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皇太极抢掠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亲率八旗军六万余人西渡辽河,攻打袁崇焕率领两万人守卫的宁远城。由于八旗军只擅长野战却不擅长攻坚,对于重兵把守,防御工事完备的城池并没有有效攻击手段,在宁远城下付出巨大伤亡却攻城不克,努尔哈赤只能无奈撤军。明军由此取得“宁远大捷”,宁远的战败是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以来第一次作战失利,返回沈阳后努尔哈赤也因此郁郁而终。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为大汗,继位后的皇太极领兵再次攻击宁远城,同样在损失惨重后铩羽而归。连续两次的攻城不克大败而归,这极大的动摇了后金政权的统治基础。八旗人口本身不多,在外长期作战影响农业生产,同时攻坚城不克不但不能取得战果还要损失大量宝贵的人力。这时的皇太极意识到在与人口庞大的大明帝国正面作战时,即使损失一个八旗兵能杀死三个明军,八旗军就是拼光了,大明却还是那个大明。
痛定思痛的皇太极改变了战法,从此不和明军在坚固的关宁锦防线死磕。而是通过绕道蒙古,大量派出密探在山海关以西漫长的长城边境寻找薄弱的位置,突袭关隘进入大明北方抢掠人口物资。
努尔哈赤死后的第三年(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十万人马绕过山海关从喜峰口越过长城。这次进攻皇太极的战略计划就是给大明“放血”,八旗军在北京郊外大肆烧杀。脱离了工事的明军并不擅野战,拿八旗军无可奈何。皇太极在掠夺了十余万人口以及无数金银牛羊后退回关外。此战八旗军掠夺了大量汉族青年男女,无数的汉人被绑成一串一串的,在皮鞭抽打下被迫跟随皇太极撤军,回到关外供旗人驱使劳役。掠夺的金银则被皇太极通过蒙古部落在山西购买关外急需的粮食。
尝到甜头的皇太极分别于崇祯七年,崇祯八年,崇祯九年。三年连续三次率军入关抢劫。早期被掳掠的人口效忠八旗后甚至充当帮凶,作为包衣奴才跟在大军后面推着小车加入抢掠队伍中。几次的破关“放血”,明朝损失了上百万人口。对应的八旗人家都有了大量奴才从事劳役工作,早期效忠的汉人包衣奴才甚至于都有了自己的“奴才”。
皇太极一生都没有越过山海关,但在一次又一次的抢掠中,八旗军获得了大量人口资源,从事田间劳作,后勤物资运输等工作。大量的战兵从此不需要操劳繁杂的庶务,专心作战。从此清军日渐强大起来,大明王朝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放血中走向了末日。
大明王朝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子民,汉人男女被八旗军一串串的绑着掳走。被迫来到关外汉人男女的下场自然是男子为奴女子为婢。但是过了几年后这些为奴的汉人却效忠了新主子,反过来充当帮凶参与抢掠更多的汉人,如此恶性循环,大明王朝的倒塌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从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首领起家,通过三十多年奋斗,终于成功统一了女真各部,为后来的清朝开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尔哈赤的人生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他最得意的地方并非是成为女真各部的天命汗,而是生了一群能力非常出众的儿子,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第八子皇太极和第十四子多尔衮。如果没有这两人,满清几乎不可能有机会入主中原,更别说后来的一统天下了。
皇太极早年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被众人拥立为大汗。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建国号大清。
皇太极在位期间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在军事上征服朝鲜,吸收蒙古,并彻底削弱明朝的实力,确立了入关夺取中原的战略目标。在政治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完善八旗制度和采取包容的民族政策。
努尔哈赤晚年视汉人为天敌,将掳掠过来的汉人当成奴隶,随意打杀。以他的这种格局,即便再给五百年时间,满清也不可能有机会一统天下。而皇太极积极吸纳汉族降官,对投降的汉族百姓也视为自己的子民对待。他在原来八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无论原来是什么民族,只要被纳入八旗中都称为旗人,原则上享受同样的待遇。
在皇太极一系列高明政治制度指引下,满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可怕的对手。1642年,明清双方在锦州、松山一带展开决战。结果清军在皇太极的亲自指挥下,大破明军,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两年后,明朝灭亡。
1643年八月,皇太极在盛京皇宫中猝死,终年52岁。在经过了一番激烈地权力争夺后,皇太极年仅六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被拥立为帝。皇太极的第十四弟多尔衮成为摄政王,清朝历史拉开了新的一页。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开国皇帝皇太极。他早年战功显赫,在满清政权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在担任摄政王后,多尔衮大权独揽,成为满清的实际控制人。
1644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明朝灭亡。消息传到关外后,多尔衮及时把握住机会,举倾国之兵南进,并在山海关战役中打败了李自成,随后清军乘胜追击占领北京,清朝正式登上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舞台。
很多人将清朝入主中原的主要功绩都归结到多尔衮身上,乾隆皇帝对多尔衮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不过,皇太极作为开国皇帝,虽然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但贡献却极为重要。那么,在清初的历史舞台上,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位杰出人物究竟谁更厉害呢?
从军事方面的角度而言,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是当时最杰出的战略天才。皇太极平定朝鲜、蒙古,并多次打败明朝,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多尔衮更是仅凭十万清军入关,结果统一全国,成为军事史上的一件奇迹。
从政治方面的角度而言,皇太极和多尔衮存在很大差别。皇太极完善满清的各种制度,采取了包容的民族政策,为大清王朝打下了坚实基础。多尔衮执政后,一开始基本延续了皇太极定下的政策,然而当清军顺利攻下江南后,多尔衮却昏招频出,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强行要求汉人“剃发易服”,结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激烈反抗,导致清朝统一全国的进程大大减慢。
如今有许多人将多尔衮抬到了很高的位置,再三强调他作为睿亲王的英明神武。但是,多尔衮在原本可以迅速统一全国的情况下,却犯下严重错误,让战火延续了数十年时间。作为一个政治人物,这样的失误显然是不可饶恕的。因此,多尔衮虽然为清朝入主中原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与他的哥哥皇太极相比,两者在政治谋略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如果不是皇太极为清朝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再加上当时的南明、大顺等政权太过羸弱,统一全国真的不会有多尔衮什么事。
崇祯三大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一、国力依然客观的大明王朝
崇祯时期的大明,虽然外有满清入侵,内有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作乱。但是大明,依然拥有强大的实力。
虽然由于小冰河期,北方的农业遭到极大破坏,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频繁的农民起义。但是江南,则丝毫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在北方饿殍遍地的同时,江南却在烈火烹油,身穿绫罗绸缎,享受着惬意的小资生活。另外,明朝最富裕的阶层,官绅阶层和他们的亲戚,也大都扎根在江南。如果崇祯能派出专员到江南收税,那么大明的财政危机至少可以得到缓解。相对于破败的北方,江南的商业税和农业税都有着巨大的潜力,是可以挖掘的金矿。
除了经济方面,在军事方面,大明也不是无牌可打,无论是关宁军还是内地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的部队,都是当时中原地区的劲旅,虽然与满清八旗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确实有着一战的实力。这些部队的总和,依然有近20万之众。
明朝末年的国力虽然相比于明朝中期,有了极大的削弱,但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其实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满清和在山沟里打转的农民军,依然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崇祯,却完全浪费了这些好牌。
二、错误决策一:完全听信东林党,致使朝政失衡
崇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完全消灭了阉党,而完全重用东林党。
崇祯不明白,阉党祸国殃民,是害虫不代表东林党就是天使。帝王之术的诀窍在于维持朝政的平衡,而非听信任何一方。完全消灭阉党,只会让东林党一家独大,为所欲为。
但是崇祯清除掉阉党后,东林党一家独大,崇祯再也没有办法向他们收取赋税了。这些人一边不断进行土地兼并,让农民破产,一边增加自己的特权,拒绝缴纳赋税。到最后,大明被折腾的穷的叮当响。崇祯于是哀求大臣们能捐钱来挽救朝廷,但是很可惜,崇祯一人捐了200万两,而大臣们总共只捐了10万两,其行为之无耻,令人汗颜。当李自成入北京后,对大臣们轮番拷打,一口气打出了7000万两白银,可见他们贪污了多少。
三、两面作战,一败涂地
明末的军队有一定实力
杨嗣昌的建议可谓是一针见血。皇太极虽然貌似强大,但毕竟人少地寡,资源稀少,大明因为国力雄厚可以输个十多次而不伤根基,但皇太极只要输一次就很有可能满盘皆输。皇太极每一次的发兵其实风险极大,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因此皇太极表面上威风凛凛,实际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皇太极本人最开始也没想过要夺取中原,他想要的不过是关外那一亩三分地,大明能承认满清政权的合法性,他就谢天谢地了。
崇祯在大臣们的压力下服软了,至此刻起,大明已经彻底滑向了深渊,崇祯本可以力排众议,利用自己手中合法的权力强行推动议和,大臣们又没有兵权,只要皇帝意志坚定,大臣们根本无法阻止,但崇祯还是再最不该屈服的时候屈服了。大明的覆灭,已成定局。四、优柔寡断,拒绝南下,导致满盘皆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吕后为什么会忌惮刘章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