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丧家之狗最初是说孔子(丧家狗!孔子生前为何要这样自我比喻?)

历史典故 2023-07-20 04:02:06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到)郑,与弟子相失(走失),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有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欣然笑曰:“形状,末也。(我的外貌,不是狗)而谓似丧家之狗(但说我像丧家之狗),然哉(是这样的)!”

详细释义

无家可归的狗?——《世家》和《家语》都说孔子欣然接受了“丧家之狗”的称谓,《外传》甚至载孔子不敢当和唯独辞“丧家之狗”的称谓:“汝独不见夫丧家之狗欤……顾望无人。(丘)意欲施之,上无明王,下无贤士方伯,王道衰,政教失,强陵弱,众暴寡,百姓纵心,莫之纲纪。是人固以丘为欲当之者也。丘何敢乎!”丧事人家无暇照看狗,所以狗环顾四周,无人理会,因而很失意。礼崩乐坏、王道凌迟之际,人们属意孔子,希望他能救世,正如仪封人所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虽立志于此,但处处碰壁,因而也很失意,恰如“丧家之狗”一样。但他很谦虚,不敢当人们对他“丧家之狗”的称赞,这和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孔子看来,“丧家之狗”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写照,是一种褒义和善意的比喻;凄凄惶惶无家可归的人,很有可能安贫乐道、志高识远,可谓是现实世界的“丧家之狗”;身宽体胖富足优裕的人,很有可能麻木不仁、行尸走肉,可谓是精神世界的“丧家之狗”。放弃崇高理想而委身丑陋现实的“丧家之狗”是可耻的;守护精神家园而拒绝与世偃仰的“丧家之狗”是值得赞佩的——这正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也正是人们之所以千古传诵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和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原因。孔子周游列国,显然并非无家可归所致,至于丧家之犬则为后人望文生义,以讹传讹之故。明显不符典故。

丧家狗!孔子生前为何要这样自我比喻?

孔子的头衔有很多,比如开私人讲学之风、拥有三千弟子圣人,比如儒家学派创始人,再比如路人眼里的“丧家之犬”。

他可以有很多头衔、很多“称呼”,但在颜小二心里,他是一位“工匠”。他的一生有工匠一般的纯粹、专注,而他对“天下为公”之心的践行,则让千年后的我惊叹不已。

孔子曾在自己落魄的时候被他人嘲笑是“丧家之犬”,他的弟子生气了,他反而笑了,还以此自嘲。这种自嘲,让我看出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与可贵。

也正是这份坚持,他成为那个打破“学在官府”的第一人。

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生前不被理解,死后却被誉为“圣人”的存在。

他们活着的时候,更多是不求得、不问东西,他们所坚持的那所谓旁人眼里的“傻事”,不是“傻”,而是这些事情里面,有旁人体会不到的“大义”。这是旁人的悲哀,亦是坚持者的“无奈”。

于此,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不得志而“累累若丧家之狗”,他的这种自嘲,恰恰是他心胸豁达,胸怀大义的体现。

对于这样的孔子,不要“嘲笑”,因为“嘲笑”才更显可悲。

1、东门有人,笑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说到与孔子有关的“丧家之犬”这个趣谈,我们可以从《史记》中探知那个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物一生中的一个小插曲。

《史记·孔子世家》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这段文字背后,则反映了一个看上去“很丧”但对面前阻碍十分乐观,且心境豁达平和的孔子。


据记载,当年孔子带着自己的几个弟子来到郑国,但是因为情况比较复杂,孔子和弟子走散了。和弟子们走散的孔子不觉走到了东门这边,恰被人看见。

这时,孔子的弟子正好在找子贡。

遇到子贡,有人便和子贡说:“我在东门那里看到一个人,他的前额看上去像尧,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产,腰部以下差大禹三寸,狼狈不堪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犬”。

后来子贡遇到了孔子,便将这番话告诉了孔子。

孔子的反应倒是出乎意料,笑着说:“外貌不重要,但是那个人说我像‘丧家犬’,说得确实很生动”。

这是孔子经历的一件趣事,也算是坊间的一个笑谈,但也足以表现孔子当时遇到的尴尬境况:“他有圣人之才,却如丧家之犬”。

让周游列国自荐的圣人过得如“丧家之犬”,是圣人的不幸?还是那个时代的不幸?相信答案在大家心里。

2、孔子自嘲“丧家犬”背后,世人的“冷漠”,与孔子的豁达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旁人描述孔子的时候,用了好几个近乎“圣贤”一般的人来形容。比如说孔子的前额像“尧”,脖子像“皋陶”,肩部像“子产”,腰部以下像“大禹”。

尧是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后世以“尧舜”代指圣人。而“大禹治水”也是脍炙人口的故事,“皋陶”则是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等等,“子产”在孔子眼里,则是古代圣贤的继承人。

郑国人拿这些圣贤来评价孔子的“外貌”,大抵也算是对孔子之才的认可。

但是后面却说孔子像丧家之犬。

这其实是在侧面暗示子贡,甚至有点讥讽孔子的意思:孔子虽然有圣贤之才,但是这不是一个可以让他发挥自己圣贤之才的世道,他这样固执地“周游列国”,宣扬不可能实现的“理论”、“思想”,无疑是“愚蠢”的。

也就是所谓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道达不到目的,但依旧要去做,能不像丧家犬吗?

而孔子对于这种现状,聪明如他,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于此,当子贡对他说旁人对他的评价时,他指明外貌这些事情不重要,其实也就是说,他并不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不在乎外界是不是承认他的贤能,而“丧家之犬”则十分形象,则是孔子在自嘲,也是在表现孔子对那个“礼崩乐坏”时代的无奈。

有些事情,做与不做,不是为了功利性的获得,仅仅只是“该不该做”有关。

于此,孔子的思想境界,才是真正的“闪耀”和让人佩服。

3、生命的意义与高光时刻,在于与功利无关的坚持要说在颜小二心里,孔子的高光时刻不在拥有三千弟子时的辉煌,而在于他“累累若丧家之犬”时“不问东西”的模样。

有些事情,做与不做,不是因为获得与失去,而是“该不该做”。

孔子胸怀天下,如过去的尧、大禹等圣贤一般,于此,“不问东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勇”才是他的模样,才造就了他“至圣先师”、“流传千古”的身后名。

也就是说,在颜小二心里,生命的意义与高光时刻,在于一个人坚持做与功利无关之“应为之事”的时候,如周游列国时的孔子。

而这种对“应为之事”的那“与功利无关的坚持”,则是当代人过于注重物质现状之下,最缺乏的一样的东西,各位觉得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丧家之狗的解释

丧家之狗的解释《史记·孔子 世家 》 :“ 孔子 适 郑 ,与弟子相失, 孔子 独立郭东门。 郑 人或谓 子贡 曰:‘东门有人,其颡似 尧 ,其项类 皋陶 ,其肩类 子产 ,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 三寸,纍纍若丧家之狗。’”后因以 比喻 失去依靠、无处 投奔 或 惊慌失措 的人。 《 儒林 外史》 第五回:“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可是 革命 终于 起来了, 一群 臭架子的 绅士 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 汉 王充 《论衡·骨相》 :“ 子贡 以告 孔子 , 孔子 欣然笑曰:‘形状未也,如丧家狗,然哉!然哉!’” 宋 陆游 《归老》 诗:“纍纍丧家狗,喔喔失旦鸡。”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 第一部一:“穷汉饿的象只丧家狗, 崔二爷 心狠见死他不救。”

词语分解

丧家的解释举丧之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风操》:“南人冬至岁首,不诣丧家。”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 司马 温公 谓今人但送钱帋,焚为灰烬,何益丧家。”.覆灭 家族 。 晋 陆机 《五等论 狗的解释狗 ǒ 哺乳 动物 ,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 训练 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俹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 东西 接到美

司马迁 《丧家之狗》的翻译

原文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译文 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了,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膀像子产,然而自腰以下还不到禹的三寸。憔悴颓废的样子好像一条丧家之犬。”子贡把话都以实告诉了孔子。孔子欣然笑道:“外形上的描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说我像丧家之犬,是这样的!是这样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0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