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只是近代一个小人物,在此不多说他个人的履历,但他和崇陵之间的故事确使他名垂青史。梁鼎芬是光绪的铁杆粉丝,光绪下葬时他就想跟光绪陪葬,后在众人的拖拽下才离开了地宫。一个老人在墓地扫了很多雪,把雪装入瓶子去卖,竟还有很多人来买
得以生还的梁鼎芬开始投入了种树这一工程。为了筹集种树的资金,他买了几百个瓷瓶,在隆冬时节从崇陵的宝顶之上把雪扫下来,装入瓷瓶之中,在瓶身写上“崇陵雪水”四个字。然后拿着这些瓷瓶到北京,找到那些清朝的遗老遗少,送给他们并说明来意,就这样他筹集了一些钱。用这些钱用来购买树苗,经过他几年的努力,在崇陵附近种植了近四万多棵树。今天郁郁葱葱的崇陵皆是出自梁鼎芬之手。
梁鼎芬作品选摘
对联
五老峰前松有鹤;
百尺楼上人如龙。
——贺湖南巡抚陈宝箴七十寿
行人看尽东西水;
我佛能谈南北朝。
——赠钲江焦山寺僧云帆
能论佛法先无我;
解说儒书尚有人。
——赠焦山寺僧鹤洲
运甓习勤,当念陶公栽柳意;
同舟共济,敢忘士雅渡江心。
——代湖广总督赵尔巽题官厅
往事忆觚棱,身别修门二十载;
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主讲湖北两湖书院时题宅门
画杨震像于室中,四知自凛;
置越王胆于座上,一息尚存。
——题武昌府署
三见快园花,小住都欣春满户;
多栽武昌柳,他年或有客题诗。
——题武昌盐法道署快阁
相聚海东头,举足便为孔巢父;
望断玉峰影,前生傥是顾宁人。
——挽于式枚
徐园壬子春,同拾落花齐下泪;
江亭甲辰晦,独寻芳草一招魂。
——挽麦孟华
密策释兵权,报国同心知我最;
归魂恋亲草,题图无句负公多。
——挽瞿鸿禨
零落雨中花,春梦惊回栖凤宅;
绸缪天下事,壮心销尽石鱼斋。
——题武昌夫人居处栖凤斋,石鱼斋为梁读书精舍名
诸葛君在隆中,才兼文武,谓之博雅;
胡安定教学者,爱若子弟,有如父兄。
——题武昌师范
力学通汉宋,为政贯中西,一代大师成相业;
其心质鬼神,其才兼文武,九州正论在人间。
——挽张之洞
升沉由天,毁誉由人,叹一代奇才,沦落至此;
寤寐于朝,醒醉于世,想平生风仪,凄怆何如。
——挽张佩纶
甲申之捷,庚子之电,战功先识孰能齐,艰苦一生,临殁犹闻忠谏语;
无邪在粤,正学在湖,讲道论心唯我久,凄凉廿载,怀知哪有泪干时。
——挽张之洞
诗作
【斋中读书】
圣人去我远,存者六籍纷。遗迹非口授,从生观甚勤。
往往一师说,反复万口云。吾闻易蛊象,育德而振民。
苟徇所不屑,戈矛已相因。前有千年书,后有万载人。
何以立天地,上答君与亲。愿持白日心,光明照星辰。
为学如登山,来万陟者仅。徐行必无踬,阔步不到峻。
所蔽有厚薄,开塞岂田刃。荀卿善言解,性恶惜未慎。
刚决与果敢,道乃日月进。仁义奉孔孟,耿介尊尧舜。
悠悠总不济,百年亦何迅。
【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乞病纪恩】
多病光阴负罪身,天恩今许作闲人。堂堂千载蹉跎去,了了余生涕泪新。
草木力微安得疗,江湖心远更相亲。衰年那有酬知日,归种山田算一民。
【赠徐赓陛】
足茧风尘鬓有丝,政行井邑口成碑。众人欲杀我何忍,作吏能狂斯已奇。
枉使郅都称酷吏,愧推王弼作经师。驱谗雪谤终何补,不待他年负子期。
【出都留别往还】
凄然诸子赋临歧,折尽秋亭杨柳枝。此日觚棱犹在眼,今生犬马竟无期。
白云迢递心先往,黄鹄飞骞世岂知。兰佩荷衣好将息,思量正是负恩时。
【重至长沙写哀】
浮世蓬根不道怜,秋怀到此更追牵。再寻旧巷悲回辙,独泫愁春泪彻泉。
报国未能伸志事,沈湘空自梦婵娟。翦镫暗记当时话,身是孤儿十九年。
清崇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叶赫纳喇氏(1868-1913年)。
光绪登基时,正值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一直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陵还未建。他的梓宫(棺椁)在故宫观德殿暂安,1909年才由宣统朝着手操办。修建期间,清朝已走向灭亡。宣统皇帝与隆裕皇太后退位,向中华民国政府提出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的议和代表及各省都督,对清室要求宽大应许。
1909年3月,光绪的棺椁又由观德殿迁往西陵梁格庄行宫停放。虽然北京至西陵当时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用人抬。前面有卫兵开道,随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后面还有隆裕皇后、瑾贵妃等,最后是1400多辆轿车。棺椁拾至阜城门,仅十里远,就撒掉纸钱1000斤,用银260两。北京至西陵行程240华里,抬杠夫每天分为60班,每班128人,轮流抬着棺椁艰苦行进。沿途支搭三宿芦殿,耗银29000两,经过四天三夜,才把光绪的棺椁运到梁格庄行宫安放于正殿之中。1913年崇陵在金龙峪建成,十一月十六日申时,光绪的棺椁才正式安放于崇陵地宫之中。1913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葬地宫。
崇陵建成后,由于经费困难,没有栽一棵树木。光绪的老师梁鼎芬看到此景,觉得既不美观又影响风水。他把北京订购的近300个瓷瓶运到西陵,在冬季大雪之时将宝顶上的雪装在这些瓶子里。并贴上红纸条,写上“崇陵雪水”的字样,然后运回北京分送给清朝的遗老遗少。请他们收下雪水,并捐款为崇陵植树。梁鼎芬用换来的钱在崇陵宫门内,宝顶与罗锅墙之间栽了很多银松。
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的惠陵。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祀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恩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殿内彩绘鲜丽,殿前的龙凤石,雕刻精巧,有立体感。因崇陵建成距今时间不长,保存比较完整。
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门洞券3座),金井l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2170.61立方米。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穿过第四道石门进入金券,金券高大宽敞,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宝床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光绪居中,隆裕居左,梓宫四周有十六块绘有五彩山水云龙的龙山石,夹住梓宫边角。两座梓宫皆为内棺外椁的形式,光绪帝棺木周身朱红涂漆,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隆裕皇后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优美,刀法玲珑,线条细如发丝,五彩涂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艺术品。光绪帝的棺内有围锦十三层,其中一层为升龙、彩云和寿山福海图案,一层为明黄底行绣绿色团花图案,其他十一层均用金粉写有梵文经咒,机头处有“杭州织造臣舒麟”等字样的陀罗尼缎,彩缎锦色为蓝、紫、红三种。隆裕皇后棺内仅有围锦三层,均以紫色,写有金粉梵文经咒,帝后两棺底层,均垫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梁鼎芬的墓还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1919年光绪的老师、自命为大清孤忠的梁鼎芬去世,埋葬在崇陵北侧山上。如果从空中俯瞰,光绪帝、后的崇陵在西,末代皇帝溥仪的墓在崇陵后面的华陵,梁鼎芬的墓在北山,赵秉钧的墓在南山,呈一个三角状,好像梁鼎芬、赵秉钧在为光绪、宣统守门。
崇陵工程工地。崇陵是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的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建造,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今天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看看崇陵的工地。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被照相机镜头记录下修造过程的皇帝陵寝。
崇陵明楼工地。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第二天,慈禧太后去世。慈禧去世时,她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已经完工,所以在1909年举行了奉安大典。但是,光绪帝去世时,他的陵寝尚未建造。1908年底,溥仪小朝廷很仓促地选择在清西陵金龙峪谷地兴修崇陵。
建成后的崇陵明楼。1909年初,崇陵开工,贝勒载洵担任承修大臣。此后,金龙峪方圆5里的范围内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工程最紧张的时期,20多家厂商、6000多人同时施工。为了维持秩序,军警昼夜不停地进行巡查。
崇陵隆恩殿。在清朝历届帝王陵墓中,崇陵规模不算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装饰雕刻也不豪华,但它的用料极为讲究。比如隆恩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木,其质地坚硬、密度高,色泽厚重,木心花纹优美,敦厚典雅,抗氧化能力强。因此,木结构的隆恩殿被誉为?铜梁铁柱?。
崇陵工程工地。崇陵修造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每年都因为天气太热或太冷而停工。工匠们还因为待遇太差闹过两次事,停工两次,迫使管理方改善了施工条件、增加了工匠工资。
崇陵石牌楼。崇陵修造最大的危机来自清朝灭亡。1912年,溥仪退位之际,与民国临时政府议定了优待条件,其中第五条说:?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际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但是,民国政府刚一建立,根本拿不出钱来,修陵工程一停就是一年多。
这是赞美清末梁鼎芬的诗。梁鼎芬是光绪皇帝的“死忠”。光绪死后葬于崇陵,但崇陵周围山上没有大树,风水上认为“童山(秃山)不可葬”,他找当时的民国政府,但是民国没有帮他,于是,他在冬天把崇陵的雪水装在一个个瓷瓶里,送到北京,一个个送到有钱的满清遗老家里,用来募集钱财。之后他在崇陵值了几年树,死后也葬于崇陵。于是有人用“不见成荫心不死,长留遗蜕傍桥山”来赞美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5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