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琼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秦琼与尉迟恭是唐朝两位相当著名的武将,他们在中国民间的地位相当之高,甚至成为了老百姓们看家护院的“门神”。
但就是这样战功赫赫且勇猛无比的战将,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后却先后隐退,尤其是以力大无比勇冠三军著称的秦琼秦叔宝,在天下统一之后却“屡屡称病”。秦琼创造了唐朝历史上臣子连续几十年不上朝的记录,而他的理由往往只有一个,那便是:“臣生病了”。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此事表示过怀疑,于是他便亲自率领太医前往秦琼府邸探病,后来对于此事也是不了了之。
朝中的大臣对于秦琼生病一事也表示过怀疑,秦琼往往是统一答复:“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从少年时期便开始戎马生涯,因战争负伤所流的血都多达几十斤,到了晚年生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秦琼的这套说辞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与他一同作战的尉迟恭同样负伤无数,为何尉迟恭就没有称病呢?其实秦琼的称病与尉迟恭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他正是在目睹了尉迟恭的遭遇之后才决定装病的,而这其中的隐情恰恰透露出了他的智慧。
八千兵马抵百万雄师,一骑当先便生擒尉迟
秦琼的战斗力在唐朝开国的诸多将领中是数一数二的,瓦岗寨的首领李密曾经给予他高度评价:“秦琼率领八千兵马,便可抵挡百万雄师!”由此可见秦琼在当时的战斗力有多么强悍。瓦岗寨的李密后来败给了秦王李世民,秦琼也因此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的一员猛将,《旧唐书·秦叔宝传》中记载:李世民将秦琼当作他的秘密武器,每当敌军阵营中有猛将出战,李世民都会派出秦琼一骑当先,以此来杀灭敌军的威风。
秦琼勇猛过人,他即便是单枪匹马杀入万人军马之中,也往往能够全身而退。据《隋唐嘉话》记载,秦琼曾经将马槊插在敌军的阵营,敌军派了十几位士兵都无法将之拔出,而秦琼后来只用了单手就将马槊拔出地面,从此这根马槊被唐朝奉为圣物。
秦琼的武力值若与尉迟恭相比较,恐怕前者还要更胜一筹。当年在攻打反王刘武周的战斗中,唐军屡次败给了当时还在敌方的猛将尉迟恭,为此唐朝皇帝李渊大伤脑筋。
直到美良川战役之时,尉迟恭遇到了勇冠三军的秦叔宝,秦叔宝一战击溃了尉迟恭的部队,并且一骑当先将尉迟恭生擒,可见其战斗力应当在尉迟恭之上。这样的功绩使得李渊非常爱护秦琼,他曾经对秦琼说:“你为我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只要你愿意,我割下身上的肉给你都值得!”
但就是这样勇猛的秦叔宝,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却马上沉寂了,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称病不出的生涯,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功成名就却称病不出,装疯卖傻是内有乾坤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纠集了自己的亲近将领,在长安城太极宫北方的玄武门发动了一次政变,历史上将这次著名的事件称之为“玄武门之变”。
在这次宫廷争辩当中,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等人杀死,他们的全部家属也遭到了李世民的屠戮,唐高祖李渊在无奈的情况下退位当了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成为了唐太宗。秦琼、尉迟恭等人参与到了这一事件中,他们也由此成为了李世民江山的头号功臣。
李世民、尉迟恭等人是此次事件的主力,但作为辅助的秦叔宝也功不可没,他与长孙顺德等人率领800士兵,硬生生地将齐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的2000精兵抵挡在门外,为李世民等人的成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假设没有勇猛无敌的“万人杀”秦琼,李世民与尉迟恭一手谋划的“玄武门之变”或许很难取得成功。秦琼等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封赏,但秦琼接下来的操作却令人不解,他在不久之后便开始称病不出了。
秦琼在功成名就之后却称病不出,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也一度怀疑秦琼是装病。《旧唐书》就曾经记载了李世民去探病的事件,他亲自命令御医给亲自抓药并且煎好,看见秦琼喝下之后才离去。
但秦琼在李世民离开之后,便将剩下的药全部丢掉了,这似乎也证明了秦琼之病很有可能是装疯卖傻。体壮如牛的秦琼为何要在天下统一之后装病呢?这件事情与他的好兄弟尉迟恭有关,秦叔宝正是目睹了尉迟恭的下场之后,才出此下策的。
尉迟修道因韩信之死,秦琼称病怕鸟尽弓藏
较之于秦叔宝,尉迟恭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或者可以说尉迟恭是李世民身边真正的心腹。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惊天大变动就是尉迟恭与李世民一手谋划的,而尉迟恭后来更是被李世民列为凌烟阁的第七名,可见其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
当年李世民在杀死了李建成等人之后,独独派了尉迟恭去向李渊逼宫,这也表明了尉迟恭确实对李世民忠心不二。但就是这样形同手足的君臣二人,在天下一统之后却逐渐出现了矛盾。
矛盾的起因其实在与尉迟恭,他在天下平定之后表现出了他骄傲的一面,多次飞扬跋扈甚至是有恃无恐地居功自傲。李世民一开始对于此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毕竟尉迟恭曾经救过他的性命,但尉迟恭后来却越来越放肆,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在一次酒宴上,尉迟恭借着酒劲表达了自己对凌烟阁仅仅排名第七的不满,为此他开始对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僚大打出手,身为李唐王室贵族的李道宗前来劝架,差点被尉迟恭打成残废。
这件事情在宫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李世民不得不出面处理此事,尉迟恭由此看清了李世民的真正面目。
李世民召见尉迟恭入宫,并且佯装生气地问他:“听说你要造反?”尉迟恭回答说:“臣跟随您南征北战,如今只剩下了这副衰老的躯壳,并无造反之心。”李世民接下来说出了令尉迟恭冷汗淋漓的话:“那么,你知道韩信吗?”尉迟恭听完之后并未作答,他只是默默地离开了皇宫,从此以后专心修道,不再热衷于名利之事。
韩信之死是古代功臣被屠戮的滥觞,即便是李世民这样以宽厚著称的君王,也难以完全拒绝自己对功臣的屠戮。尉迟恭这样的大臣功高盖主且飞扬跋扈,天下平定之后他留下的只有祸患,为此李世民此时动了杀心。
尉迟恭听完李世民的话之后才如梦初醒,他明白谁也逃脱不了“鸟尽弓藏”的宿命,否则的话李世民很有可能来一招“兔死狗烹”。而目睹了事件全过程的秦琼,自然也以称病的方式暗示李世民:其实我没有威胁!
自古以来,伴君便是如伴虎一般,功成身退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秦琼的官位品级低、秦琼在玄武门事件中表现不积极是主要原因、秦琼太过自负等等原因导致的。
原因一是秦琼的官位品级低
其实很现实的原因就是秦琼的官位品级很低,其他人官位都比他高,自然要排在他前面了,要知道进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国家对你的肯定,也是最高荣耀来的,而秦琼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他的官位最高坐到左武卫大将军,品级来说就只是三品,人家长孙无忌是一品,房玄龄是从二品,所以他排在最后没有毛病呀。
原因二是秦琼在玄武门事件中表现不积极是主要原因
当初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事件的时候,其他人都是立马就支持,出力出兵的,就是李世民怎么说,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都听从李世民说的,立马就去做了,从来没有犹豫过,而秦琼就比较犹豫了,有点像大姑娘,三请四请,他还是没有出来,就保持中立的态度。
后来李世民也没有给他多大的官职,估计是明白了秦琼对自己的忠心要打折扣的,重要的事情一般都不会交代他去做的,要知道从玄武门事件之后,李世民就开始防备他了。
原因三是秦琼太过自负
秦琼晚年的时候,就经常有伤疼,可以说一身都是病了,可是他老是对外说,是帮皇帝打江山留下的病疼,年轻的时候怎么拼命打仗,为皇帝卖命等等话语,这样话传到李世民耳朵里面,就觉得他是在邀功了,从而李世民不喜欢他,也是导致他排在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末尾了。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
这是秦琼对于自己在贞观年间一直生病的交代,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他戎马一生,前后经历了二百多战,受伤无数,吐出来的血也有几十斗了,又怎么可能不生病呢?这并非虚言。
秦琼在战场上很是拼命,以?勇悍?著称,更能?刺骁将于万人中?,冲锋陷阵不在话下,比如当初跟着李密的时候,适逢瓦岗军与骁果军战于童山,战况激烈,李密都被流矢所击中,左右的将士都吓得慌了神,四散开去。
而且这还只是一例,事实上,秦琼在隋末唐初经历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有两百多场,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历了这么多战争,怎么可能没有受伤流血呢?
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秦琼是装病,目的就是急流勇退,不参与朝堂之争。这的确是很有可能的,要知道秦琼并非李世民身边骁勇善战的唯一一名武将,还有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等人,都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主,他们和秦琼一样,身上总是新伤遮旧伤。
为什么偏偏秦琼就病倒了呢?还病了12年,这不合常理啊,唯一的解释就是秦琼即便是病也没有病很久,大部分时候就是在装病。
对于装病这个事实,很多人都是赞同的,但对于他为什么装病,则有很多人所持的观点是,秦琼是忠于大唐而不是忠于李世民,所以没有参与626年的事情。事实真如此吗?四姑娘翻阅史籍,两唐书中均有秦琼参与此事的记载。
比如《旧唐书?秦叔宝传》记载:?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和《旧唐书?长孙顺德传》记载:?武德九年,与秦叔宝等讨建成余党于玄武门。?等等。
就算没有这些记载,也不难想象的出他会参加,毕竟秦琼投唐之后就跟着李世民,一直就职于秦王府和天策府,他投唐后的第一个职位就是秦府马军总管,之后更是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将,他不对李世民忠心对谁忠心?他不站李世民这一边站谁那一边?
那么,既然他参与了这件事,为何在李世民登基之后还是装病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他的祖父和父亲身上找到答案。
上个世纪末,山东济南的一个村里发现了一个隋唐时期的墓葬,经过发掘,发现墓主正是秦琼的父亲秦爱。墓中出土了一尊墓志,其上的墓志铭向我们展示了秦爱的一生。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秦家算得上是簪缨之家,当然,当然,到了秦爱祖父这一代,秦家已经大不如前,在北齐的众多世家大族中可能仅处于中等地位。秦爱的父亲秦方太在北齐做广宁王记室,秦爱则在斛律武都府上做录事参军。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斛律武都这个人,实际上他的来头不小,他是北齐的驸马,妻子是北齐义宁公主,能成为驸马的人,家世自然非同小可,实际山,斛律武都的父亲正是北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斛律光。
斛律光和段韶、高长恭是北齐的三大战将,为北齐筑起了坚固的长城,因为有他们的存在,北周攻打北齐数次失利。但是这三人却在三年的时间里相继死亡,除了段韶是真的病死之外,斛律光和兰陵王高长恭都是被害死的,而害死他们的正是北齐后主高纬。
斛律光治军很严,为官低调,因其身份特殊,一个女儿是皇后,两个女儿是太子妃,三个儿子是驸马,可谓显赫高门,但斛律光却战战兢兢,因为朝中很多小人嫉恨他,总想除之而后快,比如祖珽、穆提婆。
再加上北周畏惧斛律光,遂编造不利于斛律光的谣言,这个谣言正好被北齐的这些小人拿来挑唆高纬除去斛律光。而高纬也就真的设了一计,将斛律光骗到凉风堂,将其杀死。
紧接着,高纬又将斛律光的家人都处死了,这其中就包括斛律光的长子斛律武都。斛律光惨死的第二年,高长恭也被高纬赐了一杯毒酒。三大战将接连死去,北齐再也无将可用,北周武帝大举进犯,轻而易举就灭了北齐。
北齐灭亡之后,北周也因为北周武帝的去世而迅速衰落,很快就被隋朝取而代之,而北齐、北周的很多人都入朝为官,成为隋朝的官员,但是秦方太和秦爱父子俩却没有再进入官场,根据墓志铭记载:?周武平齐,君(秦爱)乃告归乡里。?
从那时起就隐居了起来,当时的秦爱刚刚步入而立之年,但已经对官场心灰意冷,在齐州历城县隐居了三十多年,一直到大业十年去世。
那三十多年里,不是没有人求请秦爱出山,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不过就是对官场心灰意冷,他当年在斛律武都身边做事,亲眼看到北齐的朝政是如何的混乱,官场上是怎样的勾心斗角,斛律光那样一个个为国尽忠的大将却有那样一个结果,实在是让人寒心,所以他和父亲宁愿隐居,也不愿意出仕。
秦琼作为秦爱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和祖父隐居,自然耳濡目染了很多官场的事情,这对他的影响很大。他长大后虽然愿意参军建功立业,但等天下大定之后,他不愿意入朝参与到尔虞我诈的斗争中去。
历史上的秦琼67岁的时候,因为体弱多病而离世。秦琼这一生战功赫赫和程咬金等人辅佐着李世民,然后打下了盛世江山。而李世民本人也,心胸宽广,知人善用,对待开国功臣,也非常的厚待。秦琼非常的英勇,可以在万人的军中将敌军的首级取下来,虽然当时说的有些夸张,但是秦琼确实有这样的本事,这侧面的印证了,秦琼是一个骁勇善战的人。其实打仗的时候拼命,对于一个将领而言是一件好事,这样才能够赢得胜仗。
秦琼被称为神拳太保,是隋唐有名的英雄,同时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信任的猛将之一。这样一个猛将在凌烟阁排名却在排在最后,这其中是有原因的。
首先凌烟阁封将是指对唐朝有功劳的人。秦琼本来是隋朝的大将,后来被迫降服王世充,但是秦琼却看不起王世充的为人,因此投奔到李世民的帐下。史书记载秦琼有万夫不挡之勇,每次战争他常常冲锋在前,每战必先且每战必胜,为李世民的李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朝统一以后,许多武官因常年征战,身上有很多创伤,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便选择了休生养息,一般情况下不上朝,不大参与朝中的事情。秦琼也是伤病缠身,因此唐朝统一后不再有什么作为。
对于玄武之变,《旧唐书》记载秦琼参加了,可是其他史书当中参加者名单却没有他。个人认为有二种情况,一是他参加了事变,可能他的功劳没有程咬金、李绩等人的功劳大;二是或许并不像隋唐演义里讲的那样,他是为了李世民而投奔李唐。因为,当时皇帝是李渊,而李渊对他恩遇有加,因而他不想也不愿意去做让皇上亲子相互残杀的事情,也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李世明对秦琼的信任是有所保留的。
在玄武门之变以后,虽然凌烟阁封将秦琼排在最后,但是在他去世以后,唐太宗命人在他的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表彰他的生前战功,并陪葬于召陵,这都可见秦琼在唐太宗心目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