他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在封建时期能够相信条件关系,而不是鬼神就让我很吃惊。在孙武的观念中,对待世界的理解是变化不停的,强调应该在多变的战争中创造利用条件,能够引导战争的走向。对于战争的胜负观念,一切源自于各种条件政治、外交、自然等因素。这些政治上的理解,对于后人可谓是旁观者清一般的理解。

其次是他的军事成就,《孙子兵法》是肯定跳不过的一例子了。在经过伍子胥的多次推荐后,孙武最终带着兵法十三篇走近了吴王。之后孙武在战争中打败楚国,深入敌军中来回穿梭,几度就能覆灭楚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创举,对于吴国来说就像是开挂一般的存在。

最后的孙武下落也是让人难以琢磨,一种说法是《汉书》被夫差杀掉,另一种是离开国家隐居。《汉书》记载的并没有得到其他历史材料的证实,所以第二种可能或许更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1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