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清朝官员的工资水平,在现在看来也算是高薪了。俸银加俸米,吃喝使用就全齐活了。就俸银一项,据《东川府志》记载:文职官员“岁支俸银”一品180两、二品(巡抚)155两、四品(知府)105两、七品(知县)45两。
但这些进项里,还包括了师爷、幕僚的薪水,就不够开支了,难怪何刚德在《客商谒谈》里有评价说:“前清官俸之薄,亘古未有。”也就有了“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的说法。
但与皇室亲王一万多的奉银,如赶上皇帝赏双俸的几万两银子,也可说是天壤之别、两级分化了。假使用清朝的银子和现在的人民币换算的话,当时一两银子能折现在的二、三百块钱。
清朝皇室和官员大臣的工资高低姑且部论,朝中大臣凌晨三点起床上朝却不是一般人所能长久做到的。赶上春夏天还好,清风气暖也算舒坦,但寒冬腊月凌晨在京城大街上,虽说是在暖轿里,但那劲头也是可想而知。
之所以要凌晨出门,因为,清朝皇帝早朝时间是早上五、六点钟,皇帝上朝了,您还在老婆的热炕头上偎窝子,那可就真是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了。
清朝官员恽毓鼎(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侍读学士,国史馆总纂,宪政研究所总办等职)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在日记中记载,有一次凌晨三点出门上朝,“因为道路泥泞,抵达东安门时天已黎明。’天颜清减,深以为忧,竟无人敢以摄养之说为圣明告者’。连皇上都对老上上朝耷拉脸,何况大臣们还要有比公鸡还要早起的辛苦哪。还有一次,恽毓鼎为参加在颐和园的慈禧太后生日会,凌晨一点半钟就起床出门。
《北京档案》2009年第10期记载,清代早朝的时间大体上沿袭前朝,早朝时天色尚未破晓,在凌晨5时左右;乾隆、嘉庆年间天下太平,则稍晚,延至日出之际,即清晨6时;而同治皇帝荒淫无道,迟至8时以后方才临朝;后来光绪帝企图变法维新,以挽救清王朝的颓势,一度把早朝提前到凌晨4时。
但就清代早朝,也有另外的说法。据吴越先生的《另眼看和珅》中说:“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康熙朝曾沿袭有“御门听政”制度,冬春季早六点,夏秋季早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政。多少有早朝的味道,而到了咸丰朝,“御门听政”就被取消了。
清朝三品以上的京官需上早朝。清朝,京官5品以上大朝时可上殿,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需上早朝,三品以下官员除非皇帝召见,否则是无法面见皇帝的。
清朝三品以上的京官需上早朝。清朝,京官5品以上大朝时可上殿,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需上早朝,三品以下官员除非皇帝召见,否则是无法面见皇帝的。早朝是一种明朝时候的仪式。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清朝的官职与爵位:
清代的官职和爵位往往是同时存在的,通常称为“世爵”。清代的世爵制度,在关外时期已出初具规模。太祖天命五年(1620),“论功序列五爵”。太宗天聪八年(1634),设公,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札兰章京、牛录章京诸等次。顺治元年加封公、侯、伯、子、男世爵。
爵位的承袭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罔替,即所得爵位子孙可时代承袭,由朝廷授予诰命,属于特典;通常的世爵均定有承袭的次数,一般是每代减一等,最后赏给恩骑尉,并世袭罔替。但若因军功得世爵而非阵亡,或因伤亡得世爵,袭次完毕,世爵也就取消,不再给予恩骑尉。
大清朝当官就别想睡懒觉,这可是在大清律法中有明文规定的,四更天起床,五更天之前务必要赶到金銮殿等候,要说三点多钟起床也不为过。
这在现如今的我们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儿,周末12点那是常态,平时加班熬夜,睡眠严重不足,为何古人的精气神又如此旺盛呢?其实看似比我们更衰的古人,远没有我们现如今忙碌,当然这是管理阶层的特殊福利。
皇帝的作息时间表
一
根据大清档案记载发现:古代的皇帝可并不好当,从5:00起床开始,忙碌的一天就此触发启动按钮,从5:00~7:00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务必会完成起床洗漱,给太皇太后请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晨读!看来这和我们上学的那不刻苦劲儿也没什么两样吗?瞬间丧失了对我国中小学生打抱不平的念头。
二
上午7点开始用膳,一顿早餐要整整持续两个半小时,皇帝的早餐果然非同寻常,至于吃什么,那就不是我们常人所能理解的存在了,用过膳之后就要上朝处理政务,一般是从9:30~11:00,就这一个半小时的工作时间,比我们正常人可幸福多了。
三
11:00~2:30.基本就算是皇帝的晚饭午休时间了,尽管皇帝晚上也吃饭,但那已经属于宵夜或者是晚点的范畴了,下午继续一个半小时的工作,但这工作性质也是偏娱乐兴趣的,看书学习亦或者是吟诗作赋,为了保证不单调,也避免凉了众多妃子们的心,皇帝下午还是要陪同各位夫人,看看戏,听听曲儿的,这是不是才是你最想做皇帝的真实想法呢?
四
从下午5点开始,皇帝的夜生活正式开启,喝点小酒,再用点小膳,顺便到佛堂里面做做佛事,提升一下思想觉悟也未尝不可。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就寝环节,具体选择怎么完成这一过程,当然也有严格的规矩制度,就是为了避免纵欲过度,从而耽误朝政,切记不要想入非非哦!
当然这只是一个计划表,具体皇帝怎么执行,当然是看心情喽,皇帝如此,那么作为底下的王公公大臣,他们又有怎样的生活规划呢?
相比较而言,就没有皇帝那样划分明确了,但是大致的时间还是能够确定,首先每天早上5点之前在金銮殿等候上朝,这也是亘古不变的铁律,但是皇帝也会体察民情,设置了一定的弹性空间,就现如今交通如此发达,早上迟到也时常有之。
好在当时没有堵车的习惯,但是靠一匹马嘚吧嘚吧上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点起床已是常态,话说大明朝有位官员就是因为上早朝,月黑风高直接掉河里淹死了,后来也会将上调时间更改到7点甚至8点,当然对于有些年迈的大臣,两三天来一次,皇帝也是不会说什么的。
上完早朝.也就到了吃饭时间,当时并没有午饭这一说,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当然大臣们也就需要回去报道了,到各自的单位,处理自己该干的工作,下午4点下班,正常5点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相比较于皇帝,大臣当然生活的更惬意一点,但是就没有皇帝那么多的权利和顶级待遇了,有利也必然有弊。
许多不了解清廷政体运转的人,往往被小说和电视剧所描绘的场景所误导,以为当皇帝的,不管有事儿没事儿,天天早上五更都要离开热被窝和妃子的怀抱去“上朝”。
清代皇帝就这样上朝处理朝政么?他事先什么情况都不知道,就临时接受臣工们突然袭击式的考问?他是神仙还是万事通啊?文武百官就这样天天有事儿没事儿随大流一起到金銮殿朝见皇帝,就为了三呼万岁、三跪九叩行这个大礼?还有,宰相首辅就这样把什么事情都当着所有官员直接向皇帝提出来,一点儿也不保密?随便想想,似乎都不合理。
如果当皇帝都这样辛苦,谁还愿意当皇帝呀?他傻呀?还不如当一个只拿俸禄啥事儿不管的王爷舒服呢!如果当京官的不论有事儿没事儿天天都要半夜里起来去上朝,要到中午才回来,他白天还有时间、有精力办公么?他晚上还有睡觉的时间么?随便想想,也还是不合理。
其实,这都是文艺家的误导。写小说的作家,电视剧的编导,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处理朝政的,一遇到有国家大事要商量,总是把皇帝请到金銮殿上去“临朝听政”。其实,皇帝办公,满不是那么回事儿!
“金銮殿”,指的是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其实,它不是皇帝上朝处理国政的地方,而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大会堂。
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多少有些“早朝”的意思,但也不在太和殿。顺治当皇帝的时候才六岁,顺治元年八月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登基,九月进北京。由于当时紫禁城内前朝的三大殿都被烧毁了,登基大典,就是在太和门举行的。在他亲政之前,国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代为处理。办公听政,一般都在武英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了,十三岁的顺治开始亲政,修复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也大多在那里处理。
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总的说来,不过是让皇帝知道一下而已,大权实际上都操纵在内阁大臣手中。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此召见或者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如果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康熙成年之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六点,夏秋季早上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倒是有点儿像是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藩等重大决策,其实都是在“御门听政”中作出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完全废止了。
在清朝的北京城之中,皇帝一般在凌晨5点到早上7点之间召开早朝,按理来说,这个时间并不算太早,大臣们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赶到皇宫。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时的大臣上早朝并不像我们今天一样可以乘坐公交车,是必须靠自己的一双腿赶过去的,而且就算你到了皇宫门口,也得等候排队进宫,因此如果想准时赶上早朝的话,不少大臣们凌晨一点就得出发前往皇宫。
那么大家就会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他们去哪里吃早饭呢??实际上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从明朝以来,大臣们上早朝的时间就很早了,对此明朝大诗人高启深有感受,于是写了一首诗感叹说:?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拱门未放朝。?很显然,大臣们要在月亮高悬的时刻就要冒着寒风上朝,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如果没有早晨顶着的话,那恐怕还没到皇宫就已经饿晕了。
对此,一些有能力的朝廷大员会事先嘱咐自己家的厨师为自己准备早点,但是大部分京官却还是选择在路上解决,因为紫禁城之中就有很多现成的早点摊位。首先,从故宫的景运门和隆宗门延伸出一条名叫?天街?的小吃街,这里是进入乾清门的必经之路,因此很多大臣们要实现在这里等候排队。由于清朝法律没有规定不能在这一点摆摊,因此清朝内务府的太监们就发现了这样一个巨大的商业,因此隆宗门外早点摊的生意一直是络绎不绝。
相比起其他地方,这里所贩卖的一般都是非常正宗的老北京小吃,比如说芝麻烧饼、炒肝、杏仁茶等等,不过收费也会比较昂贵一些,这是一般大臣们所选择的早餐地点。不过一些囊中羞涩的官员们可能未必能吃得起这里漫天要价(天街实际上相当于被清朝内务府太监所垄断)的早餐,因此朝中地位不太高的一些官员们就选择绕路去东华门外的小吃摊,这里最经典的就是老豆腐、油条、馄饨等一般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早餐,可以说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场所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清朝大臣的一年俸禄
下一篇: 清朝皇家狩猎场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