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成祖朱棣妙算平定吴杰叛乱

历史典故 2023-07-20 00:19:15

明成祖朱棣率军平定吴杰叛乱,吴杰等率兵从真定出发,企图与另一个叛军将领盛庸会合,共同进攻朱棣。不过吴杰还没有抵达目的地,在路途中就已听说盛庸兵败,于是又连忙赶回真定。根据这一情况,明成祖与各位将领分析说:“吴杰有三策。坚守真定城池是上策;出兵,但避我军之锋是中策;如果主动前来挑战是下策。”但诸将领认为吴杰肯定不会主动出战。

明成祖认为吴杰有十多万大军,心高气傲,加之他平日嫉妒盛庸,现在盛庸已经兵败,吴杰定会趁此机会大显身手,炫耀一番。因此他建议诸将,假装解散军士让他们四处取粮,引诱吴杰出战,然后设下伏兵,这样一来可以将其一举击溃。

吴杰也派人前去打探虚实,果然到处都是外出取粮的士兵。他认为机会难得,于是出兵袭击,结果落人对方圈套。两军在滹沱河决战,吴杰大败而逃,险此一步丧命。

明成祖朱棣充分地分析敌方做了分析调查,在保证自己“稳定”的情况下,利用对方的弱点,而击败对方,不愧为运用“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能而示之不能”谋略的高手。

——————-

吴杰,黔国公吴复子,合肥人,嗣安陆侯。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弘治六年,璟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盛庸(1334-1403),明初陕西人,是靖难之役的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 盛庸在明太祖时官拜都指挥。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盛庸以参将从耿炳文击燕王,旋改隶李景隆。盛庸与铁铉坚守济南三月,论功封历城侯。旋授平燕将军,充总兵官。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败燕王,斩杀燕军大将张玉。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盛庸在夹河之战败阵,退守德州。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率师避开中央军主力渡黄河,盛庸亦带兵南下阻截。燕军在五月击败据守淮河南岸的盛庸,继续向首都南京进军,庸在六合、浦子口、高资港诸战皆败。朱棣入南京后,盛庸率部投降,即命守淮安。永乐元年(1403年)致仕。后被劾怨望有异图,自杀。

暗渡陈仓·燕王朱棣取沧州

暗渡陈仓·燕王朱棣取沧州

建文二年(1400)十月,燕王朱棣举兵已经一年多了,久攻济南不下,撤兵北上。盛庸收复德州,被任命为平燕将军。副将军吴杰守定州,徐凯筑城守沧州,紧逼燕王老巢北平。燕王却下令出兵辽东,诸将不解其意,纷纷劝燕王说:“现在形势,四周都是敌军窥视北平,应该力守,怎么出师辽东呢?舍近求远,且辽东天寒地冻,士兵不堪忍受,恐怕不是上策。”燕王只与副将张玉、朱能密语,仍出兵辽东。大军到达天津,过直沽,燕王又下令诸将领兵向南进发。将士越发疑虑:征辽东,怎么又向南走?燕王说:“我昨夜看见二道白气由东北向西南,占卜说,南征大利,所以现在改道向南。”下令各军,日夜兼程,一昼夜行三百里,碰到敌军侦骑,格杀不饶。走到沧州天已大亮。这时沧州守将徐凯,只探得燕兵已出击辽东,每日派遣兵卒四出砍树筑城,燕军已杀到城下,才如梦初醒,慌乱之中,下令将士分守城堞,而这时的士兵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战甲都穿不上了,不多时,燕军攻占沧州,斩杀万余首。守将徐凯也被活捉。燕王命令将所有俘虏、所获辎重悉数送往北平,燕军大胜。原来,燕王朱棣看到德州、定州守备很严,而沧州防备空虚,就定下沧州为攻击目标,但又怕沧州发现他的意图,于是故意放出烟幕,来迷惑徐凯,徐凯果然上当。就连燕王手下的许多将士,直到攻占了沧州,才明白当时燕王“发兵辽东”的真正意图。(《明史·成祖本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8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