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出现过很多封建王朝,每个王朝都有自己的国号,而每个朝代的国号都有自己的说法。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由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立逐步壮大发展起来的,创建之初清朝的国号并不是后来人们称呼的清,而是金,史称“后金”。女真人的国号由“金”改为“清”是在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在位的时候进行的,那么为什么女真人要更改自己的国号呢?这其中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历史上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女真人改国号源自古代传说,相传历史上少昊金天氏传说。少昊金天氏称父为清,且又称土为清,胙土于清。皇太极将金国比作少昊金天氏,金天氏胙土于清,故采用“清”国号;也有人说“金”与“清”音接近,将原金国号改为清,是选取发音近似的合适字代用。在本人看来以上说法可作为参考,仔细分析一下1636年前后女真人发生的事情也许可以略知一二。
公元1636年林丹汗之子额哲携大元玉玺归降后金,这时候的后金与努尔哈赤时期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实力不断增强,后金的老对手明朝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没有精力完全消灭女真人了。此时蒙古大汗携带玉玺归降意味着女真人多了一个盟友,更重要的是象征着一统天下的传国玉玺到了女真人的手里,本就有逐鹿中原统一天下的皇太极更加确信老天站在他这一边,改国号也就势在必行了,当然了其中也有与宋朝时那个占据中国半壁江山的金国以示区别的成分。
玉玺在手,天下我有。除了传国玉玺,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与五行变化是一一对应的。明朝五行中属火,火克金。按照朝代更替来说,女真人如果继续保留“金”的国号,意味着迟早被明朝消灭。为了不让这一情况出现,改国号势在必行,叫什么好呢?于是女真人想到了清这个字,清与金读音相似,清的左边是三点水与明朝的左边日字相对,日代表火,水克火,这样顺应五行,清朝取代明朝就是天命所归了。
这是五行说法,更重要的是金人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残暴的手段,即便在关外,也对东北地区的汉人进行了野蛮的屠杀和奴役,随意杀戮百姓,把很多汉人当奴隶对待。以至于汉人一提到金国,不是害怕就是愤怒。为了减少汉人的仇恨,皇太极更改国号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不管怎么说,在明末清初那个乱世时期,女真人更改国号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做法,最终清朝能完成一统天下说是大势所趋也不全对,只能说明满清的运气太好了。大明王朝被农民军搞掉,崇祯皇帝上吊自尽。全国各地朱家子孙倒是不少,没一个能力挽狂澜的,稍微有一点想法的还被东林党人和跋扈武将处处掣肘。
山海关大战之后,李自成逃跑,清军南下入主北京静观事态发展,没敢轻举妄动。南明在南京成立,面对着河南、山东等明军能收复的地区,不仅不派兵收复,相反主动对清军示好主张联合清军剿灭李自成。本来多尔衮(当时清朝实际决策人)对统一中原有些迟疑(女真人少,汉人多,女真人内部甚至有的主张回到关外),看到李自成不堪一击,南明政权跟草包一样,于是清朝统一天下的决心更加坚定了。清朝也因此在无数的偶然中成为了必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清朝将国号定为清,有一个传闻说是皇太极被人追杀,他骑了一匹青色的马,这匹马带领皇太极脱离了险境,却因为劳累而死,为了报答大青马的救命之恩,皇太极就发誓如果能夺得天下,就以这皮青色的马为国号。
联系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形势,考虑到皇太极建大清为国号的同时,采汉式尊号、用汉式年号、上汉式谥号,以及制定汉式皇帝仪仗、冠服,甚至祭祀孔庙等等的情况,则汉式国号“大清”,取义自然应该是本于汉族经典,合乎汉族传统文化,顺乎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20150420/11254_2.html
中国古代各朝代国号一般来说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有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1.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周部落到古公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之分,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洲”,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按照《满文老档》太祖卷5的记载,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在儿子的劝说下,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参照蒙古政权、特别是中原汉族政权的范式,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正式称汗,汗名很长,叫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简称英明汗,史称后金,建元天命)。
这一年努尔哈赤五十八岁,已经吞占了大部分女真部落(除明朝所支持的叶赫部外,其已基本完成女真的统一)。
崇祯八年(1635年),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皇太极组织了第三征伐察哈尔部的军事行动,获得林丹汗的儿子额哲率部民一千户归降,并献上传国玉玺。
这颗印玺从汉朝传到元朝,元顺帝仓皇北逃时没有忘记将它带在身上,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林丹汗手中。林丹汗一死,额哲就把它献给了皇太极。
意外得到中原的传国玉玺,这对后金而言,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皇太极惊喜若狂。
他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他,皇太极,必须做个一统天下的君主!
于是奉玺拜天,告祭太祖福陵。
原本,汗即可汗的简称,为蒙古语,所含的意思就是王或帝。女真族与蒙古族相邻,受蒙古文化的影响,努尔哈赤建国即位便称汗。而在明朝人的眼中,汗的级别比帝差远了,汗就是部落首领,酋长,而帝是上天之子,天下的共主。
皇太极曾经和袁崇焕议和,用汉文书写书信,按自己的理解,理所当然地把大金国汗翻译为大金国皇帝写在信上。袁崇焕看了,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立刻指责他不该这样。也许是从这儿开始,皇太极才知道了帝与汗的区别,也因之有了从汗向帝转化的想法。
现在,得到了中原皇帝的传国玉玺,正是一统万年之瑞,正是改汗称帝的最好时机!
不但尊号要改,民族的名称、国号也要改!
改为什么呢?
当初努尔哈赤把国号定为金,用意在于表明自己是中国历史上女真人所建立金朝的后继者。用金作为国号,既有继承金国事业之旨,也有团聚女真各部之义。
皇太极觉得自己称帝,就是天下共主了,级别不但比历史上的金国高也了许多,而且再用金为国号, *** 心理上也不容易接受,于是将金改为清,民族则由女真改为满洲。
为什么叫清呢?
历史上没有留下相关文献,谁也不知道皇太极的真正想法。但几百年来,人们做过无数种猜想,众说纷纭,不一而衷,下面先摘几种学者们的猜想。
有人从字音上推测,说金与清的汉字语音相近。
有人从历史上妄断,说以往还没有叫清的王朝,新鲜,有创意。
有人从阴阳五行加以诠释,说明为火,清为水,水能克火。
有人从萨满文化作解释,清就是青,两字同音,青天通天,吉祥。
有人从民族方面去解释:皇太极声明过,他们不是金国的后裔,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如果沿用历史上的金为国号,有 *** 汉族以宋为鉴的禁忌。这是几种比较常见的说法。
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在群臣的拥戴下,皇太极举行隆重典礼,宣布即皇帝位,正式改国号金为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
登位当日,满洲人代善、蒙古额哲、 *** 孔有德捧上了写着满、蒙、汉三种文体的表文,以示皇太极是满洲、蒙古、 *** 天下的共主,臣恭上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
得了皇帝之称,皇太极便把汗封赐给了外藩蒙古的王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2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的道台官职介绍
下一篇: 清朝闭关锁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