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那些年那些辽朝公主们

华里士 2023-07-19 21:03:49

大辽王朝是有契丹人所建立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曾经鼎盛一时,遥想当年契丹的铁骑挞伐中原,令大宋王朝的帝王及百官闻风丧胆,他的疆域也曾横跨西域和中原,他曾将中原的文明朝至西域各国,取代了中原王朝成为西域诸国取中华文明经的国度,它不光有强大的军队更有最开明的政治,是它们开启了一国两制的先河,汉人,契丹人都在那个王朝里有属于自己的舞台,繁华散尽,已是尘归尘,土归土。八百多年的日月流转,沧海桑田将那个盛极一时的少数民族王朝如今早已淹没在了厚厚的历史尘埃里,契丹;今天在提及这个名字似乎带着那么一丝神秘的色彩。

也许前世我便是一个契丹人,曾经在塞北草原策马奔腾,或者曾经随着契丹的铁骑逐鹿中原。

前世今生总关请,所以这一世在契丹王朝甚至这个民族早已沦为不可挽回的历史时,我缺喜欢拨开厚厚的历史尘埃,去探寻大辽王朝的秘密,寻觅契丹人的秘密。

透过厚重的历史,我见到了千年前在中华大地上书写大辽王朝的开拓者,建设者,发扬着,还有毁灭者,每个人物都从文字里跳了出来,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眼前,和我对话,与我握手。

契丹人的起源有一个浪漫的故事,当年我们契丹的祖宗一个骑白马自马孟山浮土河而东,一个驾青牛车自平松林泛漠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俩人相遇,一见倾心,结为连理。

青牛仙子和白马王子结为夫妇以后就生了八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契丹八部。

他们的后人就在木叶山建了一座庙,里头供奉骑首可汗和他的妻子可贺敦,二人同时受香火,到了公元九百零七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朝至公元一一二五年辽朝灭亡,期间经历了九代君主,他们每年都会有一次或者两次以青牛白马来祭祀天地或者自己的祖宗,木业山就是辽朝的圣地。

契丹有女人主家的传统,即便到了大辽朝建立,女人的地位同样没有变得卑微,在辽朝皇后或者太后主政并非大忌,因此在大辽朝涌现出了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平以及辽景宗的皇后萧燕燕这样出色的你政治家,,这二人不单是出色的女政治家,同样也可以带兵打仗,指挥万马千军,因为辽的女人比较有地位,只要出身好,施展才能的机会,青史留名的机会自然就多了,除了两位太后将军外,还出现了为辽朝在西北开疆拓土千里的女将军胡辇太妃,她是承天太后萧燕燕的大姐,曾经奉命镇守西北十多年,这期间不断为辽朝开拓疆域,把辽和西域的关系紧密相连,在胡辇太妃镇守西北的十多年里,几乎没发生大的叛乱。契丹女子不挂钩不爱红妆爱武装,她们也有柔美婉约的,譬如辽圣宗的皇后萧菩萨哥,琵琶技艺精妙绝伦,还能够用草木搭建殿宇,是一位音乐家加建筑师,而辽道宗的皇后萧观音,更是一位著名才女,在中国古代才女史上萧观音的名字也数得上,另外就是天祚帝的文妃萧瑟瑟,同样是一位能够出口成诗的大才女。

辽朝的女子因为不用受乱七八糟规矩的束缚,相对应中原汉家女她们都活的自由快意很多,

大辽的后妃们人生如此出彩,那么那些生长在帝王家的公主们的人生也应该和中原王朝的公主们活的个国家出彩,与众不同才是。

辽朝的后妃和公主们比中原王朝的大多数后妃公主们最幸运的一点就是史书记录下了她们的名字,这是最难得的,以往我们在看除了辽朝以往王朝的《后妃传》或者《公主传》能够记下名字的女人可以说凤毛麟角,即便是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的武则天,她真正的姓名我们也不得而知,那媚娘二字不过是唐太宗一时兴起赐的名字而已。

一般我们认为只要是皇帝的女儿,呱呱坠地就是公主,但在大辽却不然。

在辽朝的公主制度比我们想的要严格很多,皇帝的女儿不一定是公主,而亲王的女儿不一定不是公主。

在辽朝皇帝的女儿一般在没有册封之前都称为皇女,只有被册封为公主才可以被叫做公主。

皇女究竟何时被册封为公主,不好说,有的做了一辈子皇女,到死都没有被册封为公主,譬如辽太宗的第二个闺女耶律嘲瑰,在太宗世宗两朝没有被册封不说,而到了她哥哥穆宗初年这位皇女就死掉了,即便死掉了她一没有被追封为公主。在譬如辽圣宗的妃子艾氏生了一位皇女耶律兴哥,同样一直没有被册封,生是皇女,死亦是皇女。还有天祚帝的三个皇女还没来得及有册封机会就被金朝人给掳掠走了。,从高贵的皇女沦为了女真人的战利品,玩物,其命运可想而知,相对一生富贵安逸的皇女,天祚帝的三位皇女包括文妃所生的被封为公主的皇女都承受了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女本皇家人,国破沦为虏,她们才是真正的不幸。人一生尊贵是小,安稳是大

一般来说太子或者王的女儿被称为郡主,然而在辽皇帝的女儿也可以是郡主,或者比郡主更低一些的县主,只要不犯错,也有机会从县主,或者郡主晋封为公主,譬如辽圣宗与汉人马氏所生的女儿九哥先辈封为南阳居住,之后晋封为公主的,辽圣宗的十四个女儿里,几乎大多数公主都是天生皇女,之后封县主或者郡主,然后晋封公主的。

一般来说在辽朝皇女直接晋封公主的大多都是母亲出生高贵,也就是皇帝的嫡女,譬如辽景宗和皇后萧燕燕所生的三位公主以及辽兴宗,辽道宗和皇后所生的女儿她们的血统高贵,直接封为公主也就无可厚非了。

还有一些皇女虽然被封为公主了,但没有封号,是史书没有记下,还是皇帝的确没有给予一个封号还有待商榷。没有封号的公主,譬如辽景宗和渤海妃子所生的女儿淑哥,被封为公主,但却无封号,在譬如辽圣宗和几个汉女妃嫔生的女儿,有几位好不容易从郡主晋封公主,但同样无封号,譬如耶律八哥,初封同昌县主,之后晋封公主,但无封号。这些没有封号的公主包括只是皇女或者县主,郡主的皇帝闺女,她们大多血统不高贵,也就是她们的母亲不是出在萧氏后族,契丹人比较注重血统,一次耶律皇族和萧氏后族一直联姻,皇帝必须出自萧氏后族女子所生,那么皇女自然是萧氏所生的血统要高于其他女子所生的。

在辽朝亲王的女儿也可以被封为公主。

共2页:12下一页

她是最神秘的公主,容颜千年不朽!凤棺陪葬却少有珠宝,竟为镇魂

咱们国家名墓虽然很多,但墓里有珠宝、珠宝有故事的却没几个~于是认真搜索了2个月,终于又找到了一个神秘的墓葬! 这个墓被称为「 ”神女墓”,属于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四公主——耶律质古(也被叫做「 ”奥古公主”): 奥古的双重身份 公主、神女 奥古公主是个神秘人物,《寻龙诀》里杨颖饰演的「 ”契丹神女”,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契丹人信奉萨满教,其中,地位崇高的「 ”神女”一般由贵族女子担任,被称为「 ”奥姑”。 当时的奥古公主就是一位「 ”奥姑”,主要工作就是做做法事、为族人祈福: 在《寻龙诀》电影里,「 ”神女”的装束特别繁复,浑身上下都缀满了金银珠宝.....我觉得,如果穿的人身体稍微虚弱一些,怕是要被压得喘不过气: △《寻龙诀》里3款造型设计,暗金色+暗红色,一股阴森感扑面而来 电影最终采用了右边那款的类似造型,头戴牛角、珠宝长袍覆身,确实比其他2个造型更加威严华贵: 很多人觉得这个造型虽然很好看,但有些不切实际,牛角啥的也太奇怪了吧!其实,这可是有根据的呦~ 在契丹的传说里,他们的祖先是一位骑白马的小伙子和一位骑青牛的姑娘。两人结婚之后生下了8个儿女,后来家族发展壮大,就变成了契丹的8个部落。 所以电影就将神女造型设计成了头戴牛角,符合他们对祖先的尊崇: △这张是不是清楚一些? 另外,神女脸上佩戴的「 ”黄金面具”也是真实存在的。 在现实考古挖掘中,奥古公主的棺椁被打开时,她就身穿红袍、头戴金冠、脚踩马靴、脸覆黄金面具(从描述来看,跟电影的造型很像): △公主和驸马一起合葬 奥古公主的金面具是这样的: 基本除了衣服鞋子,其他都是黄金白银制作的了。据说,连枕头都是鎏金的,身体还被银丝紧紧包裹住。 可见,奥古公主生前应该很受宠爱了,那她为何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呢?史料没有记载,后人有猜测她是病死的,还有人猜测她是谋反不成....被亲爹赐死了! 千古谜题 奥古公主之死 奥古公主是耶律阿保机唯一的女儿,又是神女,在族里地位很高。十几岁的时候,她.....就嫁给了自己的亲舅舅。 这在咱们来看是 *** ,可在当时的契丹,算是亲上加亲。 不过奥古公主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他们家族发生了叛乱,她那倒霉的老公也参与了,企图拉耶律阿保机下马!但最后仍然被镇压了。 △耶律阿保机,契丹人这地中海的发型,让我无法理解 老公被拖出去斩首,奥古公主也很快因「 ”病”去世了。 不过她死得非常蹊跷,因为她的尸身里面满是水银,究竟是被毒杀,还是死后灌入水银防腐?已经成为了一个千古谜题。 而且很奇特的是,奥古公主的尸身保存得很好,考古学家打开棺盖的时候,她的面容依然清晰可见! 于是专家做出了复原图.....长得不是很美,甚至有些质朴: 另外还有一点很蹊跷的是,我们之前提到过,契丹讲究厚葬,但这位公主的墓却很狭小寒酸!央视曾经出过一期名为《凤棺迷魂》的纪录片,讲的就是奥古的墓葬。 她的墓葬大门上竟然只有一只年深日久的铜锁,木门后面也没有任何机关: △对于一位公主来说,非常简陋了 打开木门,里面却躺着一具精美异常的红色棺椁,上面雕着一只金色凤凰,表明了墓室主人高贵的身份: △这个凤棺材非常华美了 △棺材上的金凤凰 奥古公主的陪葬品也是丰富的,据说有这全套的「 ”神女祭司套装”。可惜我没有找到图片,大家自动脑补一下: △陪葬品大多是黄金制品 虽然凤棺异常奢华,但公主的墓室却修得很仓促,据考古学家发现,她墓室的壁画画得很敷衍,而且壁画没干,就匆匆的下葬了.... 奥古公主拥有如此雍容奢靡的棺椁和陪葬品,却被埋在一个寒酸的墓室里,而且连墓志铭也没有.....非常不合理了!所以后人才猜测,她是被秘密杀害的。 一个皇室贵女被害身亡,当然秘而不宣,只能匆忙下葬。至于她为什么会死?被谁杀害的?都是谜呀~ 不过也正因为「 ”谜”,才给了我们后人很多灵感,以她为原型,编造出一个又一个或惊悚、或凄迷、或哀伤的故事。 至少在我心目中,「 ”奥古公主”已经是神秘的代名词啦! 契丹金银器小科普 文章的最后,想跟大家聊一聊「 ”契丹人的金银情结”,他们对黄金白银爱的很深切了。 契丹是我国北方草原的一方强族,从诞生到灭亡,存在了近千年。最辉煌的时期是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建国号为「 ”大辽”: 契丹族位于丝绸之路上,很多途径丝绸之路的外国使者,都误以为「 ”契丹=中国”。以至于,现在希腊语、俄语等语言里,中国都被称为「 ”契丹”。 △乔峰大侠就是契丹人,本命「 ”萧峰” 一个曾经如此强大民族,最终却如流星一般陨落,既没有血脉继承(咱们56个民族里,没有契丹族),也没有文字流传。 留下的,只有这些精美的金银器。 △鎏金生肖奏乐图 契丹贵族偏爱金银器,不管是首饰啊、器皿啊、马具啊,都是无金不欢。而且他们还讲究「 ”厚葬”,所以随葬品里有大量的金银制品。 1 耳饰 首先来说说耳饰~契丹不管男女,都有戴耳环的习惯,它们耳环设计也十分精巧!完全不逊于中原的制作: △凤形金耳饰,这是按照中原风格制作的 「 ”鱼龙形”是契丹耳饰里最常出现的造型之一。鱼龙,龙首鱼身,据说和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有关,所以也被成为「 ”摩羯鱼”: △摩羯纹金耳饰,我觉得有点像抱着球的海狮.... 摩羯还有一个名字是「 ”摩伽罗”,它其实是佛教里的一种瑞兽。大家佩戴这种造型的耳饰,也是代表了对幸福的向往: △安徽博物馆收藏的一对摩羯嵌绿松石耳饰 另外,契丹耳饰的造型里还有一种常见的佛教瑞兽,名为「 ”迦陵频伽”,它是人首鸟身: 内蒙古赤峰市出土过一件「 ”迦陵频伽金耳坠”就非常精美,迦陵频伽手托莲花浮于祥云之上: 不知道这些金耳环是谁所有,但在它们的身上,依稀还残留着契丹女子独特的风情。 2 冠饰 契丹人对头冠也很执着,贵族男女基本都要头戴冠饰: △鹰顶金冠饰 上面这只老鹰,头顶用绿松石组成,鹰身及双翅由金片制作!鹰强悍凶猛,是契丹人的族灵神,具有民族图腾的意义: 下方的冠箍由3条半圆形的金榫卯连接而成,其上刻有卧虎、盘角羊、卧马等等: △雕得还是非常传神的 契丹贵族女子佩戴的常见头冠会传统一些,被称为「 ”菩萨冠”,特点就是呈卷筒状,前檐顶尖成「 ”山”字形: △鎏金银冠 3 其他金饰 契丹人还会在腰带上、衣服上点缀金饰,因为黄金深受他们的推崇,被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雁纹金牌饰,大雁是会有组织、有目的的迁徙的生物,很受游牧民族的喜爱 除了鹰、雁外,马、老虎、刺猬、狮子也是它们金饰里很常见的造型。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马自然是他们最亲密的动物,制作出来的「 ”黄金小马”还很可爱: 一些黄金小刺猬应该是服饰上的佩缀之物,契丹人希望能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 还有一种「 ”人物双狮纹金牌饰”,十分奇特!金饰的中间刻有一位女性,头戴尖尖的帽子,两侧各蹲着一只狮子: 考古学家认为,这可能是萨满教的「 ”神女”祭祀时佩戴的饰物,奥古公主的陪葬品里应该也有很多~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本文结束)

辽朝皇帝辽景宗耶律贤简介,辽景宗有多少个妃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辽景宗耶律贤,字贤宁,生于辽天禄二年(948年9月1日),是辽世宗的次子,母怀节皇后萧氏,四岁时,其父母死于火神淀之乱。他也险而被杀,后来得人所救。不过也因此落下了病根。其堂叔辽穆宗继位后,养于永兴宫。虽然穆宗时因其酗酒怠政(因其饮宴无度,日中而起,国中号为睡王),滥杀左右,为政残苛而谋反不断,然每起谋反皆为其所平。随着耶律贤逐渐长大,周围也聚集一批拥戴他的文武大臣,他暗中也在谋划着夺回父位。只不过因其谋划隐密,故不为辽穆宗所察觉。有一天,耶律贤与韩匡嗣议论当朝时事,耶律贤适出面制止,耶律贤省悟,从此不再言及时政。应历十九年(969)二月二十一日,入宫晋见辽穆宗,辽穆宗说:“我儿你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将朝政交付给你了。二十二日,辽穆宗终于恶有恶报地被侍从杀死,耶律贤率飞龙使女里、侍中萧思温、南院枢密使高勋带领骑兵千人飞奔赶往。同月,在契丹和汉族大臣们的拥戴下,耶律贤即帝位,尊号天赞皇帝,改年号为保宁,是为辽景宗。从景宗开始,辽的帝位一直就在耶律倍一支中传到了辽末,乃至于西辽。这对辽后来完成封建化,建立长子继承制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兴之主

景宗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为后来圣宗时的全盛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对政敌采取宽容政策,以缓和统治上层的矛盾。如追尊耶律李胡为帝、不对政敌不肆杀戮等。二是任用耶律屋质、耶律贤适、高勋、郭袭、耶律休哥、耶律沙等贤臣良将,与民休息,虚心纳谏求治。三清吏治、宽减刑法。复设登闻鼓院,令百姓有申冤之地,对百姓加以安抚。。因而内部政治稳定,农牧业兴旺,对宋的战争略占上风。使辽朝重新走向强盛,景宗是辽朝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辽宋争战

自936年辽太宗因石敬瑭割献而得燕云十六州之地时起,中原有为之君皆以复燕云为志。后周显德六年(959),南征得胜的周世宗柴荣乘辽穆宗内政不修之机,北伐燕云。连克、莫、宁、益津、瓦桥、南关等三州三关十七县。世宗本欲乘胜取幽州,遇疾而还。北宋开国后,宋太祖致力南方,除在北汉问题上外,未与辽朝发生冲突,双方大体和睦。至宋太宗继位后,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太宗亲征太原,败援汉辽军;取太原,逼降北汉主刘继元,北汉亡。之后宋太宗又不纳群臣之谏,不顾宋军久战疲惫的客观现实,率宋军自太原北伐,欲复燕云之地。结果先被辽将耶律沙等阻于幽州城下,后又为耶律休哥等大败于高梁河。太宗狼狈负箭伤乘牛车逃回,是为高梁河之战。宋朝北伐惨败,辽宋关系亦宣告破裂。自后辽军连连出兵攻掠宋辽边境地区,冲突不断,互有胜负。景宗于乾亨二年(980)十月,亲率大军攻宋,于瓦桥关大败宋军,俘宋将数名,斩杀甚众。是为瓦桥关之战。之后景宗崩,战争暂止。

英年而逝

耶律贤从小因惊吓过度,故体弱多病,皇后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原姓拔里氏)因之成了辽朝政治军事的参与者。乾亨四年九月廿四日(982年10月13日),耶律贤于出狩时死于现今的山西省大同市的行宫,享年三十五岁。庙号景宗,谥曰孝成康靖皇帝。葬于乾陵(位于今辽宁省北镇市)。遗诏梁王耶律隆绪即位,军国大事听从皇后命令。统和元年(983)正月初五,奉上尊谥为孝成皇帝,庙号景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加谥为孝成康靖皇帝。

政治举措

对内政策

汉族官员被辽大量重用主要开始于景宗时期,景宗即位后,先将拥立他即帝位的汉族官员高勋封为南枢密院使,又加封为秦王。原来汉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被任命为上京留守,后来改任南京留守,加封燕王。这说明辽已经把汉官纳入了政权的中枢机构,因为南京留守一职原来一直由契丹宗族担任,属于要职。韩匡嗣的就任说明汉官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对汉官的重用,极大地促进了政权机构的进步和工作效率,也促进了契丹的封建化。从此,辽进入了中兴时期,开始向圣宗的全盛期迈进。这就如同唐高祖为“贞观之治”奠基,雍正皇帝为乾隆时期的兴盛奠基一样。

为了彻底改变穆宗时期的混乱局面,景宗对吏治进行了改革。他向汉官室P询问治国之道,研究古今各朝代的经验教训,然后运用到改革实践中去。在实施过程中,景宗赏罚分明,大胆地用人,即“任人不疑”。这使得百官克尽职守,丝毫不敢懈怠。穆宗时期的许多弊端很快被清除掉。这样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而上升,这是和北宋交战获胜的主要原因。

景宗的纳谏历史也有记载,在景宗在位晚期,郭袭向他上书,劝谏减少游猎次数,说穆宗时因为贪恋游猎,荒废了政事,结果闹得上下怨气冲天。经过十年征伐,但政局仍然没有完全稳定。国家虽然连年丰收,但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这正是励精图治的好时候,但听说陛下也迷恋游猎,这应该收敛自制,防止穆宗时的悲剧重演。况且南方还有北宋的威胁,如果他们听说陛下迷恋游猎,恐怕又要趁机北进了。希望陛下能及时收敛,以国家社稷为重,谋求国运昌盛,官民安宁。

景宗看了后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对郭袭很是赞赏。因为这时北宋已经发动了收复燕云之战,景宗正在全力迎战,他只是收敛了游猎活动,但一心一意地进行政治建设只能等到以后去做了。

辽景宗治理辽国的过程也是他学习汉族文化,总结汉族治国经验兵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原来辽太宗就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辽景宗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景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也命令部队绕开农田。农业的发达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发展农业的同时,辽景宗也继续阿保机的做法,尽量征召人才,尤其是汉族人。得到十六州后,曾经选拔了一批汉族的知识分子治理各州的事务,其中有不少能干的良才。辽景宗又仿效汉族皇帝的做法,让下属举荐有才德的人任官。后来又下诏书招聘贤才,如果考核时确实很突出的,就马上可以担任很高的职务。对于汉族的一些礼仪他也尽量吸收,例如他废除了婚姻制度中姊死妹续的旧契丹民俗。下令做汉官的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与汉族的关系。

尽管如此,契丹人的习惯也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特别是辽军在南下中原作战的时候,由于辽朝军队没有后勤供应,粮草要靠自己就地解决,所以,辽兵到一个地方就必然要骚扰百姓,抢夺粮草,这使辽军遭到汉族人的强烈反抗。民心丢失了,辽在中原的统治也就很难再继续下去,直到临死,辽太宗才醒悟过来,但为时已完,其实就算他早一点知道,并采取措施,也无法在较短的时机内改变长期的民族习惯。契丹作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统治汉族地区,就必须汉化,辽景宗死前大概认识到了这一点,但他已经没有机会把他总结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中贯彻实施了。

对外战争

979年的二月,宋太宗亲自领兵讨伐北汉,辽景宗也派兵救援,结果在辽军渡河时,宋军打败辽军,杀死辽的五员战将。六月,北汉被宋灭掉。

北宋灭北汉战争是由北宋攻打北汉引发的。辽景宗这时正在进行内部改革,对宋采取防御战略,对属国北汉也训令不得随意惹是生非,维持边境现状。

在969年,景宗刚即位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曾经亲征太原想消灭北汉,结果败给了辽的援军,此后与辽议和,将精力用在了南方,等统一江南之后,宋太祖又回头想再次灭北汉。在976年的九月,宋太祖派潘美等将领进攻北汉的都城太原,结果在北汉和辽的抵抗下兵败而归,十一月,宋太祖病故,其弟赵光义即位,这就是宋太宗。

太平兴国四年(979),刚刚取得灭北汉的胜利,宋太宗便过低地估计了辽朝的力量,想一鼓作气将燕云地区收复,但仓促发动战争,准备不足,结果落得个惨败的结局。

刚灭掉了北汉,宋太宗便将军队调到了河北地区,准备进攻辽的南京(现北京)。手下将领说战争刚结束,应该有个休整准备的时间,而且粮草也很匮乏,难以支持长久作战,但宋太宗觉得辽刚吃了败仗,士气正在低落时期,应该乘胜追击,再扩大战果。

战争开始时易州刺史献城投降,进军到了涿州,又是并不血刃地接受了投降,宋军兵锋直指南京城。守卫南京的辽将耶律奚底和宋军在沙河初次交战,被宋军打败,退到了清河北面。宋军便将南京包围起来,辽军则坚守不出,等待援军。

景宗见形势紧急,便派名将耶律休哥领重兵相救。耶律休哥将军队兵分两路,一路只有五千人,佯装主力去南京城下引诱宋军交战。而主力骑兵三万则在夜里绕行南面,到了宋军的背后,号令之下,三万精锐以席卷之势猛攻宋军。在北京市西南的高粱河一带双方展开了激战。耶律休哥本人受伤,乘轻车追击,号令辽军先锋骑兵双手持火把,星夜追击。宋军见到四野火炬闪烁,以为辽军主力已经赶到,不断仓皇奔逃。结果,腹背受敌的宋军惨败而退,宋太宗膝盖中箭,只身出逃,到了涿州(今河北涿县)得到杨业护驾,才弄了辆运输粮草的驴车逃出重围。

高粱河之战,辽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景宗为了报北宋围困南京之仇,在高粱河大战结束不久,就在九月发兵讨伐北宋。 十月,两国军队在满城(今河北满城)对阵。

在决战之前,宋军进行了诈降,韩匡嗣信以为真,想纳降,随行的耶律休哥赶忙劝阻道:“宋军军容整齐,锐气十足,这肯定是不肯屈服的,这是在用诈降来引诱我们上当。我们应该严阵以待,静观其变。”韩匡嗣听不进去,准备纳降,放松了警惕,结果被宋军突袭成功,两阵合攻辽军,韩匡嗣仓促应战,但无法抵御宋军的攻势,士卒们也纷纷丢掉兵器逃命。宋军在乘胜追击时遭到了耶律休哥的顽强抵抗,只得退回,辽军这才免于全军覆没。

满城决战的第二年,即980年的三月,辽军又开始和宋军交战。辽军用十万重兵围攻雁门(今山西雁门关),宋的代州刺史杨业领兵大败辽军于雁门之北。

到了十月,辽景宗亲自到了南京,领兵伐宋。先是围攻瓦桥关(今河北雄县旧南关),在宋军救援时,被早有准备的耶律休哥击败。宋军在守将张师的率领下想突围而去。辽景宗亲自督战,耶律休哥也亲自临阵指挥,最后张师战死,宋军败退又回到城中。

宋军又隔河与辽军对峙,耶律休哥则率领精锐骑兵强渡,过河与宋军决战,宋军不敌大败而退,辽军又追到了莫州(今河北任丘),与宋军再次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也被俘获。辽军也遭到重创,无法取胜,只好退兵。

耶律休哥因为瓦桥关一战立下战功,被加升为辽的于越。

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982年的四五月间,辽景宗又一次亲自领兵伐宋。这是第二次满城之战。最后被宋将崔延进打败,只好退回。这是辽景宗和宋的最后一战。

人物评价 元朝官修正史《辽史》脱脱等的评价是:“辽兴六十馀年,神册、会同之间,日不暇给;天禄、应历之君,不令其终;保宁而来,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资,任人不疑,信赏必罚,若可与有为也。而竭国之力以助河东,破军杀将,无救灭亡。虽一取偿于宋,得不偿失。知匡嗣之罪,数而不罚;善郭袭之谏,纳而不用;沙门昭敏以左道乱德,宠以侍中。不亦惑乎?

家族成员

先世

曾祖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曾祖母 :钦淳皇后述律平

祖父 :辽义宗耶律倍

祖母 :柔贞皇后萧氏

父母

父 :辽世宗耶律阮

母 :怀节皇后萧氏

后妃

皇后

承天皇后萧绰

妃子

渤海妃某氏

胡辇,其子辽圣宗时的皇太妃,是否为其妃嫔待考,可能为辽穆宗的弟弟太平王耶律罨撤葛的配偶。

子女

儿子

第一子,辽圣宗耶律隆绪

第二子,梁王耶律隆庆,耶律隆庆之女陈国公主,1986年在内蒙古发现陈国公主墓,为深入地研究契丹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第三子,楚王耶律隆佑

第四子,耶律郑哥,八月早夭,《辽史》未载,见于宋朝《续资治通鉴长编》。但《辽史》所记景宗第四子耶律药师奴亦为早夭,但生母不详。

耶律药师奴,又名耶律韩八,早夭,葬王子院,一说他就是宋朝方面史料记载的耶律郑哥。

女儿

第一女,耶律观音女,《辽史》记名为“观音女”,另说为“燕哥”,封齐国公主,嫁萧绰堂弟萧继先。

第二女,耶律长寿女,《辽史》记名为“长寿女”,另说为“长寿奴”,封卫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

第三女,耶律延寿女,《辽史》记名为“延寿女”,另说为“延寿奴”,封越国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弟萧恒德。

第四女,耶律淑哥,母渤海妃。不知何故,无公主封号,乾亨二年(980年),下嫁北汉归附的卢俊。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耶律淑哥与驸马都尉卢浚不谐,上表请离婚,十月,改嫁给了萧神奴。

?令宋太宗胆寒的寡妇萧氏:一力支撑起庞大辽国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有方、且又情意绵绵……>然而,由于正统的尘封和世俗的偏见,萧燕燕在庙堂上的鸿篇巨制,在疆场上的神来之笔,在爱河里的风情万种,都被染上了另一种色彩。> 萧家有女初长成 >公元953年,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应天太后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了。但紧接着,她的娘家又传来一个女婴响亮的啼哭声。这位女婴就是日后契丹政坛上叱吒风云的承天太后萧燕燕。>一死一生,契丹族两个重量级的女人,在历史上擦肩而过。>说起萧燕燕的出身,那可真是不一般。她的家族便是辽代最显赫的萧阿古只家族。在辽朝9位皇帝统治的209年当中,这个家族出了5位皇后、17名北府宰相、21位驸马,因此有着「国舅帐」的美称。>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他长期担任南京留守,却从来没有依靠自己的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一的一次「大胜」,也不过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战事中途病重,让他拣到了个现成的大便宜。不久,因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萧燕燕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思温娶了这位燕国公主后,一连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名叫萧胡辇,二女名字不详,三女就是萧燕燕。据说,「燕燕」之名,就是来源于她母亲有燕国公主的封号,而其父也曾在燕地做官的缘故。>燕国公主没有为萧思温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但萧思温并不像别的契丹贵族那样,纳妾生子,只是过继了自己的族侄为子。夫妻俩鹣鲽情深,萧思温经常亲手给妻子梳头画眉,羡煞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萧燕燕的成长自然是极有好处。>三个女儿被萧思温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让她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美丽聪慧的萧燕燕,更是深得父亲喜爱。《辽史》上夸她「早慧」,并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萧燕燕小的时候,有一天,漫天风沙过后,萧思温故意叫三个女儿去打扫庭院。两个姐姐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仅仅做个样子。唯有萧燕燕非常认真,把庭院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乾乾净净。萧思温见状,暗暗点头:「此女必能为萧家立下功业!」> 酒鬼皇帝给了萧燕燕机会 >萧思温被召回京城当侍中时,正值辽穆宗耶律璟统治时期。>耶律璟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父亲南征灭后晋时,他没有跟随在侧,阴差阳错,皇冠落到了堂兄耶律阮的头上。公元951年,耶律阮被叛乱者所杀,帝国的忠臣们决定还他一个公道,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表面英武的家伙对治国、对开疆拓土,甚至对女人,一概都不感兴趣。唯一能吸引他的只有酒精。>穆宗在位19年,《辽史·穆宗本纪》对他的记载却统共不到二十页。其中,除去记载进贡的、反叛的、天灾人祸的,剩下就记录了这位穆宗皇帝醉心于喝酒、杀人的「光荣事迹」。因为嗜酒,穆宗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非清醒的状态,经常喝的烂醉如泥。要是喝醉了乖乖睡觉也好,偏他酒德不高,常常醉话连篇,看见谁说杀谁!于是,死在这个醉皇帝「嘴」下的人是一批又一批,最后连他自己清醒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便下诏给大臣,说自己喝醉酒后所下的命令,暂时可以不执行。>但是,别人可以不执行他杀人的命令,可谁敢拦著皇帝亲自动手杀人啊!这样,枉死的人数还是没有减少。穆宗身边的近侍,常年生活在恐惧之中,难免会想出极端的办法保全自己。>公元969年2月,穆宗皇帝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游猎罢回到行帐后又喝多了。顺嘴说了句要杀掉某某侍者,然后就昏睡过去了。早就被吓破了胆的侍者们,看着酩酊大醉的皇帝,决定彻底地给自己一个解脱。于是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厨子辛古等六人合力将睡梦中的穆宗皇帝送上了黄泉路。>穆宗嗜酒、好杀,更不喜欢女色。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完全没有关于这位皇帝宠幸过哪个女人的记载。到38岁被害为止,穆宗连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萧思温向来与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来往甚密,他决定做个大大的投机,一面 *** ,一面连夜报讯给耶律贤。>耶律贤闻讯,立即率亲信高勋等人,带着千余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在穆宗的灵柩前举行了继位之礼,接手了耶律璟留下的烂摊子,当上了辽国的皇帝。是为辽景宗,年号「保宁」。>为了表示感激,耶律贤一回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下诏征选自己仰慕已久、早慧聪明、美丽动人的萧燕燕为妃。>带兵打战没什么本领的萧思温,看人却很有准头。 16岁的萧燕燕嫁给耶律贤后,很快就从贵妃晋升为皇后。> 十七岁步入朝堂代夫理政 >耶律贤即位之初,面对的是一个酒鬼皇帝迷迷糊糊统治过十几年的国家。>为了彻底改变穆宗留下的混乱局面,耶律贤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契丹帝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立志要做治世贤君的辽景宗,整日捧著《贞观政要》研读,倒是颇有乃祖之风。可惜天不遂人愿,没给他一个好身体。>当年他的父亲耶律阮在火神淀被耶律察割杀害时,年仅4岁的耶律贤也成了叛军追杀的对象。幸亏一个叫刘解里的厨子用毡子将他裹起来藏在了厨房的柴火堆里,耶律贤才逃过一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目睹了父母被杀的场面,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 *** ,吓出了一身毛病,身体一直不好。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严重的时候,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了。>就这样,萧燕燕适时地走到了前台,每逢耶律贤犯病时,萧燕燕都代他上朝处理国事。一开始,萧燕燕还仰仗父亲在朝中的支援,但时间一长,她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内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游刃有余了。耶律贤发现了妻子的才干,干脆放心地将朝政交给她,自己以养病为由开始了休闲娱乐。>萧燕燕大权在握后,父亲萧思温也迅速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树大招风,这种显赫引来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萧思温随景宗出外行猎时,遭到了政敌的刺杀,猝不及防,一命归西。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燕燕受到了极大的 *** ,如此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却还有丈夫的支持。她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力协助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不仅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得到了群臣由衷的钦佩和效忠。>两年之后,19岁的萧燕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燕燕更是宠爱无比。>在萧燕燕的努力下,几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朝野上下,对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景宗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 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军政大权,彻底交到了萧燕燕手上。> 两场大战令胆寒 >到景宗之时,阿保机创立的契丹王朝已经立国六十多年。其间,内忧外患,血雨腥风,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国。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 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萧燕燕清楚, 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拍著胸脯说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后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的豪言壮语:「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于是,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强大的辽国。>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为了教训赵光义的无端挑衅,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处变不惊保幼子登基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韩德让是汉族人,祖父韩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因此,韩德让有着「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韩德让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后又代父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韩德让坚守南京(今北京)十五个昼夜。在援军到达时,韩利用原来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配合耶律休哥大败宋军。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韩德让以守御之功誉满朝野,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 *** ,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为了笼络群臣,萧燕燕作了许多 *** 工作,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多次亲自审决滞狱。还把以前契丹人和 *** 发生纠纷时重责 *** 的旧俗,改为契丹人和 *** 同罪同罚,及时调整了两族关系。>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雍熙之役让宋患上恐辽症 >契丹帝国平静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内部稳定了,外部的流言蜚语却弥漫开来。>皇帝年幼,母亲摄政。年轻的寡妇,偏偏倚重、宠信一个年龄相当的汉族臣子,这在读了多年圣贤书的中原人看来不免有伤风败俗之嫌。宋朝的岳州刺史贺怀浦、雄州知州贺令图父子听说了萧燕燕的「风流韵事」后,如获至宝,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家大事由其母决断。而其母宠信韩德让,两人之间不清不白,一定会招来国人的痛恨,辽国必定因此内乱,上下离心。没有人会听一个妇德败坏的女人的指挥,我们应该乘此良机对辽用兵,谋取幽燕。」>边关将领关于「契丹『主幼国疑』,此时北上必定胜利」的汇报,惹动了宋太宗的北伐之心。于是,他决定乘契丹孤儿寡母风雨飘摇之际,一举占领燕云十六州。>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东、西、中三路大军,由曹彬、潘美、田重进挂帅领军,挥师北上,向辽发起攻击。因为这一年是北宋雍熙三年,这次战役被史学家称之为「雍熙之役」。>面对分路来犯的几十万敌人,萧燕燕依然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萧燕燕偕同圣宗亲临幽州,戎装上阵,指挥作战。在岐沟关打败了东路曹彬的主力,然后汇集优势兵力,围剿中、西两路宋军。>当时,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杨业是这次战役中的唯一胜利者。由他充当前锋的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诸州,气势如虹。但是,他优异的作战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招致了杀身之祸。(关于杨家将的故事见下周「摆渡辽河」)>至此,宋辽之间这场空前未有的大战,经历了半年多的较量,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北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不敢奢谈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举国上下患了一种「恐辽症」。> 一战打来百年和好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 *** 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这是一次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提供种种重要启示的伟大战例。三十五万大军,分两路进发。一路五万人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牵制宋军。另一路三十万大军在萧燕燕的亲自率领下,直逼北宋京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