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清代到现在称作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隋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明长城真正的价值不是永绝漠北大军而是防御漠北游骑,因为没有明长城,整个华北平原就没有可能进行正常农业生产及生活。以明朝为例,因仁宣弃地,成化以后鞑靼以亦集乃、东胜、开平、大宁为基地频繁入寇,以至于九边田地荒芜,士兵面对骑兵入寇一筹莫展,明朝边臣奏报戮掠人畜不可胜计。
明长城的意义,就是对付百人小股流窜游骑,有长城,有二万烽火台,华北平原正常的生产生活才能维持。至于小王子两万级别的大规模游牧军团进攻,长城当然是顶不住,但长城不是为了顶住大军而建造的,是为了提供敌人位置建造的设施,因为要扒开适合大军进入的城墙缺口,需要很长时间,附近的九边士兵就可以利用时间差进行集结。
然而因为明长城不是在全盛时期规划,故而只能建在下风口,尚不能囊括亦集乃、黄河河套、开平、辽河河套等战略要地,所以明长城的作用远不如燕长城、赵长城、秦长城、汉长城作用那么大。反而因为要对抗风沙平墙,浪费大量卫所人力。
据《明史·兵志》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治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明长城对于明朝政权的巩固,北部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安定,国家的安全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防务布局上采取列镇屯兵,分区防守。在修筑工程上采取分区、分片、分段包修。如1952年在居庸关、八达岭城墙上发现的明万历十年(1582)的石碑上就记载着长城的包修办法。
明长城的九镇(九边)明朝为了便于对长城全线的防务管理和修筑,将全线分为九镇。委派总兵(亦称镇守)官统辖,亦称之为九边重镇。明代九边防务就是个筛子,防守兵力过于分散,女真或蒙古入寇只要上万规模,就没啥用处了。到了嘉靖时期只剩下烧荒捣巢赶马与防明人的用处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8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长城没有抵御住清军侵略的原因
下一篇: 明朝鱼吕之乱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