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推广满语是因为满语本身就是一种发展不完善的语言,推广个锤子,清朝时期别说寻常百姓,就连宫廷之中的贵族们,甚至于后来的皇帝也开始不会说满语了。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他在位的时候只会几句满语,说最溜索的就是“平身”。
清朝是满洲所建立的王朝,文化方面是比较落后的,也因此入关之后为了巩固江山,弄出了著名的剃发易服,想要强化中原之地对于自己的认同感。
所以有很多人觉得非常奇怪,清朝既然是想要强化满洲江山,为什么不强势推广满语,其实并不是说清朝不想,而是根本就没这样的条件,满语满文注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语言跟文字不同,一般来说语言都是先于文字产生,而且并非一种语言对应一种文字,像是日本与韩国古代,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都借用汉字。
满语起源于东北亚地区,是从古代的肃慎语、女真语演变而来,并受到蒙古语影响。
关外之地地广人稀,不同部族之间的语言多少还是存在着差异的,想要改变这种差异,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种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然后再统一规范各方的语言。
但尴尬的是当时的女真各部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于是在努尔哈赤时代,强行让人借用蒙古文字母创立了老满文,也就是无圈点满文,在建州女真各部进行推广。
仓促诞生的满文,并不成熟由于老满文是借用的蒙古文字母,本身就是一种拼音文字,可因为抄的非常仓促,因此老满文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之处,各种错误一大堆,实际使用中根本不方便。
满语跟蒙古语虽然有亲戚关系,但是彼此之间并不能直接对话,差别还是挺大的。
满文自然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算是所有拼音文字的通病,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想要学习并且能够顺利推广,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完善,可满语没这样的条件。
因为老满文的毛病太多,皇太极即位后,就让达海进行更改完善。
这次满文发展史上唯一的一回完善前后也就三个月时间,并且只是增补了十二个字头,仓促之间诞生的新满文成为了满洲的正式文字,之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从满文的诞生来看,和蒙古文似乎还挺像,但是两者的机遇却完全不同。
当年蒙古文诞生之后不久,蒙古定鼎中原,可草原上仍旧有很多的蒙古部族居住着,而且元朝也没持续多久就退回了漠北,之后长期处于安定发展的状态。
蒙古语并没有受到外来语言文字的猛烈冲击,在几百年间慢慢完善成熟,最后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延续至今,但是满文却完全不同。
就在满文诞生不久后,清朝入关中原,问鼎天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满语的强烈冲击。
清朝入关后将人口绝大多数都迁往关内,关外被封禁,留驻人口甚少,而进入关内的人们自然要语发展高度完善且使用人数极多的汉语相撞,满语别说推广,能保留下来都困难。
满语先天不足,没有竞争力满语是满洲的语言,因为满洲长期生活在关外,经济文化诸多领域都是非常落后的,所以在满语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词汇能够表述遇到的事物。
之前在关外也就算了,但是进入中原,面对大量新鲜事物,说满洲话的人们也愣住了,在满语之中压根儿就没这些词语能够应对这些东西,硬要翻译过来,也实在是没法子。
日常事物的表述尚且困难,而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原典籍文化,更是头皮发麻。
自己的语言无法有效表述所见到的事物,自然只好借用舶来词,但满语发展并不那么成熟,满文又是一门错漏百出的拼音文字,还是借用的蒙古文,描述更困难。相对来说,拼音文字有个非常巨大而且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同音不同意。
共2页:12下一页
清朝入关前,就在满人当中发明了一种使用比较广泛、比较规范的文字--满文。吴三桂引清入关,清朝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却没有使满文推行开来,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做基础。
满族人的祖先是关外游牧部落的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为了便于管理和发展文化、教育,发明了一种文字,就是“前满文”。到了17世纪,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各个部落,建立了金朝,他也成为金太祖。
他借鉴了汉字和契丹文字,对满文进行了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使其逐渐规范起来。由此可见,相对于厚重的汉字历史,满文发展历史是很短暂的,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做基础,在汉人为主的清朝想得到发展是很难做到的。
二、没有强大的使用群体做支撑。
清朝入关时,全国汉人总人口达到七八千万左右,而清朝总人口却只有三十多万,人口相差很悬殊。少数群体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中推行发展他们的语言,影响力是微乎其微。即使汉人有学习满文的想法,但是没有足够的满人来教学也是空谈。
政府成立学堂宣扬满文化也未尝不可,但是对于刚入关的清朝来说,没有足够的经济作为后盾,加之清朝的根基没有扎稳,各地反清复明的势力严重威胁着清政府,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也不敢强迫汉人学满语。再者绝大多数的汉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愿意接受外来事物,从内心排斥学满文的。可见一种语言的使用是需要群体的支撑,否则难以流传和推行。
三,统治者的统治需要。
清朝皇帝顺治从小接触汉文,喜欢读汉书,感受到了汉文化的强大魅力。进驻中原后,基本上所有的古籍专著,都是用汉字记载的,所学的满文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而他的丞相范文程是一个饱读经书,学富五车的汉人,在他的影响下,皇帝也更加喜欢汉文化。另外,为了稳定大局,牢固统治,朝廷对满文化没有硬性推行,而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后盾和力度,自然就没有推行开来。
朝在历史长河中存在了近300年,也是第二个少数民族统治政权。那为什么清朝没有推行满文呢?
其实,在我看来,之所以满文没有在清朝时期广为流传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据相关资料《满洲实录》显示,159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立满文,就是把满文字母改为无圈点满文。其实当时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非常重视满文推广。从官方的诸多文件中可以发现,在清朝中期,朝廷的诏书大多都是一边满语一边汉语。但到清朝后期大多都使用汉语。
第二,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满语,满语是东南亚地区发展并使用的一种语言,大多数是满族人使用。满语是一种字母类语言。所以,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学习满语相对于学习汉语来说是很困难的。毕竟满文算是当时的“国语”,而汉语则是当时的“土著语言”所以,如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学习满语是很困难的。这也是清朝之所以没有推行满文的一个重大原因之一。
第三,在清朝执掌中国时,清朝的人们大多都大多数都是汉族人,当时汉族文化在清朝之前已经根深蒂固,并且汉语文化已经深深植入汉文化之中。如果清政府不顾全国人民反对,一意孤行推行满文,那么引起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汉族人民的反对。所以当时的满清推行满文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清朝虽然被少数民族统治,但国家以民为本,说到底当时百姓大多数都是汉族人,而且当时百姓大都是文盲,让他们学习满文也是不现实的。这诸多原因就导致清朝并没有大规模实行学习满文。
大家知道清朝自从入关统治以来时间也有将近三百年的样子,而令人有些奇怪的是清朝的统治者满族,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并没有将自己的母语满语发扬光大,反而是积极的推行汉化政策,包括皇帝在内都是主动学习汉语,这是为什么呢?
而根据小编搜集资料发现,满语没有被推广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有以下这些坎儿绕不过去。
首先满族为少数民族,原本人数不多,推广传播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
?纵观其历史可以发现,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逐步统一了女真各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公元1644年皇太极废旧族名改称?满洲?,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夺取中央政权,而统称为满族还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在清光绪十年期间,使用满语的人还是很多的,其人数高达四万人,当时使用满语的不仅仅是满族一个民族,所有正式文书也都以满汉两种文字发布。从康熙皇帝起开始大力推行汉文化,因为非满八旗的普通旗人对满语十分生疏,满族人之间也无法进行日常的沟通,所以包括皇帝在内的满族贵族也必须学习,到乾隆中后期年间,满人都几乎使用汉语为母语,满语的使用人数在逐渐减少。 而我国现在能使用满语的也只是在黑龙江少数乡镇的老人。
其次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满语就更加湮没在历史文化的洪流中。
清朝初期,八旗入关,康熙乾隆雍正三位皇帝的治国确实让清朝达到了巅峰时期,但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康乾之治末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让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而此时八旗开始没落,地方阶层重新兴起。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彻底推翻,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宣告终结。所以满语文化也随之没落。
其实小编以为我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从秦始皇统一文字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还是以汉文化为主旋律,汉族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有着十分吸引人的魅力,当时的康熙乾隆都非常推崇汉文化,而清朝时期推行汉化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以汉治汉可以说是当时朝廷统治的需求。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汉语当仁不让的成为了大家沟通交流的主要语种。不过满语依然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有机会的话还是可以了解一下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2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
下一篇: 清朝保护十三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