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样是袁绍手下的名将,麴义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4:06:30

同样是袁绍手下的名将,麴义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麴义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麴义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实力和名气,远在颜良、文丑之上,但是却不被大众所熟知。窥探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由于《三国演义》把后者吹嘘的太过了,好像每次袁绍遇到危机的时候,都会首先想到他们。但是在正史上,颜良和文丑只在官渡之战中露了一次面,而且是刚露脸就被曹操给斩杀了。

与颜良和文丑相比之,麴义则要比他们厉害的太多了,并且在史料上留下了极其辉煌的战绩。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把麴义的战绩来梳理一下: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征伐董卓,冀州牧韩馥暗中设阻。其部将麴义看不惯韩馥的小人行径,遂率部反叛,大败韩馥后投靠了袁绍。史载:“馥将麴义反畔,馥与战失利。”详见《后汉书·袁绍传》;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南匈奴单于于夫罗,劫持张扬反叛袁绍。袁绍命麴义率部追击,在河北临漳以南一带,大败于夫罗。史载:“单于执杨与俱去,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今河北省临漳以南),破之。”详见《三国志·张扬传》;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与公孙瓒三万大军,在界桥南二十里处展开激战。麹义只率领八百军士为袁绍的先锋,大破公孙瓒主力,公孙瓒落败而逃。史载:“绍自往征瓚,合战于界桥南二十里。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瓚军败绩,不复还营。”详见《英雄记》;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麴义跟随袁绍征剿黑山贼寇干毒、张燕等人。史载:“绍乃出军,讨干毒。遂与张燕战于常山,连战十余日。”详见《后汉书·袁绍传》;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麴义与乌桓峭王合兵一处,在鲍丘一带击溃公孙瓒的部队,追击中斩敌两万余人。史载:“乌桓峭王与麹义合兵,破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级。”详见《后汉书·公孙瓒传》。

通过这些史料中的记载,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一、麴义的作战履历,说明了他是袁绍手下当时最能打的猛将。他几乎经历了袁绍早期对外的主要战争,并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实力远远在颜良和文丑之上;

二、通过这些履历,也说明了当时袁绍对他是极为信任和重用的。从他参加战争的次数,和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尤其是从袁绍让他单独率部征讨公孙瓒这件事情上,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袁绍作为一方诸侯,手下能有这样值得托付和器重的猛将,按理说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而对于麴义来说,能够得到主上的信任和重用,也同样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但是,根据史料上的记载来看,麴义的下场却是有些凄凉:他是被袁绍下令处决的。

那么在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袁绍为什么要除掉麴义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史料上的一些小片段来加以说明。

首先,麴义是什么时间被斩杀的?

关于麴义的死亡时间,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在史料当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只能通过史料中的记载,推断出一个大致的时间段。

据《后汉书·袁绍传》中的记载: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至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期间,麴义跟随袁绍一起出兵,讨伐黑山贼寇干毒、张燕等人的时候,在常山一带连续征战了十多天。贼寇伤亡惨重,而袁绍的军队也因为苦战,身心疲惫不堪,所以双方在打了一个平局的情况下各自退兵了。

就是在这次的战斗之后,麴义感觉自己的功劳很大(麹义自恃有功),变得有些行为失当(骄纵不轨),于是袁绍就把他给斩杀了(绍召杀之),他的部下也被袁绍收并(而并其众)。

通过这个小片段可以得出:麴义是在袁绍征剿黑山贼寇之后,兴平二年之前的这一段时间被袁绍杀死的。

但是这个结论很快又被推翻了。因为在《后汉书·公孙瓒传》中的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麴义跟乌桓峭王合兵之后,数次打败公孙瓒,最终还把公孙瓒逼回了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一带)固守。这一仗打的时间非常长,麴义率部围困易京整整围了一年多的时间。

从这个记载来看呢:麴义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左右。

那么究竟以哪个时间段为准呢?大多数人认为,《后汉书·公孙瓒传》的记载,对麴义重兵围困易阳的描述非常详尽,期间的各个人物的行为也都有提及,所以,麴义的死亡时间在建安元年左右的说法比较可靠。

其次,麴义被袁绍斩杀的原因。

关于麴义被袁绍斩杀的原因,在后世有很多种说法,甚至有人提到了麴义有谋反、叛乱的行为。但是从史料当中考证的只有一种,那就是:“骄纵不轨”。这在《后汉书·袁绍传》中说得很明白。

在这里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不轨”这个词在古代的释义里面不是指“谋反、叛乱、别有用心”等意思,而是特指“行为或语言上的不当”。这在《三国志·司马芝传》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体现:当时有一个叫刘勋的,因为跟曹操的关系非常好,所以就表现的优点桀骜不驯,后来被处死的理由就是“不轨”(勋以不轨诛)。

另外在《英雄记》中也提到了类似相同的原因:“麹义后恃功而骄恣,绍乃杀之。”这里的“骄恣”跟“骄纵不轨”的释义差不多,都是因为麴义持功自傲、言行失当,而遭到了袁绍的愤恨,最后惹下了杀身之祸。

总之,麴义在三国时期的历史上,的确是袁绍手下最有名的一位猛将。之所以不被大众所熟知,主要还是因为《三国演义》中过于吹捧颜良、文丑这个两个人,以至于把麴义真实的光芒都给盖住了。

袁绍手下的头号大将是麴义吗?《三国志》立传了没有?

楼主问的是游戏上是吧,史书上没有什么河北四名将的说法。麴义原是韩馥的手下,后归袁绍,逼韩馥让冀州,这个人作战很勇猛,曾多次帮助袁绍与公孙瓒作战,后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所杀;颜良是死在白马坡,被关羽斩杀,文丑死于乱军,这二人的死,主要责任在于袁绍指挥失误,孤军深入,中了埋伏,不然关羽没有那么容易就杀了颜良。张郃是三国名将,三国后期称为曹魏方面主要的武将之一,地位比较高,张郃后来死在诸葛亮的手中,是司马懿借刀杀人的伎俩,司马懿要篡权,论影响、势力,名望,张郃无疑是个最大的障碍。张郃善于行兵布阵,带兵很有经验,又善于安营扎寨,对地理很有研究,被后世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高览的记载很少,不了解。
麴义在《三国志》里没有立传,这四个人中只有张郃在《三国志》中被立传。

袁绍麾下的首席大将,为何要背叛袁绍,落得一个背信弃义的骂名?

主要是袁绍开始对他进行了猜疑,最后两个人矛盾激化,两个人的关系彻底决裂。

袁绍麾下有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吸引了大批的人才,文臣有审配、许攸等等,武将有颜良、文丑。但是这都是后期袁绍下的人物,袁绍前期的主要军事将领,也是袁绍麾下的首席大将就是麴义,很少为人所知,但是确实在袁绍前期承担了主要的军事任务。



在袁绍和公孙瓒的军事斗争中,也是因为麴义出色的表现才奠定了袁绍最后的胜利。袁绍和麴义最初的合作是为了抵抗韩馥,麴义感觉袁绍是一个值得辅佐的君主,于是决定跟随袁绍。袁绍和公孙瓒的界桥之战中也是让袁绍看到了这个人出色军事能力,但是也在心中埋下了对这个人猜疑的种子,袁绍就是一个这样多疑的人。

其实在前期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袁绍是比较弱势的一方,不得不将自己印绶送给了公孙瓒的亲族公孙范。界桥之战是袁绍和公孙瓒两个军事集团最重要的战役,在这次战役结束之后,公孙瓒就失去了和袁绍争夺地盘的实力,从此只能采取防御的手段来延续自己的统治。

麴义背叛袁绍主要的原因还是麴义内心认为自己的功勋和自己的地位不匹配,于是不断的和袁绍产生摩擦,袁绍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人,于是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不好,最后两人终于矛盾不断的激化,麴义离开了袁绍。

袁绍手下顶级猛将麴义到底有多厉害?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即使放到整个中国战争史的尺度下,麹义的战术能力都是名列前茅的。

可惜,袁绍外宽而内忌,终究容不下麹义,自毁长城。

史诗级的战术能力

中国历史上,不乏以步制骑的战例。但是,多是单纯依赖弓弩和工事。

骑兵旦冲击不成,往往也就不冲了,步兵很难大量歼敌。

可是,麹义却以其他独创的战法,重创进攻的骑兵部队!

界桥之战中,麹义为先登,率800步卒及大弩千张在前。麹义令士兵伏于大楯之下,冷静待敌。

公孙瓒下令骑兵发起冲击!

麹义军不动,沉着待机!

东汉时的弩,分为8个级别,最常见的6石弩,射程260米。麹义的大弩射程应该更远!而麹义却依然纹丝不动!

直到公孙瓒抵达数十步时,麹义军大弩齐发!公孙瓒的骑兵一片大乱!

与此同时,麹义军大呼一声,丢掉大橹,奋勇冲杀!

此战,麹义斩杀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级,奋力追击。他一直追到界桥,拔去公孙瓒大营牙门,大破敌军!

此战的战术水平极高!

麹义的大弩威力再大,也不过千张,能杀伤多少骑兵呢?单纯发弩,并不能阻止公孙瓒的冲击!

不过,在一波齐射后,公孙瓒军前面的战马中箭倒地,后面的马受到影响,需要放慢速度,重新调整(即使不怕踩踏战友,也怕被绊倒呀)!

等到公孙瓒的骑兵调整好,再次冲锋,麹义就完蛋了!

此时,"放近了再打"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麹义军与敌军骑兵不过数十步!百米以内!20秒以内,步兵可以杀到!但敌军的战马未必能重更新调整好!

可是,麹义军迅速发起冲击!以严整、冲锋的步兵,去进攻混乱、静止的骑兵,大获全胜!

尽管比起曹公的官渡、周郎的赤壁、陆逊的夷陵知名度更高,影响更大,但平心而论,麹义界桥之战的战术价值,不遑多让!

屡战屡胜

除了界桥之战,麹义在其他作战中,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军事能力。

韩馥时期,麹义叛韩馥,韩馥讨伐,被麹义击败!

仅仅依靠几千部曲,就让堂堂冀州牧奈何不得,其强悍可见一斑。

于夫罗劫持张扬,反抗袁绍。麹义一战破敌!

于夫罗好歹是南匈奴实力派大贵族,连麹义这么点人都收拾不了,难怪不敢造次!

麹义仅有的一次吃亏,还是拜公孙瓒所赐。

麹义与刘和、鲜于辅进攻公孙瓒,将敌围困于易京城内一年多。

最终,粮草不济,麹义退却时,辎重被公孙瓒所毁。

不过,麹义不过数千人,刘和、鲜于辅联军近10万,此战攻不下,恐怕赖不着他!

被杀之谜

曲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后汉书》

麹义如何骄纵,史书没有说。

不过曹操手下的郭嘉、刘备手下的法正,不都有?骄纵?的行为吗?

用人之际,以麹义之能,即使有骄纵行为,也应不至于要被杀!

对于不轨,《英雄记》倒是有一个说法:麹义因自恃功高,未得重赏,且出于凉州,心不自安,乃与黑山张燕相结。趁着袁绍在外,麹义等人在魏郡造反,未成。

不过,《英雄记》全书已失,后世多参杂了伪料于其中,因此,不可作为确凿材料。

不过,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公孙瓒传》时引用《汉晋春秋》的另一则材料,似乎说明麹义本人并没有这么作!

其中,袁绍亲口提到:魏郡造反的,是?麹义余残?。

看来,袁绍是先处置了麹义,?并其众?之后,?麹义余残?才在魏郡造反!

因此,麹义是否真的骄纵不轨,真的说不清!

同时,麹义一个凉州豪族,在河北并没有根基,而他所掌握的兵权,又始终不多,要说他?功高震主?,也还不至于!

因此,袁绍也许真的没有?一定要杀麹义?的理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