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际社会交往十分活跃,形成了独特的见面礼仪和习俗。宋代礼仪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官场官员见面礼节,特点是繁文缛节和等级观念;一类是民间士庶见面,也有约定俗成的礼仪。下面我们就具体看看宋代的人见面都有哪些礼仪吧!
(1)宋代下级见上级的礼仪:拜、趋翔、登降和揖逊、唱喏、避让
拜:就是跪拜之礼,这个是正式场合,下级初见上级的礼仪,后来逐渐废止,到南宋哪怕是狮子“朝士见宰相”,也“只是客礼”。
趋翔:又称趋庭,指的是下级官员见到上级官员,要急趋上前,再行礼。
登降:是指下属官员在公堂被召见,不用对着堂上所有官员按官阶一一行礼,而是踏上台阶行一次礼,再退下一级台阶再行一礼,就表示对所有官员行礼。
揖逊:就是宋代最常见的拱手作揖之礼。趋翔和登降一般情况就是配合作揖礼一起实施。
唱喏:上级一叫名字或一喊“来人”,下属就要躬身上前口中答“喏”,是随从、属下表示对尊长的顺从、敬畏之礼。这个在古装电视剧中可以看到。
避让:宋代官场等级森严,下级官员在路上遇到本司主官或其他高级官员要“引避”或“敛马侧立”,等上司通过后再走。另外宋代重文轻武,有武将路避“从官以上”文官的规定,就是见到从比自己低一级的文官开始,都要让路。
(2)宋代民间相见礼节:拜、作揖、万福
拜:民间晚辈在过节、长辈生日、初次见到长辈或“通家之好”的长辈时,都要行拜礼。譬如通家子弟初次登门见到父亲好友要行子侄之礼,长辈不用回礼,而是在客人行礼完毕坐定后,向客人家的方向行作揖礼作为答礼。
作揖、万福:男子相互作揖,女子万福是天下通行的相见时问安礼。这种礼节一直流行到后世。
(3)宋代其他礼节:叉手、俯首加敬、以手加额、瞻笏
叉手:是一种古礼,相见时两手在胸前相交,是宋代相见时示敬致意的一种流行仪礼。现在好像新疆的一些少数民族还在用叉手礼,可能是汉唐遗风。
俯首加敬:是类似于现在鞠躬的一种相见礼仪。
以手加额:是宋人对德高望重者表示礼敬的一种相见仪式。比如宋神宗驾崩,已经被罢官十几年的司马光奉旨上京参见新皇帝,皇宫卫士远远看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瞻笏:在朝廷上官员要眼睛看着笏板说话,不能乱看。另外,在君王面前不能拿手指替他官员,要拿笏板指之示意。
宋朝婚礼只保留了纳采、纳吉、纳征、亲迎四个程序,但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
相亲:在宋朝出现了一些新的习俗,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在议婚时,开始出现了相媳妇和通资财的做法。相媳妇就是相亲,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成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则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
通资财:是在通婚书上除写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外,还要写明家中财产状况,嫁娶论彩的表现十分明显。在亲迎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催婚”,女家要用帐幔,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称为“铺房”。
亲迎:即是完成婚姻日,男家到女家亲迎新妇以归的礼仪
较好步催妆:是亲迎前三日催妆男家向女家送催妆礼品,是亲迎的信号,古称请期,宋俗称催妆。这些礼品是花髻、销金盖头、五男二女花扇、花粉盒等嫁衣、脂粉一类礼品。女家收礼后的回礼是金银双胜御、罗花幞头、绿袍、靴笏等物。
第二步铺房:是亲迎前一日铺房女家要把新房的家具器物送往男家挂帐幔,铺设房卧,把新房布置妥善,以助新婚后成家立室。新婚须用新床,必请有福气者来铺房,同床共寝,百年和好。此礼仪叫做“铺房”。女家对“铺房”之礼,宋代是十分重视的,往往借此炫耀女家豪富。
第三步迎娶:迎娶当日男家派出一支迎娶队伍,由新郎带队前往女家迎娶新娘。这支队伍中须有吹鼓手和官私妓女等组成。
第四步拦门:新娘下轿入男家门的礼仪娶亲队伍回到男家门首,整个婚姻正式进行高潮,其仪式顺序相当繁琐。新妇到男家门首下轿,还不能立即随便进门,须进行三个小仪式:一是乐官、妓女、抬轿、鼓吹之人等,“拦门”讨“利市钱物”这种“拦门”也有一定程序仪式
第五步坐富贵:坐富贵妓女引新妇入房室,坐于床上,一般是男坐床右首,新妇坐于左,称为“坐富贵”。
第六步,入中堂举行参拜礼这是婚礼中较重要的大礼。由礼官请新郎新娘出洞房,到中堂举行。其礼如下:“婿于床前请新妇出,二家各出彩缎,绾一同心,谓之牵巾;男挂于笏(槐简),女搭于手;男倒行出,面皆相向。”>>>推荐阅读:蜜匠婚礼告诉您古今中外的适婚年龄
第七步,合髻与合卺撒帐之后,伴女执双杯,分别交给新郎、新娘,以红绿同心结绾盏底,行交卺礼,即交换酒杯盏而饮,时或称交杯酒.
夏建国前后,宋朝正在大力提倡因循保守的孔孟懦学。它不能不在党项贵族中产生某些影响,阻碍着党项的前进。野利仁荣早就对元吴提出,“斤斤言礼言义”,决没有益处。元昊长子宁明喜学懦、道,元吴对他很是厌恶。一天,元昊问宁明,什么是“养生之道”。宁明答:“不嗜杀人”。又问什么是“冶国之术”。宁明答“莫善于寡欲”。元昊大怒,说“这小子说话不论不类,不是成霸业的材料”。西夏建国,正需要巩固和发展奴隶制度,展开大规模的掳掠和镇压,保守的儒学当然完全不适合新兴的西夏国的需要。元吴和野利仁荣极力消除儒学的影响,顺应本民族的发展需要,也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定仪服——元昊建国称帝,不再采用宋朝的衣冠,改穿白色窄衫,戴红里的毡帽,脑顶后垂红结绶。这是采择了吐蕃赞普和回鹘可汗的服制。文武官员的服式也有规定。文官戴戴幞头(幞音符fú),穿靴执饬,穿紫衣、绯衣,基本还是宋朝的样式。武官按照等级戴镂金、镂银和黑漆冠,穿紫衣,系涂金的银束带。平民穿青绿衣,以分别贵贱等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宋朝洛阳耆英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