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明清灭蒙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在南京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他就赶紧派兵继续北伐战争,最后他成功的占据了北京,元朝就这样灭亡了,但是当时元朝还是有很多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完全的消除干净,所以在之后明朝的200多年期间,蒙古人都一直在骚扰明朝。或者我们可以说的更明白一些,到了后期,明朝的实力已经非常衰弱了,这些蒙古人是完全可以直接带兵攻进来的,会给明朝带来重大的损失。
其实在明朝非常强盛的时候,有很多次的机会可以去消灭蒙古,就比如说明成祖朱棣,在他当皇帝的时候,曾经派了五次兵去远征蒙古,这五次都很有效的打击了蒙古当时的战斗力,但是蒙古就像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朱棣派兵远征之后又过了25年,蒙古人又再次的兴盛了起来,这一次他不仅是骚扰明朝土地,甚至还直接俘虏了皇帝明英宗,在这次战役当中损失了很多的精兵强将之后,他们又经历了很多的战争,但是明朝一直都没有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就这样,蒙古就传到了他们第35任大汗林丹汗的手中,而林丹汗也是蒙古的最后一位大汗。
在林丹汗即位的时候,草原上的蒙古政权其实已经非常的不稳定了,因为那个时候那些部落们都是各自为政,所以蒙古大汗真正能够支配的其实只有蔡哈尔部,在漠南的部落们只是名义上的共主,在漠北的部落根本就不承认蒙古大汗,在漠西的部落就直接跟蒙古为敌了。所以那个时候,林丹汗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凶险的,在同一时期,东北的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发展的非常强大了,他们走上了统一的道路。但是林丹汗这个人非常的有野心,他一直都在努力尝试蒙古的统一,希望能够回到成吉思汗当时的那种雄图霸业当中。
所以林丹汗一直都在养精蓄锐,隐忍的发展,在他刚上位的十年当中,他努力地提升了自己的实力和威望,之后就开始统一蒙古的部落了,但是这个时候女真族也发展的很好。我们值得一提的是努尔哈赤这个人比林丹汗可有实力多了,他们是敢直接去挑战明朝的权威的,因为他们直接就是向大明朝开战了。
在这种局势下,林丹汗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跟明朝联手,先打败努尔哈赤,这样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来征服当时已经重病的明朝。这么说的话,感觉林丹汗还是挺聪明的一个人,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觉得襄外必先安内,但是当时对于他的处境来说,其实根本没有多的时间让他去处理内政。
于是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钻了空子,林丹汗就这样被他挖了墙角,于是女真族就开始跟一些蒙古上的部落通婚。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两个民族一旦开始通婚,那就意味着友好,所以这就导致林丹汗开始对自己的部落起疑心,于是他直接带兵就去打科尔沁了,这样就导致了蒙古内部的战争爆发。在打科尔沁的时候,林丹汗觉得这都是因为努尔哈赤惹的祸,所以他也和努尔哈赤开始交战了。
这个时候林丹汗其实又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两边都在同时打仗。在1628年的六月,他带着军队打入了大同,在那里,他杀死了数百万的明朝百姓,这一次,他真的就差一点儿占领大同城了。
但是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之下,林丹汗这么做,反而让明朝和努尔哈赤迅速的结成了联盟。于是两家商量以后,决定夹击攻打他。这种情况之下,他本来就很弱小,怎么能够经受住两边的攻击,于是在1631年的时候,林丹汗下令,准备西迁。
就在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出现了,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于是他下令,决战林丹汗。林丹汗又打不过人家,只能选择逃跑,他就一路的向西狂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很多的部落主都选择了投降,因为逃亡的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没有粮食,在军队当中,甚至都出现了杀人易食的情况,所以在这种非常艰苦的环境当中,林丹汗病逝了。
于是在1635年的时候,林丹汗的老婆们和他的儿子额哲选择了投降,并且送上了传国玉玺,就这样,蒙古帝国正式的灭亡了。
明朝和蒙古打了一辈子,可是直到明朝灭亡,它都没能够彻底的消灭蒙古,最后还是在皇太极的追击之下,蒙古才正式的灭亡,于是后来就有人评价说,这其实是因为皇太极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蒙古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到林丹汗的身上,因为他下达的指令和政策,其实一直都在犯错,所以这才让皇太极钻了空子,真正的灭掉了蒙古。那我们再说回明朝,其实到了明朝后期,他们也没有能力再发动一次远征,去和蒙古打仗了,因为那个时候光是平定自己国家的农民军和打败清军就已经非常让他们难受了,所以最终能够真正的了结蒙古这个大帝国的,也只能是皇太极了。
编者按:一直以来,网络上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蒙古人用了两百年都没能搞定明朝,八旗用了几十年就搞定了?”或“明帝国对抗蒙古铁骑长达两百多年,为啥几十年就被女真人灭亡了?”总之一句话,很多人都好奇一个问题:女真人建立的后金为啥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甚至成为明帝国的终结者?今天,笔者就简单说一下后金的独有优势。
▲努尔哈赤攻打辽东地区路线图
后金所崛起的辽东土地,对于明帝国来说是孤悬塞外,千里之遥。而且,这是个两面皆敌、一面藩篱的不利地形:正北是女真、西北是蒙古、东北是朝鲜。虽然前期朝鲜对女真存在威慑、抑制作用,在成化年间还出兵一起剿灭建州。但经过壬辰战争之后,朝鲜国内有生力量遭到极大破坏,人口锐减,北方常年与女真交战的精锐骑兵也损失殆尽,因此对明朝来说犹如鸡肋。萨尔浒之战中,朝鲜军队甚至出卖明军成建制投降。
同时,因为地理原因,明朝要想动员大规模兵团作战也遭到极大限制,因为辽东两面受敌,所以本地军队是不能遭到太大损失的,不然蒙古人趁虚而入,局面只会更糟。所以明朝只能从其他地方动员军队入辽作战。但各地军队近的百余里,远的则上千里甚至数千里之遥远,集结时间大大加长,这也就给了后金政权以更充沛的准备时间。而且由于地理限制,明军也只能出山海关,走辽西走廊这一固定道路。后金只要在沿途布置间谍,明军动向的一览无余,所以萨尔浒之战中,努尔哈赤对明军进军方向了如指掌。凭借着单项透明的情报优势,努尔哈赤才敢玩“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努尔哈赤画像
这种地理环境也导致明帝国在大兵团战败后,便没办法在短时间里重新迅速集结大军再次进攻。这就给了后金充足的时间去休养生息和攻城略地。与之相比,同样发生在天启年间的奢安之乱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当时,四川土司奢崇明、贵州土司安邦彦发动叛乱。明军集结11万大军分两路讨伐,结果在陆广河中伏战败,损失士兵四万多人,其影响不亚于萨尔浒之战,整个西南大震。但奢、安就没有后金的地理优势,四川、云南、广西停止援辽,之前囤积的援辽物资全部转为平定奢安之乱的供应,四川一省甚至动员了十六万大军数十万民夫。所以,尽管奢崇明安邦彦取得了堪比萨尔浒的大胜,却没有时间慢慢消化。几个月后,明军就再次集结十万大军讨伐。也就是说,半年内奢、安就遭受明军两次共二十多万人的大规模持续进攻,结果其最终战败。
▲图片来源微博@鹰眼发
除了地理优势,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虽然后来的清王朝总喜欢宣传自己以少胜多,但在辽东战场上,其实后金是拥有兵力优势的。对于后金军的兵力,由于后金早期牛录人数多寡不一,少的一百多,多的三百人,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学者陈佳华与傅克东先生以皇太极时期所规定的200丁一牛录为平均数,进行过推算。1588年以前,努尔哈赤有战兵3400人,人口在一万七千名之上;到1601年建立四旗,有战兵八千人,人口当在四万名之上;到1615年建立八旗时候,后金有兵六万人,人口当在35万人以上;1618年努尔哈赤攻陷抚顺后更是获得了三十万人口,力量得到极大增强。而在1619年萨尔浒之战时,后金八旗兵加上蒙古辛塞部一万五千名联军及其他各部落联军,兵力已经达到8~10万人之多。而明军出战的实际兵力不过7~9万之间,且四路分兵,被后金以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图片来源微博@鹰眼发
等到后金占据整个辽东之后,大量汉人被其统治。根据《旧满洲档》的记载,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设置十六游击管辖各地诸申、汉人男丁,每游击两万丁,可见此时后金已经达到了拥有32万男丁的强大力量。按三抽一或二抽一为披甲来计算,后金可动员10~16万大军。而对明朝来说,辽东最强时也不过九万多边军。因此,后金在1620年就已经成为了辽东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更为重要的是,对后金来说,他们手中的兵力不需要强过整个明帝国,只需要保证强过辽东的明军,就已经能借助地利处于不败之地了。
▲皇太极画像
到了皇太极时期,明朝内地战火连绵,后金(清)通过数次入关劫掠获得了百万级别的人口,加上对朝鲜的进攻掠夺而来的50~60万人口,以及掠夺的黑龙江海西等各地女真部落和原有人口。保守估计,皇太极时期后金与清在辽东,已经是一个人口两百万左右的强大奴隶制政权了,而非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个二十万人的小部落。
还有,一些人认为,女真人是渔猎民族,仍以原始的狩猎采摘作为生活方式,是边缘地区的原始野蛮部落。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虽然女真人在明末依然保留渔猎习惯,但早已转入农耕。15世纪末,女真人还“惟知射猎,本不知耕稼。”到了正统年间,前往建州部的官员吴良就惊奇地发现,建州女真“家多中国人,驱使耕作。”朝鲜官员也称“潜渡婆猪江,直抵兀喇山北隅吾弥府,见水两岸大野,皆率耕垦,农人与牛散布田野。”
嘉靖六年(1527),监察御史卢琼发现女真人“诸夷环徼而居,皆有室庐,而建州为最。”海西女真甚至让这位明朝官员有了“俗尚耕稼”的极深印象。万历年间,有两个去过建州的朝鲜人申中一、李民郄带回来一份报告,他们发现建州部此时“无墅不垦,至于山上亦多开垦;田地品高,则一斗落种,可获八九石,瘠者仅收一石;土地肥饶、禾谷甚茂,旱田诸种,无不有之。”由此可见,到了万历末期,女真人在跟辽东汉人长达两百年的接触下,已经慢慢普及农耕,且农业技术在跟汉人的学习过程中也不断加强,最终成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产来源的民族,而农业的兴盛在古代其实就意味着国力的强大。
之后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还把俘获来的汉人、蒙古人实行编民户政策,统一分配到各处去开垦耕地。根据统计,后金仅在辽河以东地区就有三十万日耕地(每日六亩),因此辽东以东地区后金共有耕地1981038亩。根据记载,沈阳附近各庄田产出比例最高的1:36,最低的1:30,平均在1:31之间。而屯监禁军私赁田由于是私人耕地,因此积极性较高,产出比例高达1:48。在古代社会,粮食就意味着兵源与动员能力,而这也是后金政权为什么能拥有很强攻击性和动员能力的根本原因。
而且,凭借着发达的农业及伴随着的手工业发展,后金也拥有了大量工匠技人。沈阳附近甚至出现了大片冶炼区域,这成为了后金军队盔甲武器来源的重要保障。而且之后,在明朝降军和工匠的帮助下,后金的火器制造工艺和规模也大幅度增强。在大凌河之战中,后金已经能一次性投入一万余斤火药,弹重在8斤~20斤的各型加农炮已高达45门。
简单说,拥有天时(明帝国已经存在了200多年,积重难返)、地利和人和(后金政权整合内部势力时相当果断与迅速,比如努尔哈赤对自己的弟弟舒尔哈齐和侄子称得上绝对的心狠手辣。皇太极也是心硬手黑,甩那些忙于党争的明朝士大夫十条街)后金正是凭借这这些优势才长时间保持一支战斗力强悍、规模庞大的军队与明朝相抗衡。而这种力量可绝对不是连个铁锅都要南下抢的蒙古人所能比拟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黑云,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十七世纪初,东方蒙古国和明朝相继衰落,明朝和蒙古天灾不断,明朝内部自万历三大征后,国势日益衰落,东北女真部趁机反叛明朝,天启时期,宦官专权,朝政混乱,国势衰败,崇祯时期,天灾不断,对后金战争屡战屡败,内部起义此起彼伏,内忧外患,后金趁虚而入占领了整个辽东地区。满清占领蒙古后,实力大增,而明朝内部也由于农民起义,失去了北方,1644年,明朝宗室相继在南方建立朝廷对抗满清,由于内部矛盾重重,导致抗清相继失败,1662年,明昭宗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死在昆明,明朝灭亡。
蒙古自林丹汗继位大汗以来,蒙古国早已分崩离析了,内部斗争不断,漠南蒙古分为东西两部,漠北蒙古碦儿碦部早已独立,不听调遣,甚至与林丹汗控制的漠南东部分庭抗礼,林丹汗在内部斗争中,加大了内部的矛盾,蒙古的分崩离析和衰败,后金趁虚而入,随着科尔沁部等部落的投降,林丹汗被两面夹击,与满清的决战中,大败而归,逃往青海蒙古土默特部,林丹汗死后,其子投降满清,漠南蒙古灭亡,漠北也投靠了满清,1760年,漠西蒙古准格尔汗国被满清灭亡,蒙古汗国就此灭亡。
满清能夺得天下,确实是几千年来第一次,超级捡漏王,满清建立时,是明朝和蒙古衰弱的时候,两个大国,都未能阻挡住满清捡漏,两国内部都是矛盾重重,难以调和,给了满清可乘之机,若蒙古和明朝都是太平时代,满清只能被吊打的分,满清正是利用了两国的天灾人祸之际,打败了明朝和蒙古
蒙古帝国灭亡的四十多个国家的具体名称和时间:
大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1217年,灭亡西辽。
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尔加河流域,1222年,灭花刺子模,于1225年东归。
1227年,灭西夏。?
1229年,窝阔台继任蒙古帝国大汗,1231年征服高丽。
1233年,灭东真国。
1234年,灭金国。
1236年,大败钦察,灭保加尔人卡马突厥国。
1238年,占莫斯科。
1240年,占基辅。
1241年,占亚美尼亚、格鲁尼亚。
1251年,蒙哥继蒙古帝国大汗位。
1254年,灭大理国。
1257年,灭木剌夷。
1258年,占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灭阿拔斯王朝。
1259年,蒙古帝国的军队占领大马士革,灭马木留克王朝。
1279年,灭南宋。
扩展资料:
蒙古帝国形成于13世纪初,后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为元朝与四大汗国的联合体。蒙古帝国1294年国土面积达3300万平方公里? ,一说28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涵盖了当时版图内的1亿人口 。
1271年,忽必烈依据汉法,建国号“大元”,自此蒙古帝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地。
后元顺帝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汉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 ,其后中国的明朝长期和漠北的鞑靼、瓦刺、吐鲁番等汗国并存,直到17世纪蒙古帝国漠南蒙古被清朝囊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帝国
明朝在“土木堡之变”后国势开始衰落,北方的蒙古部落开始不断的南下劫掠,这一边患问题一直困扰明朝近200年,直到明朝灭亡。为了解决边患问题,明朝在长城沿线部署重兵,建立“九边”防线,每年消耗明朝军费几百万两,严重制约了明朝的发展。可是在清朝统治时期却没有出现过北方蒙古部落南下劫掠的事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清朝对蒙古的政策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但却非常行之有效。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武力征服
清朝对蒙古的征服分为三个阶段:
1、努尔哈赤在进行女真统一战争时期,在古勒山一带大败海西女真叶赫等九部联军,联军中就有蒙古科尔沁部。在1624年正式与蒙古科尔沁部结盟。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三征林丹汗,征服了蒙古察哈尔部,之后漠南和漠北蒙古先后归顺后金。
3、康熙年间,两次征讨噶尔丹,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漠西蒙古归附清朝,至此蒙古各部全部归顺清朝。
明朝末期北方蒙古部落位置图
二、联姻制度
满蒙之间的政治联姻活动,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开始了。努尔哈赤3个儿子娶了蒙古女子为妻,努尔哈赤本人也娶一名蒙古女子为妃,并且将3个女儿嫁给蒙古王公。皇太极时期,更是将政治联姻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皇太极的9位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后妃,而且所立五宫皇后全是蒙古女子,其中非常有名的孝庄皇后就是其中之一。皇太极又将10名亲生女儿、2名养女嫁给了蒙古贵族。这12位下嫁皇女中,有6位是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的亲生女,有2位是蒙古侧妃和贵妃所生。蒙古后妃所生女再返嫁回蒙古各部,可谓亲上加亲。
孝庄文皇后像
据统计纵观整个清朝,满蒙联姻达586次,入关前联姻的32年间,为84次,入关後的268年间,为502次。这总计586次的通婚,满族皇家出嫁给蒙古的女子(包括皇女公主及其他宗女格格)多达430名,满族皇帝及宗室王公子弟娶蒙古王公之女156名。
满蒙联姻是清朝笼络蒙古的重要措施,长期的满蒙联姻,使蒙古很多部落的领主贵族世代与清朝皇家保持姻亲关系,也正是这种姻亲关系,加强了蒙古贵族对清朝的向心力,巩固了清朝对蒙古的统治。
三、盟旗制度
清朝为了分化蒙古族,并严格控制上层统治阶级,实行了盟旗制度。原蒙古各部落被设置成旗,如果部落规模庞大,还要将部落分化成若干个旗。各旗设置固定的场所,不许越界放牧。旗是蒙古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旗主为札萨克,是各旗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可以世袭,受理藩院与将军、都统节制。几个旗上设置一盟,每个盟设盟长一人,由皇帝指派人选。盟长没有派兵权,也不能干涉各旗内各项事务。他的职责有两个,一是负责监督各旗札萨克的日常生活,是否有违反清朝的各项政策或者有无谋反;二是组织盟内各旗会盟,主要是解决各旗之间矛盾,举行各种蒙古传统的活动,交流感情。
盟旗制度是清朝根据蒙古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蒙古部落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同时由盟长监督各旗,也杜绝了个别部落通过兼并其他部落而做大,有利于朝的统治。并且此项制度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蒙古的民族传统,又建立起了有效的地方管理组织,加强了清朝中央对蒙古的控制,可以说是一种蒙古族化的“郡县制”。
四、推行喇嘛教
清朝在蒙古大力推行喇嘛教,在精神上麻痹蒙古的上层贵族。并且每年清朝对蒙古上层贵族都有大量的赏赐,在物质上也腐化了上层的蒙古贵族。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作用下,使他们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
五、外部压力
清朝建立之初,来自欧洲的俄罗斯帝国已经把触角伸到了远东地区,他对土地的渴望一直使他处在不断的扩张之中。从清朝建立之初一直到康熙年间,俄罗斯不断向南方蚕食蒙古各部的土地,并且其军事力量庞大,给蒙古各部非常大的压力,这也导致了部分蒙古部落决定归附清朝的一个重要原因。
明末清初北方各势力分布图
通过上述各项政策的实施,蒙古各部在清朝统治时期在没有南下劫掠过,并且还成为清朝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为清朝在入主中原和维护边疆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7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