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意思是,刘邦早在青少年时就一直听说信陵君的故事,甚是仰慕。当上皇帝后,每次从魏国故都大梁经过,都要去信陵君的祠拜祭。“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刘邦为信陵君安排一批看守坟墓的人,让他们世世代代奉祠他。“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这样做,刘邦感到犹未表达出自己的敬意,所以每次经过大梁,他还要亲自安排当地百姓,不要断了信陵君的香火。
其实一般很难把刘邦和信陵君两人联系到一起,因为这两人给人的感觉就非常不一样。信陵君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刘邦身上总是透露出一股痞劲,而且他不修文学,鄙视儒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刘邦最后当上了皇帝,还建立了汉朝,这点他要比信陵君强。其实信陵君算是刘邦的偶像,可以说信陵君的为人影响了刘邦很多,从一些事例上来看,他们的作风也颇有相同之处,这点似乎让很多人都没想到。
战国四公子中,无论从人格、事业、品行各方面看,信陵君都可以列为第一。特别是“窃符救赵”之义举,更是成就战国时代的一段佳话。
与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相比,信陵君更有英雄气概,更有侠义精神,因而也更有人格魅力。信陵君在世时,其声誉是巨大的。我们从史料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影响了许多人,比如后来推翻秦帝国的汉高祖刘邦。
刘邦和信陵君渊源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偶像,刘邦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信陵君!从他西行大梁,想投靠信陵君门下来看,刘邦还是想从政,而且胸怀大志。汉高帝刘邦骄狂自大,很少会把他人放在眼里,能让他折服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可是信陵君却成为了刘邦终生的偶像。信陵君去世时,刘邦年仅十三岁,据《史记》载,“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到了刘邦夺取天下后,每当经过大梁城,总要前往祭祀信陵君。后来他还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护信陵君的坟墓,每年四时都要祭祀,不能断绝。
除了刘邦之外,秦汉之交的许多英雄人物,也是信陵君的崇拜者。比如张耳,他曾经当过信陵君的门客;还有陈狶,在少年时便十分仰慕魏公子信陵君。
西汉大史学家司马迁也是信陵君的粉丝,他特地造访了大梁城故墟,寻找夷门遗址。当年侯嬴不过是个看守夷门的老汉,信陵君却亲自拜访,礼贤下士,不以交结低贱之人为耻。司马迁感慨道:“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他还这样评价信陵君:“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
我们从刘邦的生平事迹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性格是受到信陵君的巨大影响。
刘邦性格分析
比如说刘邦的早年,性情豪爽,爱结交朋友,喜好施舍,慷慨豁达,这些性格特点,与信陵君何其相似。当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朱轮华毂,拥旄万里,目睹这雍容华贵的一幕,不禁发出了一声慨叹:“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可见他内心深处,是有豪杰之志。这种豪杰之志从何而来呢?从现存的史料看,伟大志向的种子,是在早年崇拜信陵君时种下的。
刘邦人生的转折之一,是私下释放苦力犯人,从而落草为寇。当时秦始皇在郦山大建工程,从全国各地不停地征用民力服役,沛县也未能幸免。一群犯人苦力被征集前往,领队的人就是泗水亭长刘邦。秦政苛暴,人命如草芥,郦山脚下早已是白骨累累,来自沛县的苦力们对未来极度悲观,名为服役,实则送死,与其送死,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两两地逃走了。
性情豪爽的刘邦并没有为难这些逃亡者,一路上人越来越少,走到丰西大泽时,这支苦役队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郦山,也交不了差了。刘邦转念一想,得了,不就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吗?这个官不要也罢了,弃不足惜,干脆就当一个浪迹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就这样,刘邦把犯人苦力们全都放走了,有那么十来个人无家可回,索性就追随刘邦,在芒山、砀山一带藏身,落草为寇。做出这种可以杀头的事情,可见看出刘邦并不是普通的小官吏,他是很有义气的。为什么像萧何、樊哙、周勃这些同乡都服他,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敢作敢为方面,别人是比不上他的。大家想想当时秦政权都灭了六国,是何等强大恐怖,刘邦敢这样做,实在令人佩服。从这点上,又可以在刘邦身上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汉高祖皇帝刘邦是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帝王之一,更是整个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他的一生对汉族的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统一有突出贡献。那么,这位杰出的帝王,他有没有自己崇敬的人呢?
后人绘汉高皇帝刘邦像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汉王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进皇帝尊号,国号为汉,旋即建都关中故秦地。公元前195年,皇帝刘邦亲自领兵,讨伐最后一个异姓诸侯王诸侯王英布的叛乱。在这次最后的战争,刘邦被流矢射中,其后在路上逐渐病重。十一月,归长安。同年四月(汉初历法以十月为一年的开始),驾崩于长乐宫,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
就在去世前夕,十二月,汉高祖颁布了一道命令。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这些曾经的帝王都无后人,刘邦特地为他们安排了守墓的人家。几位曾经的六国君王都被安排了十家,刘邦唯独为秦始皇帝安排了二十家,为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安排了五家。为曾经的六国君王和陈涉安排人家守墓,当然是为了安抚天下民心。但是对于秦始皇帝和信陵君的安排,则体现了刘邦自己的真实想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刘邦心中天下英雄的安排。
刘邦心中最崇敬的人物有两位,第一位就是秦始皇帝,第二位则是年轻时的偶像魏国信陵君。对信陵君的崇拜是刘邦对年少游侠生活的回忆和凭吊,而对秦始皇帝的崇拜则是这位汉朝开国皇帝对这位始皇帝的敬仰。
冯绍峰饰演的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国名公子,也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信陵君最著名的事迹,除了窃符救赵以外,便是广蓄游侠,供养门客。刘邦早年间,便是一位乡里的游侠,依附于自己家乡沛县的著名游侠王陵。作为小县中游侠的刘邦,此时心中最高的偶像当然是最为著名的游侠、广蓄门客的信陵君魏无忌公子。刘邦登基称帝之后,每每经过魏国大梁,都一定要祭祀信陵君。刘邦对信陵君魏无忌的崇拜反映的正是刘邦早年,这一段潇洒无羁的游侠生活。
秦始皇帝像
秦始皇帝赵政是皇帝制度的开创者和整个大秦帝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设计者,刘邦对秦始皇帝的崇敬,是对他雄才大略和杰出成就的崇敬。早年,刘邦还是秦朝的泗水亭长的时候,有一次押解犯人到都城咸阳,曾经有幸亲眼见到秦始皇的出行仪仗,当时便叹曰?大丈夫当如此?。后来自己领导汉王国一统天下之后,刘邦并没有满足于项羽所创立的霸王制度,而是授意各诸侯王上书劝进,加皇帝尊号。这是刘邦个人选择的偶然,却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信陵君生平简介
有一次,魏无忌与魏安釐王正在对弈,北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正准备进入魏国边境。魏安釐王马上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商议对策。魏无忌劝阻魏安釐王说,这只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发兵进犯,又接着和魏安釐王下棋。
信陵君生平简介
此时的魏安釐王惊恐不安,无心再下。不久,从北方又传来消息,证实了魏无忌的话。魏安釐王大感惊诧,问魏无忌是怎么知道的。魏无忌告诉魏安釐王,他的门客当中有能深入探听赵王秘密的能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赵王的行动。从此以后,魏安釐王畏惧魏无忌的贤能,尤其是对情报的掌握,不敢将国事交予他处理。
信陵君生平简介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魏国都城,今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魏无忌于是设筵席大会宾客,等人来齐后,魏无忌带着车马和随从,空出马车左边的上座,亲自到夷门去接侯嬴。
侯嬴为考验一下魏无忌,径直坐上魏无忌空出的上座,还让魏无忌载他去拜访在街市做屠夫的朋友。魏无忌当即驾车来到街市,侯嬴下车前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而魏无忌则手执马缰在一边等待。
此时,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以及宾客们都已坐满堂,等魏无忌回来开宴,魏无忌的随从都在暗骂侯嬴,而魏无忌仍然是面色和悦,一直等到侯嬴聊完,才载着侯嬴回去赴宴。经过此事之后,魏无忌在魏国的市井大众中得到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
窃符救赵
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只懂“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40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
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得到消息后,派使者威胁魏安釐王,魏安釐王惧怕,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留在邺扎营驻防,名义上为救赵,实际在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不断派使者前去魏国催促,并责备魏无忌不顾赵国和魏无忌姐姐的危亡。魏无忌为此忧虑万分,屡次请求魏安釐王出兵,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但魏安釐王惧怕强大的秦国,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魏无忌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
魏无忌带着车队路过夷门时遇见侯嬴,于是把情况告诉了侯嬴。侯嬴劝阻魏无忌说,这样去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一点作用都没有。并向魏无忌秘密献策,让魏无忌去找魏安釐王的宠妃如姬帮忙,让如姬从魏安釐王的卧室内窃出晋鄙的虎符 信陵君简介 ,因为魏无忌曾遣门客为如姬报杀父之仇,如姬是肯定会为魏无忌效命的。
魏无忌听从了侯嬴的计策,前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顺利盗出兵符,魏无忌持符再次向侯嬴辞别,侯嬴又让魏无忌把屠夫朱亥带上,以便晋鄙在看到兵符仍不交出兵权的情况下让大力士朱亥击杀他。
魏无忌到了邺,拿出兵符假传魏安釐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担任将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在未和魏安釐王确认之前不想交出兵权。此时的魏无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让朱亥动手,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命令士兵道: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归家,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归家,独子一人的,回家赡养父母。精选士兵八万开拔前线。与此同时,楚国也派出春申君黄歇救援赵国,在楚、魏、赵三国的联合下,反包围了进攻邯郸的秦军,秦将郑安平率领2万人投降,解除了邯郸之围。
留赵十年
邯郸大捷后,魏无忌知道自己盗取魏安釐王的兵符,假传君令击杀晋鄙,魏安釐王一定会非常恼怒,所以魏无忌让将领们带着魏军返回了魏国,而魏无忌和他的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魏无忌窃符救赵的义举,把鄗(今河北柏乡县北)封赏给魏无忌作汤沐邑,魏安釐王也原谅了魏无忌的罪过,仍然让魏无忌享有信陵,而魏无忌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去。
魏无忌在赵国广交隐士,连隐于赌徒的毛公,和隐于酒馆里的薛公等地位卑微的有才之人都会与他们交游,以求取贤士人才。所以天下的很多士人,包括平原君的门客都有很多转归于魏无忌的门下。
重回魏国
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开始大举进攻魏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在毛公和薛公的劝谕下,起初犹豫不决的魏无忌终于决定回到魏国。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兄弟两人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
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大震,各诸侯的宾客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
秦庄襄王深深感到魏无忌是秦国的威胁,于是派人持万斤黄金到魏国行贿,寻找晋鄙的旧门客,让他们在魏安釐王面前进魏无忌想自立为王的谣言。同时找人假意祝贺魏无忌,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这些谣言让魏安釐王信以为真,果然派人代替魏无忌任上将军。魏无忌知道自己被谣言抵毁,便推托有病不再上朝了。
魏无忌从此在家中与宾客夜夜豪饮,常跟女人厮混,终于在前243年因饮酒过度得病而死。同年,魏安釐王亦去世。秦国得到这些消息,就派蒙骜进攻魏国,攻占了二十座城池,开始设立东郡。从此以后,秦国渐渐蚕食魏国,终于在十八年后俘虏了魏王假,魏国灭亡。
身后
《史记·魏世家》记载,信陵君向魏安釐王上书中预言:“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后来王贲果然引黄河、鸿沟水灌大梁三个月,大梁城被水浸坏,居民死亡数十万人,魏王投降,魏国灭亡。
刘邦自青年时仰慕信陵君,他称帝之后,每经大梁,都祭奠信陵君。
信陵君身后,受到许多大梁人民的敬仰 信陵君简介 ,被奉之为神,在大梁有信陵君祠,后改为大相国寺。唐朝大诗人李白:“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夷门得隐沦。
而与侯生亲。”清陈维嵩有词曰:“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北洋 *** 大总统徐世昌题对联咏信陵君曰:“六国君王不足乎一救弱赵,只身公子能有以二退强秦”。《异迹略》记载开封旅贾外出经商,大都携带信陵君香火,以求旅途平安。
因信陵君是王族之后,有的后人便改姓王,后人有京兆王氏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唐雎说信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