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衰败的开始

人生百味 2023-07-20 01:01:32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加上后金的历史,共享国296年,1644年入关后作为全国政权存在了268年。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满清共历经十二帝,其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入关前的皇帝,而且努尔哈赤的皇帝是追封的。清朝入关后又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十帝。那么清朝的衰败是从哪位皇帝开始的呢?

由于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在当时属于异族入关,所以满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政令就是满汉矛盾最好的写照。不过要治理天下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所以满清统治者在打压汉人的同时又重用洪承畴、范文程等汉臣,鼓励百姓垦荒,恢复国力。此时天下大势也日渐明朗,到顺治十六年,清朝基本统一了全国。

顺治帝驾崩后其三子玄烨登基,即康熙帝。年仅8岁的康熙帝还不能亲政,最终朝政大权都落入了鳌拜的手中。不过胸怀大略的康熙帝不甘被鳌拜架空,在十四岁时计擒鳌拜,开始亲政。随后又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康熙帝在位期间极力笼络汉族士子,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稳定。可惜康熙帝晚年经历九子夺嫡之事后荒废了政事,贪官污吏横行,清朝已有亡象。

康熙帝驾崩后其四子胤禛继位,也就是雍正大帝。他可谓是清朝最重要的一位皇帝,虽然在位只有十三年,但是在这十三年里雍正帝大刀阔斧的对康熙末年的弊政进行改革,改土归流摊丁入亩整顿吏治,还首创秘密立储制度,杜绝了九子夺嫡之事再发生。在雍正帝的勤政下,到雍正十三年清朝的国库已经有了六千万两的存银,要知道这个数字在康熙末年仅仅只是八百万两。可以说清朝的国力在雍正时期达到了顶峰。

而任何一个王朝都逃不过历史兴衰更替的规律,盛极而衰是必然的。雍正帝的继任者乾隆帝虽然接手的是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但是他并没有好好珍惜。清朝也正是在乾隆帝的手上由盛转衰,大兴文字狱、将雍正帝的改革叫停、大兴土木、六下江南、闭关锁国等一系列举措让昔日强大的国家逐渐走向末路,而清朝统治者却还一直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与乾隆帝同时期的西方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了,跨入蒸汽时代后西方地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而乾隆帝却在1757年将厦门宁波等港口关闭,只留下广州与西方进行贸易交流,在大航海时代逆流而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停滞不前,落后西方。

乾隆帝驾崩后继任者都是些平庸之君,再也没有康熙帝和雍正帝这样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了,清朝的颓势无法挽回。自1840年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国门被英国用大炮轰开后,清朝就再也没有与列强讨价还价的势力了,纵使有晚清四大名臣苦苦支撑,开展洋务运动来救国图存,但清朝烂到骨子里的体制不改变的化,这些改革只是回光返照。甲午战争失败后把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扯了下来,昔日的宗主国如今被自己的小弟日本打的割地赔款,西方列强更看不上清朝了,瓜分中国的浪潮由此掀起,清朝的灭亡也进入了倒计时。

清朝什么时候由盛转衰

清朝嘉庆时由盛转衰。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但嘉庆的平庸,并非其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实际上是乾隆未给嘉庆留下平稳接替局面。

扩展资料

嘉庆朝作为清朝由盛转衰时期的原因

嘉庆在25年的皇帝生涯中,虽一件一件地解决乾隆盛世留下的危机,却又一步一步地陷入更深的危机。乾隆朝盛世下的危机,到嘉庆朝更加深重。

嘉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举行禅位大典,嘉庆帝颙琰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乾隆帝死后嘉庆才独掌大权。

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爱新觉罗·颙琰

清朝衰落的原因

清朝从乾隆朝末年开始逐渐衰落。皇帝一度重用贪官和珅,导致政治日渐腐败。而清朝统治者也失去了早期那种锐意进取的精神,渐趋保守和僵化。19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由于清朝的禁烟行动,导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列强开始不断入侵,迫使清政府与其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根据这些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人民负担沉重,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挑战。

为挽救自身命运并增强国力,清政府内部亦进行了一些维新运动,试图革新图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自18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全国各地开始先后引入国外科学技术,开设矿业、工厂,建设铁路、架设电报网,修建新式学校、培训技术人才;同时也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逐步改进清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法。洋务运动使得清朝的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增强,到同治年间一度出现了较安定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其间清朝成功消灭太平军、捻军之乱,并收复新疆,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也有较大的改善。至1880年代,清朝军队的装备和洋务运动之前相比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战役中,清军和法军互有胜负。战后,清朝设立了海军衙门,并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近代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洋务运动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仍未达到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的效果,结果导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其后《马关条约》的签定。随后,由光绪帝亲自领导发动的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则因保守派的反对和政变而告流产。

19世纪末,中国国内的排外情绪开始高涨,结果引发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以及随后八国联军的入侵。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朝开始推行“新政”,进行了包括建立新军、废除科举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不久,中国发生了立宪与革命的改革路线之争,一开始立宪派占上风,清政府也答应实行君主立宪。不过,1911年5月组成的“责任内阁”中的大多数成员为皇族身份,故被称为“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不满。同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各省随后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开始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制度的正式结束。到1917年张勋又曾复辟清朝,但只持续了12天。

清朝到底从何时开始衰败的呢?

清朝应该是从乾隆中后期开始已经进入到衰败的时期。虽说清朝统治前期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但是乾隆在位60年,又做了几年太上皇,乾隆中后期清朝官场政治腐败,赋税沉重,买官卖官,历史有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在乾隆中后期的官场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康熙在位时,扩大了疆域面积,平定了三藩,收复了台湾,雍正在位时,是一个超级工作狂,可谓是最勤政的皇帝,大力整顿吏治,官场政治清明,乾隆接手时,清朝经过前面两位皇帝的治理之下,实力和财力都达到鼎盛,乾隆在前期能够继续沿着他爷爷和父亲的治国思路下,推动帝国事业进一步发展,不过乾隆一生是喜好奢华,几次下江南,那耗费了大量物力财力。

清朝在乾隆中后期衰败的原因如下:

一、乾隆中后期继续闭关锁国。?在乾隆中后期,在西方同一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沙俄等开始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政体上,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正积极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与此同时的乾隆中后期,重农抑商,小农意识,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整个清朝上下,各方面发展缓慢;

二、康乾时期的文字狱打压整个国家死气沉沉。?康乾时期的文字狱打击主体民族,造成中国科技文化军事技术创新能力迅速失重,使得中国与世界先进文化脱伍。道光帝甚至感叹,外国蒸汽轮船疑系牛拉。

三、乾隆中后期,人口达到巅峰,人口生存矛盾严重。当时中国人口达到帝制社会巅峰,全国合计总人口3亿多。人地矛盾加剧,人群之间争夺资源矛盾冲突不断,引发一系列冲突。中国旧社会的农耕科学技术,无法有效提高粮食总产量,不能充分满足老百姓生活需求,导致政府与老百姓不断离心。

四、西方列强毒品不断输入,进一步摧垮清朝统治的未来和经济秩序。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和当时清朝贸易时,刚开始中国丝绸、茶叶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贸易呈现逆差,后来东印度公司不断输入毒品,使得贸易开始出现顺差,大量清朝财富源源不断流出,毒品不仅毒害了国民的身体,更毒害了整个帝国的未来。乾隆中后期,清朝已经千疮百孔,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因素共同影响下,清朝自此开始走向衰败,奈何乾隆的接班人并不是一个大刀阔斧的改革派,而是小打小闹的保守派,当时清朝开始长达了100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