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监斩岳飞的官员居然是杨家将的后代抗金英雄(如何评价杨存中?)

话历史 2023-07-19 19:52:19

监斩岳飞的官员居然也是抗金英雄

关于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名气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当然是岳飞和韩世忠,这两位家喻户晓,扬名千古。岳飞收复襄阳,北伐中原,取得郾城大捷,战功赫赫;韩世忠名气其实不在岳飞之下,他指挥的最有名的的战役是黄天荡战役和大仪镇大捷。另外还有刘刘锜,他最有名的就是顺昌大捷,顺昌大捷的规模不在郾城大捷之下。张俊、刘光世也和岳飞、韩世忠平级,但他们的战功远不如岳、韩。

而在西川的吴玠,其战功和才能也是岳飞、韩世忠、刘锜同列的,他率军独当一面,保住了四川,史书如此评价:“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吴玠,四川早就被金兵攻陷了。

除了以上名将,其实还有一些在抗金战役中颇有战功的将领,只是名气不如岳飞、韩世忠、刘琦和吴玠。例如杨沂中,他出身不凡,是杨家将第七世孙,也是和岳飞差不多时候从军,当时还是北宋,他主要是接受韩世忠的指挥,地位估计和牛皋差不多。后来慢慢成为宋高宗的心腹,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杨沂中精通兵法和武艺,作战也很勇敢,为南宋抵御金兵立下两次大战功。一次是藕塘大捷,那是公元1136年,即绍兴六年,杨沂中率一万军渡过淮河协助韩世忠攻打伪齐,在一个叫藕塘的地方与敌军相遇,地方将领叫刘猊,其军队远远超过杨沂中军队的规模,杨沂中毫无畏惧,冲锋在前,打垮了敌人的防线,导致敌兵大量后撤,留下几百艘船,被宋军虏获。宋高宗很高兴地说:杨沂中果然是良将,我没有看错。

另外一次大捷是柘槔之战,当时是1141年,岳飞被迫从北方撤军之后不久,金兀术率兵南下,直扑庐州(合肥),并且攻入庐州城。这个时候,杨沂中率军从临安赶来,和刘锜、王德一起在柘槔镇展开激战,金兀术大败,狼狈从庐州撤退,淮西前线转危为安。柘槔之战被南宋朝廷列为十三大战功之一,也就是南宋初期十三次最大的胜仗。

然而,颇为尴尬的是,同是抗金英雄,杨沂中居然是岳飞遇害时的监刑官,也就是监斩官。不知道当时杨沂中对这位抗金同僚有没有半点惺惺相惜之意。杨沂中后来被皇帝改名为杨存中,而且特别爱护。杨沂中晚年一直反对议和,坚持抗金。他和岳飞在精神上其实是一样的,却是官场上的对立面,实在可惜。

如何评价杨存中?

杨存中原名杨沂中,出身将门之家,祖父和父亲以及他本人都是当朝名将,他官拜昭庆军节度使、太师等职,封爵恭国公、同安郡王等。

杨存中

杨存中简介

杨存中(1102年1166年),本名杨沂中,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人,南宋名将。

杨存中身材魁梧,性情沉鸷。少时机敏多力,娴习兵法,善于骑射。北宋末年,杨存中应募从军击贼,后成为张俊部将。绍兴二年(1132年),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其后于藕塘大破刘猊,名震北方。柘皋之战时,以长斧士大败金军“拐子马”。绍兴二十年(1150年),封恭国公。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金帝完颜亮南侵时,杨存中反对议和,并督军防守。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谥号“武恭”。

杨存中驭军宽而有纪,样貌威严却善于逢迎。出入宿卫四十年,少有过失,受两朝宠眷,宋孝宗常称他为“郡王”而不称其名。

杨存中是杨家将后代吗

他的祖父杨宗闵死于长安保卫战,他父亲杨震和弟弟居中,执中也都在麟州阵亡了,而他是他们一支唯一的血脉。

据《华阴杨氏简编》记载,杨存中的祖上正是北宋初年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业,是杨家将的后裔分支之一。

不过也有人认为杨存中并非杨家将后人。

杨存中出入宿卫四十年,掌理殿前司二十五年,深得两朝帝王宠爱,宋孝宗将其称为“郡王”而不是直呼其名,也许他唯一被世人诟病的就是亲自监斩曾经的好兄弟岳飞,但他亦实属无奈。

杨存中

杨存中和岳飞

杨存中是亲自监斩岳飞的人。

南宋时杨氏一族中最出名的是杨存中和杨再兴,杨存中和杨再兴同为杨氏第八代,一为张俊部将,一为岳飞部将。杨再兴英勇战死小商河,杨存中和岳飞是结拜兄弟,得寿终正寝,为历代杨家将中爵位最高者。

杨存中唯一受到历史诟病的,是在朝廷十二道金牌调不回岳飞时,被秦桧点名出面请岳飞回朝。再有就是被皇帝命为监斩官,看着结拜兄弟受刑。后人也许会因此而毫不留情地指责杨存中。但设身处地想一想,在当时的情势下,杨存中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吗?谁能知道杨存中心里的苦楚和无奈,谁又能感受到作为“十哥”,杨存中惺惺相惜又难施援手的悲摧?

可以说,历史还算公允,杨存中没有被划入陷害岳飞的群丑之中。因为,世人还是能够理解和谅解他的。飞时,被秦桧点名出面请岳飞回朝

杨存中怎么死的

乾道二年(1166年),杨存中去世,时年六十五岁。以太师身份退休,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高宗追念旧臣,为他流泪,赠钱十万。

如何评价杨存中

杨存中天资忠孝勇敢,历经大小二百余战,身受创伤五十余处。宿卫皇帝出入四十年,过错最少。宋孝宗因为他是高宗旧臣,对他尤其礼遇,常常称其为郡王而不直呼他的名字。

杨存中驭军宽而有纪,选用人才专以才能勇敢为标准,不私用部曲故旧。李显忠曾因罪过被贬斥,杨存中奏请任他为统制官。后来,李显忠终成名将。杨存中曾经因为克敌弓虽强劲但难以蹶张,于是创制马皇弩,制工精巧,易发射远,人人佩服其精妙。

高宗依靠诸将,对杨存中眷顾尤其深厚,曾经说:“我对杨存中,抚绥胜过对我的子弟。”濠、庐之战,亲笔告诫他说:“如不前进,当以军法论处。”赵密代替他统帅殿前司,高宗就例举唐朝宰相崔佑甫夺取宦官王驾鹤神策军兵权之事,以事先警戒大臣。等到此事安定后,高宗又说:“杨存中被罢免,我三天晚上睡不安寝。”

陈公辅:臣闻濠梁之急,浚遣杨沂中来援,遂破贼兵,此功固不可掩。刘光世不守庐州,而濠梁戍兵辄便抽回,如涡口要地,更无人防守。若非沂中兵至淮西,焉可保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引)

赵构:杨存中唯命东西,忠无与二,朕之郭子仪也。(《宋史》引)

敬嗣晖:我闻接纳叛亡,盗买鞍马,皆尔国杨太尉所为,常因俘获问知,其人无能为者也。(《续资治通鉴》引)

脱脱:杨存中出入淮甸,无大胜负,典兵最久,贵宠独隆,然颇能知几,不阽祸败,其亦有天幸者欤?(《宋史》)存中魁梧沈鸷,少警敏,诵书数百言,力能绝人。(《宋史》)学孙、吴法,善射骑。(《宋史》)

黄道周:杨子存中,天生勇悍。寝幄扈从,适逢贼乱。数骑冲锋,杀人无算。遍体鲜红,疑伤茜染。及解甲看,皆贼血溅。因赐醇醪,酌此血汉。既征李成,彼众万万。若不出奇,难破一旦。愿请奇兵,驰击其暗。果俘八千,余俱遁窜。刘猊据山,矢如雨散。存中一呼,神失魂断。惊髯将军,锐不可犯。帝喜得人,忠日可贯。惟命东西,子仪之伴。濠虽败归,柘功足按。君念及臣,庶几无憾。

杨家一门忠烈,为什么最后会去监斩岳飞?

在宋高宗危难之际,杨存中誓死保护,并为他鞍前马后。如此忠心之人,日后定当时重用了。既然宋高宗都将杨存忠看成亲信,而斩杀的人物又是岳飞。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那斩杀岳飞的重任当然就交给了杨存中。

一、危难之际,大显身手,自此后平步青云

杨存中原本叫杨沂中 ,是杨家将的后代,使得一手好枪法。靖康之乱后,赵构带人南下逃躲金人的追杀,多亏杨存中的保护使他安然无恙。据史书记载,在宋高宗难逃之时,突然半路杀出了个李昱 ,说要打劫。既然是皇上,那车上的金银珠宝定是少不了的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他个痛快,于是带着一百多人去抢劫,可是却忽视了皇上身边的高手杨存中。本来说是打劫的,没有想到的是竟命送于此,看到杨存中满身鲜血,赵构真的吓怕了,以为是杨存中腹背受敌,但不曾想是杨存中竟将这数百名强盗斩杀。

在宋高宗南下逃亡的阶段,杨存中锋芒展露,多次立下战功,这就是他如此忠君的行为,深深地赢得了赵构的信任

二、岳飞北上,讨伐金人,虽是功劳但是触犯到了宋高宗的利益

靖康之难后 ,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人抓去当了俘虏了,唯有赵构幸免。国家危亡,怎可由得金人胡作非为,于是岳飞挥师北上,一度将金人赶出宋朝的边境,但是在宋朝,朝廷分为两个派别,即主和派和主战派。主和派就是希望与金人可以议和,而主战派就是希望将金人赶出宋朝的边境,最后是将其降服,可以拓宽宋朝的疆域。

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实现很骨感。利益面前,难抵诱惑,更何况是皇权。赵构为了可以使自己坐稳皇位,所以会倾向主和派一方,但是岳飞抗金的战绩,不得不令宋高宗恐慌。若是歼灭了金人,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就出来,那还能有自己的皇位,恐怕是皇位不保,不仅如此,可能日后还会成为哥哥宋钦宗的眼中刺,被铲除掉。于是,左思右顾还是不可以将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救出来,所以岳飞北上是侵犯了赵构的利益。

三、一山不容二虎,所以只能对不起岳飞了

父亲和哥哥就出来了,怕是就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只好下一道圣旨,让岳飞班师回京。岳飞回京,还以为宋高宗是有要紧的事情要宣布,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将他关押与大理寺,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斩杀了岳飞。说到身手,岳飞那更是无人能比,加上自己的岳家军,实力更是强大。为了防止有人去刑场救岳飞,而杨存中又是宋高宗的亲信,并且是杨家将的后人,命令他去是在合适不过的了。所以杨存中成为了监斩岳飞的恶人。

岳飞抗金时,“呼杨高郑”家的后人在哪里?难道只有高宠一个吗?

答:提这样的问题,是想了解真正的历史呢?还是想就演义小说畅谈一番?

如果是前者,那么,真相很残酷:历史上并不存在“呼(延)家将”、“高家将”和“郑家将”,杨家将虽然有,但在1044年,随着宋朝和西夏议和成功,宋再缴纳“岁币”银、茶、绢二十余万求“和平”,杨家最后一代战神杨文广失去杀敌报国的机会,老死于定州,杨家将就完全没落了。

还有,“呼(延)家将”、“高家将”虽然不存在,但呼延赞和高怀德都是史有其人。

尤其是高怀德,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妹夫,北宋开国功臣,参与过平定李筠、李重进之乱。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中非常配合,自请解除兵权,从此赋闲,优游玩乐,幸福地老死,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他的儿孙都是碌碌无为的纨绔子弟,也担任过朝廷的一些闲职,不值一提。

呼延赞是员猛将,跟随王全斌讨伐后蜀,担任前锋,以功补为副指挥使。宋太宗即位后,任其为铁骑军指挥使,后外任保州刺史、辽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等等,病逝于咸平三年。

“郑家将”里的郑恩,是个虚构的文学形象,历史上并不存在。

如果想知道《说岳》中出现过的哪些演义小说中提过的英雄人物的后代,也可以聊聊。

《说岳》为了让故事更精彩、更热闹,更富于话题,写了大量演义小说的名将后人。

下面我就我所知道的,详细掰一掰。

“呼(延)家将”的后人,其实是《水浒传》已经出现过的“双鞭呼延灼”,他在“泥马渡康王”时,为保护康王赵构,在海盐县被金兀术斩杀。后来,也出现过两个呼延家族的后代,叫呼延天宝和呼延天庆,但属于小角色、小龙套,给人印象不深。

“杨家将”的后人为杨再兴,出场很早,在小教场和牛皋闹了一出“私夺武状元”的闹剧,后来身中乱箭死在小商河,非常壮烈。

“高家将”的后人就是高宠,在牛头山连挑十二辆铁滑车,活活累死,被铁滑车辗成了肉饼,很惨。

“郑家将”的后人为郑怀,使一条碗口粗细铁棍,和牛皋不打不相识结为兄弟。

除了这四家将的后代,还有“杨家将”中孟良的后人孟邦杰,北宋名将狄青的后人狄雷,张叔夜的儿子张立、张用以及张所的儿子张宪。

另外,和杨再兴一起在小教场教训牛皋的罗廷庆也是很有来头的——他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的后人。

隋唐演义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的后人也出现了,名叫伍尚志,使一支方天画戟,俨然吕布式的第一流的人物。

但是,要论谁的祖上最威风,还得数关铃。他是关羽的后人,也骑一匹赤兔马。

不过,按照人物设定,关铃也是《水浒传》人物关胜的儿子。

不用说,《说岳》中出现了许多《水浒传》英雄人物的儿子,毕竟,年代太接近了嘛。

这其中有阮小二的儿子阮良,双枪将董平的儿子董芳,菜园子张青的儿子张国祥,百胜将韩滔的两个儿子韩起龙、韩起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3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