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元代赵孟頫书法《不自弃文》

历史典故 2023-07-19 22:31:48

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污矣,施之发田,则五毂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瀚,则衣裳赖之以精洁。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不自弃文》原文

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可谓人而不如物乎!盖顽如石而有攻玉之用,毒如蝮而有和药之需。粪其污矣,施之发田,则五毂赖之以秀实;灰既冷矣,俾之洗瀚,则衣裳赖之以精洁。食龟之肉,甲可遗也,而人用之以占年;食鹅之肉,毛可弃也,峒民缝之以御蜡。推而举之,类而推之,则天下无弃物矣。今人而见弃焉,特其自弃尔。

五行以性其性,五事以形其形,五典以教其教,五经以学其学。有格致体物以律其文章,有课式程试以梯其富贵。达则以是道为卿为相,穷则以是道为师为友。今人弃菜而怨天尤人,岂理也哉!故怨天者不勤,尤人者无志。反求诸己而自尤自罪、自怨自悔,卓然立其志,锐然策其功,视天下之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岂以人而不如物乎!

今名卿士大夫之子孙,华其身,甘其食,谀其言,傲其物,遨游燕乐,不知身之所以耀润者,皆乃祖乃父勤劳刻苦也。欲芳泉而不知其源,饭香黍而不知其由,一旦时异事殊,失其故态,士焉而学之不及,农焉而劳之不堪,工焉而巧之不素,商焉而资之不给。当是时也,窘之以寒暑,艰之以衣食,妻垢其面,子(置)其形,虽残杯冷炙,吃之而不惭;穿衣破履,服之而无耻,黯然而莫振者,皆昔日之所为有以致之而然也。

吾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弟荡覆殆尽,斯可鉴矣。又见河南马氏倚其富贵,骄奢淫佚,子孙为之燕乐而已,人间事业百不识一,当时号为酒囊饭袋。乃世变运衰,饿死于沟壑不可数计,此又其大戒也。

为人孙者,当思祖德之勤劳;为太子者,当念父功之刻苦,孜孜汲汲,以成其事;兢兢业业,以立其志。人皆趋彼,我独守此;人皆迁之,我独不移。士其业者,必至於登名;农其业者,必至於积粟:工其棠者,必至于作巧;商其业者,必至於盈资。若是,则于身不弃,于人无傀,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於困辱,永保其身,不亦宜乎!

中国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四大书法字体各是什么?

中国的四大发明: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
四大书法字体:欧阳洵: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赵体。
1.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活字印刷术。
2.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4.在书法中,人们通常说的欧体、颜体、柳体、赵体分别是以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这四位的姓来命名的。

欧阳询 柳公权 颜真卿 赵孟頫 以上四大家的楷书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1、唐朝欧阳询: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2、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

3、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4、元朝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扩展资料 1、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们称他为“欧阳率更”。

在隋代欧阳询的书法享有较高的声誉,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欧阳询还在“宏文馆”教授书法。欧阳询早年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摹、刻苦钻研。

2、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颜体”。

3、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4、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

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

-楷书四大家

元代书法的赵孟頫(1254-1322)

字子昂,号雪松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湖州(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著有《松雪斋集》。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所以,赵氏能在书法上获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分不开的。 赵孟頫作。行书。纸本。
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秋,赵孟頫由湖州乘船去北京,时至吴兴南浔镇, 独孤和尚送给他一卷五字已损本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途次舟中 不断展阅此卷,多有书学心得体会,皆跋记于卷尾,计十三段,并自临《兰 亭》一过。这就是所谓的《兰亭十三跋》。后此件遭火毁,但有烧残本传世, 已流入日本。
赵孟頫此件是以自家笔法临《兰亭》,临得形神毕肖,生动自然,如见《定 武》本的原迹,堪称赵书中的精品。

元代赵孟頫的主要书法作品有

元代赵孟頫的主要书法作品如下:

《胆巴碑》

楷书经典之作,又称《帝师胆巴碑》,为中国赵孟頫的碑书墨迹。内容为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是赵孟頫奉元仁宗命书写的碑文,卷书于延佑三年(1316),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为晚年(时年62岁)碑书之笔。此作历来备受重视,被称为“古劲绝伦,品属第一。”此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前后赤壁赋》

行书作品,创作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时赵孟頫48岁。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从此作中,不难看出,赵孟頫的确是王羲之书法集大成者。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汲黯传》

小楷作品。是赵孟頫晚年代表作(第6页为文征明补写),创作于延估七年(1320年)九月十三日,时年67岁。这部作品历来评价极高,被称为“小楷神品”,观此作,落笔迅捷,从容不迫,一气呵成,而无一笔失度;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平和简静,此外,他还十分讲究笔画间的粗细和累重变化,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挺秀润健,有唐人风流。文征明称《汉汲黯传》“楷法精绝”。现流落于日本东京。

《洛神赋》

行书作品。赵孟頫一生多次书写《洛神赋》,有楷书版,也有行书版。其中,以行书版更为著名。而行书版又有两种,一种创作于1300年,一种创作于1308年左右。从结体来看,端庄匀称、结体严谨、清俊秀美。在章法上,和谐中正、刚柔并济、左右顾盼、上下呼应、浓墨重彩、一气呵成。

《妙严寺记》

楷书作品。创作时间在1309年或1310年。其字结体方阔,笔画开张舒展,点画精妙,使转灵活,于端庄工整中见潇洒俊逸,是“赵体”楷书入门经典法帖之一。清代杨守敬称“无一稚笔,所以独妙千古。”遗憾的是,《妙严寺记》和《汲黯传》一样,如今都流落海外,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

《仇锷墓志铭》

楷书经典。创作于1319年,整部作品运笔遒劲、一丝不苟,相比其他楷书作品,《仇锷墓志铭》可能名气不大,但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赵孟頫“人书俱老”的精神面貌。可惜此作同样流落海外,现存于日本京都。

《三门记》

楷书碑刻经典。《三门记》是赵孟頫早年书法代表作,其创作于1292年,此作与《妙严寺记》、《胆巴碑》风格相近。在笔法上,恪守中锋行笔原则,融合行书笔法,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含蓄之意,又有明快之感,既有唐人书法之严谨,又有晋人书法之洒脱。明代李日华称其为“天下赵碑第一。”此作也流入日本。

道德经

小楷经典之作。被称为“赵体千古楷书”。创作于1316年,赵孟頫一生多次多次书写《道德经》,如今传世《道德经》有两种版本,整体来看,两部作品都有魏晋风骨,相比《汲黯传》,起笔圆润很多,字形结构严谨,整体形成稳健之风但是又不缺少灵动的美感。幸运的是,小楷《道德经》两个版本皆仍在中国。

《杭州福神观记》

楷书碑刻作品。元代文学家邓文原撰文,赵孟頫书写,此碑创作于元延佑七年(1320年),时年67岁,属其极晚年作品,已臻"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以乌丝界栏。字体主要取法唐代李邕,参以己意,雄健开张,用笔圆劲浑厚。全文七百余字一气呵成,功力非凡。在书法史上,此作与《三门记》并称,都是赵体楷书入门首选法帖之一。

《俗尘帖》

行草作品。创作于1319年左右。此作字距与行距明朗开阔,字字独立,少有连带牵丝,沉重典雅间而略显温润,同时,一幅作品中,字字有变化,或挺拔、或洒脱、或疏朗、或绵密,显得灵动异常、饶有趣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6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