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史上十大奸臣的凄惨下场

人生百味 2023-07-19 21:56:43

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安禄山——祸国奸雄,死于非命;杨国忠——恶贯满盈,玩火自焚;张邦昌——卖国求荣,自缢身亡;蔡京——有才无德,抑郁而死;秦桧——通敌卖国,遗臭万年;阿合马——狂征暴敛,全家被诛;严嵩——巨奸大恶,抛尸荒野;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和珅——惊世巨贪,自作自受。

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

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出谋划策,为吴国出了不少力。但得志后,他利欲熏心,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眼看要灭亡了,越王勾践派文种贿赂伯嚭,送了大量金钱美女。伯嚭接受了越国的贿赂之后,就极力怂恿吴王夫差答应了越国的议和请求,使越国有了喘息的机会。越王到了吴国之后,伍子胥劝吴王杀掉勾践,以绝后患,伯嚭极力袒护勾践,使吴王打消了杀掉越王的念头。

羽翼渐丰的伯嚭望恩负义,开始残害伍子胥。尤其是吴王得了美女西施后,大动土木,修建了姑苏台,日夜与西施等美人享乐。伍子胥看出了越国的意图,苦苦相劝,令吴王十分反感。公元前484年,吴王想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不同意,并陈述了利害,吴王非但不听,却萌生了要杀掉伍子胥的念头。伯嚭落井下石,使出借刀杀人之计,想除掉伍子胥,但没有得逞。伯嚭并不甘心,又编造谎言,陷害伍子胥,最终使伍子胥自杀而死。

公元前482年,也就是伍子胥死后的第三年,越国趁机攻打吴国,几乎使吴国灭亡。公元前478年,越国再次攻打吴国,吴军大败。公元前473年冬,越军攻破吴都姑苏,吴王夫差自杀。伯嚭以为自己对越国有功,竟厚颜无耻地向勾践请功。没想到,勾践对他早已深恶痛绝,遂命武士将伯嚭斩首,并灭了他的全家。祸国殃民的奸臣最终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安禄山——祸国奸雄,死于非命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杂胡”也称“杂种胡”,是指混合血统的胡族。

安禄山的父亲是谁,史书没有记载,只知道他的母亲是阿史德氏,所以安禄山很可能是其母与别人的私生子。后来,他母亲又嫁给胡将安延偃,所以他姓安。

安禄山足智多谋,天宝三年(744年),他兼任范阳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为了讨好唐玄宗,安禄山积极表现自己,竟认杨贵妃为干娘。这一年,安禄山45岁,而杨贵妃只有29岁。天宝九年(750年),玄宗封安禄山为东平郡王,将帅封王者前所未有,安禄山开了先例。天宝十年(751年),安禄山兼任河东节度使,这样,安禄山成了平卢、范阳(今北京)、河东(今太原)三镇的节度使了,拥兵十多万,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安禄山拥兵自重,野心勃勃,蓄谋已久要推翻唐朝取而代之。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安史之乱”长达8年之久,中原地带战火连天,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成为唐朝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由于安禄山内部发生内混,安禄山被部下所杀,结束了罪恶的生命。

杨国忠——恶贯满盈,玩火自焚

杨国忠(?——756),本名钊,生年不详,是杨贵妃的堂兄,因杨贵妃得宠而入朝为官。李林甫死后,被拜为右宰相,封魏国公,独揽朝政大权。

杨国忠本是一个无赖之徒,入朝之初,他与李林甫狼狈为奸,欺上压下,排除异己,干了不少坏事。后来,他又与李林甫勾心斗角,互相争斗。李林甫病死后,他取而代之,成为右宰相。掌握大权之后,杨国忠专横跋扈,任人唯亲,生活腐化,欺压群臣,没有一人能与之抗衡。安禄山得宠后,他怀恨在心,处处与安禄山争宠,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南逃,当队伍达到金城(今陕西兴平)西郊的马嵬驿时,早就对杨国忠兄妹不满的禁军首领陈玄礼等人发动了兵变,乱刀将杨国忠砍死,应验了那句“玩火者自焚”的古谚。

张邦昌——卖国求荣,自缢身亡

张邦昌(1083——1127),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今河北东光县)人,进士出生,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官运亨通。到了宋钦宗即位时,他官拜副宰相一职,成为朝廷中权倾内外的人物。

早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兵分两路向宋朝进攻。张邦昌畏敌如虎,害怕战争一起,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议和。宋钦宗派他的弟弟康王赵构与张邦昌一道去金营,被金人当作人质扣押。张邦昌奴颜婢膝,委屈求全,答应了金人割地的无理要求。金人暂时退兵后,钦宗以为张邦昌有功,竟然由副宰相提升为正宰相,而一大批主张抗金的大将却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击。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侵,次年正月攻破了宋朝都城开封,徽宗、钦宗被掳入金营,张邦昌则被金人推举为大楚皇帝,当了傀儡。虽然登位时间仅仅33天,但他对金人更加百依百顺,甘愿卖国求荣。宋高宗即位以后,张邦昌极力讨好,不但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还被拜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封其为同安郡王,这对宋王朝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1127年,李纲等正直大臣力谏宋高宗惩治卖国贼张邦昌,高宗知道了张邦昌的种种罪恶行径,最终下了决心,下昭让张邦昌自裁。张邦昌只得上吊自杀。

蔡京——有才无德,抑郁而死

蔡京(1047——1126),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24岁中进士,被派往钱塘(今浙江钱塘)任县尉,不久被拜为中书舍人。由于蔡京在朝廷中写的字是最好的,他很快又被拜为龙图阁侍制、知开封府。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死,宋哲宗即位,司马光被任命为宰相。有人弹劾蔡京,蔡京被排挤出中央政府,出知成德军(今河北正定)。但刚到成德不久,他又被改派为瀛州(今河北河间)知州。在瀛州,蔡京在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投机钻营,练就了一套媚上欺下的本领,成了一个混迹官场的老手。守旧派认为此人可用,将他升迁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后,守旧派大臣一一被逐出朝廷,而蔡京却被招回京城,官拜户部尚书。他凭着自己能写善画的本领,逐渐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元符三年(1100年),亲政刚刚6年的哲宗病死,宋徽宗继位,一些守旧派大臣又被招回京城,蔡京受到冷落,连连降职,让他出任太原知府。蔡京心中不服,迟迟不肯上任。徽宗大怒,贬他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蔡京仍然不去赴任,徽宗便削了他的一切官职,让他到洞霄宫(位于今杭州)做提举。蔡京害了怕,最终还是去了。

不久,昏庸的宋徽宗在童贯的举荐下,重新起用蔡京,让蔡京任定州(今河北定县)知州,后又改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知府。时间不长,蔡京被招回京城,官拜尚书左丞。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蔡京被拜为右相,第二年被拜为左相,真正成为位极人臣的显赫人物。

大权在握的蔡京打击报复了一批守旧派,同样对革新派进行了迫害。他贪赃枉法,陷害忠良,打击异己,令百姓深恶痛绝。在他的专权下,朝廷充满了奸邪之臣,朝政日益腐败下去了。

蔡京分别在崇宁五年(1106年)、大观三年(1109年)、宣和二年(1120年)三次被免去宰相职位,又被重新起用,可谓三起三落。第三次出任宰相之后,他的儿子蔡攸竟与他分庭抗礼,最后被儿子算计,结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开封,蔡京逃到亳州。一路上,人们不卖给他食物,沿途官吏纷纷驱逐他,不让他走大路。后来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流放地,他竟无处安歇,只得住在城南的一座寺庙内。蔡京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终于在抑郁中死去。

秦桧——通敌卖国,遗臭万年

秦桧(1090——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出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25岁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秦桧被俘押到金国。他贪生怕死,投靠了金国,成了宋王朝的叛逆。回到宋朝后,他窃取了右宰相的高位,为实现他卖国的阴谋打下了基础。绍兴二年八月,秦桧被免了宰相职位。宋高宗一心想与金人议和,知道秦桧与金人的特殊关系,便于绍兴八年初重新任命秦桧为宰相。他一直里通外国,为了完成金人的使命,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残害抗金的大臣和将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等人,酿成了千古冤案。不仅如此,他还制造党祸,打压政敌,在他当宰相的18年里,不知道有多少人遭到他的打击和陷害,使南宋王朝变得十分黑暗腐败。南宋军民对他无不切齿痛恨,人人欲杀之而后快。秦桧做贼心虚,惶惶不可终日,终于一病不起,于1155年10月一命呜呼,结束了罪恶累累的一生。

阿合马——狂征暴敛,全家被诛

阿合马(?——1282),元世祖时的“理财”大臣。其出生地在花剌子模费纳喀忒(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塔什干西南锡尔河右岸)。早年投靠忽必烈皇后的生父按陈那颜,后为察必皇后斡耳朵的侍臣。

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阿合马步入政坛,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列副宰相之位,进阶荣禄大夫。1270年,忽必烈立尚书省,以阿合马平章尚书省事,掌握了朝中的财政大权。他一方面为忽必烈聚财敛物,一方面植党专权,把持朝政达20余年。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在各地强占民田,同时挟权经商,获取四方之利,在家中设置总库。他还仗势欺人,欺男霸女,拥有妻妾400余人,荒淫到了极点。阿合马树敌极多,天怒人怨,人人想杀他。后来,阿合马与太子真金的矛盾日益尖锐,真金决定刺杀阿合马。1282年三月十七日夜,真金终于设计刺杀了阿合马。阿合马死后,在他的家里搜出了两张人皮,他的其它罪行一一被揭露出来。忽必烈大怒,下令将阿合马开棺抛尸到城外,任野兽食之。不久,阿合马的妻、妾、子、侄以及私党多人被诛,并有714个私党分子被分别治罪。

严嵩——巨奸大恶,抛尸荒野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介溪,又号勉庵,江西分宜(今江西分宜)人,出生于普通士人之家,25岁中进士,步入官场。因患病在身,在家乡修养达十年之久。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还朝复官,但并不如意,直到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才升为礼部右侍郎。为了谋取更大的官职,他极力巴结顶头上司夏言,在夏言的举荐下,严嵩青云直上,升为吏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为南京礼部尚书,接着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爬上了六卿的高位。夏言当上首辅大臣后,把严嵩调入北京,当上了礼部尚书,做了高官。

严嵩并不满足,违心地编造谎言献媚世宗,得到世宗的宠信,加他为太子太保,升为一品官阶,并赏赐了大量钱财,使严嵩达到了升官又发财的目的。但他忘恩负义,对提携他的夏言恩将仇报,踏着夏言的尸体爬上了首辅宝座。他陷害同僚,必置之死地而后快;他结党营私,贪赃纳贿,富甲天下。他的党羽和子孙更是为虎作伥,横行朝廷,不可一世。严嵩的专权乱政,使明王朝的国力衰弱,边疆防御受到严重破坏,人民惨遭蹂躏,但他却找人当了自己的替罪羊。

嘉靖四十一年(1562),严嵩的恶迹终于败露,世宗下昭将严嵩罢职,勒令回籍修养,他的子孙以及党羽也都遣戍边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和党羽罗龙文在去戍地的途中逃回原籍,招纳亡命之徒,横行乡里,无恶不作,被朝廷斩首,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被抄,奸党与家人一一治罪。隆庆一年(1567),87岁的严嵩贫病交加,在举国一片唾骂声中死去。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直到万历初年张居政执政,才吩咐分宜县令埋葬了他的尸骨。

鳌拜——欺主乱政,囚死狱中

鳌拜(?——1669)出生于将门之家,自幼弓马娴熟,技艺高强。长大成人后,力大难制,性情凶暴,驰骋疆场,战功显赫,有“巴图普”(勇士)之称号,得以封官晋爵。皇太极死后,鳌拜为年幼的清顺治帝即位发挥了重大作用,获得顺治帝信任,又以护卫太后有功而位至极品。康熙即位后,受顺治遗命,任其为四辅政大臣之一。

鳌拜居功自傲,逐渐变得骄横起来,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他擅杀大臣,私欲膨胀,结党营私,随时准备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庄皇太后的警惕。首辅大臣索尼死后,鳌拜一心想占据此位,便逼迫康熙杀了政敌苏克萨哈一家大小,以首辅自居,更加放纵。他还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责大臣,拦截奏章,权势已威胁到康熙的统治。亲政以后的康熙忍无可忍,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设计逮捕了鳌拜。胸怀宽广的康熙没有杀他,也没有牵连更多的人,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久,鳌拜死于狱中。

和珅——惊世巨贪,自作自受

和珅(1750——1799),字致斋,满州正红旗人。少年时贫穷而无所依靠,他的父亲是个不知名的副都统,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军功,因此和珅世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不久被授为三等侍卫,当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卫。

和珅巧言令色,非常聪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很快青云直上,十几年时间内升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赏戴双眼花翎;后调任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乾隆五十三年封三等忠襄伯,赏紫缰;五十五年又赏给黄带,头上的官衔越来越多,连和珅本人也觉得厌烦了。

和珅最大的本领是聚敛财物,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乾隆死后,嘉庆即位,和珅被处死,家产被抄,其结果触目惊心。清政府当时列了一个清单,共计106号,仅其中的25项,就已价值2.2亿两白银,其家产共有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

和珅的巨额财产被抄没后,只有少量入了国库,大量的被嘉庆皇帝中饱私囊,所以才留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谚。

中国封建历史上十大最著名的奸臣有那些?(非太监)

(一)庆夫———春秋鲁国贵族,“庆夫未死,鲁难未已”即源于此。 (二)赵高———秦朝宦官,原系赵国贵族,“指鹿为马”者即为赵高也。 (三)梁冀———东汉大臣专横朝政、贪得无厌,所掠财产竟相当于全国半年租税。 (四)董卓———东汉凉州豪强,承帝时任并州牧掠夺白银逾百万,后被吕布所杀。 (五)来俊臣——唐武则天时酷吏,“请君入瓮”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场。 (六)李林甫——唐朝权臣,玄宗时任礼部尚书兼中书令,位高一时。 (七)秦桧———北宋历任御史中臣等职,以莫须有罪名将名将岳飞杀害。 (八)严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书,官至太子太师。 (九)魏忠贤——明朝宦官,为害一时,最为凶残。 (十)和坤———原在清庭銮仪卫当差,因逢迎献媚,为乾隆所宠。

功劳越大、结局越惨的10大历史人物,第一名结局如何?

中华五千年历史,诞生了诸多功勋显著、成就非凡的卓越人物。其中不乏最后得以平步青云、春风得意者,但也有许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千里马”。在后者中,就有10位功劳与人生最终的凄惨程度可以说是成正比的代表性人物。这10位人物中,第3位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而第1位,被活埋在雪地里,就这样活活地被冻死,实在是最惨的一位。下面我们看看这10位人物究竟遭遇了什么。

第10:“国士无双”韩信。韩信被称为“兵仙”,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十分卓越,先是为刘邦出谋取关中,接着在楚汉之争中逼得项羽乌江自刎,清除了刘邦称王道路上最强劲的对手。是以,世人都说是韩信替刘邦打下的江山。刘邦自然对这位功高盖主的军事奇才心存忌惮,楚汉战争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封其为楚王。然而刘邦仍旧对其无法信任,高帝六年,他伪游云梦,趁机软禁韩信并贬其为淮阴侯。汉十年,吕后与萧何将韩信骗至长乐宫,将其杀害,事后又诛杀其三族。韩信一生从未战败,是建立西汉的关键性人物,却不得信任,死的实在是凄惨。

第9:“外科圣手”华佗。说起华佗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神医两个字。华佗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医学家,并且他通晓医术的各个方面,在外科方面尤其擅长,还擅长内、妇、儿科以及各类手术、针灸。曹操曾专门让华佗为其治疗头痛,华佗说这病只能长期疗养,所以在曹操身边待了很久,曹操也没被治好。华佗因离家久想回家便找借口回家。后来曹操三番五次命令华佗前去诊治,华佗自觉清高不愿为人差遣来求得温饱,便找各种借口不愿回曹操身边,曹操震怒,将华佗关押牢狱。一代神医华佗最终被拷问致死,着实可惜。

第8:“武穆王”岳飞。岳飞一生以“精忠报国”为人生信笺,他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是南宋威名昭著的抗金名将,连连击退劲敌收复失地。然而最终,他被奸臣秦桧所害。秦桧联合众人诬陷岳飞谋反,宋高宗听信其谗言将岳飞赐死大理寺狱中。

第7:变法功臣商鞅。秦国原本只是西边身处穷乡僻壤的一个穷苦国家,是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富强。他通过变法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行政、税收等多项适用于秦国当时国情的制度,还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他主张重农抑商,在军事方面他主张的军功爵位制度使得秦国打造出勇猛的军队。这些都奠定了秦国日期壮大的基础,所以是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灭六国并一统天下的资本。然而改革都伴随着牺牲,秦惠文王选择了用商鞅作为变法改革的牺牲品,商鞅被五马分尸而死。


第6:“天纵之圣”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之一,被后人尊为孔圣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夫子著有《论语》、六经等,至今广为流传。他带领学生周游列国,但其思想并未被当时的各国君主认同,其抱负不得施展,最终落得个疾病缠身,失望而终的凄凉下场。孔子死时,身边也仅有弟子子贡侍奉在侧。

第5:秦朝丞相李斯。李斯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协助秦始皇一统了天下,也是他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然而功勋如此卓著的他,最终将仕途毁在了自己手里。秦始皇病死巡游途中后,李斯与赵高合谋害死了太子扶苏,助胡亥登位。后来赵高为了稳固自身地位、排除异己,诬陷李斯谋反。李斯在狱中悲痛地对其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犬出上蔡门,取追捕狡猾的兔子,但不可能了”。最终,李斯被诛全族。

第4:“造纸鼻祖”蔡伦。蔡伦在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是一名太监。章和二年,他升为中常侍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前人的种种造纸经验并对其改进,反复尝试后他终于造出了“蔡侯纸”。汉和帝很满意蔡伦的造纸术,下令全国推广使用。蔡伦的造纸术也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以及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但蔡伦最终却因权力争斗而自杀身亡。

第3:“最具争议”吕不韦。吕不韦是战国末年的秦国丞相。他是一位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当时还是一个落魄的、穷匮潦倒的秦国质子的子楚,使其成功继位为秦庄襄王,其能力之卓越可想而知了。他执政时,辅佐秦国灭东周国,对秦王兼并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的各派学说。但后来吕不韦因嫪毐叛乱受了牵连,被罢免官职。不久后,吕不韦便饮鸩自尽。

第2:“法家学派代表”韩非。韩非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切切实实的理论依据。韩非著有《韩非子》,他在此书中极力倡导君主专制,希望能使国富、兵强。秦国当时其实非常崇尚他的思想,但因李斯等人的陷害,韩非子不但没有被重用,还遭遇了牢狱之灾。等秦王幡然醒悟想要赦免并重用他的时候,他已经被李斯等人下毒害死了。秦王感慨自己悔之晚矣。

第1:“三朝元老”忠臣解缙。解缙在明代官拜内阁首府、右春坊大学士。他一共辅佐了大明的三代皇帝。他才华横溢,得朱元璋、朱允炆重用。他的主要作品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他还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至今还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被奉为民族文化的精华。但他因为过于关心朱棣立太子之事使得朱棣生厌。永乐十三年,朱棣命人灌醉解缙后,将其买入积雪中,解缙被活活冻死。解缙明明是一位满腹诗经的忠臣,不曾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让人扼腕。好在成化元年期间,明宪宗朱见下诏为其平反昭雪,赠朝议大夫,还追封谥号为“文毅”。

综上,我们看出这10为著名的历史人物各有所长,并且都功劳显著,但是结局都颇为凄惨。仔细分析之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结局却是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所致。例如孔夫子、商鞅的遭遇,是因为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他们的结局可以说是早就注定的。而李斯被诛全族,又是因为自己贪心,与奸人勾结所致,倘若他没有与赵高勾结陷害扶苏,他也许不会惨死。再如解缙、华佗,完全是因为个人性格导致,他们使君主对自己生厌,白白丧失了性命。

中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十大人物有哪些?其中一人首级被做成首爵

我国历史悠久,传承完整,因历史人物过多,在此只列举一些为大众熟知或相对出名的历史人物。

华夏历史延续几千年,即使华夏族始祖炎黄二帝、夏商周等记载相对较少。就从先秦时期,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的大一统多民族的秦朝算起,到1912年清朝覆灭,朝代更替几十次上百次,共2000余年的历史记载是相对清晰、史料众多的,历史人物繁多到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来形容。

即使历史上为大众熟悉的人物、名人,或对中国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有很多。就比如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500余位,要是加上各种君主,更是超过上千位。皇帝的皇后,君主的夫人,各种皇亲贵胄、王妃、郡主等合计都能超过上万位。

历史上的名人大多都是有权有势之人,比起普通百姓是胜过多倍乃至更多,皇亲贵胄更是享受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的好生活,最终生老病死有个好的归宿也很正常,但有些人物的下场就没那么好了,因为种种原因而惨死,如王朝覆灭,战乱、篡位等原因,有的君主甚至是在上厕所的时候掉茅坑里而亡,这样的结束方式“不可谓不惨”,下面紫陌就例举十位死的比较惨的历史人物。

吴起(乱箭射死,并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吴起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军事家,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 。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著作有 《吴子兵法》 流传于世。吴起不仅具有治国的才能,而且善于作战用兵。

《韩非子》说他治军时能和士卒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故士卒乐为其用。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最终在楚国落根,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之后 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在楚悼王死后,被贵族们用乱箭射死。

因设计用楚悼王尸体,将射杀自己的人反杀而被车裂。 因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吴起用箭插在楚悼王身上,而贵族们射杀吴起的时候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下任国君上位后把伤害国君尸体的贵族们全部处死,也将吴起的尸身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五马分尸”)

相信大家对于商鞅这位历史人物是很熟悉的 ,秦国吞并六国,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多民族的秦朝和商鞅推行的商鞅变法有着一半的关系,商鞅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 商鞅是姬姓,公孙氏,其实叫公孙鞅,后被史料记载称为商鞅。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其中富裕而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中,秦国秦献公的儿子公子虔被施刑。

《史记·商君列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翌日,秦人皆趋令。

因太子犯法,但是太子是将来的君主不能施刑,而公子虔是太子的老师,和太子另一老师公孙贾被处以刑法,公子虔受劓刑被挖去鼻梁,公孙贾被脸上刺字 (擦洗不掉),就类似水浒中宋江的被刺字那样。几人成为了“杀鸡儆猴”的角色,之后秦人便遵行商鞅变法定制的法令。

接下来就到商鞅倒霉的时候了,我们也知道商鞅的有力支持者也就秦孝公的力度最大了。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没了后盾了。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然后公子虔就联合一些贵族势力就告商鞅十大罪,因为商鞅变法本就冲动了贵族很多的利益,最终被这些人诬其谋反,之后被秦惠文王下令追捕斩杀。

商鞅最终失败战死,虽然商鞅在战争中被杀,但是对其尸身仍不放过,尸体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之刑 (就是所谓的五马分尸,因为是用马车)。并且被诛杀全族。商鞅结局可谓凄惨,还好是死了之后被五马分尸,要是活的时候处以车裂之刑,那真是痛苦难当,要把人的头跟四肢砍下来都得花不少力气,更何况是用拉扯呢!

李斯(严刑拷打,五刑之后处以腰斩,碎尸)

李斯其实就不用怎么去介绍了,秦国的官员,秦朝的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 。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巩固了皇权,例如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等,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李斯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 李斯亲作《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 等范本七章。李斯散文有 《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言赵高书》、《狱中上书》 。 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称为书法鼻祖。

然而, 李斯听从赵高的话,使胡亥阴谋夺取帝位后,却被以谋反之罪告发,严刑拷打之后被迫承认谋反,之后被处死。

《史记》中有关于李斯被杀的文字记载:“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史记》“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大秦律》其法为:“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菹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

李斯被判刑,刺字,割鼻,截趾,腰斩,枭首,最后碎尸 ,这刑法真是难为执刑的刽子手。而 《大秦律》还是李斯自己制定的。 被昔日的盟友赵高以一条莫须有的谋反罪而残忍杀害,宗族子弟,也是被一律处死。 在中国历朝历代丞相之中,要论下场死得最惨的人,相信除了李斯无人能榜其名了。

戚夫人(断四肢等,做成人彘)

戚夫人就是刘邦的妃子,老婆,也称为戚姬,是汉高祖刘邦极为宠爱的一个妃子,刘邦做汉王时娶了定陶戚姬, 而戚夫人经常和刘邦一起出征,而吕雉在家守着,导致刘邦和大老婆吕雉的关系疏远,而和戚夫人越发亲密,加上吕雉生的儿子刘盈太过于软弱,刘邦认为刘盈不像自己,就想立和戚夫人所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此事为戚夫人惨死埋下了祸根。

之后 戚夫人还经常在刘邦面前哭诉,希望刘邦能立刘如意为太子, 最终因公卿大臣和吕雉的计谋没能成功,之后刘邦去世,刘盈即位,吕雉做了皇太后,就开始对戚夫人下手了, 先是幽禁,干粗活,之后便断了戚夫人的手脚,剜掉眼珠,熏聋耳朵,喝下哑药,做成“人彘”, (也有剃头,眉毛等多种手续的) 最后扔在厕所里。戚夫人估计是历史上最惨的妃子了。

晁错(腰斩于市)

晁错是西汉汉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时期的一名大臣,之后在汉景帝即位后官至御史大夫 。因为之前就是太子的“管家”,在东汉后相当于太子少傅,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可能大家对晁错不了解,但是相信大家对汉武帝施行的 《推恩令》 是有所了解到的,而推恩令就是在晁错推出的 《削藩令》 上面的升级版本,都是为了减弱藩王实力,加强皇权,因此 被诸侯王记恨,后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最终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

于是景帝便派人到晁错家,设计骗晁错,然后晁错被骗到东市,皇帝下派之人直接向晁错宣读诏书,连囚服都没有来得及换就被腰斩于市。 晁错在没有接受任何司法审判、没有蹲过大狱、没有被严刑拷打就给模模糊糊的,让皇帝下诏书给腰斩了,晁错是死的真冤 ,其实景帝也是为了大局着想没有办法。

岳飞(遭受酷刑,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

尽忠报国的岳飞是人尽皆知,是南宋杰出的统帅、抗金名将,也是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就参军,开始“抗金之路”,后因父亲病故等原因被迫几次离开军队,后从参军。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为抗击金军一路凯歌,直捣黄龙,一心想迎徽、钦二帝回朝,好扬大宋国威。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 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等评语 。 岳飞主张挥师北伐,但是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却想求和,最终以十二道“金字牌”召回,后遭受奸臣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遭到严刑拷打诬其谋反,最终也没有找到岳飞任何谋反的证据。即便如此,岳飞还是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在了临安风波亭大理寺,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之后在宋孝宗时,得以平反昭雪,追谥武穆、谥忠武,封鄂王。

方孝孺(凌迟而死)

方孝孺被称为天下第一儒,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孙子朱允炆选定的肱骨之臣。 方孝孺字希直,号逊志,从小就聪明好学,长大后被帝王召入京城,委以重任,辅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在国家重大的政事时,皇帝朱允炆都要向方孝孺询问。

之后燕王朱棣起兵谋反,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之后 燕王朱棣攻破南京,文武百官大多投降于燕王,朱棣想借助方孝孺的威信来描白自己,逼迫他帮着写即位诏书,被方孝孺拒绝,被朱棣下令将方孝孺的亲属、朋友、门生共“十族”八百多人杀掉,之后将方孝孺凌迟杀害。

景清(肢解、薄皮填草)

历史上只有“灭九族”的酷刑,景清是继方孝孺之后,历史上唯二被“诛十族”的第二人。 景清是洪武时期的进士,小时候家里穷,但景清却很聪明,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明史》上称其“倜傥尚大节,读书一过不忘”, 之后在乡邻的资助下,最终考入“类似现金清华、北大高等学府(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

之后以一甲第二名的身份荣获榜眼,成为御史,后因工作失误被贬,在朱元璋去世后,被建文帝朱允炆重新任用,调回京师并升任景清为御史大夫(正一品),之后 朱棣谋反成功并在南京称帝,但是景清当时没有向方孝孺那样抵抗,而是先向朱棣称臣,之后准备在大殿之上伺机行刺朱棣,但是被提前预防而查出景清藏刀。

朱棣:“朕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加害朕?”

景清:“欲为故主报仇耳,可惜不能成事!”“叔夺侄位,如父奸子妻。尔背叛太祖遗命,真乃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

朱棣就问景清,景清回道要为故主报仇,手刃逆贼。朱棣听闻大怒,当即下令将打掉了景清的牙齿,割去了景清的舌头。景清继续以血口辱骂朱棣,之后朱棣下令对景清施以肢解之刑,并剥皮充草,并悬挂在长安门示众。同时还下令株连景清全族。 景清的家乡父老、朋友、学生也全部都遭到迫害,直杀得尸体遍野,血流成河,后放火焚烧,村子沦为了废墟。

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军事名将,爱国将领。 相信是很多朋友都知道的,他戎马一生,为守卫明朝东北边疆、抵御清军进攻,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幸遭奸佞陷害,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致使崇祯帝中了皇太极的离间计,凌迟了袁崇焕,造成千古奇冤, 其家人也被流放三千里。

智襄子(首级被做成“酒杯”用)

智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说到智襄子我们可以能乍一听可能不知道或者不怎么熟悉,但相信我们是听过“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汉语词语的,而这句名言就是因智襄子而产生的。

智襄子是晋国四大家族之一智氏家族领袖,姬姓,智氏,名瑶,称智瑶、智伯、荀瑶 (智氏源自荀氏),称荀瑶也多些。 因谥号为“襄”,被史料记载称为智襄子 ,智氏七世族,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权力仅次于国君),晋国的执政大臣,是晋国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执政大臣,也是周王朝最具权势的卿大夫大家, 智氏家族在当时是风光无限,但最终却因为族长智襄子的不仁不义导致族人大量死亡,智襄子的首级更是被人当成酒具。

晋国国君在权力衰落后,就被智、赵、韩、魏四大家族掌握大权,而智氏家族家族是其中势力最大的家族,也是掌握晋国权力最多的大臣,当时的族长智宣子在退休时,犯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间接的导致智氏家族灭族,原因就是选择了智襄子做继承人。

智襄子的能力很不错,但有个缺点就是不仁不义,最终智襄子接班成为了族长,之后便有了专横跋扈、残暴无道、贪婪凶狠之举,然后为了晋国的国力增强,就向其它几大家族和大臣索要地盘, 虽然自己也献出了万户封邑,但本来自己就是晋国可以说最有权力的人,晋国强大就对智氏家族有益处,但是也不能强迫其他人来献地,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襄子的此举便导致了其他家族有了反抗之心, 韩氏、魏氏无奈之下也将自己的万户封邑献出,但已经想致智襄子死地,智瑶后向赵襄子索要土地时被拒,智襄子便联合了韩、魏两家攻打赵襄子,赵氏寡不敌众,军队一败再败,形势很不利。赵襄子知道不是他们对手于是便投降了其他人,联合韩氏、魏氏等家族一同灭智氏家族。

之后智瑶被几家偷袭兵败,被赵襄子(赵氏家族的族长)活捉杀死,还将智瑶的首级进行雕刻并且上漆等加工,制成酒具首爵 (首就是首级的意思,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智氏家族剩余族人被迫投靠初期的秦国。 智瑶死后便因此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名言。

智瑶的家臣豫让,在主公智瑶死后, 思念智瑶的好处,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了酒浆, 发誓要为智伯报仇,就开始了行刺大计, 第一次行刺赵襄子时,豫让改名换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混入罪犯之中,带着利器去赵襄子家假装修缮厕所,从而伺机刺杀赵襄子,但是被 赵襄子发现,侍卫要杀了豫让,但赵襄子认为豫让是义士、贤士便放了豫让了。

之后豫让开始自己第二次的行刺计划,把漆涂在自己身上,致使皮肤溃烂,剃掉胡子眉毛,后吞下炭火让自己声音变得沙哑,来伪装自己, 开始沿街乞讨,伪装的可谓时豫让自己的老婆也认不出来。但是 豫让没有凭借自己的才华先委身赵襄子下,来刺杀赵襄子,因豫让认为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是有悖君臣大义。

之后便发生了 “赤桥伏击” 的场面,豫让得知赵襄子行程路线和时间,就事先埋伏到一桥下。之后赵襄子到了桥的附近,马突然受惊,就猜想是有人行刺,之后便把豫让找了出来,赵襄子问豫让,你之前也侍奉过其它主公,智瑶把你主公灭了,你不报仇反而侍奉智瑶,现在为智瑶报仇是什么理?

豫让表示之前的主公只是将豫让当作普通人对待,而智瑶则是国士礼遇豫让,而豫让就要向国士那样报答智瑶,但是赵襄子这次不能再放过豫让了,豫让也知道无法生还,便向赵襄子提了一个要求,和其要了一件衣服进行象征性的刺杀,豫让“刺杀”赵襄子衣物后,

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之后豫让拔剑自刎,而之后便有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豫让事迹被传开后,其精神深受很多人的感动,豫让也成为了东周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荆轲)之一,这句千古绝唱也从此成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传统信条,尤其是知识分子,一方面是洁身自好,一方面是士为知己者死,成为古代知识分子向往、倾慕的典范。

以上就是紫陌例举我国历史上结局较惨的十大人物。我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的各类历史人物积累下来,可以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是数不胜数,最终落得不好结局的人物也是大有人在,大家还知道哪些结局不好的历史名人呢?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十大人物有哪些?

在我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十大人物有,商鞅、韩非子、李斯、韩信、晁错、岳飞、解缙、刘伯温、方孝孺。

商鞅的商鞅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法术诈力在打天下的时候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商鞅的刑法很严格,秦孝公的哥哥嬴虔因为犯了法,被割了鼻子。嬴驷在年轻的时候也被商鞅严格的刑法整过。他即位之后,考虑到商鞅权利太大,加上对他积怨已久,就把商鞅判处了他自己发明的车裂,车裂就是五马分尸!

韩非子跟李斯一样都是师出同门,但是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能,直接被毒酒毒死。李斯也没什么好下场,他跟赵高合谋帮助胡亥登基,狡兔死走狗烹,他也没有好下场。赵高为了独揽权力,直接就把李斯给腰斩了。

韩信是汉初最出名的将军,刘邦大杀功臣,其他功臣都是给了个痛快,一刀弄死了。韩心死的挺窝囊的,被吕后设计到后宫里,让几个丫鬟把韩信杀了。诛杀了他的三族。同在汉朝时期,晁错死的也很惨。晁错时汉景帝的老师,也是削藩政策的发动着。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往进攻长安。汉景帝无敌杀了自己的老师晁错,晁错也是死于腰斩。

岳飞是民族英雄,我们都知道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满江红。连发十二道金牌,被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押送过来。在风波亭被勒死。

解缙是明朝永乐年间有名的学士,主编了永乐大典。但是他得罪了太子,被打入大牢。好好喝了一顿之后,被人揍得昏死过去,扔到雪地里冻死。刘伯温这个没有真实的考证,传言是被病重之后,胡惟庸赐了慢性毒药毒死了他。方孝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灭十族的人。朱棣进入南京之后,他不投降不妥协,大骂朱棣。朱棣问他你不怕被灭九组么?方孝孺说,灭我十族又何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5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