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於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史记》
孔子评价子路
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死后,孔子还是非常伤心,有覆醢之举(吃饭时,见到肉酱将其盖上,不忍食用)。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那么子路怎么死的?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整理的子路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么看子路之死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生而有勇力,且性格刚直,深受孔子的器重。子路之死,也曾让孔子十分悲痛。
说起子路之死,和他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件事要从卫国内乱说起。卫国有个国君卫灵公,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个长得十分漂亮,但生性淫荡的女人。她和卫灵公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蒯聩的关系暧昧不清。卫灵公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生气,蒯聩害怕被他的父亲问责,所以就率先跑到了国外。
没过多久,卫灵公死了。大臣们都推荐让公子郢即位。但是公子郢坚持不受,大臣们没有办法,所以只好让蒯聩的儿子姬辄当了国君,这就是卫出公。
儿子直接越过父亲当了国君,这样的事情历来会引起争端,如明朝的靖难之役。卫国当然也出了麻烦。十二年后,蒯聩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就回到了卫国,把自己的儿子姬辄赶走了。
子路听到这件事后,就马上找到了蒯聩,当时和蒯聩在一起的,是帮助蒯聩即位的孔悝。子路说:?大王你怎么能用孔悝这样的人呢?请你把他杀了吧。?蒯聩当然不会听他的话,所以两个人言语不和就吵了起来,后来又动起手来。蒯聩一怒之下,命令石乞用长戈打落了子路的帽子。子路说:?君子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衣冠整齐。?说完他就拾起掉落的帽子,重新穿戴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蒯聩身边的武士一拥而上,把子路砍成了肉泥。
子路之死这件事发生在周敬王40年,也就是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当时孔子正好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先是听说了卫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孔子十分悲痛地说:?完了完了,子路这下子肯定要死了。?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就传来了子路之死的消息。
子路问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孔子与学生积极的奔走在各个诸侯国,大力的宣传儒家的学说,希望可以找到能够推行儒家学说的地方,但是当时正当乱世,权臣当道,诸侯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权者只知道崇尚武力,不知道寻求君子之道。所以孔子失败了,从下面这则小故事就可以见到一斑。
《论语》记载了《子路问津》的故事,长沮、桀溺在地里耕田,孔子从路上路过,于是让子路去向两个人问路,两个人都没有告诉子路路应该怎么走,但是却告诉子路不要跟随孔子了,天下这么的乱,为什么还一定要与那些统治者同流合污呢?不如跟随我们做一个隐士罢了。子路告诉了孔子,孔子长叹一声,人不能与鸟兽在一起,我是不会去隐居的,正是因为天下是这样的乱纷纷的,所以才正需要有人去改革,去改变这样的现状。
这则小故事讲述了儒家的入世的思想,儒家思想是不提倡避世的,这一点与道家的思想是非常不同的,儒家讲究的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使是不能改变世界也需要尽力而为,尽力而为了就不会有遗憾,从这一点上看,儒家是非常的积极的,对人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的。儒家所讲究的是要积极的努力,即使是不能治国平天下,也一定要独善其身,做一个君子,颜回就是儒家思想的积极实践者,孔子之所以喜欢颜回,也是因为颜回是一个独善其身的君子。
子路的性格
子路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为子路费了很多的笔墨,孔子对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对于子路的性格特点是非常清楚的,所以孔子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出了子路可能不能善终的预言,事实证明这一推断是非常准确的,我们现在说性格决定命运,子路的性格可能已经决定了其在那个纷乱的时代不能善终的命运。
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经问子路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车,好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欢交朋友的,当然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的为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对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孔子说?由也好勇过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而孔子却评价子路的勇敢超过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学并且勇于实践的,子路经常问孔子一些问题,并且《论语》中说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并不是死读书的一个人,是积极的实践的,对于不能及时实践的知识并不希望听到,因为不能实践听到了会觉得内疚。
子路是一个直爽的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经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一个丝毫不矫揉造作的人,一个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敢于顶撞孔子的弟子,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个迂腐的人,这一点从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却还是去送死,在其与敌人战斗的时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关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么惨烈,让人叹息。
猜你感兴趣:
1. 历史上的子路是谁
2.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仲由是谁
3. 七十二贤子路生平简介
4. 子路的生平简介
读《论语》2-17,提到子路,注释中对子路之死也有介绍:子路欲火烧高台。蒯聩恐惧,于是命石乞、壶黶两人打杀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意思是说,子路受伤了,缨带断了,子路想起老师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砍作肉泥。
百度了一下,子路在论语中出场的次数为47次,当属最多,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伙伴,虽然在很多篇章中子路显得好勇,甚至有些轻率,但是孔子与子路感情非常深厚,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听说被剁成肉酱,孔子让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听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那么如何看待子路之死呢?
有人说子路太迂腐,帽带断了总比不上活命要紧吧,完全可以在保全生命的前提下再去整理帽带,何必要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去在意仪态呢?当然我是可以理解子路之举的,人活一世,总有一些执念在心中,或是仪式,或是仪态,或是底线,如若可以轻易放弃,也就不叫执念。这就好比有的女子可以蓬头垢面出门,有的女子必须精致妆容示人,有的人不断妥协只为符合众人所言的正常,有的人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将就委屈自己的内心。生而为人,总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要坚持的吧,尽管世事纷繁芜杂,总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是每一次的妥协让步其实就是在割裂自己的执念,不能说是撕心裂肺的伤,却也是万般无奈的痛,妥协的次数多了,午夜梦回的时候常常会惊疑这个人是自己吗?
所以啊,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子路能有这样的勇气坚持自己的执念,君子死而冠不免,并不是说为了正冠而宁愿死,只是为了自己的执念,他认为蒯聩勾结大夫李悝发动军事政变夺取王位这件事不合法度,明知自己去阻止是凶多吉少,依然义无反顾冲进城里,也就是说他的执念不是冠不免,而是自己的政治主张,所以他不是死于偏执,而是死于理想。
其实翻开历史的书页,和子路一样心怀执念的人太多太多,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坚守一个理想的独行者,有的能光耀千古,有的也隐没人世。我们没有资格对他们品头论足,历史才是最好的评判者。
致敬子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0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前551年9月28日孔子鲁国陬邑出生
下一篇: 二十四孝之芦衣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