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张居正进行了很多改革,为何还是没能挽救大明的衰落呢

众妙之门 2023-06-13 14:10:11

张居正进行了很多改革,为何还是没能挽救大明的衰落呢

嘉靖四年(1525年),张居正出生于荆州府江陵县(今荆州市)的一个秀才家庭。其曾祖父曾梦见白龟托月,于是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白圭”。张居正天资聪颖,有“神童”的称号。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二岁的张居正参加童试,荆州知府李士翱对他十分喜爱,并为他改名为“居正”,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

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居正参加乡试受挫。嘉靖十九年,张居正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自此踏上仕途。嘉靖后期,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张居正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上《陈六事疏》,声明自己关于改革时政的意见。经历了激烈的内阁斗争后,最终与高拱并为宰辅,任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等阁臣对俺答封贡,平息了北方的紧张局势,同时准许广州定期进行贸易。

张居正真正独掌大权并大展拳脚是万历初年。张居正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并且取得了后宫李太后的支持。由于神宗万历帝年幼,一切军政机要均由张居正裁决,前后当国十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在政治方面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核心是“赋税合一,按亩征银”,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税银由官府征收运送,某些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负担。此外,张居正还任用李成梁、戚继光等良将镇守蓟辽,稳固了大明王朝的北部边疆。任命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潘季驯以“束水攻沙”的方法,有效地治理和疏通了黄河。以上种种,都是张居正改革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成效也是十分巨大明显的,《明神宗实录》记载张居正在位期间“十年内海寓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综名实,清邮传,核地亩,询经济之才也。”

荆州市张居正故居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因为李太后与司礼监太监冯保的支持,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张居正卒,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但他死后不久就遭到了朝中反对派的清算,万历皇帝也由于长期遭受张居正的严苛管束而加以报复。不可否认的是,张居正的种种举措,使得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广大老百姓也从改革中得到了一些好处,从这一点来讲,张居正不愧为中国古代一流的政治家。但张居正改革,也是晚明帝国的回光返照,它逐渐腐朽和败落的命运,是一两个治世能臣改变不了的。

张居正费心改革,救了大明王朝50年,为何死后被抄家?

大明王朝到了万历皇帝时期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国力日渐衰落,贪污腐败成性,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大明王朝岌岌可危。此时需要一个敢想敢干的人站出来挽救颓败的大明王朝。而这个人正是张居正。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掌权之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为了搞事业可以说是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他的改革更是使得大明王朝有了起色,国库开始充盈,边境开始安稳,民力开始恢复。因为这场改革给大明王朝注入了一股活力,使得国力开始强大,出现了所谓的万历中兴。可以说张居正是对大明有功的。但是在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皇帝便开始了反攻倒算,不仅抄了张居正的家,还四处迫害他的家人,妻子儿女要么被逮捕入狱,要么被逼自尽,可谓是下场凄惨。这到底是为何呢?

首先不得不提到万历皇帝的童年阴影。万历皇帝的父亲隆庆皇帝英年早逝,儿子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有十岁,可以说只是个孩子。但此时不得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当然因为万历皇帝还小,此时需要做的是接受教育。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将他交给了张居正,而张居正除了要担任首辅大臣处理朝政以外,还要担任万历皇帝的老师,教导万历皇帝成为一名合格的皇帝。

彼时的万历皇帝还只是个贪玩的孩子,但是张居正却对他十分的严格。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对于张居正十分的信任,完全赞成张居正这种严厉的教育方式,还动不动就拿换皇帝这种事情来吓唬万历皇帝。只要是万历皇帝犯错误一定会受到批评与惩罚,年幼的万历皇帝每每都要看张居正的脸色行事,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可以说万历皇帝从小便接受的是高压的教育方式,这实在不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而童年时留下的阴影也会伴随他一辈子。很多人都说万历皇帝是个非常任性的皇帝,在位四十八年,三十多年不上朝,只知道在后宫享乐,而这也许也跟他童年阴影有关。

中国历史上因为国君年幼而出现权臣把持朝政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万历皇帝因为年幼不得不让张居正掌权,但这并不代表他对张居正臣服。随着万历皇帝慢慢长大,他对于张居正独掌大权越来越不满意,但却也无可奈何。

而所谓功高震主,张居正名气、功劳都是万历皇帝所忌惮的。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万历皇帝与张居正意见并不一致。比如说万历皇帝对于大清官海瑞就十分青睐,但是张居正却对海瑞并不感冒,执政期间从未重用过海瑞。

而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放眼望去都是张居正提拔的人,明朝时期的党争非常严重,而张居正之所以能够推行改革也正是因为在党争中赢得了胜利。

所以想要将张居正的影响彻底清除掉只能进行反攻倒算,彻底将张居正拉下神坛,当然那些支持张居正的朝堂势力也遭到了打压。万历皇帝在张居正死后的一系列操作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只要是改革就一定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张居正改革也是一样。张居正改革措施中的有不少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尤其是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却也让很多地主、官僚们损失严重,这些人可是恨死张居正了。所以在张居正死后立刻便有人上书弹劾张居正,列举张居正条条不法的行为。

张居正虽然是改革家,但德行方面并不是非常完美。参与党争,生活奢靡,收受贿赂等行为,张居正都干过,想要抓他的短处实在是太容易了。只不过张居正生前权倾朝野他们不敢动手。如今张居正已经死了,而张居正的儿子们并没有在朝堂关键位置上做官,手中没什么权力。

不少人都看出万历皇帝不喜欢张居正,自然会上书弹劾。万历皇帝一早就听说张居正家中有万贯家财,抄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们家的万贯家财拿到自己家中。果然抄家之后,万历皇帝从张居正的儿子们那里抄出大量的金银,大大丰富了皇帝自己的腰包。

而万历皇帝自幼由张居正保驾护航,张居正去世,年轻的万历皇帝知道自己需要稳定朝堂,所以在多位言官上书弹劾张居正的时候,万历皇帝不可能视而不见。为了稳定朝堂秩序,万历皇帝只能对张居正的后人们下手。

张居正为了大明朝可以说是兢兢业业,最后活活把自己累死了。但是没想到自己死后落个这样的下场。张居正在明朝天启年间才被平反恢复名誉。而此时的大明朝因为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不断地走下坡路。也只有在国家颓废之际才有人想起曾经的忠臣与能臣。张居正一生起起落落,也真是够唏嘘的。

张居正改革为什么人亡政息?

古往今来,为了变法图强,实现国家兴盛,各个朝代出现了许多改革。但是,真的能成功地将改革方案推进下去,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却着实不多。

一个改革方案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有勇有谋的改革家,也需要有利于改革施行的社会环境。但也正是由于这两个条件的束缚,使众多优秀的改革被扼杀在历史的潮流之中。

那么今天就对明朝“张居正改革”最终失败的原因来进行探索。

随着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登上政治权力的中心。明朝万历年间,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加剧、政府贪污腐败……这个持续了100多年的大明王朝开始逐渐走向衰落,为了重振大明的江山社稷,张居正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选拔人才、整顿吏制、控制土地兼并、改革税收政策、节省政府开支、加固边防、安定边境……

随着一系列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这十年内,明朝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政府财政危机得到缓和,国家实力得到增强,由此便开创了鼎鼎有名的“万历新政”。

傅维鳞在《明书》中用“无所不披靡”来赞美这场改革的英明。

然而,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这次改革却没有持续坚持下去,万历十年,随着张居正的去世,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备受打压,逐渐消声灭迹。

不仅改革因此不了了之,连死去了的张居正及其家人也备受牵连。入狱自杀、发配充军,惨不忍睹。

取得了如此成效的改革,为何最后不了了之,甚至连张居正本人也不得善终呢?

根本原因便是触犯了贵族阶层的利益。

不只是资本,人也有趋利性。在张居正实行改革,想要缓解阶级矛盾、土地矛盾时,采用了“摊丁入亩”的征税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按人头来收税。

这样虽然能够缓解社会矛盾,但是也触犯了许多贵族阶层的利益,贵族阶层在征税过程中谋利的机会大大减小,也因此记恨上张居正。不仅在张居正推行新政时百般阻挠,也在张居正去世后落井下石。

此外,早在嘉庆、隆庆年间,明朝政府便已经出现了积贫积弱的情况,这么多年来明朝政府所遗留下的顽固弊端,一朝一夕之间是无法完全解决的。

同时,张居正进行改革时,明朝政府也正面临着蒙古南侵,倭寇、葡萄牙骚扰东南边境的外部危机。

不仅要对内改革,对外还要加强边防,这并不是国内进行改革的一个好时期。

在内外部环境都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张居正推行改革本就艰难,再加上后期保守派群体反扑,明神宗对张居正的怨怼,改革日益艰难。直到1582年,张居正去世,变法相继被废除,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张居正改革的结局是悲剧的,但改革却是中国赋税制度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改革为社会所带来的价值不可估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