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就这样“鸡鸣狗盗”地顺利逃跑。
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络综合-鸡鸣狗盗的成语故事】
:
孟尝君姓田,名文。他的父亲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后来成名
的孟尝君,
小的时候却不被父母疼爱。
因为孟尝君的生日是五月初五,
按照当时
的习俗,
说这样的孩子一旦长得跟门框一样高了,
对他的父母是十分不利的。
于
是,父亲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亲舍不得,坚持着把他养大了。
长大后,
孟尝君问父亲为什么不要自己,
父亲不耐烦地说出缘由,
不曾想孟
尝君的一番话令父亲大吃一惊。
孟尝君说:
“人生究竟是受制于天呢,
还是门框?
如果受制于天,
那你再忧虑也是没有用的,
如果受制于门框,
那就把门框抬高就
是了。
”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孟尝君的才能越来越显现出来,
父亲也抛弃了偏见,
让他
主持家政。父亲去世后,他接替了父亲的爵位及封地。
孟尝君的门下有三千多门客,
他们无论出身贵贱,
只要到了孟尝君这里,
都
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听说了孟尝君的名气,
就邀请他到咸阳去,
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
君的门客们知道后,都极力反对,可是孟尝君犹豫一番后最终还是到秦国去了。
秦昭公亲自欢迎他,
孟尝君则把一件纯白的银狐皮衣送给秦昭公作见面礼,
秦昭
公十分高兴,命人把它藏在内府的库里。
秦昭公本来真心打算拜孟尝君为丞相,可是,他的大臣说:
“这个人是齐国
的贵族,手下又有那么多的门客,他当了丞相,一定事事先替齐国着想,哪里还
会想着我们秦国呢?”秦昭公一听,有些后怕,马上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后悔没有听取门客们的意见,
冒险到秦国来。
到了这时,
只得想方设
法地逃出去。
他打听到秦王身边有个受宠的妃子,
便托人向她求救。
那个妃子叫
人传话说:
“叫我救你们并不难,不过我也希望能有一件银狐皮衣。
”
皮衣只有一件,已经献给秦昭公了,哪里还能要回来
这时,有一个门客站起来,说:
“您放心吧,我有办法。
”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便潜入王宫的内府库里,把那件银狐皮衣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皮衣送给了那位妃子,
妃子果然在秦昭公耳边大说好话,
并一
再为孟尝君求情。
秦昭公真的释放了孟尝君,
并发下过关文书,
让孟尝君他们回
国。
孟尝君一刻不敢停留,
急急忙忙往函谷关赶去。
他怕秦昭公反悔,
半路上更
改了通行证,而且把自己的姓名也换了。半夜里,他们来到函谷关,只见关门紧
闭,根本无法出去。依照秦国的规矩,关口要在鸡叫的时候才能开关放人,可现
在离鸡叫的时候还早,如何才能过关呢?
正在大家愁眉苦脸的时候,
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鸡叫,
他一声接一声地叫着,
竟把关里的公鸡引逗得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兵士以为天要亮了,便开了关门,放孟尝君他们出去了。
孟尝君他们出关不长时间,
秦国的追兵就赶到了。
原来,
秦昭公真的反悔了,
他要杀掉孟尝君,可惜追兵晚到了一步,孟尝君已经跑远了。
其实,
这两个立下大功的门客初到孟尝君门下时,
许多人还瞧不起他们,
自
从有了这次经历,大家都很佩服他们。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他手下的门客就更多了。
后来,
“鸡鸣狗盗”就用来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本则故事
告诉我们,这种小的技能有时却可派上大的用场
鸡鸣狗盗后,孟尝君率领三国大军进攻秦国,结果怎么样了?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在鸡鸣狗盗之后孟尝君的结局是怎样?孟尝君率领三国大战入侵秦国。在战国时期,孟尝君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所以受到了很多国君的邀请。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鸡鸣狗盗的意思是毫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鸡鸣狗盗这个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尝君。齐国孟尝君受秦王邀请出使秦国,但是孟尝君被秦王扣押在秦国,要求他为秦国效力,孟尝君不愿意便偷摸摸地溜走,孟尝君逃出秦国回到齐国之后,他一心想报复秦国,洗清秦国带给他的耻辱,孟尝君原本是齐国靖郭君的儿子,继承了靖郭君的丰富遗产,孟尝君是一个非常好客的人,所以他的府上居住着上千的门客,这些人在孟尝君逃离秦国的时候出了很大的力气。
孟尝君回到齐国之后,成为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齐国丞相,为了成功报复秦国,孟尝君联合六国发动了函谷关第二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孟尝君扬眉吐气,打败了曾经羞辱自己的秦王,秦国被迫求和,割让大片土地。打赢胜仗的孟尝君在楚国获得了很高的名气,但是由于不掩饰自己的锋芒,孟尝君被齐王所猜忌,后来为了保命孟尝君只能出逃齐国。
来到魏国,在魏国孟尝君也是担任丞相,后来孟尝君参与策划了五国伐齐,联合其他五国一起来讨伐齐国,在这次战争中,齐国战败,齐王被杀。最后孟尝君得到一块领土,在魏国与齐国之间保持中立,孟尝君也最后病死在这里,而孟尝君的领地被同为宿敌的魏国和齐国一起瓜分了。
本文涉及的成语是“鸡鸣狗盗”。
本文的特色是短小精悍,简洁明了。作者认为,孟尝君虽然号称养士三千,但是手下尽是鸡鸣狗盗之徒,所以出使秦国时竟要通过“鸡鸣”“狗盗”的手段才能逃离秦国。倘若孟尝君手下真有一个“士”的话,应当能够称霸天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这些鸡鸣狗盗之辈的力量呢?作者觉得,招揽人才要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孟尝君养士三千,手下尽是鸡鸣狗盗之徒,竟无一士,只不过沽名钓誉罢了,至多只能称为豪举。
附“鸡鸣狗盗”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90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孔子曾提倡的见义勇为是对执政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