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火烧邺城、元上都被废: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名城彻底消失了,

华里士 2023-07-19 21:36:51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古城的“消失”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某一区域内衰落后的重建,如果这么来看,西亚的巴格达、泰西封以及更早的巴比伦城就是这么个关系,他们基本都选择在了两河流域下游密集的水网区、而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也大致相当于此,同样都是在被称为“关中”的渭河谷地中,土地肥沃的区域。

往往在这种地方的城市,就算是因为战乱亦或是王朝的崩塌而破败毁灭,然而一旦崭新的王朝出现,拥有关键战略位置的此地依然会死而复生。

拥有特殊环境的东西方两大城市圈,分别处于两河沃土和渭河谷地(关中),拥有着东西方最著名的几个帝国的首都。注:巴比伦城(巴比伦)、泰西封(安息、波斯萨珊)、巴格达(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然而另外一种消失,指的是一种彻彻底底的消失,在人类历史上,每一块适合生存的地方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城市,消亡城市周边也很有可能出现新城,很难说出现方圆几十里出现无城区的情况。我们所谓的彻底消失,就比如很多人会想到的“邺城”,百姓基本迁入隔壁安阳,此城市的历史地位彻底崩塌,在隋文帝杨坚焚毁邺城后,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当年的首都或陪都,从此失去了地区中心的地位。

我们会发现,上面提到的所有政权,除了前面的曹魏很多人都不咋熟,其实这几个政权都是活跃在号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大时期——割据“北方东部”的政权,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北方的核心区一直都是上面提到的关中以及东边不远的洛阳一带,这个区域都是背山靠水土地肥沃并且易守难攻,是极好的定都之选,所以周秦汉的霸业也全都在这里奠定。

反倒是目前拥有广阔平原的河北,或者说所谓“冀州”的周围区域,在春秋时期甚至都拥有着大量的无人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处在黄河下游黄泛区,经常变道的黄河使得这里并不安稳,还有着大量的盐碱地,可以说在西汉之后这里才逐渐富庶起来。然而不富不知道,一富吓一跳,这个广阔的区域比起过度开发狭小的关中,拥有巨大的产粮能力,这也就有了后来占据冀州的袁绍成为割据军阀最大一股势力的原因。

所以打败袁绍之后的曹操,处在黄河故道、河北中心、太行东麓的邺城就成了他霸权的核心区域,他修建的著名的铜雀台也就成了个浪漫主义传说了。后来,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又在仅仅37年后被胡人赶到了江东孙吴的地盘上。

东晋和五胡十六国的产生,使得“正统”的汉人政权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江南,而这么一来靠近江南的北方东部就成了霸业的中心,再加上五胡政权中,既有征战河北的羯族首领石勒(后赵)、来自东北的鲜卑慕容部(前燕后燕),又有和这两个政权对立的制霸西方、以关中为核心的——氐族(前秦)、羌族(后秦)、匈奴铁弗部(胡夏)等等,所以以邺城为中心的东方割据势力的都城,全面制衡以长安洛阳为基本盘的西部政权。

后来随着鲜卑拓跋部的北魏统一北方、刘裕篡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南朝宋,南北朝开始。不久之后,因为孝文帝迁都汉化——曾经地位高贵的边防军北方六镇眼看着鲜卑贵族跑到中原和汉人士族吃香喝辣,因此造成了基本导致北魏灭亡的“六镇起义”。混在六镇起义军而出现的高欢、宇文泰分别成为了控制河北的军阀以及西北关陇的老大,这哥俩又一次撕裂了北方,分别以邺城、关中控制傀儡皇帝撕碎北魏,最终他俩的儿子篡权建立了北朝最后的北齐、北周。

然而,本身富庶并占领东方的北齐,却在几个不成器的后生中越来越惨,反观先天不足的北周却吞并南朝控制的巴蜀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革新,还获得了新兴政权突厥汗国的支持,最终攻破北齐首都邺城,统一北方。

更多>>(接下文评论)

从汉末到南北朝,邺城为何在历史中频繁出现?

往往一说起“六朝古都”,几乎所有人头脑中都只会闪现出一座城市:江苏南京。这大抵是因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所致。

但是,我要说的却不是它,而是一座位于华北平原的六朝古都。他在公元三世纪至六世纪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里,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也曾经容纳了大名鼎鼎的铜雀台,只是如今,却不见了身影,这座城市就是河北邺城。

邺城何以为“邺”?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距今4000余年。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直到齐桓公始筑邺城,到战国属魏,魏文侯以邺城作为陪都。秦并天下后,邺又属邯郸郡。

直到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才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而正是曹魏时期的邺城,建筑出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只可惜这样一座名都,终于还是在隋文帝杨坚令下毁废,存续近1300年,位列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为何要选择邺城为都?

邺城地理位置其实是十分优越得,为北方沟通河南河北(指广义的黄河南北)、连接山东山西(指广义的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交通要冲。

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前倚大河,背靠高山,进可攻退可守,必然造就邺城在近四百年乱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早在初平二年,袁绍自领冀州牧镇邺。从事沮授就劝袁绍“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附,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只可惜,这样的想法终于袁绍没能实现。

同样的看法,在著名的诸葛丞相的论调之中也有所体现,《隆中对》中,明确说了平定河北四州是克复一统的第一步,而占据邺城,则是平定河北的关键。可见其重要性。

再者说,邺城是冀州的南大门。还是华北与并州(山西)之间的枢纽。又是随时可以南下河洛的基地,三国时期,试问又有哪一个人不会重视他呢?

但是这一切,却都发生在乱世之中,乱世,它是一个具有关键地位的地方,可若是在大一统的年代里,这里却成为了被强力压制无人问津的荒败旧都。

邺城的荒废败落!

北魏末年,北方分裂成东魏、西魏两个政权,高欢控制下的东魏以邺城为国都。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依然以邺城作为都城。此时的邺城经济繁荣、人口众多,堪称是当时北方第一大城市。然而,北齐最终被北周所灭,北周武帝命自己的表兄尉迟迥镇守邺城。

580年,北周宣帝病死,外戚杨坚矫诏辅政,妄图夺取江山。消息传到河北地区,镇守邺城的尉迟迥当即宣布起兵,一时间整个河北地区积极响应,“众数十万”。然而杨坚毕竟掌握着朝廷,他派出大军进行讨伐,最终将尉迟迥的叛乱平定。杨坚深知邺城人口众多,是北方的重镇,一旦有人造反,很容易冲击自己的政权。

于是,杨坚在战争结束后,下达了一道改变邺城命运的旨意,他命人将邺城的宫殿、民邑全部焚毁,而且还把当地居民迁到邺城南部四十里的安阳,将安阳作为相州的治所。自此邺城这座北方第一大城市,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隋朝建立后,邺城沦为属县、附属县镇,千余年来再也没能复兴!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说,杨坚就是毁坏邺城的罪魁祸首,但事实上恐怕就算没有他,邺城也逃离不开衰败的命运,数百年来上游黄土高原由于人类活动而水土流失恶化,越来越严重的水患限制了邺城的发展空间;后大运河永济渠的开通,邺城更失去了水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削弱了其发展动能。这些都会阻止邺城的发展,即便没有毁坏,也会不断地人口流失,逐渐收缩,时至今日,恐怕也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落了。

只可惜一代名城,终究逃不过陨落的命运,退入那历史深处,只待今人在文字之中缅怀追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4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