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简子立储(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 是什么意思??)

话历史 2023-07-20 03:08:54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

一、原文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二、译文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三、出处

《赵简子立储》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赵襄子

赵襄子,名毋恤(又作无恤),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五霸称雄的春秋末代,卒于诸侯兼并的战国早期。卒谥襄,史称赵襄子。《史记》中所列赵国的襄子纪年,在位为33年(前457至前425年)。

2、赵简子(赵鞅)

赵鞅,嬴姓,赵氏,原名名鞅,后名志父,谥号简。时人尊称其赵孟,史书中多称之赵简子,亦称赵简主,其全称名讳当为赵鞅、赵志父(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没有嬴鞅一说)。

问无恤,诵其词甚之的翻译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

原文: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译文: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出处:《赵简子立储》

解读

身为政治家,权谋家的赵鞅,立后之大事并非因此一件小事就心意已决的,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鞅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

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毋恤说:“我得到了宝符。”赵鞅闻听便让他将情况道来。毋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毋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世子赵伯鲁,破例立毋恤为世子。

赵简子之子文言文翻译

1. 赵简子之子 翻译 赵简子之子,长日伯鲁,幼日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日:“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问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译文:

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记住。”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2. 赵简子之子 翻译 一、译文:赵简子的儿子,年长的叫伯鲁,年幼的叫无恤。

将要选出继承人,不知道该立谁好。于是写了训诫在两片竹简上,来给两个儿子,说“要慎重地记住。”

三年后问他们,伯鲁已经不能说出上面的话了,问他的竹简哪里去了,已经丢失了。 问无恤,他背诵训诫已经很熟练了,问他的竹简在哪里,从袖子中把竹简上呈给赵简子。

因此赵简子认为无恤是贤能的,立他为继承人,这就是赵襄子,他果然使赵国昌盛起来。 二、原文:汉 司马迁《赵简子立储》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

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

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

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是为赵襄子,而果昌赵。 扩展资料 历史记载 赵简子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

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公元前476年,赵简子有疾,昏迷了五天,医师替他把过脉。

晋定公三十六年(公元前476年)卒。他舍弃嫡长子赵伯鲁而传位才能出众的庶子赵毋恤,临终前告诉赵毋恤,他日赵氏有难,晋阳足以依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8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