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中国历史上的8大武状元

话历史 2023-07-19 20:36:29

科举制选状元肇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众所周知,武状元是中国古代武科举中的佼佼者。在我国古代,称考取武进士为“跳龙门”。李白曾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而通过殿试作为全国第一的武状元则被世人叫作“独占鳌头”。中国武状元有历史记载的共293人。具体分布为:唐41人 宋74人 金1人 明57人 大西(张献忠政权)1人 清109人 太平天国2人。这里列出8位最为有特点的8位:

01、郭子仪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少,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得以苟延残喘。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照亮了乱世的浑浊和污秽。他以绝世才华、满腹韬略扭转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称为“尚父”的郭子仪。

郭子仪,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他智勇双全,文韬武略,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许国,临危不惧,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勤于职守,一身系国家安危20余年,对巩固唐王朝居功至伟。

02、马全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中状元。

03、许泰

明朝江都人,许宁之子,袭职羽林前卫指挥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状元,以副总兵协守宣府,封为安边伯。帝封义子,赐国姓(朱)。曾参与平定刘六刘七起义。王守仁平定辰豪之乱时,许泰为夺功劳,在南昌大肆滥捕、诬陷、刑虐士民为宁王逆党,祸害更甚於辰豪之乱。又因为嫉妒王守仁对其万般排挤,并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后,朝廷大臣对许泰交相弹核,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许泰嫉妒王守仁功劳,及在南昌诬陷刑虐士民的罪状,世宗遂将许泰下狱,论死,后减罪改判流放充军戍边,死於戍所。

04、员半千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抚养,自幼熟通经史,客居晋州(今山西临汾)时,被举为童子。唐咸亨年间(670~674年)初,连中八科制举,授武陟县尉。逢连年旱灾,他建议县令赈济饥民,不从。后趁县令外出之机,开仓放粮,百姓得以稍免饥馁。但此事却惹怒了怀州刺史郭齐宗,将其下狱。后河北道存抚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无罪释放。不久,应岳牧科制举,在武成殿应对兵书天阵、地阵、人阵之说,博得高宗李治赞赏,对策擢为上策。后历任华原、武功县尉。垂拱年间(685~688年),任左卫胄曹参军,充宣慰吐蕃使。辞行时,武后(则天)慕其才学,留他在朝中,以备顾问,旋即入?供奉。证圣元年(695年),为左卫长史、弘文馆直学士,与着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显福门下。撰《明堂新礼》3卷,则天封禅中岳(嵩山)时,又撰《封禅四坛碑》12首,皆献于则天,前后受赐绢帛千余匹。长安年间(701~704年),累迁正谏大夫,兼右控鹤内供奉。因古无控鹤之职,当时任此职者又皆轻薄少年,半千不屑与之为伍,遂上疏请罢此职,因此违则天旨意,左迁水部郎中,预修《三教珠英》。不久为棣州刺史,复入朝为弘文馆学士。又受宠臣武三思(则天侄)等嫉忌,出为濠、蕲二州刺史。在州不专任胥吏,注重教化。睿宗即位(710年)后,征拜太子右谕德,兼崇文馆学士,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自请辞官,定居于尧山、沮水间(在今陕西省),放情山水,仍励清白之节。开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岁。死后吏民哭于野。其诗文多散失,《全唐诗》仅存其诗三首。员半千为武举第一人,我国第一位武状元。

05、张三甲

光绪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参加乡试得中武举,全家及武友为之庆贺。参加会试者多为豪门子弟,他们衣着华丽,多以重金贿赂考官拜师于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无资进礼,很叫那些同考举子小看,视他为”穷猴”。会试前,恭亲王奕忻便服到校场看诸子演练,见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动收在门下,于是,三甲没费分文有了名望之师。会试时,三甲弓、刀、石样样精熟,技压群雄,名列榜首,恭亲王奕忻被同僚称之谓”慧眼识才”。一时三甲这位”穷猴”身价大增,同考诸子竞相称兄道弟。殿试时,三甲舞动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飞于考场上,刀舞风生,寒光夺目,一会儿蛟龙潜水,人刀伏地,如惊涛滚动;一会儿鲲鹏展翅,凌空于半空,似有直上云霄之势。光绪帝龙颜大悦,监考官喜出望外,于是三甲一举夺魁,钦点状元及第。这是开州有史以来第一名,也是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最后一名武状元。

06、朱虎臣

朱虎臣(1124- ),号武伯,江西浮梁人。《宋诗纪事》记载:绍兴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仅九岁,参加了朝廷举行的武殿试,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标;朝堂之上他面对群臣,从容镇定,滔滔不绝地讲评《孙子兵法》,推演《诸葛八阵图》。他被朝中大臣赞誉为神童,皇帝特赐予他武状元,官封承信郎。

07、李遵顼

天庆十年(1203年),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被点为状元。皇建二年(1211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帝,改元光定。李遵顼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李遵顼在位时期,与蒙古、南宋战争屡败,1223年退位,传位于其子李德旺,成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李遵顼病逝,谥号英文皇帝,庙号神宗。

08、郑冠

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等。同科有袁不约、李敬方等。取状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后曾官户部郎中,不知所终。823年,郑冠高中文科状元,828年,郑冠又中武举状元。他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他长于书法,据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书。

历史上有几位是文武状元

中国历代状元之最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

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

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 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

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 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

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

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

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广羊、杨真宀 、冯京、王岩叟等6人。

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

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

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

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潭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

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 撰成《唐会要》一百卷。

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

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

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

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

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氵睿。

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

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

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 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

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

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

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

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

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

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

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

明太祖朱元璋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状元傅善祥。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 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

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状元刘春霖。

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

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

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

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 今福建永泰) 。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 、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 、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状元(弟)孔缄。

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 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 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 。

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

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 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状元马全。

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

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唐宋元明清,历代状元,各举10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唐:1、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2、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3、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4、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诗、画成就最高的状元);5、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书法成就最高的状元);6、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状元张又新(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状元);7、唐会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状元郑颢(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状元);8、9、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最年轻的状元,都是18岁。);10、尹枢(最年老的状元,一直考到70多岁)。
宋:安德裕;安守亮;王世则;张师德;王尧臣;冯京;黄裳;黄公度;文天祥;秦桧(因害死岳飞,被家乡后人除籍)
元:霍希贤;张 益;王文烨;陈祖仁;张起岩;张士坚;文允中;牛继志;魏元礼;张栋
明:黄观;曹鼐;张升;杨慎;韩应龙;诸大绶;唐寅;郑燮;黄士俊;韩敬
清:彭定求;归允肃;翁同龢;崇 绮;洪 钧;刘福姚;张 謇;傅善祥(太平天国,第一位女状元);叶春元(太平天国);刘春霖(1904考取,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