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明朝国力强盛为何却没有收复西域地区

华里士 2023-07-19 23:10:51

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建立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国祚长达276年。在这276年里,明朝先后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嘉靖中兴、万历改革等上升时期。

在最强大的时候,明朝版图东起太平洋,西越青藏高原,北跨外兴安岭,南临南海,综合国力不可谓不雄厚。放眼于当时的世界,除了帖木儿王朝、奥斯曼帝国、波斯萨法维帝国等少数强权外,鲜有国家能与明朝一较高低。雄厚的国力自然会产生强大的军队,明朝军队实力强大,装备精良,对朝鲜等周边国家都产生过较深的影响。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明朝前期虽然国力强盛,却一直没有收复汉唐时期的故土——西域(新疆)地区。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朝对西域的管辖,最远只延伸到了哈密一带。而西域的其他地区,则处于各种地面政权的控制之下。这些政权不受明朝统治,顶多也只是向明朝纳贡。那么,明朝既然拥有强大的国力,却为何不收复西域地区呢?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因不可忽略,概括起来便是“没有动力”,这可以从明代西域的内部与外部情况进行分析。

从内部情况来看,明朝时期,西域诸侯割据,百业凋零

明朝时期,西域被数个地面(地方)政权所分割。其中,吐鲁番政权占据着高昌故地;亦力把里(后被叶尔羌代替)控制着塔里木盆地;瓦剌、吉尔吉斯等部族则盘踞在天山以北。各方政权相互征战,仅亦力把里的歪思汗,就曾和瓦剌发生了多次战争。不少来自中亚西亚的外部势力,趁机进入西域。

另外,吐鲁番等政权还经常攻打明朝的边关卫所,导致明朝不堪其扰,最后放弃了哈密。由于战乱频发、百业凋零,明代的西域已经远不如汉唐时期那么繁荣。根据资料统计,当时的西域大概只有40万人口,生产力水平较低;16世纪的《拉失德史》也记载:“这里(西域地区)甚至难以供养一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即使控制了西域,也得投入巨额的人力物力,付出相当大的统治成本,不划算。

image.png

从外部情况来看,明朝时期,传统商路衰落,西域的价值降低

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之所以积极的凿通西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域地处丝绸之路要地,享有着比较重要的经济、交通与战略价值。当时,中原王朝控制了西域之后,可以借助丝绸之路获得丰厚的利益。但是到了明朝时期,世界发生了地理大发现、新航路开辟等重大事件,丝绸之路的地位逐渐衰落。这个时候,地处丝绸之路西段的中亚-西亚地区尚保持着一些活力;而地处丝绸之路东段的西域地区,几乎成了“一潭死水”。在此情况下,明朝即便控制了西域,也难以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笔者认为,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明代西域的战略地位下降,明朝也就没有动力去收复西域。直到清朝中期,随着世界形势的变迁,西域的战略地位再次变得重要,清王朝才进行了平定西北的战争,西域才再次回归中原王朝。

明朝时的疆域版图为什么没有西域呢?

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实控,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一个是两汉及唐朝这段时间,而另一个是蒙元(名义上蒙元是遍及亚欧的蒙古各政权的宗主国)和清朝。


北宋以及明朝都没有能够继续控制这一地区,北宋没有控制西域,是因其力量不足之故,而且北宋既受制于实力强大的辽国,又要应对西夏的挑战,并且联系内地与西域的通道河西走廊也已落入敌手。而北宋却并无力量重新打开通道,从而再度与西域取得联系。更何况此时的西域早已不复昔日汉唐之时的局面,故因其情况之复杂,恐怕北宋即便是重新取得了与西域的联系,也无力对其进行经营。

至于明朝为何也没能控制并经营西域呢?这是因为明朝所处的时代,已经与汉唐时代大不相同了!当汉唐雄起之时,周边各部族罕有其对手!除了吐蕃依靠其地理与气候优势,曾经给中原王朝造成过困扰以外,其他各部族皆无力对汉唐形成挑战!故而汉唐乃是由于内乱而亡,而非因外患而倾覆。

自两次亡于蒙元之手后,蒙古力量早已控制了包括西域在内的整个西亚地区,因此蒙古力量在西域的实力是雄厚的。所以即便是朱元璋将蒙古力量逐出了中原,明朝重新占有了天下,也因受到现实局势的限制,而既无心又无力从蒙古力量之手,重新夺回并经营西域。

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此时的西域已经不是汉唐时代的状态了,情况已经变得极其错综复杂。故而即便是明朝想要重夺西域,也要以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为代价。而这值不值得呢?明朝统治者认为是不值得的!于是便有了明朝没有控制西域的结果,而中原王朝再度控制西域之时,只能是清朝消灭准噶尔之后的事儿了!

强大的明朝,为什么尴尬的没有占据西域

西域条件恶劣,物资不好运输,本地也没什么物资产出,加上本地民族人员不好融合,所以历代都说想征服西域,但是付出行动的,并不多,便是强如汉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之后,对西域的管辖时间也并不长~

明朝时期,疆域版图中为何没有西域?

明朝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因为当时西域地区的性价比已经大大降低,国家不愿意在这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才会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

西域的繁华只见于汉唐,那是因为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各国商人往来于此,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所以无论汉唐都积极地加强对西域的掌控,这里汇集的财富让朝廷不能不重视。

宋朝国力缠弱,已经丧失了对西域的掌控,所以加大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由此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蓬勃发展,取代了原来西域地区的经济地位。这也导致了西域地区逐渐经贸活动逐渐坍缩,失去了中原王朝的带动作用,西域的市场发展也快速坍缩,又饱经战乱,直至明朝建立原来的西域,已经看不到任何繁华的景象了。

明朝建立之后,曾多次对盘踞在漠北的遗民发动进攻,不过当时元朝留下来的问题太过严重,所以暂时没有经历西顾,而且西域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问题,不是和农业耕作,又没有原来的商贸价值,那就变得非常鸡肋,打下来需要耗费大量的国力,守住这片土地又是一个庞大的消耗,很容易引起西域原有的伊斯兰势力反弹,所以明朝对西域并没有大规模用兵,只是迫使其保持臣属关系就可以。

西域最具有战略价值的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被明朝纳入版图,这已经算是抽掉了西域的精髓,已经没有必要再为了剩余的废土多耗精力。清朝时期重新将西域地区纳入版图,也是因为准格尔的叛乱,这才老实远征占领这一块价值不大的土地。明朝受到当时内因和外因的影响,又没有实际影响到国家统治的势力威胁,所以放弃了对西域的实际统治。

明朝的军事实力那么强大,为何没设立西域都护府?

明朝的国力确实很强大,但是他的问题也很多,大明其实并没有拿住新疆,他连甘肃都没有完全控制住。虽然朱棣时期,就在哈密设立了卫所,但是那边荒芜,发展的根本就不好,逐渐就削掉了,更不要说在西域设置都护府了。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大明朝的威胁不在西部,而在北部。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的威胁都来自北方,而不是西方,这主要是南北经济模式不同所致,北方是以放牧为主;南方则是种地为主。放牧就要靠天吃饭,而且没有办法储备,只要发生天灾,游牧民族基本就没法活了,只能抢劫,而北方严寒气候,那个时候还没有各种防范措施,所以动不动就会出现各种自然灾害,为了活下去,不发动侵略几乎没其他办法了。

大明朝的主力威胁来自北方,所以大明朝的重点防御对象也是北方,而在西部主要是建立卫所,保证各种交易通道即可,毕竟商队也需要保护,保证贸易也是大明需要考虑的事情。大明朝虽然看似极大,国力极强,但是每年防御北方的花费其实非常大,这主要是因为北方边境太长,而游牧民族是骑兵,不一定从哪个方向就杀过来抢劫,所以大明朝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防御防线,而北方缺水,土地还不肥沃,戍边的工作相当辛苦,为此只能用中原地区的赋税来添补北方的窟窿。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保证北方的官员不能随便贪腐,毕竟戌边本来就苦,还被剥削,干活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大明朝廷对北方投入其实非常大,无论是金钱方面,还是精力方面都是如此。

大明朝人口并不多,资源也有限,根据大明朝官方统计,大明实际人口也就5000多万,这点人口还要在狭长的边境线上作战,还要种地,还要来回的运粮,还要修筑各种各样的工事,绝对是劳民伤财的大事,所以大明朝逐渐想开了,认可给北方游牧民族一点好处,尽量也不要在劳民伤财防御了,所以原本长城以外的大部分土地,也属于大明管辖,但是后期基本都放弃了,因为受不过来。这就类似现在的蒙古,人口200多万,边境线极长,如果积极戍边,那蒙古国基本上就回到原始部落时代了。

正因为明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大明朝根本没心思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毕竟中原地区富饶,何必去没啥资源的西域地区呢?这就类似现在的美国和墨西哥一样,美国极为富裕,干嘛要抢夺墨西哥土地,防范他们进来,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当时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况,有钱人,干嘛要那么多贫瘠的土地,自己家的地都种不过来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8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