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显学》中,一位春秋末期叫澹台灭明,字子羽的鲁国武城人,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去拜孔子为师,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于是子羽励志回去刻苦自学,后自学成才,四处游历讲学,名气传遍各诸侯国。孔子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由此“人不可貌相”便流传开来。
导语: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关于宰予昼寝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注释:
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④粪土:腐土、脏土。
⑤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⑥寝:睡觉。
解读: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推想起来,宰予这块“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觉,比如说 睡个午觉的问题,很有可能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打瞌睡(梦见周 公?)哩。不然的话,以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来看,睡个午觉算什 么罪过呢?犯得着孔老先生这么大动肝火吗?
问题在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我们 的话来说,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因此,孔 老先生是万万不会苟同我们关于午睡的观点的 。
如此说来,他的震怒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 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 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 说,言行一致罢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 起比唱起还好听。这段文字说的正是"言"与"行"的关系。
《论语疏证》中引用《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
相近句子:不要隔着门缝看人。
人不可貌相,谚语,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出处:《西游记》:第一十一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
译文:海水那么浩瀚不能用斗来测量。如果喜爱丰满姿态妖娆的,又怎么可能抓得到妖怪和贼人呢?(因为妖怪会妖法能将自己变得很美丽)
扩展资料: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 那么,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谁呢?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不过他可不是武侠迷们熟悉的《萍踪侠影》中的那个武将,他这个真实的澹台比那个虚构的澹台足足要早一千九百年。
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今山东武城)人,比大圣人孔子晚生三十九年。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据说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
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虽然为了信守自己“有教无类”的著名宣言没有拒绝他,却总对他爱答不理,让人家坐冷板凳,澹台灭明对孔夫子以貌取人的态度颇为失望,毅然决然离开孔子,开始了漫长刻苦的自学历程。
以貌取人的孔子没把恐龙男澹台灭明当回事儿,而他非常喜爱的弟子子游(即言偃)却对澹台灭明颇为欣赏。子游从武城宰任上回到曲阜看望孔子时,孔子问他: “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
子游借机赞美了澹台灭明的高尚品格: “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用现代话说, 就是“做事从不投机取巧走捷径,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但固执的孔子不为所动。
澹台灭明自学长才后,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
澹台灭明虽相貌丑陋,却胸怀宽广,他并没有因为在孔子处受到冷遇而对孔子怀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为师,积极传播儒家学说。
他不但像孔子那样释《春秋》,习“六艺” 教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在教学中提倡孔子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态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风气,“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的方法,等等。
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当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在几十年内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他的名气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
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幡然悔悟,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 ;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是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0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孔子: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下一篇: 绝缨报效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