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清朝皇帝的上朝时间一般是几点官员们是怎么找路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3:27:16

清朝皇帝的上朝时间一般是几点官员们是怎么找路的

你知道清朝皇帝几点上朝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五更上朝,相当于现在的北京时间05:00到07:00。在《学治述略》中还有记载,清朝皇帝的上朝时间随季节而调整,春天和冬天是06:00,夏天和秋天是05:30。虽然,这是皇帝的上班时间,但大臣却要早很多。凌晨3点至5点,大臣们就要候在午门外,等皇帝召见办公。

对大臣来说,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上班时间,不过,对于皇帝来说并不像规定的那样,一到点就坐于金銮殿之上。要知道,清朝的顺治和康熙皇帝,登基的时候还很年幼。所以,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上学。顺治亲政前,朝政之事都是多尔衮在处理。

其实,现在看到的“上朝”时间,准确来说应是皇帝的起床、请安和早读的时间。那时候,皇帝起床梳洗完毕后,第一个任务是去长辈处问安。康熙朝的请安时间较晚,约在巳时,也就是上午9时至中午11时),雍正之后的皇帝每日起床后就得赶往慈宁宫向太后问安。

清朝对于皇帝的晨读很是重视,内容是前朝如何治理国家的经验,即:《圣训》和《实录》。请安和早读,除了国朝大典外,是每天都要进行的内容。之后是早饭时间,接着才是正式的工作时间。虽然是正式的上班时间,但皇帝的身份太不一般,对于上朝的大臣们来说自然就有诸多限制。

首先,就是“下马碑”。乘轿者必须下轿,骑马者必须下马,皇宫的各个入口都有此碑。不过,也有免于下马者,如年岁高的官员,或者被皇帝特别赏赐可以骑马、乘轿进入紫禁城的官员,后者被称为“赏朝马”。《茶余客话》为清朝人阮葵生所著,里面就写道:那些年过65岁的大臣,是可以骑着马进入紫禁城的。如果从东华门进入,在箭亭下马;若从西华门进,在内务府总管衙门前下马。

在雍正设立军机处后,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召见重臣——军机大臣。此后,才会召见其他大臣。此外,清朝皇帝的办公地点,并非影视剧所展示的——太和殿(金銮殿),而是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皇帝登基的地方。在顺治和康熙时期,他们在乾清宫读书、召见官员及接见外国使节等。到了雍正时期,他将日常政务的处理,搬到了养心殿。

至于乾清门,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场所,接受大臣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并处理政事。在顺治时期,御门听政的时间在早课之前,百官纷纷表示过早起床影响工作。于是,康熙帝将时间改到了辰时,也就是早上7点到9点。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使御门听政就逐渐被废弃了。

既然上朝的时间那么早,那在没有路灯和手电筒的年代,这些官员如何找路?

手执火烛,这是绝对被禁止的。《清朝野史大观》有如此记载:这些上朝的官员,基本都是从东华门进来。不过,第一个进宫的不是官员,而是载着坤宁宫祭神用的猪骡车。都知道,在明朝,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则成了祭神的场所。除了一些特殊日子外,每天都会朝夕祭祀。

骡车进入后,才是大臣们分等级顺序依次进入:先是奏事处官员,后是各部院衙门递奏官,再是各省提塘官。他们都会提前将公文和报告递送,皇帝极有可能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于是,这一拨进去的人,是特许可以给灯的。其余的大臣们,就真是摸瞎了。

于是,不如索性早点到,可以蹭光。

看看对当时的记录,有灯的极少,仅限于“奏事处有灯、讲官有灯、南书房有灯”。而那些候着的官员,本是静静等于东华门外,一见有灯来,大家都争相跟随其后。据说,竟然还有大臣因为雨天路滑不慎跌落御河丧生的不幸事情发生。若为赶个上朝,丢了自己的命,真不知值不值得。

但是,不要以为趁着天黑外人就可以混进紫禁城。从汉朝开始,进入皇宫就有了规定,可以进出宫门的人,他们的身份信息会被制成“二尺竹牒”,被称为“门籍”。这些门籍会挂于宫门,进出的人,需身份信息吻合,才能进入皇宫。

后来,纸张普及,就有了簿册,放于长安门,如果有官员身体有恙,会在册子上备注“病”。此外,清朝还有一个“合符制度”,阴文和阳文吻合,才可放行。

所以说,如果遇到一位勤政的皇帝,大臣们也是挺辛苦的。一大早出门,被皇帝召见后,还得回到自己的办公地点继续办公。虽然,那时并没有给大臣们明确规定一天的办公时间,但是,在京的大臣们,随时都要准备着,等待皇帝的召见。

当然,不是所有在京大臣都有资格参加朝会。

由于清朝官员品级众多,共有九品十八级,所以,清朝官员数量庞大,而能够参与朝会的京官只限制在了三品及以上的官员中,并且,受明朝按照官员品级安排位置的影响,一品官可以在太和殿内朝见君主,二品官员可以在门外,三品官员则要在更外面。

据记载,一品的官员有太师、太傅、太保、总督、驻藏大臣、三殿三阁和太子太保、少师等,二品则包括总督 、山东巡抚、巡抚和漕运总督等,三品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按察使等。也就是说除了上面的官员和一些三品及以上官员以外,其他的官员则连朝会面见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古代上朝时间是?要现在说 是从几点到几点啊?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

现在的官员通常是八点钟上班,那清朝的官员是几点钟上班?

随着这几年清宫大戏的热播,从各种片段中,我们也多少了解了一些宫廷生活,其实关于上朝的事,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记得看康熙王朝时,天还没有亮,身为皇子的三阿哥玄烨就被大臣们抬着去上早课,而皇帝也已经起床准备接见大臣了。

清朝的上班上朝的时间很早,跟历朝历代比,清朝皇帝是比较勤政的,尤其是以勤勉著称的雍正皇帝,据说通常是凌晨三点,就要起来,收拾洗漱之后就要接见大臣,开始办公了。这也是由当时的封建体制决定的,什么都要皇上定夺,大权集于一身,肯定得早起了。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一夜的睡眠修整,早上最是神清气爽了。

皇帝三点就起床了,大臣们怎么好意思睡到日上三竿呢?

早朝时,被召见的第一批大臣通常是军机大臣,如果这大臣是满族人,还好些,可以赖会床,因为他们可以住在皇城边上,也就是内城,离皇宫近,如果是汉族大臣,可就惨了,因为清朝规定,汉族官员只能住在宣武门外,离皇宫远,所以通常凌晨两点钟就要起床出发了。

从大臣们的家里前往紫禁城上朝路上,大部分都是坐官轿,那是也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如果遇上晴朗的天气了,还好些,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路不好走不说,还冷,轿子里也中没有取暖设施加之长途颠簸,还很容易感染风寒。所以清朝时对官员家中的轿夫也是一个大考验。


各位京官摸黑到了紫禁城外,还不能立刻进入,需要在东华门候着。到了东华门的“下马碑”,不管您是多大的官,有多大的派头,都要乖乖地下马下轿步行,这就是规矩。如果能得到皇帝的特许,可以坐一个两人抬的椅子,但是这样会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满。

凌晨五点多的时候,终于开门了,冬天的天还没亮,夏天会好些。按照规矩,除了当天拿有需要皇帝御批的各类公的官员,首先要呈给皇帝,这个大臣可以点灯先进去,其他大臣还得摸黑步行。在经过一段黑暗中的摸爬滚打,饥肠辘辘的官员们终于到了太和殿。


在太和殿前,等着太监鸣鞭三下,就是皇帝即将驾到,各位大臣朝会开始。我们平常看到的清宫剧里面演的,所有的大臣都在大殿内,其实不是,当时除了个别地位极高的亲王重臣,可以在大殿内,其他人基本是在大殿之外的。

冬冷夏热这也不算啥,关键是一个上厕所的问题,也对众官员是一个大考验。大家知道紫禁城内是没有厕所的,从皇帝到宫女太监都是用马桶方便的。大臣们为了避免皇帝正在跟他们谈话有内急,所以各位大臣上朝之前都是不敢暴饮暴食的。所以说饥肠辘辘呢就不奇怪了。

记得康熙王朝里有一个情节是皇帝赏大臣一碗粥,大臣都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


如果说早起和内急算一个考验的话,那么清朝官员的跪功也算是一绝。明朝清朝对于君臣礼仪的规定相当严格,君臣之间见面是要行五拜三叩”之礼的,只要是朝会,大臣就必须给皇帝施三跪九叩之礼,所以大臣们私底下还得练好跪的功夫。这是一般的跪拜,还有一种是如果大臣有幸被皇帝单独召见问话,或者是给大臣加官进爵的时候,这个时候必须好好表现,叫做“叩响头”。摘下帽子,要把额头碰住地,磕得震天响,主要是地叫皇帝听见才算好。所以,有些大臣们还会给值班的太监个红包之类的,让太监给他们引领到能磕的响亮的位子。

所以,有的大臣们就想出了一个绝招,就是用厚厚的棉花做成一个棉垫子,绑在膝盖上,我们还还珠格格的时候也有这个情节,并且小燕子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跪的容易。因为跪得久了,有些年老体衰的大臣会体力不支,会出现意外的。

所以,在经过了一次上朝以后,饥饿、疲乏、困倦是所有大臣共同的体会。


如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这样上朝,那还不得累死。以上说的只是大朝,要求京官基本都要参加的。每年元旦、冬至次日、万寿圣节和国家庆典,这时候皇帝在太和殿上朝。还有一种每月逢五逢十,皇帝在太和殿,这是一种礼仪性的朝会,一般涉及具体朝政的处理。这种常朝也是京官基本都要参加的。一年之中,这样痛苦的上朝就按照最高的频率来说,也不会超过一百五十天。对于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来说,上朝这件事真的不容易的。那些想穿越到清朝为官的人,相信也会三思而后行了。

古代皇帝几点钟上朝

皇帝上朝时间一般都在早上五点到六点,如果上朝时间延至七八点就被认为相当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的颐和园视朝,许多官员为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

曾在詹事府做事的官员恽毓鼎的日记中写道:“如某次上朝要三点钟出门,因为道路泥泞,抵达东安门时天已黎明,光绪帝先到中和殿看祝版,所谓看祝版就是提前看一些官员写的文件,然后再召见官员。”

也就是说,从家里赶到上朝地点,中间可能要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然后还要在朝房等候许久,如果遇到冬季雪天,道路泥泞,在车中颠沛不止,加之缺乏取暖设备,还容易染上寒气。

在上朝和会客路途中由于时间充裕,官员可以在车中选读一些书籍,有时两天就可看完一本,可见在马车颠簸中阅读的时间不算短。

扩展资料

唐朝:春节期间按单双号上朝、休假

古代官员过的新年,其实是指农历年,即正月初一。唐玄宗颁布的《假宁令》写道:“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元正”指的就是新年,意思是说,春节放假7天,冬至放假7天,一年里有这么两个“黄金周”。

事实上,到了唐朝后期,黄金周有3个。《唐会要》第82卷有一段专写节假调整,说唐德宗贞元年间,把寒食节的假期从3天调整到7天,加上春节7天、冬至7天,刚好3个黄金周。至于小黄金周,就更多了,中秋节、腊八节、夏至、唐太宗过生日……这些日子统统放假3天。另外还有21个只放一天假的传统节日,唐朝的法定假日之多。

唐朝春节虽然也只放七天假,但是按“元正前后各三日”放的。也就是说,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初一之前放假三天,初一之后放假三天,加上初一,刚好七天假。

也不是所有的唐朝人都按照法定的春节假期休假。有的人可以提前休假,例如私塾先生和学生,一般腊月二十就能放假,正月二十才开课,放假整整一个月。有的人永远没有固定的休假,像农民,必要的时候,大年初一也要到庄稼地里挥汗。

某些唐朝官员也不一定能享受到像样的春节假期,因为唐朝有两个规矩。第一,大年初一那天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地上朝给皇帝拜年。这个规矩使得京官和高级地方官不能在初一当天跟家人团聚,而是要跟皇帝团聚,至少是先跟皇帝团聚,退了朝之后才能跟家人团聚。

第二个规矩就是,地方行政长官在春节期间严禁离开衙门回老家。这个规矩断绝了地方官在老家过年的可能性,他们要想跟家人团聚的话,地点只能定在单位。

唐德宗李括写过一首《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大意是大年初一那天等百官拜过年,他又阅了兵,一整天没有消停。唐德宗属于那种勤勉类型的皇帝,他在安史之乱以后登基,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决心削夺拥兵自重的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连连用兵,忙得不可开交。

他在任的时候,春节期间照样上朝,大臣叫屈,他说:那按单双号吧,单号上朝,双号休假。于是唐朝高层就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腊月二十八放年假,腊月二十九上班,大年三十继续放假,大年初一接着上班,初二又放假,初三又上班……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清朝官员上朝需凌晨三点出门 早朝完后可各自回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古代休假:唐朝春节单双号上朝 民国春节不放假

清朝皇帝上朝是几点

问题一:清朝皇帝上朝时候一般是做什么?多长时间 在古代上朝的规矩很严格的,侍郎上殿,学士上殿,宰相,军机大臣,3品以上的在职带兵将军上殿、皇帝的直系叔父辈亲王上殿。除了这些,没有皇帝的批准是禁止上殿议政的。电视剧那么多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为了场景的需要。百官上殿的情形,只有在大的节日,收到皇帝的邀请,才可以入京朝圣的。
皇帝身边,是不可以站侍女的,主要是怕侍女知道政事传到后宫,所以没有皇帝的批准,是不准女人上朝听政的。
在雍正之前,皇帝一般都是听政论事。所有事情都是由朝上解决。
雍正年间,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起初是解决军事要务的地方,后来成为解决政治、军事一切奏章事物的地方。首席长官为军机大臣(就是中国的内阁)。处理完的事情再由皇帝批改。大大的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减轻了皇帝负担。比如,“太后大寿,XXX日子举行,交由礼部办理。或者XXX地方旱灾,交由户部办理”

问题二:请问,清朝皇帝一般几点开始上朝? 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其实早朝制度也不是绝对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亲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大臣们还是要来的,只不过时间可能不会那么早了。
齐如山先生《北平怀旧》中,有一章节提到清朝官员上朝的情形。说皇帝每日凌晨三点上朝办公,召见的第一拨儿人是军机大臣,名曰“叫起儿”。第一起后,才召见其它的大臣。所有官员都在宣武门外,每天夜间起来进前门上朝,因此夜间一点钟前门就打开了,其它的门则天亮才开。王公亲贵由神武门进宫,其余各官员都由东华门进出,东华门外有标准性建筑物“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
不仅有止车门与下马碑之规矩,古代官员上朝时还不准点灯。据相关史料了解到,为的是方便夤夜出入和消弭火患。

问题三:皇帝一般早上什么时候上朝 希望答案您还满意 呵呵,有意思的问题。五更天相当于清晨的5点到7点,至少我知道在清朝的早朝时间是这样的(因为清朝的历任皇帝大都比较勤奋),都要五更上朝,那时皇帝和大臣确实比较辛苦,有的家住的远的担心迟到甚至要半夜爬起来。其实早朝制度也不是绝对的,要看皇帝自己是否亲政和勤勉。最著名的是明神宗万历皇帝23年没有上朝,虽然他不来,但是政务还要办,大臣们还是要来的,只不过我想时间可能不会那么早了。 转一篇相关的研究文章,虽然比较长,但还是长见识的,耐心看看: 官方假日和办公时间 这一节主要限于官员阶层的正常时间表,因为每一个官员的工作时间表显然不必相同――他的职位可能是忙碌的,也可能是清闲的。还有,时间表也可能因为国家是在和平时期或处于危急状况而有所改变[1]。夏天的时间表和冬天的时间表也会有季节性的差异。并且,即便正常的时间表也不能永远同样严格忠实地遵守。一个懒惰的统治者或官员常常不能按时办公或视朝,而一个勤谨的皇帝会日夜不休地工作。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可以开始描述讨论时间表的正常实施情形。 首先,我们要问,在传统中国是否有相当于星期天的例假日?答案是有的.在汉代,官员在每五天之中可以有一天不办公,这个假日称为“休沐”[2],下至隋代仍然奉行这一个假日。不过在汉代以后的分裂时期,南方中国曾经有所改变;我们知道,至少建都在今日南京的梁朝曾经规定每十天之中才仅有一次的例假[3]。自唐至元都奉行这一个规定。这些假日称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4]。明、清时代再进一步削减,完全废去这一类假日的规定(直到民国时期,星期天才成为官方假日)。 ____________________ [1] 例如:在南宋初年的危急时期,官员在假日也要留在官署。参考《宋会要稿》,“职官”六十,页15。 [2] 例子见《汉书》卷46,页11下;卷50,页12上;又见《后汉书》卷74,页3下。 [3] 清代类书《渊鉴类函》卷123,页37下―38上,载梁刘孝绰“旬假”诗;又载隋江总诗,起句是“洗沐惟五日”。江总原仕于陈,但这首诗可能在隋代时作。 [4] 《唐会要》(《丛书集成》本)卷82,页1518―1521;《通制条格》卷22,页4上。 我们如何解释中国历史上对例假日的不断削减?可以想得到的简易答案有两个:第一,这种改变可能反映出需要由公务员处理的 *** 职责(或许是繁文缛节)长期的增加;第二,中国历史上可能有这样的一个趋势,皇帝对待他的官员越来越像一个严厉的主人.大致说来,这些解释可以用于统治权力较前代集中的明、清时期。唐代的事例则有所不同,因为如我们将要谈到的,唐代的节庆假日和其他假期相当多。 要了解从五天之中有一天假期的汉制转变到在比例上只有一半的唐制,我们必须考虑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官员的住所。可以断言的是,汉代官员习惯上住在他们的官署,而不是住在家里[1]。因此在理论上,虽然平常他只在清早和傍晚正式办公[2],但是在日夜的任何时间他都可以处理公务。由于大部分官员住在他们的官署,休沐的假日对于家庭在一定距离内的官员来说,等于是一个回家的休假。 根据史籍所载的例子,在这样的一个假日里,一个清廉的官员由于无力乘车或乘船,会步行回家。一个喜欢交际的人在回家途中,会首先拜访他的亲戚朋友[3]。无疑地,很少官员会不肯休假。下述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例外,有趣而且发人深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1938),页351―353。 [2] 《说文》对“申”(下午三......>>

问题四:清朝皇帝作息时间表是怎样安排的呢 早上七点到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皇帝吃饭称“传膳”、“进膳”或“用膳”。清代皇室沿袭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一天早晚两次正餐,就是早膳和晚膳。早膳在上午八九点时进行,晚膳在下午一点到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要早一个小时。两次正餐后,各加一顿小吃。如果临时需要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过来。
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是皇帝上朝理政、办理公务的时间。皇帝处理政务一般分为日常的和特殊的两种。一年一度的批准死刑、接见外国使臣等,是属于日常的政务;重要的典礼像登极大典、大朝会、皇帝生日、皇帝大婚等都属于特殊的政务。
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2点30分,是皇帝休息吃晚饭时间,根据《国朝宫室》记载,每天下午皇帝一般在一两点时吃晚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在下午2点30分到5点这段时间里面,皇帝除了办公以外,主要是看书学习、吟诗作画,或者是由妃嫔陪同看戏、听音乐等等其他娱乐活动。
晚上七点到九点皇帝要祀拜神灵,然后上床睡觉。

问题五:在古代,每个朝代的皇帝是什么时候上朝吗,几点钟上朝?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问题六:清朝皇帝上朝的地方在哪里? 北京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名为“金銮殿”,它是皇帝登基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清代没有专门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有些早朝的意思。顺治皇帝亲政之前,国事都由多尔衮代为处理,当时紫禁城前朝三大殿都被烧毁,办公一般在武英殿。多尔衮于顺治7年死后,顺治亲政,修复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多在那里处理,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而召见或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如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康熙成年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6点,夏秋季早上5点,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这有点像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番等重大决策都是由御门听政决策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惫惰,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q恭ot;废止。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每日早起由军机大臣向皇帝奏事,根据需要或一人独自奏对,或多人奏对。地点在养心殿西暖阁,就是三希堂外间,有秘道与军机处相通。如果有重大事项要扩大范围商讨,则多传旨在养心殿进行朝会议事。再有清朝皇帝多喜爱园居生活,大多数时间都在三山五园渡过,听政地点为康熙在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在圆明园万方安和,乾隆在圆明园含经堂、嘉庆、道光在圆明园勤政亲贤、咸丰在圆明园北远山村,同治帝时圆明园被焚,颐和园尚未重修,而且是垂帘听政,所以就在故宫养心殿听政,光绪年间在颐和园仁寿殿。

问题七:古代几点上朝 各个朝代都不同清朝是大臣们每天早上五更天就得上朝等皇帝了,五更天相当于现在的5点到7点,大臣们每天基本上是4点就起床了梳洗完了,大皇宫等皇帝了,所以说无论皇帝还是大臣都不好当啊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

问题八:请问清朝的皇帝从什么时候开始用汉语上朝 康熙年开始,从康熙开始用汉语就比较多了,到了康熙中鸡期,全用汉语了,总体来说汉语站主流了,因为有的满族官员上奏折依然用满语

问题九:清朝当官每天都要上朝吗 去衙门工作是必须的,但是上朝是有间隔的。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不过康熙、乾隆这些皇帝在勤政的时期也有一日一朝的时候。

问题十:皇帝上朝一般什么时辰? 清朝皇帝每天都会上朝
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皇帝卯时起床上朝,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俗话说皇帝五更上朝.
附:
百官上朝,唐诗中也有说以鼓声为号令的。李贺《官街鼓》诗中说: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王琦注:《唐书》:“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其制盖始于马周。旧制:京城内金吾昏晓传呼,以戒行者。周上书令金吾每街隅悬鼓,夜击以止行李,以备窃盗,时人呼曰鼓,公私便焉。”可见置于街坊的鼓,当日暮、凌晨时敲响,主要用于警戒以防盗贼,也兼有报时的作用,以启坊门。原与百官上朝无关,但百官可以据鼓声判断时辰,所以唐诗中 写到早朝的诗,多写钟声,也有钟鼓一齐写到的。
官街鼓凌晨 五更二点敲起,相当于今日的早上五时左右。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上朝的百官们当然更要早起,因为他们散居于长安各街坊,距上朝的宫殿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路程。《明皇杂录》:五鼓初起,列火满门,将欲趋朝,轩盖如市。”是晓色朦胧中百官上朝的真实写照。
唐时帝王每日都要临朝视事。 《唐会要》引《仪制令》:诸在京文武官员职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监察御史、员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